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把你帶來我身邊?心理學解釋「吸引力法則」 - 女人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一個影響吸引力的是「接近性效應(propinquity effect)」,指的是兩個人之間要產生良好的關係,就必須具備物理上的「接近」;或是說,兩人所在的位置愈 ...
逛逛WomanyShop
主題分類
特色專題
熱門單元
關注興趣
女力職場
自我成長
人際關係
生活風格
美妝保養
時尚精品
身體康健
女子旅行
女子理財
最新文章
更多服務
多元共融DEI
女人迷課程
你值得擁有
名家專欄
試用體驗
活動講座
性別駭客松
WomanyShop
熱烈討論
官方App
吾思品牌
女人迷香港
性別力
回家吧
臉紅紅
產品
DEI
女人迷
性別力
回家吧
臉紅紅
透可室
是什麼把你帶來我身邊?心理學解釋「吸引力法則」
15
2022.06
星期三
宜宣洩
找個人陪你說話
不要把世界的痛內化為己有。
讓我們管理好自己能控制的範圍,還有餘裕的話,也請多多關心身邊的人。
「別讓善良變成內傷」劉軒:試著向他人傾訴,不再獨自消化負面情緒
女人迷womany.net
2020/05/05
關係
是什麼把你帶來我身邊?心理學解釋「吸引力法則」
by讀者創作
2019/05/31
兩個人彼此吸引是命運之神的安排,還是化學效應作祟?關於緣分,心理學家歸納出兩大重要「吸引力法則」,我們會來電,其實都有跡可循!
文|陳和謙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如同神袐的化學反應。
但究竟人與人的相處之間,為什麼會產生吸引?而吸引力的產生,究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以實證心理學(evidence-basedpsychology)的角度切入,綜合了各種研究的結果,在統計上,心理學家已經歸納出了兩項重要的吸引力法則。
延伸閱讀:創造好運氣!七步驟搭配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接近性效應第一個影響吸引力的是「接近性效應(propinquityeffect)」,指的是兩個人之間要產生良好的關係,就必須具備物理上的「接近」;或是說,兩人所在的位置愈接近,彼此的關係就容易愈好。
針對大學宿舍所做的相關研究,分析了寢室之間的距離與鄰居們對彼此的好感度,發現除了自己寢室之外,大學生通常與隔壁寢的鄰居關係較好,與隔壁的隔壁關係其次,再來隨著距離,彼此的好感度依序遞減。
除此之外,寢室位置落在最靠近建築入口處樓梯的大學生,能與最多同棟其它層樓的住民建立起朋友關係(這位置有最高的機會,在平常遇見不同樓層的人)。
其實,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裡,「接近性效應」也都一直悄悄地在發揮作用,影響著我們的人際關係。
在國小、國中的教室,班級中的座位分佈就影響著我們的朋友關係——因為誰坐得離自己比較近,我們就有更多的機會和他借一支筆,或者交換考卷,也就更容易與他產生互動,進而有可能和他成為更好的朋友。
在平常的生活圈之外,大部份的人我們根本就不認識,但是卻可能因為某次共同參與夏令營的經驗,使彼此相遇、進而認識。
當然,在營隊結束之後,最有可能在日後繼續保持往來的,就是當時和自己同一個小隊的隊員。
又例如在住家附近的公園裡,如果遇到的球友,住在離自己家比較近的地方,那麼比起來自更遠地方的人,這兩個人就更有機會在球場上相遇⋯⋯同樣地,我們還可以在生活中,輕易地提取出大量相似的經驗作為例證。
接近性效應的基礎在於「熟悉」,或說是「建立熟悉感的機會」,因為人類的本性就是不喜歡陌生的感覺,並且害怕未知,於是總是喜歡親近自己所熟悉的東西。
所以當彼此熟悉了、習慣了,我們便本能地賴著而不想離開。
