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543】你學的是什麼易經? - | 易學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易經543》,《易經》又稱《周易》,狹義也是嚴格意義下來說,包含的內容就只有六十四卦的卦爻辭,總計也大約只有64(卦) x 7(1條卦辭6條爻辭) + ...
移至主內容
導航連結
首頁
《易經543》
【易經543】你學的是什麼易經?
你學的真的是《易經》嗎?
我真的遇過很多這樣的人:口口聲聲說他精研《易經》,但卻連《易經》長怎樣都不知道。
顯然在《易經》這個領域,存在著一個很奇怪的情況,許多人在學的《易經》根本就不是《易經》。
所以要想學《易經》,首先必需先了解什麼是《易經》,什麼不是?否則學再多也是白學。
究其源,因為知識市場中許多打著《易經》名號的書本與課程,其實都與《易經》不相關。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初學者要先能了解一個學習的大方向,找尋正確的教材與目標,不要學了幾年《易經》之後才發現完全走錯了路。
易經不是算命
《易經》雖是許多命理、占卜學之源,萬法之宗,但卻是與坊間所說的命理、算命完全兩碼子事。
或許你學的命理可能會用到《易經》的知識,但並不是學了它就是學了《易經》。
反之,你學了《易經》,比較可能的情況與坊間所謂的命理也是完全無所關聯。
《荀子.大略篇》說:「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占,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
《易經》的確是一本卜筮之書,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它早就不只是一本卜筮之書,特別是在孔門為其加入十翼之後,更給了《易經》道德與哲學的豐富內涵。
我們甚至可從《左傳》一些占例看出,在春秋時代的易占已朝後來孔子的路線在走,似乎孔子只是集這些先人智慧的「集大成者」。
如昭公十二年,南蒯叛魯筮了一卦,得到坤之比(也就是坤卦的六五),爻辭說「黃裳元吉」,照字面看以為是大吉。
但子服惠伯解此卦說:「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
」換句話說,只有符合「黃裳」所代表之德性者才是大吉,反叛之事並非好事,有違忠信,反而是大凶,所以說必敗無疑。
學習《易經》或許是從占筮開始的,但是其最終目的,絕不在於占筮,也不會是一種迷信,而是對於我們的為人處世,思想智慧帶來正向幫助與向上提升的力量。
「善為易者不占」正是要學者超越乎吉凶占問之外來看《易經》這部經典。
你還在學裝卦?
這其中最常見的混淆莫過於坊間五術中最流行的一套裝卦法。
這其實叫火珠林,不是易經。
火珠林與易經的混淆,甚至有些所謂的國學大師,在講「易經」時也都分不清楚兩者的差別。
這是從漢代京房的占驗易所演變出來的。
京房這套以八宮、世應、納甲……為骨架的占驗方法,到唐宋時演變為後來一直流行至今的火珠林法,該法相傳是唐末宋初麻衣道者所著。
這也是目前坊間最為主流與流行的一套「易經算命」。
許多人說在「學易經」,學的多數都是這一套。
裝卦法大概是這樣的:在以三枚銅錢擲出六爻之後,首先必需先分別定出本卦和變卦的所屬宮,依此定其五行與世爻、應爻、卦身等。
然後再納甲,就是把六十甲子納入爻中。
最後再定六親、六獸……。
最後再依占問者的生辰與占問時的時辰,以及六親的生剋,五行旺相…來判定吉凶。
判定吉凶時,也會依所問事情的不同,來決定不同的用爻。
此外,這樣的裝卦法也可以在占驗上和一般的擇日、星相、命理相接軌。
雖然這是從《易經》發展而來的,但若就其內容來說,只是以《易經》六十四卦為軀殼的占驗之法,完全與《易經》經文無關──不只在占驗時不需用到《易經》之經文,整套吉凶理論也與《易經》原始的義理無關。
關於這套方法可再參考本站的幾篇文章:
八宮卦
八宮世應淺論
從後天八卦到五行與納甲(1)
從後天八卦到五行與納甲(2)
由於納甲的裝卦過程相當複雜又艱深,邏輯少而死記多,因此初學者往往學了好幾堂課都還停留在此無法前進[但其實裝卦只需查詢這個卦爻呈象表即可]。
而好不容易會裝卦之後,對於如何解卦更是完全不知從何開始,坊間的書籍,通常講完裝卦之後,就囫圇吞棗的隨便帶過,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所以,如果你想學的的確是《易經》而不是算命,那麼下次見到諸如此類的學問時,可以直接跳過。
等到有那麼一天你知道京房易、火珠林法是什麼,的確是你的興趣時再去學習,才不致浪費時間。
那麼什麼是《易經》?易經又學些什麼?
