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慰陪伴失戀者?八個步驟,一次搞懂「一次單元諮商模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的好朋友最近失戀了,我很想幫上他的忙,讓她不要那麼難過,可是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每次他跟我說那個人有多爛、偷吃也不知道擦嘴巴的時候,我都會跟她一起罵, ... 如何安慰陪伴失戀者?八個步驟,一次搞懂「一次單元諮商模式」文章日期:2021-11-08觀看人數:145309人朋友失戀了,該如何正確安慰他呢? 如何安慰陪伴失戀者?八個步驟,一次搞懂「一次單元諮商模式」 「我的好朋友最近失戀了,我很想幫上他的忙,讓她不要那麼難過,但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每次他跟我說那個人有多爛、偷吃也不知道擦嘴巴的時候,我都會跟她一起罵,可是除了這個之外,我也不知道我可以做什麼⋯⋯」 「其實陪到後來我覺得有一點無力,她好像一直在繞圈圈、重複講一樣的事情,前一天才跟她達成協議說:『不如就這樣放手吧,讓兩個人都好過』,結果隔天那個Bitch又傳訊息來,她又忍不住很熱心的回他⋯⋯」 安慰陪伴失戀的三個原則 前陣子我問紅鯨魚說(感覺我好像說過這個故事,但我不管我還要再講一次)(好任性),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去研究「如何陪伴失戀者」,有沒有獲得什麼嶄新的結果?結果她(2016)發現的「有效的陪伴」真的是讓我哭笑不得: 只要你是真心的關心他,而不是別有居心或是蜻蜓點水,他都可以感覺到你的真誠。

你們可以一起談論與失戀有關的事(那個男人為什麼會離開、那個Bitch並不是第一次介入別人的感情等等),或者是與失戀無關的事情(一起去看屍速列車、到健身房運動等等),都是有效的(海苔熊內心OS:那不是跟沒講一樣嗎?)。

他有可能在悲傷裡面反反覆覆,試著不要去批評他、不要硬是要把他拉出來,也不需要去想什麼『一句話打醒』的語錄或分析,只要靜靜的陪伴他就足夠(當然,有些治療師會偏好一針見血的回應,但是這是很「吃」技術和關係的,弄得好是神回,弄不好他可能一去不回)。

好啦,紅鯨魚說的其實也沒錯,在陪伴失戀者的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把他從「過去」帶往「未來」,而是要有那個勇氣,陪他一起停在「現在」。

這個停下來可能辛苦、可能難受,可能會被淚水淹沒,可能有很多隱藏的否認、憤怒沒有說,但因為有你在,有你不評價而且溫暖的關懷,讓這個停留雖難,卻沒有那麼難。

這就是陪伴的力量,也是一種陪伴的修鍊(蘇絢慧,2011)。

不過敝熊實在不太能夠完全只吃這套(畢竟我的銅鋰鋅還正在長大中,),幸好最近接觸了網路諮商的神技「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倏然覺得原來陪伴也可以踩得很穩(一個腳踏風火輪的概念)。

初學者的諮商技巧:一次單元諮商模式 「一次單元諮商模式並不是只做一次,而是做好每一次。

」王智弘老師說,想當年他創立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就是為了因應網路諮商的興起,畢竟傳訊息給你、跟你訴苦的人,不一定還有下一次機會可以再遇到他(如果他覺得從你這裡沒有得到支持,可能就不會再來了),所以試著把每次都當最後一次在做(王智弘、楊淳斐,2016)。

你可能會問,可是我又不是諮商師,我可以幫我的朋友做這件事情嗎?講到這個我就有氣(冰抖!)以前老師都會說,為了避免雙重關係,所以你的個案最好不可以是你的朋友。

但我後來發現,弗洛伊德很多分析的對象都是他的學生兼朋友(例如阿德勒和榮格),而且我讀彼得.克拉瑪(2010)寫的佛洛依德傳記才知道,早期那些精神分析學會會員的太太,很多是分析師以前的個案(哎呀,我的眼睛業障重啊!),欲知道更多早期精神分析治療的八卦,請參考《危險療程》這部電影,裡面有你所不知道的佛洛依德和榮格。

