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學以致用法》讀後心得:活用知識的五種方法 - 閱讀前哨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就深具日本人寫書的特色,沒有太多囉嗦的故事,直接給出重點和方法。

... 他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13 年。

Skiptocontent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勤勞的輸出者,直到我讀到一位日本作者的著作,簡直讓我驚呆了。

他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13年。

他每天更新Facebook,持續8年。

他每天更新YouTube,持續5年。

他每天寫作3小時以上,持續11年。

他每年平均出版2~3本書,連續10年。

他到底怎麼辦到的?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最高學以致用法》的作者是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ShionKabasawa),同時也是一位出版過二十八本書的作家,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驚人的輸出能力。

我認為他根本是一個「輸出狂人」,活生生地就是這本書的真人實踐版。

他認為,只依靠「輸入」來吸收資訊是不夠的,因為實際上不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任何變化。

只有當你動起身來「輸出」,才有辦法對你自己還有這個世界帶來變化和影響。

他在這本書中整理了輸出的所有面向,並且把輸出分成三大類型,分別是「說」、「寫」、「做」,總共羅列了80個輸出的方式。

每個方法他都以2~4頁的短小篇幅說明,搭配插畫版的圖表加深讀者的記憶。

這本書的難度屬於「入門篇淺」,適合初學者和想要接觸更多種輸出方法的讀者,讀完之後就可以直接應用(方法都很簡單直接)。

但是,如果你想對口語表達和內容寫作要有更「深度」的鑽研,這本書就沒有那麼適合你。

以下介紹五個書中主要章節內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觀念和技巧。

圖片來源: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

1.輸出的基本法則 輸入和輸出的「比例」。

作者開宗明義就說道:「很多人都是輸入過多,卻輸出不足。

」如果我們吸收了許多東西,卻沒透過輸出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那麼很快就會忘掉那些輸入的內容。

那麼,要花多少時間輸入、多少時間輸出呢?作者提到最好的輸入vs.輸出比例是3:7。

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亞瑟.蓋茲(ArthurGates)曾經做過一項非常有趣的實驗,他找來一百名年齡介於9到14歲的學生,讓他們在九分鐘之內,默背一份「社交名人錄」。

接著他把這些學生分成不同組別,安排給每一組「記憶時間」和「練習時間」的比例各自不同。

最後成績最高的,花了40%的時間在「記憶」。

年紀越大的學生,花在「記憶時間」的比例相對遞減,其中以30%的組別成績最好。

所以,初學者適合用四成的時間輸入,六成的時間輸出。

更熟練的人可以用三成時間輸入,七成時間輸出。

掌握這個觀念,比起單向輸入的時間,我們要花兩倍的時間去練習輸出。

2.以科學為根據基礎的表達術 用「說」的方式來表達。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一開始以為作者會把「寫作」當成輸出的主軸,沒想到他第一個介紹的輸出方法是「說」。

因為「說」是最簡單的一種輸出方式,試著轉化自己輸入到腦袋的東西,描述你讀過、聽過、體驗過的事情給其他人聽,就可以讓大腦更靈活,記憶變得更深刻。

用說的方式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是拉近跟親友的距離。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使用「自我揭露」的方式偶爾去分享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弱點,自己不好的地方,就能拉近和對方的心理距離。

這在科學上的根據稱之為「社會滲透理論」,指的是當你跟對方自我揭露得愈多,感覺會更親密。

第二個好處是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

對自己「提問」是最簡單、且效果最好的一種輸出方法,可以大大地刺激大腦活動,去腦中尋找更多必要的資訊。

有一項叫做「測驗效應」的實驗,證實了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對自己提問、回想和回答,記憶力會比起重複閱讀的人高出10~20%。

例如讀一本書之前先問自己:「我想從這本書學到什麼?」讀到一半時問自己:「我剛剛學了什麼?」用自問自答讓自己練習輸出。

攝影師:AlexanderSuhorucov,連結:Pexels 3.激發極限能力的書寫方法 用「寫作」激發創造力。

除了說之外,透過寫的方式,能夠進一步加深更長遠的記憶力。

根據神經學的研究,「寫」的動作會刺激大腦的「網狀激活系統」(RAS: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這個系統就像是一座「注意力塔台」,當他開始運作的時候,你的大腦注意力就會集中在眼前的事物,開始努力從腦袋當中蒐集跟這件事相關的任何資訊。

