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Efficiency 效率 - 樹仁經濟學友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相同的成本、資源利用、時間消耗等等之下,能夠生產最多東西、完成最多工作、獲得最大利益等。

效率在這有著「最佳/最好」的含意。

沒錯,經濟學者總是利用「效率」來表示 ... [回效率、公平和政府的角色] [回高中經濟科目一覽] [回樹仁經濟主頁] 本站網址 http://browse.to/sy-econ|&| http://www.sy-econ.org &nbsp Divergencebetweenprivateandsocialcosts(benefits) 社會與私人成本(得益)的分離 &nbsp SS高中 &nbsp &nbsp &nbsp Efficiency效率 效率這個詞經常在經濟學中出現,諸如效率市場、效率生產、效率消費等等,就算是日常生活中,「效率」二字也是大家時常會聽到的。

如果我們說:「C君工作很有效率」,當中「效率」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1)C君使用最小時間、最低成本或最低損耗去完成工作,我們可以稱這為「成本(耗費)最低化」。

效率這裡有節約、減省的含意。

相同的工作,在相同的環境、工具之下,甲花十小時完成,乙花七小時完成,可以說乙的做事比甲有效率。

2)C君可以完成最多工作、最多數量,稱為「利益/回報最大化」。

在相同的成本、資源利用、時間消耗等等之下,能夠生產最多東西、完成最多工作、獲得最大利益等。

效率在這有著「最佳/最好」的含意。

沒錯,經濟學者總是利用「效率」來表示「最佳狀態」,例如資源分配有效率,即表示資源的分配達到最佳的狀態。

從社會的角度看,資源的分配令到社會整體獲得最大的利益時,我們稱此情況為有效率。

效率 社會總體的盈餘(利益)最大 在市場中,由買賣雙方組成。

  買方,即需求者,他們的得益就是消費者盈餘。

  消費者盈餘=最大願意支付-實際支付   我最多願意支付$2000去買一部PSP,實際只需要支付$1800,我從中得益$200,這種得益指減省。

  賣方,即供應者,他們的得益就是生產者盈餘。

  生產者盈餘=實際收益-生產成本   我要花$60去生產一台計數機,在市場可以以$200賣出,我從中得益$140,這種得益指增值。

總盈餘=消費者盈餘(CS)+生產者盈餘(PS) CS=最大願意支付-實際支付 PS=實際收益-生產成本 總盈餘=最大願意支付(需求者)-生產成本(生產者) 總盈餘最大,表示物品(資源)的分配達致最佳狀態,從社會的角度看,此時的得益最高,因為﹕   物品分配致願意支付最大價值的人手中,使物品獲得最大的價值﹔(最佳的資源價值)   物品由生產成本最低的人供應,使資源充分地被利用。

(最佳的資源利用) 在甚麼情況之下,才能令賣方及買方的得益最大﹖答案就是消費者的邊際利益與生產者的邊際成本相等,即是「均衡」。

為什麼在均衡時的總盈餘是最大,不如看看以下幾個情況﹕ 明顯地,價格(P1)高於或(P2)低於均衡時,總盈餘都會比較細小。

價值就只有處於均衡時,總盈餘最大。

除了在不均衡時會出現無效率之外,以下的一些情況,亦會出現無效率。

價格上限 價格下限 從量稅 從量津貼 這裡要看出淨損失比較複雜,首先,政府引進從量津貼之後,供應曲線向外移,如下圖,藍色的部分就因從量津貼而增加的總盈餘。

政府從社會其他地方抽掉資源來給予從量津貼,這部分是社會總盈餘減少的部份。

如下圖,橙色的部份。

要知道有沒有淨損失,只要對比因從量津貼而增加的總盈餘及從量津貼的總額,就可以知道。

在扣除兩者重疊的部份,如下圖﹕ 從量津貼要看出是否有淨損失確定有點困難,不如價格上下限、從量稅那麼顯而易見。

要對比那兩個部分的大小,也許雖要用上更多的資料,如價格及數量,才可以計算出有沒有淨損失的出現。

配額 甚麼是淨損失?即一些可能(潛在)得益,因某些原因而沒法獲得。

如上述的一些例子,從量稅等東西如果引進,總盈餘會下降,而下降的部分就是淨損失。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樣本試題 假設政府向某物品的生產商提供從量補貼,這會導致 A.消費者盈餘上升及生產者盈餘下降,因此對效率的影響不明確。

B.生產者盈餘上升及消費者盈餘下降,因此對效率的影響不明確。

C.效率的改善,因賣家及買家均會從補貼得益。

D.淨損失,因政府提供的補貼額大於消費者盈餘及生產者盈餘上升的總和。

&nbsp &nbsp &nbsp 全部圖畫的版權均屬其版權持有人,如有任何涉及版權的問題,請電郵給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