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如何從簡單走向複雜-動物的誕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比較,那種單細胞生物有類似動物黏合蛋白,或是動物訊號分子的基因。

從基因的分析發現,一種原生生物領鞭毛蟲可能是和動物最接近的單 ... 生命/生命科學 0 生物如何從簡單走向複雜-動物的誕生 byJwu-TingChen·2017-03-11 生物學在講甚麼?–周成功老師的探索筆記(8) 多細胞動物的出現可能是單細胞聚集共生的結果。

因此多細胞動物的形成就需要特定的蛋白,把不同細胞黏合在一起。

同時不同細胞間需要特定的訊號分子彼此溝通。

因此要回答現今那種單細胞生物,才是動物世界最親近的親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比較,那種單細胞生物有類似動物黏合蛋白,或是動物訊號分子的基因。

從基因的分析發現,一種原生生物領鞭毛蟲可能是和動物最接近的單細胞生物(圖8-1)。

找到動物血源最接近的單細胞生物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最早的動物是誰?從DNA序列的比對分析下手,演化生物學家對這個問題分裂成兩大陣營(圖8-2)。

一派認為海棉應該是最原始的動物型態:它由四種結構、功能各異的細胞聚合形成。

它雖然沒有神經或是肌肉細胞,但的確擁有一些類似動物神經系統中負責重要功能的基因。

另一派學者透過整個基因組的比對分析,認為櫛水母才是最原始的動動。

雖然櫛水母有類似神經的組織,但它和現今動物的神經組織非常不同,因此可能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後來才獨自演化出的系統。

而海棉原先擁有原始的神經系統,可能是後來因為沒有太多用處而退化消失了。

圖8-1領鞭毛蟲有一圈像衣領的微絨毛(紅色)加上一條長鞭毛。

一個領鞭毛蟲分裂後,子代細胞可以黏合在一起形成聚落。

圖8-2A.長約50公分,在海底的管狀黃海(byTimothyBrown,WikimediaCommons)。

B.長約5公分,在水中游泳的櫛水母(byBrunoVellutini,WikimediaCommons)。

  圖8-3早期動物演化的一些關鍵步驟。

如果不能從基因序列推斷誰是最早的動物,那麼從化石記錄能不能找出線索呢?很可惜,軟體的櫛水母無法留下化石;而許多海棉化石和一些岩石的外觀類似,很難確定判斷其真偽。

迄今比較確定最古老的海棉化石年齡大約是6億年。

有趣的是,今天動物世界中大部分的物種,都可以在5億4千萬年前寒武紀的化石中發現,這個現象被稱作寒武紀大爆炸(圖8-3)。

5億4千萬年前很長一段時間,動物世界似乎一直停留在只有像海棉這樣簡單的生物。

然後突然一夕之間,彷彿大多數的動物都在5億4千萬年前一段很短的時間中冒出來了。

這個疑惑,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他的《物種起源》時就己經提出來,但沒有任何解釋。

今天地質學的探討發現,在複雜的動物世界出現前的2億年中,地球的氣候與海洋中氧的含量曾經有過很大的變化。

這段期間,地球發生過3次大規模的冰河期,分別在7.16,6.35和5.8億年前。

地球在冰河期全球溫度急遽下降,連赤道都幾乎完全被冰雪所覆蓋,被稱作雪球地球。

冰河期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空氣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溶在雨水中,分解了岩石產生鈣離子,再一起流入大海形成碳酸鈣的沉澱,造成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大量減少。

溫室氣體減少導致地球溫度下降,大量的冰雪反射陽光,造成更低的溫度,終至全球為冰雪所覆蓋。

冰河期又怎麼會結束呢?可能還是靠火山噴發出來的溫室氣體甲烷和二氧化碳!冰河期結束後,因海洋表面冰層的溶解,使得海洋中的綠藻,得以接受陽光,行光合作用而大量繁殖,同時釋放大量氧到大氣中。

冰河期結束不久,大氣中的氧含量已經接近今日的水平。

充分的氧氣使得動物燃燒食物的效率大增。

有足夠能量的供應,加上自由活動能力,使得動物世界裡獵食、逃避的競爭、演化急具加速。

4千萬年後的寒武紀大爆炸,讓我們目睹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一個幾乎完整的動物世界就此呈現在我們眼前。

早期動物像海棉、水母的體型多半是球形對稱,組織厚度很薄,這樣每個 細胞才能從水中得到氧氣。

當海底的食物來源比較容易取得,球狀的體型改變成扁平的雙層結構:外層面對海洋的細胞,必須擔負保護身體及偵測環境的任務,因此逐漸分工,成為今天皮膚及神經的前身;而內層面對海底的細胞,必須負責進食、消化的任務,也就成為今天消化道的前身。