《易經》又稱《周易》,由於被儒家納為「經」,因此稱「易經」。
《周易》正式被列為「經」的最早文字記載,可能是《禮記》的〈經解〉篇,該篇談到了儒家「六藝」教育各自的利弊得失,而六藝教材也就是六經: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疏通知遠,《書》教也。
廣博易良,《樂》教也。
絜靜精微,《易》教也。
恭儉莊敬,《禮》教也。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
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
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
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
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
易經教育的功效在於讓人「絜靜精微」,就是讓人冷靜而頭腦明析,判斷事情很精確深入而能明察秋毫。
但這樣的訓練很容易讓人過於精明而不為他人設想,因此經常會傷人以利己,因此說其失在「賊」,賊就是傷人的意思,不是我們現在說的「賊頭賊腦」的賊。
所以真正能夠把易經學得好的人,首先是腦袋會越來越清楚而性格會越來越冷靜。
但在這同時不走偏風,不誤入歧途而能做到「絜靜精微而不賊」,那麼才是完美的易學教育。
易經相傳為文王所作,實則這是周朝時周天子決策制度下的一環。
《周禮》裡面有個官職叫「大卜」(太卜)的,掌管了三兆、三易,及三夢之法。
三兆之法就是三種龜卜的方法,三易之法就是三種揲蓍占卦之法,即連山、歸藏,與周易。
三夢之法就是三種解夢之法。
太卜所掌管的這些事,都與溝通鬼神有關,是周天子在決策時,用以了解鬼神意志的工具。
其結果對於決策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也並非全盤皆用。
這九種通鬼神的方法裡,只有《周易》有流傳易經這本書下來。
因此《周易》是一本古代的帝王決策之書,內含了最古老的政治與人類生存的智慧。
這也是為何學易經能夠讓人「絜靜精微」的原因,因為學的都是政治及生存決策的智慧。
易經的內容
狹義也是嚴格意義下來說,《周易》內容就只有六十四卦的卦爻辭,總計也大約只有64(卦)x 7(1條卦辭+6條爻辭)+2(乾用九、坤用六)=450條繇辭,大約五千字左右的內容,平均每卦的文字80字不到,每條繇辭也才只有11字左右。
由這樣的數字統計也可看出《易經》的言簡意賅,神秘而玄奧。
因此歷代註解不斷,每隔幾世就會有人出來說自己已經解開了這數千年前經典的終極奧義。
但歷代註解中存留最早、最有名與最有系統的莫過於儒家的十翼。
解經謂之傳,十翼就是《易經》的十本「傳」(解經之書)。
之所以叫「十翼」,是因為《大象》、《小象》(象傳或者分《象上》、《象下》)、《彖上》、《彖下》、《文言》、《繫辭上》、《繫辭下》、《序卦》、《說卦》、《雜卦》可做為《周易》之輔助,翼原指鳥之雙翼,引申即為輔助之意。
由於包含十翼的易「傳」早就與《易經》合而為一並被定為儒家的「經」,因此,廣義來說,十翼也可被認為是《易經》的一部份,至少,對於儒家的信仰者來說的確如此。
而且,我們若再從《左傳》中記載來看,又會發現,至少在春秋時所謂的《周易》也是把今人所說的一些「十翼」內容給涵蓋進去的。
因此把屬「傳」的十翼涵蓋到《易經》或《周易》中,其來有自。
但像現在把十翼文字,特別是象傳與彖傳和經文混雜在一起的呈現方式,這是在漢代以後才有的。
在漢代以前,經與傳是分開的。
像上海博物館藏的戰國楚竹簡(約戰國中晚期),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抄寫於漢文帝時代),經文是完全獨立沒有混雜任何傳的文字的。
但若擺開儒家的觀點來看《易經》,或是要以更為嚴格的定義來看,那麼十翼是不應當被視為《易經》之一部份的。
十翼雖然相傳為孔子所作,但當代學者考證多數較支持為孔子弟子所記述的見解。
《史記.孔子世家》如此記載: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
讀易,韋編三絕。
