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MBA 學的第一堂課:如何做選擇 - 換日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我來說,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人生最大的難題未必是「沒有選擇」,而是「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

我自己到了快30 歲,才明白這一點。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CrossingCampus 留學 我在MBA學的第一堂課:如何做選擇 林克/讀者投書 2018/02/27 10113 PhotoCredit: 出國進修前後,才發現「學習選擇」只是開始而已 對我來說,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人生最大的難題未必是「沒有選擇」,而是「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

我自己到了快30歲,才明白這一點。

我很幸運,在台灣時的環境太舒適了,從小到大,也幾乎沒有面臨過什麼重大抉擇:考高中,直接從分數高的學校排下來就好;大學填志願,家長老師希望我讀什麼我就填什麼;畢業之後,我在台灣數一數二大的海運公司上班,一切只要按照公司的規定走就不會出錯⋯⋯。

在生命中的前20多年,我幾乎不需要、或者說也沒有機會,真正做什麼重大的決定。

出國進修前後,才發現「學習選擇」只是開始而已 開始學習「自己做決定」,反而是到了工作一段時間後,準備出國進修的時候。

從是否真要放下工作出國讀書、到要進修什麼科系、去美國讀還是去歐洲、去美國的話是到東岸還是西岸⋯⋯等等,畢竟這一個決定,立即關係到自己的時間、金錢;職涯的「機會成本」和未來的可能性──我這才真正開始認識到,「為自己做決定」時的困難與掙扎。

最後,我決定到一所位於西班牙巴賽隆納的商學院念MBA。

進去後更發現,在「學習做選擇」的路上,一切都還只是開始而已: 從開學第一天起,蜂擁而至的工作資訊、面試邀請,加上學校極為繁重的課業,壓得學生們喘不過氣來,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做滿」,實在不可能。

於是,到底要把有限的時間,主要投資在找工作上、學業上還是社交上?各自的比例又要如何調整?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中,如何決定優先順序、如何選擇時間分配,就成為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了。

實習「三選一」的關鍵抉擇 我在念MBA時,最感到難以選擇的,是「要到哪裡實習」? 「實習」在MBA中佔的地位可說是舉足輕重──如果做得好,對於將來找全職工作是個重要的跳板,甚至可以直接被該公司聘用。

反觀如果選錯了,進入沒辦法學到什麼專業知識和歷練的企業,其實也就等於白白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

當時,我收到了三間公司的Offer:第一間是位在巴賽隆納的中型數據分析公司;第二間是在倫敦的新創公司;第三間則是在印度的大型IT公司。

而兩間歐洲公司給的薪水,都是印度公司的3到5倍。

當時我相當苦惱,這三間公司各有各吸引人的條件:歐洲公司待遇好,做得好的話說不定能有機會留在該公司工作;印度公司名氣較高,對於將來在不同地方找全職工作,應該很有幫助,但對於要在我全然未知的印度生活至少兩個月,心裡還是充滿問號。

多數的朋友都建議我應該在歐洲實習,其實其中道理不難理解──在歐洲實習,是個風險較小、相對安全的選擇。

我當時也一度覺得自己會留在歐洲,但最後還是在多方考量(請見文末的選擇考量「撇步」)之下,獨排眾議地改變心意,選擇遠赴印度實習。

結果,這趟印度之旅成為我生涯的轉捩點:我來到一個自己從來沒想過會來的國度,打開了眼界、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最頂尖的同儕、也學到跨文化的商業溝通。

圖/Radiokafka@Shutterstock 最重要的是,在那兩個月內,我抓住機會適時表現了自己的能力,這間公司的荷蘭分部主動找上門,給了我畢業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工作的機會,而且職務內容是我非常喜歡的BusinessDevelopment。

我就這樣在荷蘭待了下來,一直到現在。

學習如何選擇的「心態」和「撇步」 當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時空背景下,面對「岔路」時選擇了其中一條,往往便無法得知另一條路的風景。

我也不知道當初若選擇另一個公司實習,今天的我會在哪裡。

  我想表達的是:其實很多事情是沒有「最好的選擇」的,我們能做的,是「找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同時把自己已經選擇的路,想盡辦法做到最好。