就像是我們吃飯時喜歡吃「家常菜」、聽歌時喜歡聽「年輕時聽過的歌曲」、購物時喜歡選「認得的品牌」,這些現象背後的潛在心理機制,都是出於因彼此熟悉所產生的好感。
同樣的心理機制也導致了心理學上所謂的「單純曝光效應(mereexposureeffect)」,指的是我們對於另一個陌生人,或是不熟悉的事物,只要多遇見幾次,即使沒有額外的認識,我們對他(它)的好感度就會提升。
圖片|來源相似性效應第二個影響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
研究指出,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愈相似,我們就愈容易喜歡對方。
而在與他人相處之後,我們也比較容易對那些與自己有著相似性格的人,產生較高的好感。
甚至,在外表方面(例如髮色、戴眼鏡與否),我們也常在無意識之下,選擇和自己外型相似的人交好。
也就是說,我們都容易對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產生更親近的關係,不論是性格、意見,或僅僅是外表上的特徵,也不論自己在意識層面上是否有察覺。
相似性效應在人際相處的機轉上,很容易由日常生活的經驗所印證。
當一個人說自己喜歡喝酒,另一個人卻表示自己討厭喝酒,他們之間就容易產生距離;當一個人支持婚姻平權,另一個人若也擁有相同的立場,他們之間就能夠擁有更多友好的默契。
這些都相當符合常識,畢竟,一個愛好登山的人,自然是容易和其他喜歡登山的人成為朋友,而不是鍾愛潛水的泳客。
圖片|來源在外表方面,如果有人與眾不同,一般人可能會覺得他外表怪異,而對他保持距離。
而和他一樣的人,則會較容易對他感到熟悉,近而有更多的機會和他產生互動。
同樣的原理,當我們去到國外,如果遇到外表看起來和自己同個種族,同樣會講中文,甚至和自己同鄉的人,我們就會有種莫名的親切感,而比起身旁滿街的外國人,我們也就更容易與他們成為朋友。
相似性效應,也同樣能夠被推理:面對相異,我們本能的下一步是去迴避;而面對相似,我們本能的下一步是去靠近。
也正是因為,我們都不自覺地使用了這樣的模式在生活,所以長期以來,和自己保持相處的朋友,多半都已經在多年的互動之後,被自己篩選出了某種相似,於是才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所謂的「同溫層」。
在當今的社群媒體上,發展出了各種機制和運算(例如臉書的按讚、廣告的推播),對每個用戶自動篩選出相似的朋友和喜好的粉絲專頁,並不停推播著用戶「喜歡看到」的內容,使得每個人容易陷入自己的「舒適圈」、變得愈來愈封閉,這其實並不是因為媒體邪惡,而只是因為它精準地掌握了人性。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乍聽之下,「相似性效應」似乎與我們常說的「異性相吸」形成了矛盾,但各種研究卻指出——比起「互補性」,「相似性」在預測一段關係吸引程度的能力上,壓倒性地獲得勝利。
確實,我們偶爾也會被與自己完全相反的人格特質所吸引,甚至從那些帶有不同想法、不同興趣的人們身上,獲得強烈的震撼與啟發。
然而,長期而言,以足夠縱深的層面來說,人們其實只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並選擇和他們在一起。
在社會心理學的實證研究中,有非常眾多且堅實的證據指出,一開始基於「互補」性質所形成的親密關係,往往十分脆弱,並且只能持續相當短暫的時間。
當然,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可能也有出現看似互補性強烈的兩個人,能夠長期維持友好、深刻的情誼關係,但前提是必須建立在更宏大的相似基礎之上。
例如近代物理學上有所謂的愛因斯坦、波爾之爭,雖然兩人彼此在學術上意見相左、水火不容,但其實,他們私底下卻有著他人難以企及的深刻情誼,彼此視對方為「理論上的敵人、生活上的摯友」。
表面上,他們看起來截然不同,但所隱藏在背後更深刻的,卻是他們致志於物理學上的高度相似——在這方面,幾乎沒有其他人比他們兩個人更相近了!
