你所不知道的健保4》「分級醫療」有用嗎? 入不敷出的健保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什麼是分級醫療? ... 台灣醫院分為四大類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各級醫院負有不同的照護任務與角色:醫學中心負有研究、教學以及急重症病患的治療 ...
圖發新聞事出有影專題策展關於我們圖發新聞事出有影專題策展關於我們圖發新聞你所不知道的健保4》「分級醫療」有用嗎?入不敷出的健保怎麼救?2020298月圖|曾芯敏、陳祖傑、實習編輯張家瑋 文|陳祖傑、實習編輯張家瑋你所不知道的健保4》「分級醫療」有用嗎?入不敷出的健保怎麼救?#健保#分級醫療回到圖發新聞分享文章結論先講結論先講:自105年調降健保費率起,健保財務連續4年赤字;2019年虧損數字就達到469億新台幣。
為了解決不斷虧損的狀況,近年來健保署積極推動「分級醫療」,希望國人改變就醫習慣,從而妥善分配醫療資源、緩解健保財務壓力。
然而,分級醫療執行上仍有不少問題,醫師、民間團體認為,除了分級醫療,政府還可以做得更多。
調降費率健保從此入不敷出
自2016年調降費率後,健保就開始入不敷出。
(圖/曾芯敏)
台灣健保實施至今已屆滿25年,並在2013年進入「二代健保」,開始徵收「補充保費」,收入變多,健保盈餘也隨著增加。
然而,健保盈餘變多,讓外界認為健保應該適度調降費率,因此從2016年1月起,一般健保費率從4.91%調降至4.69%;補充保費費率從2%調降至1.91%,起扣金額也從5000元放寬到20000元。
自此,健保就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2019年,更虧損高達逾新台幣469億。
可是,為何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調整,就足以讓健保從盈轉虧?
「一般費率跟每個人有關,影響層面非常大。
」健保署承保組副組長許周珠說。
健保是台灣社會的重要資源,既然寶貴就更需要好好守護,讓後代可以持續使用。
但是,該如何翻轉健保持續虧損的局面呢?
調漲費率當然是個立竿見影的方法,可是對於部分收入不多的國人來說,這會加重他們的負擔。
許周珠表示,調整費率會從兩個原則思考:第一,量能負擔,考量要增加誰的保費負擔?誰有能力多付保費?第二,使用者付費:誰用得多,誰就要多付。
當中,使用者付費是相對比較「公平」的做法,許周珠指出,針對常「逛醫院」、一天到晚跑到醫院要求檢驗的使用者,當然可以考慮增加他們的部分負擔。
不過,政府同時也要照顧弱勢人士,不能讓他們負擔太重無法看病。
調整費率往往會引起爭議,也需要時間達成共識,所以近年來健保署積極推動分級醫療。
希望從改變民眾就醫習慣開始,紓緩健保壓力。
健保署承保組副組長許周珠(陳祖傑/攝)
什麼是分級醫療?
台灣醫院分為四大類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各級醫院負有不同的照護任務與角色:醫學中心負有研究、教學以及急重症病患的治療照護,其他層級醫院則另負有任務及功能。
不過,台灣民眾常有「大醫院比小醫院好」的迷思,讓本應處理重症、手術的醫學中心,門診經常大排長龍;相反,一般基層診所卻乏人問津,導致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造成許多浪費。
近年來,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宣導「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的概念,希望民眾生病時,先到住處附近的診所就醫,經醫師專業診療後,若有需要再行轉診。
除了教育和宣導,2017年健保署也將民眾直接到醫學中心看門診的部分負擔調高60元。
如果經轉診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部分負擔將減收40元。
此外,民眾到醫學中心急診,檢傷分類為3、4、5級者,部分負擔將多收100元。
簡單來說,目前健保署希望藉著提高民眾直接到醫學中心的部分負擔,讓民眾生病時,先到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掛號看病;從而達到分級醫療的效果。
根據健保署在今年8月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6月跟2017年同期比較,醫學中心就醫占率從10.56%減少至9.98%;區域醫院就醫占率從14.95%降至14.27%;地區醫院就醫占率由約9.82%增加至10.97%;基層院所就醫占率由64.67%增加至64.79%。
照理來說,提高直接到醫學中心就醫的部分負擔,目的是要讓民眾願意到基層診所或區域醫院,但數據顯示,目前的成效是有限的。
我們訪問了醫事行動聯盟發起人吳欣岱、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他們對於該如何落實分級醫療,各有看法。
孫友聯:執行分級醫療大醫院應減少門診量
