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学(苏州)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120.63706 東吳大學蘇州時期(英語:Soochow University,直译:蘇州大學),是一所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由美国基督教監理會創建於中國蘇州的私立大學,最早称 ...
东吴大学(苏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介紹的是历史上的蘇州東吳大學。
关于在台復校的東吳大學,请见「東吳大學」。
关于该校原校址现今的使用单位,请见「苏州大学」。
今在蘇州的东吴大学校门舊址
坐标:31°18′16″N120°38′13″E/31.30439°N120.63706°E/31.30439;120.63706
東吳大學蘇州時期(英語:SoochowUniversity,直译:蘇州大學),是一所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由美国基督教監理會創建於中國蘇州的私立大學,最早称为“东吴大学堂”,英文称为“中国中央大学”(CentralUniversityinChina)。
民国时期的東吳大學以其法学院之优秀而闻名于中国,法学界曾有“南东吴,北朝阳”之说[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的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
原東吳大學(SoochowUniversity)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最终发展成为了现在的苏州大学。
1951年东吴大学旅台同學會在台湾开始复校,并于1954年正式成为了如今的东吴大学。
東吳大學作為13所國民政府遷台前存在的基督教教會大學之一,在香港被併入崇基學院,後者於1963年,加入成為香港中文大學。
目录
1歷史沿革
1.1淵源
1.2院系調整
1.3在台復校
1.4在香港的法脉
2著名系科
3舊址
3.1本部(苏州)
3.2法学院(上海)
4歷任校長(院長)
5知名校友(1900-1952年)
6校訓
7参考文献
8外部連結
9參見
歷史沿革[编辑]
淵源[编辑]
東吳大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監理會在蘇州和上海開辦的幾所學校。
1871年,美國基督教監理會(監理會於1939年與美以美會合併改名為衛理公會)在蘇州十全街設立存養書院,1879年遷至天賜莊,並改名博習書院(TheBuffingtonInstitute)。
後併入上海中西書院(theAnglo-ChineseCollege,1882年創辦)。
東吳大學實際上是在蘇州的宮巷中西書院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激發了年輕人學習西方知識的熱情。
1896年,蘇州監理會宮巷教堂牧師孫樂文(D.L.Anderson)為回應一群年輕的中國學者學習英語的要求,在蘇州開辦了宮巷中西書院(KungHangSchool),第一批學生有25人。
到1898年11月,學生已超過100人。
1899年,監理會決定在蘇州開辦一所大學。
1900年12月該校董事會在上海組成,孫樂文被選舉為新大學的首任校長。
新大學取名為“東吳大學堂”,當時成立文理,醫和神學三科,辛亥革命後改稱東吳大學。
1901年6月24日,在美國田納西州以「CentralUniversityinChina」名稱註冊。
1901年3月,宮巷中西書院遷入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東吳大學堂正式開學,成為美國基督教在中國建立的早期教會大學之一。
開辦之初,只設中學班,學生不足百人。
到1905年開始招收12名大學生。
該校西學課程大體倣傚美國大學,國學則自作安排,分設有文理,醫和神學三科和附中數所(分別位於蘇州、上海和湖州)。
1904年東吳大學增設醫科。
1907年東吳大學首次授予畢業生學士學位(中國第一個文學士學位——沈伯甫)。
1908年東吳大學在美國田納西州註冊名稱改為「SoochowUniversity」。
1909年東吳大學頒授三個醫學士學位,後未繼續(1912年醫科撤銷)。
1910年東吳大學增設神學科。
1911年3月,孫樂文去世,校董會選舉同一宗派的上海中西書院的校長葛賚恩(J.W.Cline)為東吳大學的新校長。
這一任命也就使上海中西書院與東吳大學合併組成了東吳大學的文理科。
當時大學生人數為50名左右。
1912年東吳大學頒授第一個神學學士學位(同年神學科撤銷)。
1915年東吳大學於上海崑山路中西書院原址設立法科。
頒授第一個理學士學位。
1917年東吳大學頒授中國第一個碩士學位(徐景韓)。
1918年東吳大學頒授第一個法學士學位。
1927年文理科、法科分別更名為文理學院及法律學院。
1928年東吳大學開始招收女生。
頒授第一個法學碩士學位(金蘭孫)。
1929年文理學院分為文學院及理學院。
自此東吳大學設有文、理、法三個學院。
文學院及理學院在蘇州,法學院在上海崑山路。
1937年法学院增设会计学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文理学院迁移湖州附属第三中学续课,中学部在南浔觅址开学。
时隔不久,日军又在金山卫登陆。
1937年11月,大、中学师生分道向杭州、泗安两地撤退。
后泗安师生一部分向长沙进发,一部分回到上海租界;杭州的师生则转往安徽的黟县办学。