延伸閱讀:吸引力法則:適時自戀,你會更幸運掌握吸引力法則,讓生活變得更清晰以上兩個效應,乍聽之下似乎不怎麼特別,也相當符合常識,但仔細思考後,將能夠發現它們各自蘊含著無比深刻的內涵,能夠為日常的情誼關係帶來許多的啟發。
例如,「接近」和「相似」其實會相互影響。
相似的人會創造機會彼此接近,接近的人則會在共享了生活經驗以及交流了意見之後,達到了想法上的趨同。
幾乎在每一個團體中都必然存在這樣的現象。
我們之所以和其他成員共同被納入同一個群體,不論是以班級、社團、宗教、球隊或工作的型式,不外乎就是出於物理上的「接近」,或志趣與能力上的「相似」。
團體的型式使得大家變得更「接近」,並且在經年累月的相處、經歷了共同的遭遇之後,成員們就會凝聚出共同的感情,而產生進一步的「相似」,於是成員間的關係就會愈來愈緊密。
相反地,在有了「接近性」的洞察之後,我們再回頭檢視日常生活中的情誼,就會發現:其實,許多關係的發展,只是因為彼此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而所謂朋友,也只不過是那些優先佔據了自己生命位置的人們。
此外,對於一個新遇見的人,自己將能夠和對方要好到什麼程度,在有了「相似性」的認識之後,我們的心裡就更能有個底——因為很大程度上,那將取決於兩個人之間究竟有多少相似。
雖然我們確實並不總是能夠正確地預測,讓自己滿意的伴侶所必須具備的特徵,但是當學習了社會心理學相關的研究後,在選擇伴侶或朋友時,我們就會懂得回頭在自己身上找尋一些線索。
而或許,那就是一段屬於自己親密關係的最後答案。
作者資訊:陳和謙,醫師,喜歡學習各領域的知識,除了醫學,也對教育、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文學等與人相關的領域有所涉獵。
興趣是整理、應用與傳遞所學知識,以及觀察和思考人事物背後的本質。
希望能充分應用所學,幫助自己和別人變得更幸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部落格: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參考資料:[1]ElliotAronson,etal(2019)。
社會心理學(第九版)(余伯泉等譯)。
揚智出版社。
看更多吸引力法則
創造好運氣!七步驟搭配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
吸引力法則:適時自戀,你會更幸運
提升吸引力,7週遇見對的人!(文末有試讀活動)
讓愛自由!有吸引力不等於「靈魂伴侶」
關係
情侶
愛情
心理學
關係心理學
親密關係
曖昧
朋友
戀愛
暗戀
英文
原因
復合
伴侶
女性
執行編輯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核稿編輯 JadeJhuang
吾思傳媒致力提供公開平台,提供多元與共融視角,本文代表創作者觀點,幫助更多人成為自己,歡迎你投稿。
作者
讀者創作
期待關照各個面向,舉凡時事觀點、性別討論、影劇評論、閱讀省思,乃至生命經驗的體悟,都歡迎你提筆書寫來信投稿:[email protected]
看更多留言
如果你也相信文字的力量,邀請你以知識為支點,撐起世界。
本網站中所有內容均由女人迷womany.net與其他權利人依法擁有其智慧財產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或發現女人迷文章有侵權疑慮,請來信與本公司相關部門人員接洽,我們會儘快回覆。
womany貼心客服
02-2377-5999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列表
延伸文章資訊
- 1吸引力法則讓你心想事成?不可不知背後的危險
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1],好像是眾多「心靈雞湯」中頗爲熱門的理論。源自《秘密》一書,其內容主張整個宇宙和自己的心靈有種連結,當心念的力量夠強,就能 ...
- 2吸引力法則(新思維)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吸引力法則是新思維運動(英语:New Thought)的一種概念,認為人際關係可通過正面或負面想法,從而得到正面或負面的結果。吸引力法則亦泛指吸引具有類似思想的人, ...
- 3想靠吸引力法則達成目標?3步驟讓你心想事成
比如沒有科學實證、濫用心理學語言、無端連結宇宙物理現象等。至於最極端版本的吸引力法則信仰者,相信人的一切苦難與快樂,完全是由個人信念所致。這會 ...
- 4是什麼把你帶來我身邊?心理學解釋「吸引力法則」 - 女人迷
第一個影響吸引力的是「接近性效應(propinquity effect)」,指的是兩個人之間要產生良好的關係,就必須具備物理上的「接近」;或是說,兩人所在的位置愈 ...
- 5吸引力法則實現你的願望: 教你成為吸引力法則實踐者| 誠品線上
作者于佩樺是吸引力法則實踐者、傳播者,親自驗證趙智光博士(《祕密》作者朗達‧拜 ... 趙智光博士,英國人,華裔,現旅居香港,心理學博士、國際心理治療大師、行為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