這種體型的分工一直保存、延續到今天的動物胚胎:胚胎的外胚層發育成皮膚和神經系統;而內胚層則發育成消化系統。

後來增加的中胚層發育成肌肉、血液等組織,使得動物身體的結構可以得到支撐,而變得巨大而複雜。

同時身體的結構也從輻射對稱,轉變成左右相同的兩側對稱(圖8-3)。

三個胚層形成的動物體型,食物從攝食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完的廢棄物只能再從攝食口排出。

這樣的安排顯然不怎麼高明,解決之道就是延長消化腔,一直到身體另一端,產生一個專職排泄的出口:肛門。

這樣一來,食物消化的時間及效率大幅提昇,動物得到更多的資源去演化出更複雜的體型。

這就是今天原口動物:包括昆蟲、軟體動物的起源。

幾乎同時,有些物種發生了一些奇特的轉變,就是口與肛門位置的逆轉。

也就是新生的出口變成攝食的嘴,而原先的嘴成了肛門。

產生今天的後口動物:包括棘皮動物像海膽和人在內的脊椎動物。

後口動物的出現,究竟是個演化的意外?還是有什麼特別生存的優勢?至今尚無定論。

當動物身體結構變的更複雜時,有一個難題必須克服,那就是身體內部深層的細胞,怎麼得到足夠氧氣的供給和有效排放二氧化碳?一個解決方式就是把身體所有的細胞浸潤在相同的體液中,透過體液將表皮細胞吸收的氧送到全身,而二氧化碳也能透過體液而排出體外。

但氣體在體液中擴散的速度很慢,這時候如果有些細胞能不斷地收縮、放鬆,像幫浦一樣作用,加速體液在體內循環流動的速度,那氧的吸收與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更有效率,最原始的循環系統就此形成。

當動物身體變的更複雜,對氧的需求更加殷切,這時光靠表皮細胞來吸收氧氣已不敷所需。

於是水生動物的胚胎演化出鰓裂的結構。

讓出生個體頭部兩側的細胞形成「鰓」,水可以經此流入體內後再流出,同時鰓裂中建構出無數折疊的體表,大幅增加與水接觸的面積,形成了魚類的呼吸系統。

為了要增加從水中吸收氧氣的效率,另外演化出與氧有高親和力的蛋白,像血色素。

這樣帶著血色素的細胞,經由體液循環全身。

一方面透過鰓從水中取得氧氣,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體內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棄物排出體外。