這也就是為什麼,手寫的時候會激發我們更多的創造力。

接著,如果你要把想法轉換成數位版的筆記、文章,那麼「打字速術」就是一項必須精進的技能的。

你可以想像一個人要看著鍵盤慢慢敲,一分鐘打20個字;一個人可以不看鍵盤盲打,一分鐘打120個字。

他們在最基礎的輸出速度上面,就差了六倍。

打字速度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基本功。

在整個寫作的段落裡面,我認為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步驟。

無論作者想要寫一本書、製作一份投影片,只要是長篇的內容,他都一定會透過這三個步驟:先手寫便利貼激發靈感、再條列式整理架構、最後才寫文章或製作投影片。

手寫輸出就是透過「鳥的眼睛」,俯瞰整體;數位輸出是透過「昆蟲眼睛」,詳細且縝密進行。

從大脈絡進到小細節,是他高效輸出的訣竅。

4.成效遠勝過他人的行動力 輸出的關鍵「行動力」。

讓我們回顧文章開頭的一句話:「只依靠輸入來吸收資訊是不夠的,因為實際上不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任何變化」。

這邊要改成:「只依靠『說』和『寫』來輸出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採取「行動」,才會對你的生活帶來變化。

」與其每天寫下「每週做兩小時有氧運動」,更重要的是真的去「做」。

開啟行動力的開關有一個好方法,叫做「五分鐘法則」。

德國精神科學家埃米爾.克雷佩林(EmilKraepelin)曾提出一個叫做「勞動興奮」的理論,他發現人們「一旦開始做事,心情就會愈來愈興奮,漸漸產生動力」。

最近的科學實驗解開了這個謎題,證實了這個理論。

在大腦有一個叫做「伏隔核」的部位,當它的神經細胞開始作用時,會對海馬迴(掌管記憶力)和前額葉皮質(掌管計畫和推理)發送訊號,使大腦開始興奮。

但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才可以讓伏隔核開始運作,這個時間就是五分鐘。

想採取任何行動,只要先告訴自己「做五分鐘就好」,如果五分鐘之後真的沒興趣了就停下來吧。

你或許會驚喜地發現,你一旦開始之後就停不下來了。

5.提升輸出力的訓練 找一個你喜歡的輸出「形式」。

我觀察到作者的輸出方式非常多元,短文、文章、寫書、影音、講座…等無所不包。

像是我目前還不擅長的影音模式,他在YouTube頻道上面就發揮得淋漓盡致,至今已累積3600部以上的影片,1.35億次的觀看數量。

他的每日更新幾乎是什麼都聊,從昨天午餐吃了什麼到嚴謹的醫學知識都能聊。

我認為,對於任何想開始「輸出」的人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輸出方式仍然是很重要的。

我的建議是要跨出一點點舒適圈,但是也不要一次跨太多,否則太高的難度和挫折會讓你不敢前進。

作者在書中提供了七種方式,寫日記、紀錄狀態、寫讀後感、發送情報、社群平台發文、部落格發文、分享興趣。

對於想透過「寫讀後感」練習輸出的讀者,書中提供的範本非常好用。

這個範本的架構只有三個:Before、發現、To-do。

讀完一本書之後,先寫下「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再寫下「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最後寫下「今後,我打算做…」。

你可以先從各寫一句話開始練習。

熟練之後再把每個句子展開成更長的段落。

讀完三本書寫下讀後感,比起讀十本卻什麼都沒寫來得好。

攝影師:DzianaHasanbekava,連結:Pexels 後記:戴上輸出者的濾鏡 我覺得最近每次讀日本書,都有一種在讀「錦囊妙計」的感覺。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就深具日本人寫書的特色,沒有太多囉嗦的故事,直接給出重點和方法。