當然,也因為早期治療師和當事人關係複雜,也釀成了很多悲劇(詳請參閱《佛洛伊德:幽微的心靈世界》一書),或許是因為這樣,才有這個「禁令」。

我自己最近的相信是(你不一定要認同我),為了避免關係像是花系列台語劇一樣糾葛,你當然不可以是朋友的治療師。

但當你朋友沒有打算尋求諮商的時候,你也可以是他初步、重要的陪伴,甚至有可能因為你陪伴的好,而使他願意尋求協助。

熟悉下面這些步驟,也可以讓你的陪伴之路變得更為容易一些(尤其是前兩個步驟)。

一次的力量:一種革新的網路陪伴方法 傳統的諮商最讓人詬病的是,有些時候你和動力取向的諮商師聊了好幾年,從童年創傷聊到父母離異,再從爸媽虐待談到感情不順,很多事情你都知道,但你卻沒有看到顯著的改變——畢竟,諮商師通常不會給你答案。

另一種做法是比較走認知行為治療,對於某些問題(例如強迫症、厭食症)有很大的幫助,站在處理人際、情感問題的時候,似乎就沒有辦法那麼理性。

當然,不同學派有不同的優勢。

我的理解是,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主場有點像是中西合璧,截取各個學派所長: 人本取向的同理心與關係建立 後現代取向的敘事與焦點解決、幫問題命名、找出亮點等等(Berg、Steiner,2004;Jong、Berg,2006;Pichot、Dolan,2007) 黃帝內經與易經的智慧(張包意琴、陳麗雲,2000) 阿德勒心理學的「鼓勵」精神(Adler,2015;小倉廣,2015;岸見一郎、古賀史健,2015) 在王老師和他的學生同事後續的研究當中發現,這個模式大部分應用在網路諮商、網路成癮的個案上(王智弘、林清文、劉淑慧、楊淳斐與蕭宜綾,2008;李偉斌、陳慶福與王智弘,2008;車佩娟,2011),也非常適用於人際關係的議題,在大陸更已經是廣泛被使用的諮詢技巧。

閒話少說(明明已經說很多了),現在我們就用失戀當作工作的主題來介紹這個模式。

八個步驟,讓彼此更靠近 有些時候,朋友反而是最好的治療師。

根據過去的研究,陪伴者和訴說者之間的關係,是療癒的關鍵(GeraldCorey,2009;陳永慶,2000)。

所以一般來說,諮商師第一步都需要和個案建立良好關係,但如果他是你的好朋友,你跟他的關係經很好了,再來需要的就只是「展現一個溫柔」的態度(五月天阿信語氣,這是我的溫柔~)。

下面用這個例子進行說明(糟糕這樣大家會不會以後都知道我回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了⋯⋯),下文中,B表示失戀者(Heartbreaker),C表示陪伴者(Companion): B:「我分手兩個多月了,其實我不太跟朋友講的,因為我很討厭他們這樣問來問去。

可是剛剛有一個男生跟我表白,其實我們只是普通朋友、他也不是我的菜,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才寫訊息來給你。

覺得最近自己的腦波有點弱,感覺好像一不小心就會跌進去,和他在一起⋯⋯」* 1.同理,展現良好的態度 C1:「我覺得你很勇敢(鼓勵),因為對你來說,向朋友說出分手這件事情,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 C2:「有一個不是很熟的朋友跟你告白(重複對方的描述),雖然他不是你的菜,但是你還是覺得有點動搖,因為現在的你其實腦波很弱,可是我覺得你很棒、有覺察到自己快要跌下去了,所以傳訊息來給我⋯⋯」(根據情緒焦點取向治療的理論,使用對方用過的字,在這個例子當中是「他不是你的菜」、「腦波有點弱」,比較容易讓當事人覺得你和他是靠近的、了解他的)。

其實啊,許多初學者在一開始都會很匠氣的使用「聽起來」、「看起來」、「感覺上」等等發語詞,搞得好像這樣子就比較能夠同理對方一樣,但其實重點遠遠不在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有個願意空出時間來、願意陪他一起走過的心,這個他絕對可以感覺得到的。

2.鼓勵,肯定當事人面對的勇氣 這個部分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只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肯定他來找你,另外一個是肯定他願意去面對這個問題。

當然,從發現問題到改變,中間的路還很長,但許多人往往光是在「抗拒去面對這個問題」就花了許多時間(歲月阿!蒼天阿!),他既然願意看著這個問題,還願意去談它,當然要給他「怕婆阿」鼓掌鼓勵一下啊(豬哥亮語氣)。

