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音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南宋末年,在逃难新昌时,将97卷《资治通鉴广注》书稿装进木箱,掩埋在村旁的山野里。
乱过之后,返回家中,发现书稿全被窃贼盗劫。
胡三省毫不气馁,又重新写起,时年已四十 ...
资治通鉴音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资治通鉴音注》,为校注《资治通鉴》之书,凡294卷,元初胡三省著。
另有《释文辩误》12卷。
目录
1成书过程
2特色
3错误
4注释
5外部链接
成书过程[编辑]
胡三省自宝祐四年(1256年)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贾似道门客廖莹中聘其校勘《通鉴》,以教授弟子。
日后以三十年的岁月为《通鉴》写注,[1]初稿有97卷。
南宋末年,在逃难新昌时,将97卷《资治通鉴广注》书稿装进木箱,掩埋在村旁的山野里。
乱过之后,返回家中,发现书稿全被窃贼盗劫。
胡三省毫不气馁,又重新写起,时年已四十六岁,闭门绝客,日夜疾书,“孜孜卫翼,拾遗补误,亦几乎司马氏之忠臣而无负”。
[2]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资治通鉴音注》全部成编,公认是对《资治通鉴》的注释最佳者。
有学者对胡注《唐纪》部分所引用书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并对其中的佚书进行辑考,发现胡三省光是〈唐纪〉即引用102位学者之论点,引文超过一万条,可谓旁征博引,还包含大量的佚书,皆远超过司马光的《通鉴考异》。
[3]
胡三省另撰有《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是针对史炤的《通鉴释文》三十卷进行订正工作。
不过胡三省在注《通鉴》时又有意无意地袭用了史炤《释文》的成果。
[4]
特色[编辑]
胡三省针对《通鉴》中大量的僻字进行注释,如《周纪一》“威烈王”的称谓,胡三省所作释文为:“名午,考王之子。
谥法:猛以刚果曰威,有功安民曰烈”。
胡注更正不少《通鉴》的错误,例如《通鉴》卷十八《考异》中引班固的《汉武故事》考证史事,胡注:“按《汉武故事》语多诞妄,非班固书,盖后人为之,托固名耳。
”《晋纪四》载:“散骑常侍石崇”条下,胡注曰:“前书‘侍中石崇’,此作‘散骑常侍’,必有一错。
”《通鉴》卷一百六十一载:侯景攻城,“城内掷雉尾炬,焚其东山,楼栅荡尽,贼积死于城下。
”,胡三省注:“死于城下者,岂能贼哉?侯景驱民以攻城,以其党迫蹙于后,攻城之人,退则死于贼手,进则死于矢石。
”《通鉴》卷二百一十四记载,开元二十二年“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险。
”胡三省注:“参考新、旧志,乃是凿山开车路十八里,非漕渠也。
”胡三省还能以亲见的事实考辨《通鉴》的记载,例如《通鉴》卷二百五十记载唐末裘甫起义:“城守甚坚,攻之,不能拔;诸将议绝溪水以渴之。
”胡三省注说当地多用井水,断绝溪水对起义军起不了威胁。
胡又指出王式平定裘甫之乱的记述远较张伯仪讨平袁晁之乱详尽,并非因为裘甫之乱的影响较大,而在于:“王式,儒家子也,功成之后,纪事者不无张大。
《通鉴》因其文而序之,弗觉其烦耳。
”
错误[编辑]
胡注自然难免有误。
例如:在《资治通鉴》中“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
”一文,胡三省注释白籍为:“时王公庶人多自北来,侨寓江左,今皆以土著为断,著之白籍也。
”胡将咸和二年的土断当成了第一次土断,因此误解了“实编户”与“皆正”二字的含义,成了解释上的大问题。
《通鉴》周赧王四十五年范睢下胡注云:“睢,音虽,”钱大昕《通鉴注辨正》更正为:“考武梁祠画像作范且,且与雎同字,宜从且不从目,注读为虽,失之甚矣。
”《通鉴》卷一百一十八载:“裕以康为河东太守,遣兵救之,平等皆散走。
”胡注曰:“详考上文,详考上文,未知平等为何人?”查《宋书·王康传》“平”即指邵平,为温公所误削其姓。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五:“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渊为司徒。
渊入朝,以腰扇障日,征虏功曹刘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渊曰:‘寒士不逊!’”胡三省注曰:“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
”朱舜水指出:“岂有佩之于腰,而谓之腰扇者?且亦非折叠,若云折叠,凡扇皆然,何烦注释。
”[5]《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陈纪五》载:“齐主游南苑,从官赐死者六十人。
”胡注曰:“史言齐主淫刑以逞”,查《北齐书·后主本纪》原文:“幸南苑,从官暍死者六十人。
”,“暍”字被司马光改成了“赐”字,实应是指中暑而死,非赐死。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上幸玄武门,与近臣观宫女拔河。
”胡注称:“以麻絚巨竹分朋而挽水,谓之拔河。
”这是对拔河的错误见解。
《通鉴》卷二百四十二,穆宗长庆二年云:“(二月)丙戌,以知制诰东阳冯宿为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权知留后。
胡注:垂拱二年,分乌伤县置东阳县,取旧郡名以名县也,属婺州。
”据《元和郡县图志》卷26义乌县条,武德七年又改乌伤为义乌,胡注“乌伤县”应为“义乌县”之误。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七有列举胡注误处。
有学者指出《通鉴》卷二六三开平三年六月胡注“急趋自西门人”为:“按唐长安城十门,西南三门,惟延平门近南山耳。
长安既丘墟之余,且城大难守,使师厚不以奇兵入西门,岐兵亦不能久也。
”此处有误。
[6]
注释[编辑]
^袁桷《师友渊源录》中说胡三省“释《通鉴》三十年”。
^袁桷《祭胡梅石间先生》
^黎启文:《胡注引佚书考》
^王鸣盛称“胡自揣用力已深,其注足以传世,恨炤先有《释文》,即攮取之,又攻击之,隐善扬恶,用心私取曲,却所不免。
”
^《朱舜水集》
^李国伟、秦竹:《〈通鉴〉胡注纠误一例》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资治通鉴(胡三省音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资治通鉴音注&oldid=65359423”
分类:资治通鉴元朝典籍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大马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页面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其他语言
添加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繁體豎排版(胡三省注)冊五(資治通鑑胡注繁體直排本)
資治通鑑·繁體豎排版(胡三省注)冊五(資治通鑑胡注繁體直排本) book. Read reviews from world's largest community for readers.
- 2資治通鑒(胡三省音注)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內府藏本〉,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光以治平二年受詔撰通鉴,以元豐七年十二月戊辰書成,與目録考異同奏上,凡越十九年而後畢 ...
- 3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 国学导航
資治通鑑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大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國河内郡開國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實封一千户賜紫金鱼袋 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后學天台胡三省音注.
- 4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 (宋)司馬光撰; (宋)胡三省注- 國立臺灣大學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 (宋)司馬光撰; (宋)胡三省注 可在總圖書館 總圖B1專藏文庫(點選下方「閉架書庫調閱服務」連結) (賀德芬610.23 1779 1977)獲得 查看其他館藏地 ...
- 5資治通鑑音注_百度百科
《資治通鑑音注》是宋朝人胡三省在1256年開始編著的,幾經波折,最後終成書。書中引文眾多,還包含大量的佚書之內容,歷史價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