這種寫法的好處是簡單直接,好採用、好執行,很適合想要速效得到結果的讀者。

但缺點是,少了一些思辨的過程,你不容易讀懂他為什麼這麼做、不同的做法優缺點是什麼、哪種情境適合哪種不同類型的人。

這個感想也是當我試著「輸出」這篇文章的時候,感覺到一種腦中想尋找的答案沒有獲得完整解答的失落之情。

當我們戴上了「輸出者的濾鏡」,就會發現許多原本不曾想過的問題,以及原本自己還缺乏的知識,在輸出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跟尋找答案。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談的是「輸出」,我對作者的下一本書《最高學習法》談「輸入」也很感興趣。

之後吸收完這兩本之後,或許會有更完整的想法也說不定。

我想這也是作者期待看到的,我們可以先行動後思考:先輸出、找到缺口、再度輸入,形成一個不斷自我成長的迴圈。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高產出的本事》一張圖學會如何「講重點」的8個訣竅《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我重讀第二遍的反芻心得《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讀後心得和重點整理《九宮格寫作術》文章寫不出來不是你的錯,你只是沒用對方法《學得更好》讀後感:我的寫作之旅如何體現書中的6個學習步驟 若喜歡《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這本書可透過此連結購買,你不會有任何損失。

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詳見本站公益計劃。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35,000+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則好書金句、1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瀏覽歷年電子報→ Δ免費訂閱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 用行動支持我持續創作 請我喝一杯咖啡 Waki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Podcast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是一位嗜書成癡的愛書人,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賞析,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當中。

Facebook Instagram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

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前往課程頁面 加入超過4000位學員一起學習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登入 通知我: 其他人的最新留言 回覆給我的留言 Label {} [+] Name* Email* Website Δ Label {} [+] Name* Email* Website Δ 2則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按讚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 載入更多留言 最新一集 Podcast說書 下一本讀什麼?👋你好,我是瓦基,歡迎收聽Podcast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回答這個愛書人都曾經問過自己的問題。

我也會和你分享關於閱讀的大小事,還有許多書籍的心得和評論。

更重要的是,我如何運用從書裡面學到的東西,開拓自己的視野,改變自己的生活。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ShowMenuPodcastSubscriptionMenu ApplePodcastsListenOnApplePodcastsSpotifyPodcastsListenOnSpotifyGooglePodcastsListenOnGooglePodcastsYouTubeListenOnYouTubeKKBoxMixerBoxSoundOnFistoryCastboxListenOnCastboxHimalayaStitcherListenOnSTITCHERPocketCastsListenOnPocketCastsEP.204《主人思維》讀後心得:重新思考職涯和雇傭關係by閱讀前哨站瓦基 Episodeplayicon EP.204《主人思維》讀後心得:重新思考職涯和雇傭關係 Episodeplayicon EP.203《泛蠢》讀後心得:反直覺思考帶給我的三個啟發 Episodeplayicon EP.202《人生給的答案2》讀後心得:找出離職創業的答案 Episodeplayicon EP.201《逆思維》讀後心得:顛覆常規突破盲點的思考方式 Episodeplayicon EP.200【特別節目】離職一年後的生活和工作型態的酸甜苦辣、讀者Q&A Episodeplayicon EP.199《人生給的答案1》讀後心得:談失敗和最糟的建議 Episodeplayicon EP.198《防彈筆記法》讀後心得和訪談作者的十個重點整理 Episodeplayicon EP.197《努力,但不費力》讀後心得:聰明做事的三種方法 Episodeplayicon EP.196【走在閱讀路上】線上讀書會《人生4千個禮拜》WakiXJackyXJun Episodeplayicon EP.195《創造對話》讀後心得:進行重要對話的三個方法 SearchResultsplaceholderPreviousEpisodeShowEpisodesListNextEpisodeShowPodcastInformation 最新的閱讀筆記文章 所有閱讀筆記→ 書單推薦和回顧 更多選書推薦→ 前往書單領取25元券→ 業配優惠清單一網打盡→ 訂閱電子報,好書來報到 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加入35,000+愛書人的首選,每週收到最新閱讀筆記、好書金句、激發思考的問題。

瀏覽歷年電子報→ Δ免費訂閱 用聽的30分鐘認識一本書,超過3000位聽眾五星好評。

前往收聽Podcast說書→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DiscordLinkedInApplePodcasts wpDiscuzInsert Scrolltotop Scrolltotop Account 登入 搜尋關鍵字: Search ApplePodcasts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Discord ToggleMenuClose 搜尋關鍵字: Search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