換言之,「學習如何做選擇」,不是要學習「如何找出最佳解、標準答案」,而是要學習「如何不反被『可能性』囿限,導致自己裹足不前」──說實在的,我相信很多人跟我當年一樣,由於從小到大自己做決定的機會不多,到了真正需要替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反而舉棋不定,這個想要、那個也想要,最後便產生了所謂的「選擇障礙」。

我從唸MBA時面對的選擇中,歸納出一些小撇步,幫助我做重大的選擇,在此提供讀者朋友們參考: 1.不要盲從地跟隨「大家的意見」──除了資訊收集之外,不需要大量參考一堆人的「意見」,這樣絕對只會越問越迷惘。

重要的是找到一兩個「最了解自己的人」──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朋友──跟他們深入討論,便能發現很多自己看不到的盲點,這樣更能幫助自己做出選擇。

2.不要拘泥於MinorPoint──很多時候,做選擇時會「越想越細」,只為了求出一個「最佳答案」,但其實最後只是在無限迴圈、鑽牛角尖,甚至因此錯失了更大的重點(例如目標是「學術成就」,卻執著於居住地的「生活方便程度」)。

「抓大放小」,列出兩到三個自己最大的考量點,並將不同的選項並列做比較就好。

3.冷靜下來問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問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人?──例如當初最後我決定去印度,是因為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勇於冒險、接受各種不同挑戰的人,最後做的選擇,便是踏上前往這個目標的第一步。

4.最重要的是,一旦做出了決定,就請忠於自己的選擇,把它變成最棒的決定──勇敢的做選擇,並努力地把這個選擇,變成最好的結果吧! 執行編輯:HUI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選擇 出國 MBA 實習 生涯規劃 關聯閱讀 「五年後的今天,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拿美國MBA「經典必問題」,檢視畢業五年後的自己 為什麼我不念MBA?一個「現實」的情境分析 美國不是好好的,為什麼要回來?──思科軟體工程師的告白 作品推薦 參考資料 TOP 林克/讀者投書 從小是個完全不愛讀書只愛運動的孩子。

各種體育賽事都能聊上兩句。

工作之後不知道吃錯什麼藥遠赴巴賽隆納攻讀MBA,目前在阿姆斯特丹做BusinessDeveloper。

希望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探索這個世界。

居住過美國、西班牙、日本、印度與荷蘭。

繞了一圈發現最愛還是台灣。

喜歡吃親子丼跟抹茶KitKat。

看更多 上一篇 【作者通信】延遲享樂的忍耐,成全一個可能的未來:無論環境如何,請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準備出國經費 下一篇 「非典型」的法國博班申請經驗談:大家好,我是「走後門」進來的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生活Life 致即將畢業的你,別為此刻的迷惘煩惱:人生本就沒有公式,更沒有唯一應走的路 專訪Feature 從師長同學都不看好的「熱舞社辣妹」,蛻變為得獎無數的紐約設計師——專訪劉唯亭:謝謝當初「用力酸我」的人們 學習Learning 「台灣最頂」有什麼意義?端看你我如何定義自己──台大研究生新訓演講分享 科技Technology 永續行動,從日常生活開始 廣編企劃|【U20論壇演講精華|#逆轉氣候變遷:2030氣候願景,新北淨零碳城市】 熱門文章 1 走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環遊世界7次──西班牙旅行達人:想了解世界就得旅行(BBCNews中文) 2 我的中國交換「奇幻之旅」──包括武漢大學室友對我說:「好像不統一也挺好的」 3 南韓前10頂大已呈「一國九私」局面?──從「國私立大學之爭」社群戰火,看臺韓環境大不同 4 我的30歲,艱難卻不無力:一個台中技職畢業生,來到德國成家立業的真實心路歷程 5 在倫敦被裁員,到遇見夢想成真的工作:商業分析師 6 「幼童與后冠」:當3歲孩子打扮成性工作者、墊起假胸假臀──關於兒童選美之我見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