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聽計從[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19β [進階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言聽計從 ; 近義成語. 百依百順、唯命是從、唯命是聽. 反義成語. 如風過耳、馬耳東風、置若罔聞、聽而不聞. 「言聽計從」及「百依百順」都有完全聽從他人意見的意思。

「 ... 教育部《成語典》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言聽計從] 正文修訂本參考資料編輯總資料庫 言聽計從 成  語言聽計從 注  音ㄧㄢˊ。

ㄊㄧㄥ。

ㄐㄧˋ。

ㄘㄨㄥˊ 漢語拼音yántīngjìcóng 義  類聽從,聽話,信任,非常,極為,合作,參謀,軍師,作戰,政治,政壇,人物,行為 分  類|史部:史記|人物:行為 釋  義指聽從某人說的話、出的計謀。

形容某人深受信任。

#語本《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

△「百依百順」、「解衣推食」 典  源#《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1> 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

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

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

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

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

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

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

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

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

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

漢王2>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3>,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

幸為信謝項王!」 〔注解〕 典故或見於《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

漢王:指漢高祖劉邦。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將衣食贈送他人,以示關懷之意。

後一「衣」字,音ㄧˋ,穿。

後一「食」字,音ㄙˋ,拿食物給人或牲畜吃。

見「解衣推食」 〔參考資料〕 《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 史臣曰:「崔浩才藝通博,究覽天人,政事籌策,時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於子房也。

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

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謀雖蓋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

豈鳥盡弓藏,民惡其上?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典故說明「言聽計從」原作「言聽計用」,指說的話、出的計都被採用,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

敘述秦亡後,楚漢相爭,劉邦的勢力漸強,攻下楚不少領地,楚王項羽備受威脅。

於是派人去向握有重兵的韓信遊說,希望他能棄劉邦投靠自己。

但韓信回絕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意思即是:「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

劉邦對我關懷備至,給我吃穿,還封我為將軍,配給我軍隊,對我十分信任,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其中「言聽計用」即是指韓信所說的話、提供的計謀都被劉邦所重視、採用,因此他堅決地表示絕不背叛。

後來「用」演變為「從」,指聽從某人說的話、出的計謀。

形容某人深受信任。

書  證 《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155) :「史臣曰:『……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

』」 《三國演義.第一六回》(738) :「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今從張繡,言聽計從,不忍棄之。

」 明.吾邱瑞(3) 《運甓記.第一六齣》(31) :「昔與兄弟茂弘,同隨丞相渡淮,弟裁機務,吾掌兵權,所喜言聽計從,信任勿貳。

」 《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253) :「安石既為首相,與神宗天子相知,言聽計從,立起一套新法來。

」 《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432) :「王員外又為玉姐要守著廷秀,觸惱了性子,到愛著趙昂夫婦小心熱鬧,每事言聽計從。

」 《三俠五義.第八九回》(225) :「我乃自幼服侍相公,時刻不離左右、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言聽計從的錦箋。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404) :「只因這位大帥,念著他們是共過患難的人,待他們極厚,真是算得言聽計從的了。

」 用法說明語義說明形容某人深受信任。

使用類別用在「聽命順從」的表述上。

例句 經理很信任小王,對他總是言聽計從。

他總對小明言聽計從,完全沒有懷疑。

在李太太面前,李先生一向是言聽計從的。

董事長非常寵信張祕書,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他拿不定主意,便言聽計從地按照妻子的意思去做。

經理對張主任非常信任,對他的意見總是言聽計從。

對於他這個智多星的建議,我們一向言聽計從地去做。

他這種凡事言聽計從的態度,讓大家覺得他很沒有主見。

對於別人的話,你總是言聽計從,難道你都沒有自己的主見嗎?張主任不但很有教學經驗,而且有奉獻的熱誠,因此校長對他言聽計從。

辨  識近義成語百依百順、唯命是從、唯命是聽反義成語如風過耳、馬耳東風、置若罔聞、聽而不聞「言聽計從」及「百依百順」都有完全聽從他人意見的意思。

「言聽計從」側重於信任之意;「百依百順」側重於順從之意。

言聽計從百依百順例句○ㄨ經理很信任小王,對他總是~。

ㄨ○他非常寵愛妻子,對她的要求總是~。

參考詞語百依百順 (修訂本參考資料) ㄅㄞˇㄧㄅㄞˇㄕㄨㄣˋ bǎi yī bǎi shùn 《初刻拍案驚奇 .卷一三》 (634) :「那時也倒聰明伶俐,做爺娘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

」 《兒女英雄傳 .第三回》 (658) :「這位安公子是那女孩兒一般,百依百順的人,怎麼忽然的這等執性起來。

」 言從計行 ㄧㄢˊㄘㄨㄥˊㄐㄧˋㄒㄧㄥˊ yán cóng jì xíng 《新唐書 .卷一八○.李德裕列傳》 (139) :「武宗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是時王室幾中興。

」 宋.洪邁 (82)《容齋五筆 .卷二.李德裕論命令》 (4) :「李德裕相武宗,言從計行。

」 言從計行 (修訂本參考資料) ㄧㄢˊㄘㄨㄥˊㄐㄧˋㄒㄧㄥˊ yán cóng jì xíng 宋.洪邁 (82)《容齋五筆 .卷二.李德裕論命令》 (4) :「李德裕相武宗,言從計行。

」 言聽計用 ㄧㄢˊㄊㄧㄥㄐㄧˋㄩㄥˋ yán tīng jì yòng 《史記 .卷九二.淮陰侯列傳》 (522)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 (源) 明.無名氏 (638)《五馬破曹 .楔子》 :「多蒙丞相顧愛,累授遷除,言聽計用。

」 言聽計用 (修訂本參考資料) ㄧㄢˊㄊㄧㄥㄐㄧˋㄩㄥˋ yán tīng jì yòng 《史記 .卷九二.淮陰侯傳》 (522)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 言聽計行 ㄧㄢˊㄊㄧㄥㄐㄧˋㄒㄧㄥˊ yán tīng jì xíng 《新唐書 .卷一二六.魏知古等列傳》 (139) :「贊曰:『……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憚,故姚元崇、宋璟言聽計行,力不難而功已成。

』」 言聽計行 (修訂本參考資料) ㄧㄢˊㄊㄧㄥㄐㄧˋㄒㄧㄥˊ yán tīng jì xíng 《新唐書 .卷一二六.魏知古等傳.贊曰》 (139) :「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憚,故姚元崇、宋璟言聽計行,力不難而功已成。

」 言行計從 ㄧㄢˊㄒㄧㄥˊㄐㄧˋㄘㄨㄥˊ yán xíng jì cóng 《三國志 .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 (393)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

」 《宋史 .卷三三六.司馬光列傳》 (266) :「光自見言行計從,欲以身徇社稷,躬親庶務,不舍晝夜。

」 言行計從 (修訂本參考資料) ㄧㄢˊㄒㄧㄥˋㄐㄧˋㄘㄨㄥˊ yán xìng jì cóng 《宋史 .卷三三六.司馬光傳》 (266) :「光自見言行計從,欲以身徇社稷。

」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