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
傳統會以《史記》的這段記載來證明說孔子作十翼,這裡我們先不討論孔子作十翼的爭議問題。
既然孔子是儒家之聖人,聖人之言謂之經,那麼據此說易之十翼也是《易經》當然也就名正言順了。
但如果你不是儒家信徒,那麼你當然可以否認這樣的觀點,認為《易經》就只有那450條卦爻辭。
所以,要檢驗你在學的是不是《易經》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看你的教材是否以這64卦卦爻辭為核心,範圍再擴大也只能到十翼,除此之外的,都不能稱為《易經》。
什麼是《易經》經文?什麼是易傳?
由於現行通行本的《易經》絕大多數都已經是經傳合一,也就是將十翼與經文合在一起,所以很多初學者甚至閱讀時經常是分不清什麼是《易經》經文、什麼是屬於十翼(也就是經文的註解)。
區分經文與十翼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十翼是屬於儒門註解,註解是否符合經文義理原本就是見仁見智,對於儒者來說,十翼固然也是屬聖人之言,當以「經」視之,但如果你不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那麼十翼只具參考意義,只能當做古代對於《易經》的註解之一。
其次,十翼注解加入了許多道德化以及天人哲學思想,這些思想是否符合經文原始的義理,當然也是有議論的空間。
假設你是儒家的支持者,或者你喜歡的就是那樣的天人哲學,那麼沒什麼問題。
但假設你的興趣是最原始的易經義理,將它視為上古人文的大寶庫,那麼就不能讓十翼義理喧賓奪主了。
這時閱讀《周易》分清楚經與傳的差別,就格外重要了。
十翼中的《繫辭上》、《繫辭下》、《序卦》、《說卦》、《雜卦》都附於六十四卦之後,也就是與經文是有清楚的區隔的,因此比較不會和經文混淆。
但大、小《象傳》、上、下《彖傳》、《文言傳》則完全與經文夾雜在一起,這是較難區別的。
其中《彖》傳依附在卦辭之下,會以「彖曰」作為開始,主要解釋卦辭,並會附以卦象及主爻的解釋。
而以「象曰」為開始的則有《大象》和《小象》,在「彖曰」之後的「象曰」為《大象》,與《彖》傳一樣用以解釋卦辭。
《大象》與《彖傳》主要的差別在於《彖傳》解釋層面較廣,除了以上下二體卦象之外,還會解釋卦詞之字義與義理,或者以剛柔、爻位、主爻等原理來解釋卦辭吉凶之緣由,甚至還會點出每一卦的「時義」。
《大象傳》則很簡單的只以上下二體卦象來簡要說明卦義,然後會用諸如「君子以…」的語法來鼓勵君子當有何作為,但通常不會涉及爻位與字義的解釋。
《彖傳》的例子如:
臨卦《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案:剛浸而長、消不久也,兩句利用到卦氣的消長原則。
剛中而應意指九二爻以陽居中,並與六五相應。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則在解釋經文的元亨利貞。
]
夬卦《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
健而說,決而和。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案:「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意指上六以一陰乘下方五個陽爻,柔乘剛為逆為凶,一柔乘五剛則是大逆不道,因此「揚于王庭」。
「剛長乃終」則是以卦氣之消長在解釋利有攸往。
]
巽卦《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重巽以申命」是以二體解釋巽卦。
「柔皆順乎剛」指的是初六和六四兩個陰爻,都承順於陽爻之下。
《大象》的例子如:
蒙卦《象》曰:「山下出泉,蒙。
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為蒙卦的卦象,也就是上卦為山,下卦為水。
大過卦《象》曰:「澤滅木,大過。
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
」「澤滅木」意指上澤兌下巽木,水澤淹沒樹木之意。