國人「逛醫院」文化所造成的影響,醫界早有討論。
然而該如何解決,提高部分負擔似乎作用不大。
孫友聯認為,要讓民眾建立到診所看病的習慣,醫學中心等大醫院應該先進行門診減量,民眾到大醫院排隊成本變高,自然有誘因到診所就醫。
事實上,衛福部從2018年7月開始,推動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等大醫院,門診必須減量2%,若未達標,健保不予給付。
2018年第三季,90家大醫院中有70家達標,其中19家醫學中心有13家達標,預計減少給付1.34億點醫療點數,等於醫院須自行吸收醫療費用支出。
不過到了2018年第四季,90家大醫院中只有55家達標,8家醫學中心、27家區域醫院未達標,預計減少給付3.55億點醫療點數。
衛福部期盼,5年後可降低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等門診量10%,成效如何,仍需時間證明。
孫友聯表示,要做到分級醫療,醫院、民眾都有責任:大醫院需要減少門診量,民眾也要改變「有事沒事都先跑到大醫院」的習慣。
孫友聯認為,大醫院門診減量,民眾到大醫院排隊成本變高,自然有誘因到診所就醫。
(張家瑋/攝)
吳欣岱:有轉診單才可以進大醫院、增加醫療行政費用
台灣醫院的門診十分開放,但民眾一窩蜂地湧進大醫院看病,對醫療體系是不小的負擔。
吳欣岱建議,民眾要有其他地方的轉診單才能進大醫院。
她以美國的醫療體系作為例子。
在美國,醫院的專科醫師通常只負責急重症病人的治療,不負責幫一般門診的病人看診。
一般民眾的健康把關則由家庭醫師負責,普通的小病痛或是健康檢查,一律由家庭醫師負責診斷及治療。
當病情超出家醫負責的範疇,民眾持家庭醫師開的「轉診單」,才能進醫院給專科醫師看病。
吳欣岱表示:「在美國,今天假設有1個人不舒服去到醫院,除了急診之外很難找到願意馬上看診的醫生。
排到門診之後,如果要進一步治療,常常必須要轉診。
」
吳欣岱認為,應該要增加撥給醫療行政的費用。
美國的醫療行政費用佔總支出的13%,反觀台灣只有1%。
她表示,有足夠的醫療行政費用,醫院才能更妥善地分配醫療資源、分派預算、謹慎判斷要不要接收病人,或是轉介到診所。
吳欣岱建議,台灣可學習美國醫療做法,民眾要有其他地方的轉診單才能進大醫院。
(圖/吳欣岱提供)
健保問題難解政府須拿出魄力
健保已連續4年入不敷出,如果無法解決,對於政府、民眾都是一大負擔。
然而,因為健保改革將牽涉到全國人民的利益,往往被視為「潘朵拉的盒子」。
就連在抗疫任務中獲得高支持率的衛福部長陳時中,提出調漲健保費後,也引發不少反對聲浪。
要翻轉健保持續虧損的現狀,政府必須拿出魄力。
在醫療費用總支出日益增加的情況下,目前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太大作用。
4年前,健保財務健康,成為調降費率的誘因;如今,健保持續虧損,也應該適當的調漲費用。
只有在增加收入,同時減少支出的條件下,健保才有翻轉的機會。
更多新聞Email:[email protected]客服專線:02-2633-2000傳真電話:02-2633-8124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PowerbyCopyright©P#新聞實驗室2022
延伸文章資訊
- 1推動分級醫療落實雙向轉診 -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
為了紓解醫院擁擠情形及落實雙向轉診制度,健保署提出分級醫療六大策略,藉著強化基層醫療院所照護量能、推動全民健保居家醫療及家庭醫師制度強化醫院與診所醫療合作 ...
- 2你所不知道的健保4》「分級醫療」有用嗎? 入不敷出的健保 ...
什麼是分級醫療? ... 台灣醫院分為四大類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各級醫院負有不同的照護任務與角色:醫學中心負有研究、教學以及急重症病患的治療 ...
- 3落實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制度之研析 - 立法院
分級醫療之目的是讓醫院專注照顧急重症病患,民眾有病先至基層醫療院所或地區醫院就醫,經醫師專業診療後,將複雜個案轉診至其他專科診所或醫院照護,病患經必要之檢查或 ...
- 43問搞懂分級醫療在做什麼- 康健雜誌
分級醫療簡單來說,就是藉由醫療體系的專業分工分流病人,讓「小醫院看小病,大醫院看大病」,使醫療資源能被最有效率地運用。但什麼是分級醫療?小醫院、 ...
- 595-109年各層級門診件數占率趨勢圖 -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 ...
推動分級醫療策略及配套 ...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3條規定,未經轉診者加重其門診部分負擔費用以落實分級醫療制度,惟門診部分負擔自94年調整後,迄今10餘年未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