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與“安詳” - 文章内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字義上,也以“安詳”一詞較為準備、貼切。

而在現代漢語中,更通過辭書確定了“安詳”的規範寫法。

所以,我們在表達舉止神態從容莊重的意義時 ... “安祥”與“安詳” 語文信箱主持人:  您好!我在澳門某報看到一幅照片的說明文字,其中有一句說:“圖為北京一位新生兒正安祥地在磅秤上過磅。

”句中“安祥”一詞是否寫錯了。

我記得當年的國文老師曾說過:“安祥”是錯的,應寫作“安詳”!  “安祥”與“安詳”,究竟哪一個錯,哪一個對?或者是兩個都對?盼能給予答覆。

謝謝。

  讀者 吳子欣 吳子欣讀友:  “安祥”與“安詳”,在古代均有使用;但以“安詳”使用為早、為多。

例如——  漢代蔡邕《荐邊文禮書》:“安詳審固,守持內定。

”  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安詳前進,導彼五人。

”  宋代邵雍《小車六言吟》詩:“水際尤宜穩審,花間更要安詳。

”  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見其顏色端麗,舉止安詳,心竊異之。

”  ……  以上數例,均作“安詳”。

偶然也有寫作“安祥”者,目前可見到的最早例句,是明代唐順之《彭翠岩處士墓表》:“配晏孺人,狀以為安祥雍肅,能助處士之不逮者也。

”  雖然“祥”與“詳”在古代由於同音通假的關係,經常會相互通用;但在表達舉止神態從容、莊重這一意義上,卻應以“詳”字為妥。

據釋義最為詳盡的《漢語大字典》所錄,“詳”字具“莊重、安詳”之義,而“祥”字卻沒有此義。

再者,當“祥”通“詳”時,也多指詳細、詳審之義。

  由於“祥”、“詳”二字容易混淆,故在本世紀七十年代之後,為加強詞語的規範化,《現代漢語詞典》、《辭海》、《辭源》、《漢語大詞典》等辭書,均以“安詳”為規範寫法,且作為詞目編入;“安祥”的寫法則沒有收入辭書內,間接否定了“安祥”的寫法。

  至於一些糾正錯別字的專著,則明確地表示:“安祥”的寫法是錯誤的,“安詳”的寫法才是正確的。

例如——  北京商務印書局於一九八五年出版的《作文詞典》,在“安詳”的詞目下特別注明:“詳,不能寫成祥。

”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於一九八九年出版的《易錯易混漢字詳析》,在分析“詳”字時寫道:“在寫舉止安詳時,有的把詳誤寫成祥。

”  綜上所述,雖然“安祥”的用法曾在古代偶然出現過,但遠不及“安詳”一詞使用得早、使用得多。

在字義上,也以“安詳”一詞較為準備、貼切。

而在現代漢語中,更通過辭書確定了“安詳”的規範寫法。

所以,我們在表達舉止神態從容莊重的意義時,應該使用“安詳”一詞。

據此,你當年的國文老師所說的“應寫作‘安詳’”是正確的,報紙上的‘安祥’則是不規範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