B:「其實我都不敢跟別人說,大家都以為我的感情非常穩定,而且我很不喜歡麻煩別人。

」 C1:「你能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告訴我,我真的很感動。

你這樣一說我更可以感覺到,把這件事情講出來是多麼的不容易。

」(有點賤人般的矯情,但如果你是那個猶豫不決的人,聽到這句話真的會被同理到。

) C2:「我覺得你好會替人著想,還擔心不要麻煩到別人。

而且,因為大家都以為你們很幸福,如果突然知道你們分開了,你擔心會對你有什麼想法,是這樣嗎?」(這個是鼓勵加上建立關係、反映情緒等等)。

「等等,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倒帶啊,你覺得從一開始到現在都在講一樣的事情啊!」看到這裡你會發現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好像問題都沒有被解決,一直在繞圈子,但事實上,越是複雜的問題越需要停久一點,警察叔叔說得好,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開始的這兩個步驟有一點像是暖身,以不變應萬變。

事實上,如果你可以好好做好這兩件事情,不要猴急跳到批判或是給建議,他可能會自己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答案。

以朋友的角色,其實早做到上面兩點就已經很足夠了,如果你想要多了解這個技巧,或者是打算把它用在實務工作上,那麼接下來要直搗黃龍了,抓穩囉! 3.改變,強調改變的可能性以及當事人的決心 B:「其實我覺得我來找也不是要有什麼答案,我只是需要有一個拉住我、潑冷水,不要讓我太快就陷入這個新的、而且我又不是很喜歡的關係。

」 C:「所以,你覺得來找我可以拉住你?」 B:「對啊,跟你聊了一陣子之後,我覺得我至少不會傻傻的就去找那個男的。

」 C:「喔?那麼看起來這個問題好像沒有那麼難解決了?」 B:「對啊,我覺得如果真的和他在一起的話,可能也只是一種取暖式的戀愛吧,他也才剛分手一個多月,我們兩個人根本就是一群人只會取暖嘛!」 C:「很棒的自我覺察耶,你竟然看到了這一層(鼓勵)!如果1%到100%看來的話,你覺得我們聊完之後,自己不會陷入這種取暖的關係機率是多少?」(這是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量尺技巧,目的是要增強他來跟你談的這個行為) B:「大概一半吧,因為我覺得現在自己腦波弱很多,他可能隨便講幾句,我就還是會覺得有一個人陪好像也不錯⋯⋯」 C:「很高啊!如果你沒有傳訊息給我的話,你覺得會比較好嗎?」 B:「我可能立刻就去赴約了吧。

天啊,我也太不甘寂寞了。

」 其實這個部分要做的事情,就是增強他繼續跟你談的決心,一起為目前的問題注入一些希望。

因為有些時候真的困擾的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對問題的絕望很深。

4.焦點,找出可以解決的問題 C:「所以真正擔心的是愛上他?」 B:「不是耶,我其實想要知道怎麼樣才可以逃離這個混亂的局面。

」 C:「你說的『逃離這個混亂的局面』,是指?」(其實當事人已經把她的狀態做了一個「命名」,這邊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邀請她把故事說出來) B:「雖然分手是我提的,但是是我男朋友想劈腿的,現在他又要回來找我,可是他同時也沒有要放棄那個Bitch,然後現在又有一個餓男要追我,搞得我好亂啊⋯⋯」 C:「那麼,會讓搞得你好亂的原因是?」 B:「其實我不想跟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在一起,可是我還是有時會覺得很孤單、很寂寞,所以有時候還是會想要跟他們聯絡……。

」 C:「那你都怎麼辦?」(讓他找到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 B:「前男友的話,是早就已經封鎖了。

那個餓男,有時候回有時候不回囉」(聽到這裡,你可能會很想要替那個男的抱屈,因為他能在一邊默默的等著她回訊息,不過別忘了這邊你的焦點是在她身上而不是那個餓男,所以,撐著!兄弟,別露餡!) C:「這樣做感覺怎麼樣?」(典型的完形取向問句,目的希望她可以更靠近自己的感覺)(Clarkson,2002;Joyce、Sills,2010;Sharf,2013;程淑華,2004) B:「感覺自己有點壞,不過目前我只能先顧好自己了。

」 C:「是啊,自己要先站穩,才有可能考慮到別人。

發現你開始會為自己想了耶。

」 B:「真的嗎?我以為我還在載浮載沉。

」 C:「當然嘍,分開以後要回到自己身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你已經做的很好了!」 B:「真的厚?可是孤單和寂寞降臨的時候,我還是會變得很軟弱。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根據王智弘老師的說法,這一個步驟主要涉及六個過程,其實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做好了。

