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安十二時辰》 學古人計時方式| 古代| 大紀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代人平時最常用的計時儀器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間的裝置,就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日晷。

史料中對日晷最早的記載出自於《漢書》 ... 首頁>Inspired>文化探尋>正文 看《長安十二時辰》學古人計時方式 文/愛麗 人氣11093 【大紀元2019年08月15日訊】大家好,我是Ally。

最近,有一部評價很好的古裝電視劇叫做「長安十二時辰」,不知道你看了沒有,我去看了幾集。

我覺得這部電視劇從它的化妝、服裝、道具、佈景到運鏡等等各個方面,都是現在古裝劇裡很難得、很少見的一部良心劇了。

《長安十二時辰》顧名思義,講的就是二十四個小時之內長安發生的事情,所以在劇中可以經常看到各種關於計時和報時的畫面。

在古代除了時辰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計時單位,比如說一刻、一炷香、一盞茶的時間,現在經常用到的彈指一瞬間、一剎那,晚上還有幾更天的說法等等。

我們就來看看古代都有哪些計時方法,還有我們剛剛提到的這些名詞,如果換算到今天到底都是多長的時間。

時辰 古代人平時最常用的計時儀器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間的裝置,就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日晷。

史料中對日晷最早的記載出自於《漢書》,但是實際使用的時間應該可以追溯到周朝甚至更早。

《周禮.春官》記載:「馮相一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

」 也就是說從《周禮》成書的春秋時代起一天就已經被劃分為十二個時間段了,不過在那個時候,每一個時辰的叫法和現在可不一樣,它是根據當時人們的作息規律而命名的。

根據三國西晉人杜預對《左傳》的註解,半夜11點到凌晨1點叫做夜半;下一個時辰叫做雞鳴,公雞開始報曉了;然後是平旦,日夜交替的時辰;日出,太陽升起了;食時也叫早食或者朝食,這跟我們早餐的概念還有點不一樣,因為秦漢以前的老百姓們一般一天只吃兩餐,這會兒就是他們吃第一餐的時間。

隅中是接近中午的時間;日中就是太陽升到正中央了;日昳是太陽開始偏西了;晡食也叫夕食,是古人一天兩餐裡吃晚餐的時間;日入就是太陽下山了;黃昏是日落後天色昏昏黃黃的時間;最後,人定就是夜深了,到了人們要安歇的時刻了。

春秋時代起一天就已經被劃分為十二時辰。

(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西漢的《淮南子》一書中還有關於十五個時辰的叫法,這些後來都被地支記法所代替,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和亥時。

到了宋代,每個時辰又被分為了「初」和「正」兩個部分,就是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的日晷上看到的分法,以劇中盛唐時期的背景來看似乎超前了一點。

每個時辰都分成兩半之後,十二個時辰就變成了二十四個時辰,人們把這個新的半個時辰叫做小時,這就是我們今天「小時」的由來。

刻 我們剛才講的日晷有局限性,必須有太陽才能工作,在古代還有一種計時方法叫做漏刻或者刻漏,是利用液體流動的多少來觀測時間的方法。

《隋書》裡記載:「昔黃帝創觀漏水,制器取則,以分晝夜。

」黃帝發明了水漏壺,從那之後的四千多年的時間裡,歷朝歷代都在沿用和改進,後來還發明出了水銀漏和沙漏等等,讓這種計時方法越來越準確。

中國人有了刻漏之後,就把一晝夜分為了一百個等分,形成了「百刻制」。

在中國「百刻制」比「時辰制」還要古老,是使用時間最久的計時制度。

當一天被劃分為十二個時辰之後,問題就來了,由於一百並不能被十二整除,所以每天都剩下了四刻要平均分配到每個時辰內,換算起來很麻煩,於是漢哀帝就把百刻改成了一百二十刻;到了梁武帝時期改成了九十刻;後來又改成一百零八刻;但是南北朝之後大家又用回了一百刻;一直到了明末清初,受到西方鐘錶的影響,百刻制才最終調整為九十刻。

如果你問古代的一刻等於現在多長時間呢?那就要看是哪個時代了,如果是百刻制的話,一刻相當於現在的14分24秒,一百二十刻制的話,一刻等於現在12分鐘,而九十六刻制,就是剛好15分鐘,也就是我們現在俗話說的一刻鐘。

更、點 除了時和刻,古代對於夜晚還有專用的計時單位,叫做更。

你是不是經常看到電視劇裡有更夫拿著鑼鼓在打更巡邏,古文中也經常提到三更天、五更天要去做什麼事情之類的,那更到底是什麼概念呢? 古代把夜晚分為五更,一個時辰為一更,從戌時開始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一直到寅時五更結束。