1938年初,校长杨永清回到了上海,师生大部分进入上海租界,与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同赁慈淑大学上课;法学院迁租借中区,假慕尔堂上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学校被迫停办。
盛振为在重庆开办东吴法学院。
法学院留沪师生借南洋路爱国女子中学校舍开学,改名为“中国比较法学院”。
1942年4月,决定南迁并分批撤离。
第一批撤到了福建邵武,第二批撤出的教授被围困在上海。
1943年春,在岭南大学协助之下,在广东曲江第一次招生。
1943年,在重庆成立东吴沪江联合法商学院,代理校长盛振为。
1944年初夏,豫湘桂会战,日军逼近曲江,1944年6月东吴大学解散。
一部分教授、学生出走重庆。
一部分困居上海的教授,与之江大学留沪的一部分教授联合起来,办了华东大学,分设文、理、工、商、教育五个学院。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华东大学除了工、商两学院加入之江大学外,其余大部分都进了东吴,在慕尔堂与留在上海的以及来自重庆的法学院师生会师。
1945年11月中旬,校务委员会派专人设法接收在苏校舍,并于12月12日正式开学上课。
东吴大学董事会决议参加“中国基督教会大学联合董事会”(UnitedBoardforChristianCollegesinChina)。
1949大陆易帜,外籍教授被迫返美。
院系調整[编辑]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不久,苏南地区的人民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把当时的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以及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中国文学院)合并,组建成苏南文化教育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和苏南文教学院调整合并建立的,校址设在东吴大学在苏州的原址。
同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
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于院系调整中撤销,法律系师生转入华东政法学院,会计系并往上海财经学院。
在台復校[编辑]
主条目:東吳大學(台灣)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部分教職員、校友隨居台灣。
1951年東吳大學旅臺同學會推動在台灣重建東吳大學,但因為法令限制,便先在台北市漢口街借屋設立的東吳補習學校,暫以台北市漢口街為校址,當時設法政、商業會計及英文3科,另設比較法律1科,限大學肄業兩年者報考。
1954年7月因辦校成效顯著,教育部核准成立為東吳大學法學院,設法律、政治、經濟、會計4系並附設外文系,成為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校院。
1958年3月遷入位於臺北近郊的外雙溪之新校址。
1969年奉准恢復完全大學建制,隨後逐步增設各學系與學院,現已成為包括文學、理學、法學、商學、外語學院等5個學院22個系之綜合大學。
目前東吳大學除外雙溪校區之外,尚在台北市貴陽街設有城中校區。
經過幾十年的耕耘,如今東吳大學已成為台灣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其法律系更是聞名遐邇,被認為是台灣優秀的法學院之一。
東吳大學的英文名亦保留原「SoochowUniversity」(蘇州大學)一稱,與同源的蘇州大學常有交流。
在香港的法脉[编辑]
东吴大学作为13所国民政府迁台前存在的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在香港被并入崇基学院,后者于1963年,加入成为香港中文大学。
著名系科[编辑]
生物化學
東吳大學在生物及化學方面的教學科研力量十分雄厚,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1917年東吳大學第一次頒發碩士學位,這或許也是在中國授予的第一個化學方面的碩士學位。
法學
主条目:東吳大學法學院
1915年9月東吳大學招收不到10名學生在上海開辦了法學院,而當時教法學的教師則有10多人。
1918年7人畢業獲得法學士學位。
法學院對入學的要求很嚴格,一般學生在進入法學院以前都要先完成至少3年的文學士學位課程。
法學生每週要上15小時的法學課,還要參加實習法庭。
1920年法學院的9位畢業生中有4名赴美國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舊址[编辑]
本部(苏州)[编辑]
主条目:东吴大学旧址
今天位於蘇州大學校園內的情繫東吳碑。
東吳大學舊址位於今天蘇州大學本部的南半部分,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1萬平方米。
正校門北向,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中央為草坪和操場,主要建築分佈在草坪和操場的北、西、東三面。