問題的標題:這個混亂的局面 諮商問題:害怕無聊、孤單、一個人。

問題的發生時間和過程:最近前男友挽回,現在又有一個餓男想要追求,所以覺得有點猶豫,不曉得要不要接受前男友的挽回,或是跟這一個新的人在一起。

曾經採用的方法:已讀不回前男友,餓男傳訊息來則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回。

處理的結果與感受:覺得有一點罪惡感,但好像也是目前可以把自己過好的方式。

希望心理師提供的建議:如何和寂寞共處 5.例外,找出生命意義與力量 這個部分的做法有一點像是敘事治療裡面的外化問題,焦點解決裡面的找出例外。

典型的問句是:「問題有沒有不是那麼糟的時候?」、「有沒有哪個時候沒有被這個問題影響?」(Berg、Steiner,2004;Jong、Berg,2006) C:「這樣討論下來,或許你真正在乎的根本不是那兩個男人跟你在一起,而是你不曉得怎麼樣好好的跟自己的寂寞相處,是這樣嗎?」(重新確認並且聚焦問題)。

B:「好像是這樣。

可是寂寞感這種東西根本沒有辦法RRR,我真的很不想要一個人的那種感覺。

你現在也是單身啊,一個人的時候都怎麼過?」 C :「一個人的時候很好啊,可以去看電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是覺得蠻自由的啦。

」(這是一個沒有那麼好的回答,因為她問的應該是「一個人,而且覺得很寂寞的時候該怎麼辦」,可是你的回答卻是一個人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寂寞,還可以做自己的事,這樣的回答可能會讓她覺得,你離她很遠。

) C:「但我記得之前也有覺得很寂寞的時候,就自己一個人租了Ubike從市中心騎到淡水,然後吃一串花枝丸再騎回來,不知道花了多久,但是流完汗之後感覺好多了。

」 B:「你這麼一說,我和他在一起之前也會去做瑜珈,不過已經好久沒做了。

說不定可以試試看!」 C:「是啊,你看其實你自己也有一套面對寂寞的方法,只是你忘記了!」 這裡已經推展到他想要解決問題了,千萬不可以像之前一樣一直在繞圈同理,西方的諮商心理學課本都會建議我們不要給建議(結果課本還不是一樣給了我們「這個」建議),但在我們的文化當中是很習慣尋求建議的。

所以我覺得折衷的方法是,可以分享自己「在同樣心境時」的處理方式,供給對方作為參考。

6.方案,提供至少兩個可以操作的具體方式 C:「除了去報瑜珈課之外,你覺得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去和自己的孤單寂寞相處?」 B:「我蠻喜歡看電影的,到網路上面找影集下載回來看(乖孩子這是盜版的不要學喔),之前跟他還在一起時,因為偶爾要去幫忙顧店,所以都沒有時間看電影。

不過這個倒是還蠻適合我這個宅女的。

」 這部分有點像是醫師的處方,要有一些具體可以去實行的「小改變」,通常可以帶動更多大的改變。

有些時候它可能小到「明天他打來不要接他電話」成功之後給自己一個小的奬勵,可能細瑣如「去銀行領$6000的瑜珈課報名費」或者是「寫張便利貼在書桌前面,提醒自己要下載片子」,當你切割的越小、越細、越容易達成,並提供至少兩個方案,就可以減少失敗的機率。

「小變成大變」(累積小改變,變成大改變)是這個短期治療的精神(為什麼這串字有一股臭味~)。

7.總結,肯定他的努力成果 研究發現,有總結的諮商/團體帶領/演講,往往比沒有總結的更讓人家覺得有效果和收穫(G.Corey,1995;MaraianneSchneiderCorey、Corey與Corey,2014;Jacobs、Masson與Harvill,2008),所以前面如果做得很爛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在對話結束前有一個總結,搞得好像今天做了很多事情一樣。

根據王智弘老師的說法,這個總結必須至少涉及四個條件: 確認:說明他的確是需要來求助 肯定:鼓勵並讚許他在對話過程當中的努力。

分析:描述問題,並強調解決的力量。

對策:具體說明小型任務,並且鼓勵他實踐。

如果對方是寫訊息給你,你可以在一則訊息當中包含上面全部,看起來就會很威的樣子! C:「今天你很勇敢地跟我討論這件事情,我覺得自己很榮幸有機會跟你分享我的看法(念念不忘鼓勵,必有迴響)。