歸妹卦《象》曰:「澤上有雷,歸妹。
君子以永終知敝。
」「澤上有雷」就是歸妹卦的卦象。
附掛在爻辭之下的「象曰」則是《小象》,用以解釋所附掛之爻的吉凶與爻義。
其解爻的面向較近《彖》傳,是屬於多面向的,較不像《大象》。
但這些體例中,唯一的例外是《乾卦》,乾卦是把《彖》、《象》、《文言》等傳的文字附掛於全部的卦爻辭之後。
《文言傳》也是用於解釋卦爻--但只有乾、坤兩卦,解釋乾卦者叫《乾文言》,解釋坤卦者叫《坤文言》。
兩段《文言傳》則分別附掛於乾卦和坤卦的最後面。
我們以坤卦為例來說明何者為經文,何者為易傳:
卦名
坤卦
卦辭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傳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
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大象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爻爻辭
初六,履霜,堅冰至。
小象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二爻爻辭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小象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三爻爻辭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小象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四爻爻辭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小象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五爻爻辭
六五,黃裳,元吉。
小象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爻爻辭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小象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用六
用六,利永貞。
小象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上表中,黑體字者為經文,其餘則為易傳。
乾卦與坤卦比較特殊的是,兩卦經文最後都有多一條,乾卦為「用九」,坤卦為「用六」。
卜筮而得的卦六爻皆變時,乾之坤取「用九」,坤之乾以「用六」來解釋吉凶。
除乾坤兩卦之外的62卦,則無用九和用六,都只有一條卦辭和六條爻辭。
老師,說一說我的想法啊,不妥之處請您指正
又一次拜讀老師的文章,再一次解了我的一些疑惑。
我剛開始學習易經的時候,買了兩本書:《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然後開始硬著頭皮閱讀,至於裡面在說什麼,完全不懂,也不知該如何學習。
後來有幸來到貴站,看您的文章建議在筮卦中學習易經,然後開始試著筮卦,找您幫助解卦,進而看您給其他人解卦學習並閱讀您提供的教材,逐漸感覺不那麼迷茫了,但始終也不知道"經傳合一"是咋回事,今天您再一次為我解惑,真的很感謝。
關於您說的坊間卜卦法,我有一點不成熟的觀點,我覺得坊間的六爻卜卦法有時蠻準的。
我是看了您的納甲等文章之後,開始對六爻卜卦法有興趣的,過去我們這裡有一位"沐雲老人"用六爻法解卦也給我留下蠻深的印象。
最近我在閱讀您提供的《卜筮全書》,並試著用其中提供的理論來解卦,我發現有時挺好用的。
我當然尊重老師的觀點通過卦爻辭解卦,回到正統的易經方法上來,但以我個人來說,由於我古文根基實在有夠爛(這也跟共黨在大陸摧毀中華文化有關),看卦爻辭無法理解其意思,多次出現我的理解跟老師的解釋相異,使我很困擾。
最近學六爻,偶爾看了曾經問過老師的一個卦,驚奇的發現,用六爻解的結果跟老師的結果驚人的相似。