當動物從水中爬上陸地,大氣中氧的濃度比水中高很多,不再需要用「鰓」呼吸,但魚類胚胎上的鰓裂結構並未就此消失。

直至今日,人類胚胎早期仍保存了類似的結構,它日後發育出我們鼻咽喉的結構,因此稱作咽囊。

動物很快就遍佈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成為地球上最強勢的物種! 參考讀物 1. 生物學在講甚麼?–周成功老師的探索筆記(1) https://shs.ntu.edu.tw/shsblog/?p=32713 2.生物學在講甚麼?–周成功老師的探索筆記(2) https://shs.ntu.edu.tw/shsblog/?p=32717 3. 生物學在講甚麼?–周成功老師的探索筆記(3) https://shs.ntu.edu.tw/shsblog/?p=32719 4. 生物學在講甚麼?–周成功老師的探索筆記(4) https://shs.ntu.edu.tw/shsblog/?p=32731 5. 生物學在講甚麼?–周成功老師的探索筆記(5) https://shs.ntu.edu.tw/shsblog/?p=32737 6. 生物學在講甚麼?–周成功老師的探索筆記(6) https://shs.ntu.edu.tw/shsblog/?p=32772 7. 生物學在講甚麼?–周成功老師的探索筆記(7) https://shs.ntu.edu.tw/shsblog/?p=32758 8.FromSimpleToComplexTheScientist2011 9.TheCambrianExplosionofAnimalLife.Boundless,26May.2016 Youmayalsolike... 0 為甚麼我們看小說 29Dec,2014 0 掀開老化的秘密:我們是怎麼變老的? 28Feb,2017 0 生命如何從簡單走向複雜-植物的誕生 28Feb,2017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迴響名稱* 電子郵件* 個人網站 Follow: Nextstory生命科學的特質 Previousstory生命如何從簡單走向複雜-多細胞生物的誕生 近期文章 教師與教育家 資優教育的兩難—HaveFameorhaveLife?Thatisaquestion! 三談「教育傳播」 再談「教育傳播」 第三種文化的新視界–遙想邊際 近期迴響Jwu-TingChen在科技能單獨完成淨塑嗎(PlasticCleaning)Jwu-TingChen在科學家的視野—宏觀與微觀的邊際Jwu-TingChen在科學家的視野—宏觀與微觀的邊際Jwu-TingChen在科學家的視野—宏觀與微觀的邊際Jwu-TingChen在科學家的視野—宏觀與微觀的邊際分類分類 選擇分類 [香港占領中環事件]專題計畫  (2) 「有目的的愛都不是真愛」  (3) 「石」過境未遷  (4) 2012成果發表暨公共論壇  (9) 2013成果發表會  (4) 2014達人學苑  (3) 2015SHS-TALKS2  (3) 2015跨科際都市水治理研討會  (1) 2015達人學苑「跨科際創新創業研習營」  (1) SHSShortTalk2013  (16) SHS-Talks:創-新台灣  (7) SHS特刊  (23) STDE系列  (24) 一個異性戀女孩子的跨國用藥旅程  (4) 中區推動中心  (4) 中區論壇  (4) 人文與科學  (1) 先期計畫論壇  (47) 全景監視的安全恐怖:言論自由與網路霸凌  (2) 北區論壇  (2) 區域推動中心  (1) 南區推動中心  (6) 反思慈善  (3) 台灣環境問題  (7) 哲學  (4) 哲學  (20) 啥米跨領域課程:創業,創新與科技整合  (5) 大腦議題  (21) 專業教師社群  (1) 專欄作家  (36) 平臺資訊  (2) 幸福與社會企業  (2) 性別與社會  (5) 性別議題  (12) 愛情與人生  (7) 拆解與鬆綁科學理性  (3) 教育  (34) 教育傳播  (3) 數位平臺  (6) 數學  (2) 文學  (10) 書籍推薦  (21) 最新消息  (9) 朝貢體系論的破綻與清代對外關係之歷史實像  (3) 核能  (12) 桃竹苗論壇  (1) 歷史  (14) 氣候難民  (17) 水資源  (9) 活動報導  (53) 物質科學  (6) 環境  (76) 環境正義與科學民主化  (1) 環境永續  (7) 環境科學  (17) 生命  (95) 生命科學  (13) 生命與科學  (15) 生態與開發  (10) 男同志性藥/派對與愛滋治理  (3) 社區的能源,社區的力量!?  (3) 社會  (120) 私人資本與傳媒公器  (5) 科學與社會  (20) 第一期達人學苑  (16) 第二期達人學苑  (12) 能源專題  (9) 臺灣文學裡的科技物  (5) 臺灣高教問題  (6) 藥解放、藥減害與用藥者故事  (10) 行動網路  (3) 訂閱電子報  (1) 計畫介紹  (2) 課程平臺  (17) 越界—走入人類社會的機器人族群  (9) 跨域貿易問題  (7) 跨科際人物  (23) 跨科際專題討論會(SeminaronTransdisciplinarity)  (20) 跨科際師資培育計畫  (1) 跨科際意涵  (22) 跨科際教育  (2) 跨科際教育在國際  (10) 跨科際閱讀  (169) 跨領域教育  (15) 逆思|太陽花學運之省思  (7) 達人學苑  (26) 都市空間裡的政治展演  (2) 醫療技術與法律規範  (9) 電子文庫專題  (22) 食品貿易與農村發展  (6) 高教問題與青年貧窮化  (2) 魚源耗竭  (2) 相關連結 CasePress CasEdu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 TED 台灣多樣性知識網 PanSci泛科學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台灣好生活 環境資訊中心 其它 登入 文章RSS訂閱 迴響RSS訂閱 WordPress台灣正體中文 More 四月2022 M T W T F S S «May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標籤2012國際能源永續年系列特展xSHS 2013大師講座 2013科學人文計畫成果發表會系列報導 2013達人學苑 SHS-Talks SHSVideo STDE系列 STS TED知多少 【2012達人學苑】日誌 人籟 人與環境的歷史互動 南區推動中心學生短講競賽 南方論壇 基因科技專題 太陽花學運 失智專題 張忠謀 梁家祺 深度閱讀 熱門 熱門廣告 環境荷爾蒙專題 瘦肉精專題 知識通訊評論 碧水學社 科學與社會 童元方 老化專題 自由論壇 詹長權 跨科際人物 跨科際實作交流工作坊 跨科際案例—六輕 跨科際短講 陳竹亭 電子文庫全球暖化專題 電子文庫大腦性別專題 電子文庫核能專題 電子文庫狂犬病專題 電子文庫禽流感專題 電子文庫|探究醫療技術與法律規範之間 電子文庫|氣候難民專題 電子文庫|生態與開發專題 電子文庫|食品貿易與農村發展專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