其中有清光緒二十七年秋開工,二十九年春落成,位於全校中心的鐘樓「林堂」(AllenHall,紀念林樂知);宣統元年秋開工,三年落成的圖書館「孫堂」(AndersonHall,為紀念首任校長孫樂文博士);1924年秋建成的科學館「葛堂」(為紀念第二任校長葛賚恩博士);1934年建成的以李维格名字命名的學生宿舍「維格堂」;1935年建成的以曹子實名字命名的學生宿舍「子實堂」;1936年建成的健身房。
這些建築各具風格,或作歐洲古典式,或仿中世紀城堡式,或效美國教堂式,既多樣又統一,至今仍然保持原貌。
此外北部有一排六座與校門平行的小樓,造型美觀,有的為美國西部住宅式樣,陸續建成於光緒三十三年至1919年,當時供高級教職員居住。
西面還有一幢五層樓,為1936年建成的女生宿舍。
東吳大學舊址東側是古城牆遺址,東臨葑門內城河,校內樹木蔥蘢,綠蔭紅瓦相映,環境幽美清新。
2002年10月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学院(上海)[编辑]
歷任校長(院長)[编辑]
孫樂文(DavidL.Anderson)(1901-1911)
葛賚恩(JohnW.Cline)(1911-1922)
文乃史(WalterB.Nance)(1922-1927)
楊永清(1927-1952)
知名校友(1900-1952年)[编辑]
参见:分类:東吳大學校友
費孝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醫學預科1928級
楊 絳,文學家、翻譯家,錢鍾書的妻子,政治學系1928級
蔣緯國-(1916-1997)上將、歷任三軍大學校長、聯勤總司令、國家安全會議祕書長、戰爭學院創辦人、總統府資政,物理學系1931級。
程金冠-(1912-2005)著名短跑運動員,曾代表中國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
倪征𣋉-(1906-2003)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上海東吳大學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東吳大學校長、國際法院法官、國際法研究院院士。
李浩培-(1906-1997)中国当代国际法学家。
国际法研究院院士。
馬寅初,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中西書院1898級
謝東閔-(1908-2001)前中华民国副總統、實踐大學創辦人。
談家楨-(1909-2008)著名遺傳學家,「中國遺傳學泰斗」。
國際編號3542號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
楊鐵樑-(1929-)前香港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香港紅十字會主席、中文大學法律學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執行委員會主席,前香港大學校董會主席、首席按察司、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外匯基金主席。
周宏濤-(1916-2004)前行政院主計處主計長、財政部次長、國民黨副秘書長。
趙樸初-(1907-2000)中國社會運動家、宗教領袖、詩人、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第六至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端木愷-(1903-1987)安徽大學法學院院長、行政院參事、行政院會計長、國策顧問、在台復校最力校友,有「再創辦人」之稱。
高文彬-(1920-2020)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檢察官向哲浚的英語翻譯、秘書,找出百人斬殺人競賽的證據。
查良鏞(金庸)-(1924-2018)武俠小說作家、香港新聞、文藝界創辦人及評論家。
(上海東吳法學院)
楊兆龍,前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前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法律學系1923級
孫起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個參政黨之一)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政治學系1927級
楊鐵樑,前英屬香港首席大法官,曾競選香港特行政區第一屆行政長官,法律學系1946級
吳於廑,歷史學家,中國世界史學科奠基人,國立武漢大學哈佛三劍客之一,歷史學系1935級
遠東国际軍事法庭上,負責審理28名甲級日本戰犯的《東京大审判》,開庭計817次,以6票对5票的微弱優勢,將28名甲級戰犯繩之以法,法庭上中方人員泰半出身東吳大學法學院,包括:向哲浚(检察官)、倪征燠(首席顾问)、桂裕、鄂森(检察官顧問)、裘邵恒(首任检察官秘書)、高文彬(翻譯、检察官秘書)、方福樞、楊壽林(法官秘書)、劉继盛、鄭鲁達(翻譯)。
校訓[编辑]
英文:「UntoaFull-grownMan」
中文:「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参考文献[编辑]
^朝阳系列报道:从朝阳大学到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5-12-02[2010-09-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3)(中文(简体)).