當時我卜問是否應調換科室,得中孚卦,六三爻變,您當時建議三思,因為六三爻說"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意思是說會樹立敵人,因此建議三思而後行。
後來我沒有換,您說的蠻對的。
前幾日我閒來試用六爻法解卦,發現也是這個結果。
卦中兄弟爻動,有人與我相爭;兄弟爻動,衝世,我受傷。
這不正是會樹立敵人的意思嗎?所以我覺得坊間卜卦有時也蠻方便的。
老師,這是我的一點淺見,望您指教(^o^)/
貼文請用戶登入或註冊帳號
並無否認之意
你說的完全正確。
每種學問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京房易能流傳兩千多年也因其占驗上可以提供很豐富的解釋內容。
至於靈不靈驗這還是留給玩占者自己去體會,但京房的這套方法的確比讀易經是有趣多了。
寫這篇文章只是要正易經之名,因為許多人自以為學的是易經但最後並不是易經。
坊間的裝卦法可以和許多命理相銜接,但確與作為經學的易經完全無關,這是學習者所應當要分辨清楚的。
分辨清楚之後想清楚自己想學的是那一套,這樣才不會走冤枉路,如果對於算命的興趣高於哲學,那麼京房易較適合,如果哲學興趣高於算命,那麼還是回到易經。
如果想學算命,又沒有要很深入,那麼也可選擇易經就好。
貼文請用戶登入或註冊帳號
嗯,謝謝老師
正統易經和坊間卜卦法我都會堅持學下去的。
當初想學周易也是因為我被台灣保存的中華傳統文化所吸引和折服,我覺得華人都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們祖先的文化,而且祖先的文化真的好美呀!一直很羨慕你們自由區的人,真想自己也生在自由區啊,當年蔣公沒有輸就好了。
。
。
此又題外話了。
貼文請用戶登入或註冊帳號
易經
拜高科技所賜.金錢卦之裝卦已有電腦軟體可以為之.這部分可以先跳過.等將來想知道如何裝卦時再來學習.金錢卦我個人覺得最難是在解卦.手動裝卦相較下容易多了!解卦真的很難.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如何取用神.三合局之類.....我個因解卦而卻步.目前先擱置一邊!最近買了一本號稱日本易聖"高島吞象"的著作(高島斷易)(陳雪濤增註).裏面有講述純粹用卦爻辭來解釋所占問題之說明.歷代易學家並無此種書籍.留傳下來最多還是六爻卦為主!這本書可以作為參考!
貼文請用戶登入或註冊帳號
貼文請用戶登入或註冊帳號
書籍連結導覽:【易經543】你學的是什麼易經?
‹【易經543】什麼是易經的「兩派六宗」?
上一層
【易經543】八卦圖該怎麼畫?›
Search
功能導覽
顯示—功能導覽
隱藏—功能導覽
延伸文章資訊
- 1易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易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古典文献之一,为古代中国巫师运用六十四卦以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卜筮书,自汉代开始尊奉为“五经”之一;《易经》用一套符号形式系统描述事物的 ...
- 2易經_百度百科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
- 3易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易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古典文獻之一,為古代中國巫師運用六十四卦以預知未來吉凶禍福的卜筮書,自漢代開始尊奉為「五經」之一;《易经》用一套符号形式系统描述事物 ...
- 4概說一:《易經》的來源和「易」字的意思|布裕民 - 灼見名家
「易」字最早的字形,是雙手捧着一個酒器把酒注入另一酒器的圖象。後世把這個字形簡化了,只截取了一個酒器的局部和酒液流注的情形。由於兩個酒器傾注時水 ...
- 5【易經543】你學的是什麼易經? - | 易學網
《易經543》,《易經》又稱《周易》,狹義也是嚴格意義下來說,包含的內容就只有六十四卦的卦爻辭,總計也大約只有64(卦) x 7(1條卦辭6條爻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