古代白天用敲鐘,夜晚用打鼓來報時,打一下鼓代表一更,打兩下代表二更,以此類推,幾更也可以叫做幾鼓。

《西遊記》裡有這麼一個故事,說孫猴子被菩提祖師在腦袋上敲了三下,孫悟空悟性很好,就領悟到菩提祖師是要他三更再來找自己,也就是說子時——半夜11點到凌晨1點之間,我們現在常說的三更半夜也是這個時間。

《西遊記》裡孫悟空被菩提祖師在腦袋上敲了三下,孫悟空領悟到菩提祖師是要他三更來找自己。

(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更之下還分點,每一更分為五個點,一點相當於現在的24分鐘。

《西遊記》中提到:「次日五更三點,太宗駕坐金鑾寶殿,文武眾臣趨朝。

」大意是說在淩晨4點12分的時候,唐太宗和文武百官就聚集在一起開始早朝了,歷朝歷代的皇帝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早朝的。

一炷香 除了靠太陽和水流計時之外,中國古代還有利用火或者香來計時的方法。

歷史上有燈鐘,是靠觀察燈油的減少量來估測時間的;還有的靠焚香來計算時間,比如《長安十二時辰》裡出現的「龍舟香漏」,它的原理就是靠香燃燒一截就掉下來兩個金屬球來自動報時。

不過呢,這個「龍舟香漏」的原型是宋代之後才出現的,這個《長安》劇組不小心又「穿越」了一把。

在中國古代,焚香的計時很常見而且非常多樣化,僧人們打坐用焚了多少炷香來計時。

香還被製作成固定的形狀和長短來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叫做「香篆」,宋朝有「百刻香」可以焚燒一整個晝夜,明代記載有特製的香可以使用幾天甚至一個月。

中國古代焚香的計時很常見而且非常多樣化。

(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也許你會問「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呢?可能沒有固定答案,有人說是一個小時;我自己拿一支香試了一下,從點燃到最後焚盡,正好兩個小時,也就是一個時辰的時間。

如果你手上有不同粗細和長短的香,不妨做個實驗,在留言區來告訴我,你的一炷香燒完是多久的時間? 一盞茶、一彈指、一瞬間 我們經常聽到的還有一盞茶的時間,這個意思就是從茶泡好到能喝完,這個我試了一下大概就是15分鐘左右,一刻鐘的時間。

最後,咱們來說一下一彈指、一瞬間、一剎那都是什麼概念,這些都是來源於印度佛教中的名詞。

根據《僧祇律》,一剎那就是一念,二十個念等於一瞬頃,二十個瞬頃等於一彈指,二十彈指等於一羅豫,二十羅豫等於一須臾,一晝夜加起來總共有三十個須臾。

這樣換算回來的話,一須臾等於48分鐘,一羅豫等於2.4分鐘,一彈指等於7.2秒,一瞬等於0.36秒,一剎那等於0.018秒。

我們今天都習慣用一瞬間、一剎那來形容時間的短暫。

我們今天提到的時辰、刻、晚上用的更和點,還有一炷香、一彈指、一瞬間等等,都是一天之內會用到的計時方法。

因為內容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打算下次再來講古人星期、月份、紀年方面會用到的名詞和儀器,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別忘記訂閱我的頻道。

▼相關影片 本文由愛麗Ally授權刊登。

點閱更多視頻。

責任編輯:李清   話題 長安十二時辰計時古人時辰古代   真實的故事   大連八旬老漢死於冤獄英國人譴責中共暴行 組圖:34國法輪功學員大遊行籲停止迫害 穿越生死的團聚   猜您感興趣   睡眠是養生第一補把握黃金睡眠時辰 為何下午3點要喝水?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24時無休干擾日夜節律醫師:心血管負擔增 2017諾貝爾獎證實中醫兩千年前的養生論 黎諾懿與香香分享生子秘笈:生男生女有時辰 男子稱離世兩次見兩次耶穌被告知時辰未到 藝術的火鳳凰 楚一丁:燕京風流從老北京的城市布局談東西文化 惠虎宇:失落的明珠中國古代科技文明 古代的數算器與藏書館 真相 王友群:法輪功功德無量江澤民罪大惡極 編輯推薦 以鏡為師美麗的一天從「心」開始 西瓜皮敷臉治療青春痘?還能做養生料理 慢性發炎是疾病元兇保持健康須留意這一點 捲心菜種類多烹飪方法對了才好吃 降血糖藥該飯前、還是飯後吃?專家這樣說 故事 慶5·13徵文:一位稅務副局長的修煉故事 最新文章 「心存感謝」能提高共振頻率助你實現願望以鏡為師美麗的一天從「心」開始攤開不利因素不給顧客壓力更容易成交掃除無來由的憂鬱心情在低潮中安頓自己西瓜皮敷臉治療青春痘?還能做養生料理 大紀元InspiredCopyright@2016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

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

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我同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