外部連結[编辑]
東吳大學概況及聖約翰堂略記
東吳大學林堂(AllenHall)
東吳大學孫堂(AndersonHall)
蘇州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東吳大學
蘇州市以及蘇州大學校園的照片[永久失效連結]
台灣東吳大學校園的照片[永久失效連結]
參見[编辑]
蘇州大學
東吳大學(台灣)
查论编中国教会大学(括注创校年份、创校团体)南京金陵大学(1888美以美會)·金陵女子大学(1915美北长老会、美以美會、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基督会)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美国圣公会)·震旦大学(1903耶穌會法兰西省)·沪江大学(1911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震旦女子文理学院(1937法国天主教圣心会)·上海女子医学院(1924美国浸礼会、礼监会)苏州东吴大学(1900美国监理会)杭州之江大学(1897美南长老会、美北长老会)北京协和医学院(1906伦敦会等)·燕京大学(1919美以美会、美国公理会、美北长老会、伦敦会等)·北平辅仁大学(1925本笃会)天津天津工商大学→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1921法国耶稣会)济南齐鲁大学(1904美北长老会、英國浸禮會等)武汉华中大学(美国圣公会、雅禮协會、復初會、英國循道會、伦敦会)长沙湘雅医学院(1914湖南育群学会、雅禮會)福州福建协和大学(1916美以美会、美国公理会、美国归正会、英国圣公会)·华南女子大学(1916美以美会)广州私立岭南大学(1888美北长老会等)·私立夏葛医学院(1899美北长老会)成都華西協和大學(1910)1949年后尚存教会学校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後被拆編。
在臺復校:天主教輔仁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東吳大學·在港復校:嶺南大學·繼承13間中国教会大学:崇基學院
查论编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大專院校國立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同濟大學
國立暨南大學
國立復旦大學
國立北京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國立山東大學
國立南開大學
國立北洋大學
國立重慶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西北大學
國立東北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
國立英士大學
國立安徽大學
國立中正大學
国立武汉大学
國立湖南大學
國立四川大學
國立廈門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廣西大學
國立雲南大學
國立貴州大學
國立河南大學
國立山西大學
國立蘭州大學
國立長春大學
獨立學院
國立上海醫學院
國立上海商學院
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國立女子師範學院
國立瀋陽醫學院
國立江蘇醫學院
國立社會教育學院
國立中正醫學院
國立湖北師範學院
國立師範學院
國立湘雅醫學院
國立成都理學院
國立南寧師範學院
國立昆明師範學院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
國立貴陽師範學院
國立貴陽醫學院
國立唐山工學院
國立西北工學院
國立西北農學院
國立獸醫學院
國立長白師範學院
專科學校
國立音樂院
國立邊疆學校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
國立東方語文專科學校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
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
國立國術體育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中央工業專科學校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國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
國立自貢工業專科學校
國立康定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西康技藝專科學校
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
國立海疆學校
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
國立遼海商船專科學校
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國立音樂專科學校
部會立
北平鹽務學校
北平稅務學校
吳淞商船學校
國立蒙藏學校
北平警官高等學校
省市立大學及獨立學院
江蘇省立江蘇學院
江蘇省立教育學院
浙江省立醫學院(前稱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
安徽省立安徽學院
湖北省立醫學院
湖北省立農學院
湖南省立克強學院
四川省立教育學院
福建省立醫學院
福建省立農學院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
臺灣省立農學院
臺灣省立工學院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
廣東省立法商學院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
廣西省立醫學院
廣西省立西江文理學院
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河北省立醫學院
河北省立農學院
河北省立工學院
山東省立師範學院
山東省立農學院
新疆省立新疆學院
專科學校
北平市立體育專科學校
上海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上海市立工業專科學校
上海市立吳淞水產專科學校
上海市立體育專科學校
江蘇省立蘇州工業專科學校
江蘇省立蠶絲專科學校
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南昌師範學校
江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獸醫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農業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
湖南省立音樂專科學校
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陝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
陝西省立商業專科學校
四川省立體育專科學校
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四川省立會計專科學校
浙江省立水產職業學校
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
廣東省立體育專科學校
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
廣東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廣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廣西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雲南省立英語專科學校
河北省立水產專科學校
山東省立醫學專科學校
河南省立商業專科學校
山西省立川至醫學專科學校
山西省立農業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農業專門學校
山西省立商業專科學校
山西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察哈爾省立農業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法政專門學校
廣西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山西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雲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