一開始我們都以為問題似乎是想要趕快逃離這種混亂的局面,但後來發現,你真正需要的協助似乎是和寂寞相處(確認)。

也因為你很坦誠的分享你的看法(肯定),我才知道你真正困擾的並不是那些人來找你,而是你沒有辦法好好一個人(分析)。

像你說的,其實你有很多可以陪伴寂寞的方法,只是你忘記了,所以說不定你自己就有解決這個困難的力量,像是我們今天討論到的報名瑜珈課、或是去下載電影來看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式(對策)。

」通常我會在這一串話後面再加上一個「你覺得呢?」給對方一些表達感覺的空間。

B:「其實我覺得有時候失戀的人,只是需要一個可以聽得懂你在講什麼、願意花時間陪在你旁邊的人而已。

因為那些問題,老實說別人也沒有辦法幫忙,沒辦法幫你放下。

我最想感謝的是,經過討論以後,我開始發現事情似乎沒有那麼混亂、那麼糟糕,而且其實蠻有希望可以去做點什麼的,有一種電池充好了電的感覺,雖然沒有充滿,但是有充一半。

」 8.追蹤,後續持續關心聯絡 既然是「一次」單元諮商模式,有可能只需要一次就好了,但如果做得好的話,對方可能還會想要「來很多次」(這個絕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為什麼感覺越描越黑),所以這個時候持續的關心和陪伴仍然是重要的。

不過,以朋友的立場來說,「維持界線」以及「不要讓他覺得你隨時都想要刺探他的感情近況」是很重要的,簡單地說就是要彼此尊重啦,所以最後的結束語可以是下面這幾種(千萬不要是那種什麼先洗澡掰): 謝謝你今天和我分享,如果你有需要的時候就找我,我雖然不一定時時都在線上,但如果我有看到就會回你。

其實我可以做的很有限,不過只是想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如果之後還有我可以幫上忙的,也歡迎你再找我聊聊:) 不過,界線的拿捏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由於小弟並不擅長,所以就不在這邊獻醜了,詳情可以參閱此書Cloud與Townsend(2001)這本書。

後記:究竟是誰需要陪伴? 我的媽媽咪呀,寫完這8大點手都快斷了。

其實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只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架構,這裡也只是用我的話整理的架構,如果想讀原汁原味,可以參考王教授這本新出版的書(老王的書通常都有個特色就是非常薄,就連我念書烏龜慢,高鐵台北到高雄就讀完了)。

書裡面也提到,不一定要真的按照這個順序,而是可以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調整,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以我自己來說,朋友都知道我比較不正經(好吧我至少有病識感),如果從頭到尾都表現得很溫暖,反而會不像我,所以除了上面這些之外,通常我會偶爾吐一下嘈,緩和尷尬的局面,但有人會覺得這樣很跳tone、甚至沒有好好的「停」在那個情緒當中,所以還是看你和朋友的關係是怎麼樣囉(在此要感謝包容我亂講話的朋友們)! 不過最後還有2點不得不提醒的,一是我學姐大白兔叮嚀的至理名言。

「當你感到困頓,不知道該怎麼幫你的朋友的時候,永遠要把一件事情放在心裡:『幫助他』是你的需求,還是他的需求?是你需要被需要,還是他真的需要你?」 當朋友深陷在難過的情緒當中的時候,往往會想要把他拉出來,是因為我們也不想要待在那個難過的情緒裡面。

我們的那些「不要想太多」、「下一個會更好啦」、「我幫你介紹男朋友」(然後從來都沒有認真要介紹)等等的話語,只是充分的顯現出,我們沒有想要真心的陪伴,只想要蓋上牌趕快結束這一回合。

另外一個則是紅鯨魚的至理名言: 「我們的研究發現,平時就沒什麼在往來的朋友,這個時候如果要假裝關心反而會得到反效果。

當你沒有心力的時候,就不要陪伴,因為假關心比不關心更傷人。

」 陪伴失戀者,往往是要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可是人生苦短,生命無常,你可以關心的人也不可能無條件超展開,所以是時候把重要的時間,留給真正值得、需要的人。

其實,陪伴也沒有什麼真正最好的形式,只要你用一個真誠的心,用心的傾聽,不要隨便批評對方或是對方的前任,你的存在就像一支拐杖,你很重要,但還是得靠失戀者自己來找到方向。