私立大學
金陵大学
震旦大学
聖約翰大學
東吳大學
滬江大學
光華大學
大夏大學
大同大學
燕京大学
北平輔仁大學
中法大学
中國大學
廣州大學
珠海大學
嶺南大學
廣東國民大學
東北中正大學
江南大學
江西心远大学
南伟烈大學
之江大学
武昌中華大學
武昌華中大學
民國大學(後稱北平民國學院)
華西協合大學
成華大學
福建協和大學
齐鲁大学
海南大學
北平財政商業專科學校
馮庸大學
獨立學院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建國法商學院
上海法政學院
上海法學院
誠明文學院
北碚同德醫學院
中國紡織工學院
東南醫學院
新中國法商學院
朝陽學院
東北文法學院
北平協和醫學院
天津工商學院
天津達仁學院
育德学院
鄉村建設學院
求精商學院
漢口法學院
廣東光華醫學院
中華文法學院
三臺南通學院
銘賢學院
湘輝文法學院
輔成法學院
川北農工學院
正陽法商學院
福建學院
南華學院
焦作工學院
遼寧醫學院
南京文化學院
北平華北學院
北平郁文學院
中法大學孔德學院
專科學校
北平女子理髮專科學校
北平戏曲专科学校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重輝商業專科學校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立信會計專科學校
中國新聞專科學校
上海牙醫專科學校
中華工商專科學校
誠孚紡織專科學校
東亞體育專科學校
上海紡織專科學校
光夏商業專科學校
漢華農業專科學校
西南美術專科學校
南方商業專科學校
西北藥學專科學校
蘇州美術專科學校
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江蘇正則藝術專科學校
立风艺术专科学校
信江農業專科學校
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
武昌藝術專科學校
西南商業專科學校
知行農業專科學校
海南農業專科學校
私立廣州法政專門學校
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
参见:{{中国教会大学}}·{{中国近代大学建筑}}
查论编東吳大學沿革東吳大學(1900,蘇州)→東吳大學法學院(1954,臺灣)→東吳大學(1969,臺灣)學院
人文社會學院
外國語文學院
理學院
巨量資料管理學院
法學院
商學院
學生組織
東吳大學學生會
東吳大學學生議會
學生活動
雙溪現代文學獎
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
東吳金弦獎
北臺灣七大學聯合路跑賽
東吳校友
東吳大學知名校友列表
歷任校長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孫樂文→葛賚恩→文乃史→楊永清
臺灣時期:丘漢平→施季言→陳霆銳→曹文彥→石超庸→桂崇基→端木愷→楊其銑→章孝慈→劉源俊→劉兆玄→黃鎮台→潘維大
聯盟機構
優久聯盟
北一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亞洲基督教大學協會
东吴大学官网
查论编苏州大學历史沿革東吳大學(1900,蘇州)→江苏师范学院(1952)→苏州大学(1982)合并1952年:(東吳大學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苏南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并入)+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并入)+苏州医学院(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校区名称天赐庄校区(本部) ·独墅湖校区 ·阳澄湖校区 ·未来校区 ·北校区注1 ·东校区注1机构设置院部设置文学院 ·传媒学院 ·社会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 ·王健法学院 ·教育学院 ·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金螳螂建筑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沙钢钢铁学院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药学院护理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儿科临床医学院 ·第三临床学院)巴斯德学院 ·东吴学院 ·红十字国际学院 ·师范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书院敬文书院、唐文治书院、紫卿书院办学机构文正学院(今苏州城市学院) ·周庄校区(应用技术学院) ·老挝苏州大学附属学校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学校 ·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幼儿园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注2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 ·苏州大学附属高邮人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呼伦贝尔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青海省人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人物校友
苏州大學知名校友列表
校長张乃康1982→陈克潜1983→姜礼尚1989→钱培德1996→朱秀林2006→熊思东2016→张晓宏2022注1:苏州大学官网介绍2021年显示该校包含的四大校区: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
注2:标记方框的医院是2021年在校方官网展示,但2022年官网未有显示的医院。
苏州大学官网
规范控制
SUDOC:02997774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东吴大学_(苏州)&oldid=72802918”
分类:東吳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已不存在的大學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教會大專院校苏州高等教育史1900年創建的教育機構1952年解散的組織1900年中國建立1952年中國廢除隐藏分类: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含有英語的條目自2017年11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English吴语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東吳大學_百度百科
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SCU)於1900年由基督教監理會在蘇州創辦,是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1951年在台灣省覆校,也是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歷史悠久, ...
- 2Soochow University
Jiangsu Teacher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wa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Suzhou Municipal People'...
- 3東吳大學 - 维基百科
東吳大學(英語:Soochow University,直译:蘇州大學,縮寫為SCU),簡稱「東吳」,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的私立教學型大學。以法律學研究、貢獻知名。
- 4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
Soochow University. 創立於1920年,是江蘇省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211工程」全國重點建設大學和首批「2011計劃」牽頭高校,蘇州大學屬全國前5%綜合研究型大學。
- 5guoliang li - Soochow University - 中国| LinkedIn - 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