延伸閱讀 Adler,A.(2015)。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TheScienceofLiving)(吳書榆譯)。

台北:經濟新潮社。

Berg,I.K.、Steiner,T.(2004)。

何謂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黃漢耀譯)。

載於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

(頁29-42)。

台灣:張老師文化。

Clarkson,P.(2002)。

完形治療的實踐(卓紋君、徐西森、范幸玲與黃進南譯)。

台北:心理出版。

Cloud,H.、Townsend,J.(2001)。

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

台北市:道聲總經銷。

Corey,G.(1995)。

團體諮商的理論與實務(張景然與吳芝儀譯)。

台北:揚智文化。

Corey,G.(2009)。

團體諮商:理論與實務(王嘉琳、廖欣娟、吳健豪、張慈宜與尹彰德譯)(第7版)。

台灣:學富文化。

Corey,M.S.、Corey,G.、Corey,C.(2014)。

團體諮商:歷程與實務(王沂釗、蕭珺予與傅婉瑩譯)。

台北:心理。

Jacobs,E.E.、Masson,R.L.、Harvill,R.L.(2008)。

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程小蘋、黃慧涵、劉安真與梁淑娟譯)。

台北:五南圖書。

Jong,P.D.、Berg,I.K.(2006)。

從解決困擾到建構解決之道(李慧貞譯)。

載於建構解決之道的會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第1版,頁1-29)。

台灣:心理。

Joyce,P.、Sills,C.(2010)。

完形諮商與心理治療技術(張莉莉譯)。

台灣:心理出版社。

Pichot,T.、Dolan,Y.M.(2007)。

焦點解決的基礎。

載於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社區機構的有效應用。

(頁9-29)。

台灣:心理出版。

Sharf,R.S.(2013)。

完形治療:一種體驗式的治療(馬長齡、羅幼瓊、葉怡寧與林延叡譯)。

載於諮商與心理治療。

(第2版,頁227-268)。

台北:心理出版。

小倉廣(2015)。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楊明綺譯)。

台北:遠流。

王智弘、林清文、劉淑慧、楊淳斐、蕭宜綾(2008)。

台灣地區網路諮商服務發展之調查研究[ASurveyStudyonDevelopmentofCybercounselinginTaiwan]。

教育心理學報,39(3),頁395-412。

doi:10.6251/bep.20070730.2 王智弘、楊淳斐(2016)。

一次的力量:含攝華人文化觀點的一次單元諮商模式。

台灣:張老師文化。

李偉斌、陳慶福、王智弘(2008)。

網路即時諮商與晤談諮商中助人技巧、工作同盟與晤談感受之研究-以準諮商員為例[AgreementsonWorkingAllianceandSessionImpactinCybercounselingandInterviewCounseling]。

教育心理學報,40(1),頁1-21。

doi:10.6251/bep.20071128 車佩娟(2011)。

國內網路諮商之發展現況。

諮商與輔導(309),頁30-34。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2015)。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葉小燕譯)。

台北:究竟出版。

彼得.克拉瑪(2010)。

佛洛伊德:幽微的心靈世界(Freud:InventorofModernMind)(連芯譯)。

台灣:左岸文化。

洪靜瑜(2016)。

成年女性學生失戀復原歷程之社會支持經驗探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台灣。

張包意琴、陳麗雲(2000)。

和諧中變革:易經與華人的心理輔導[ChangeinHarmonyinPsychologicalCounseling]。

本土心理學研究(14),頁199-235。

陳永慶(2000)。

國內心理治療與諮商輔導效果的整合分析研究。

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

程淑華(2004)。

情緒教育課程之學習經歷研究—以軍校學生為例[TheLearningExperiencesofParticipatinginanEmotionalManagementCourse–ForStudentsinaMilitaryCollege]。

中華輔導學報(16),頁35-69。

蘇絢慧(2011)。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

台北:寶瓶文化。

心理師醫師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新書+課程組合包) 去心理諮商的人都有病?!心理諮商是啥玩意兒? 遺留在創傷時空的小小自己⋯⋯如何和內在小孩溝通? 畢竟深愛過:失戀後,如何放下曾經愛過的人? 安慰失戀者#分手#失戀#安慰#陪伴作者介紹海苔熊(程威銓)心理學作家商品數量:3文章數量:87失落戀花園企業培訓講師、英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關總監。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候選人,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

著有《在怦然之後》、《暖傷心》、《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等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