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抗日紀錄片重現台灣硬頸精神 - 《觀察》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了訪問吳湯興的後代,我們一路驅車來到位在苗栗銅鑼的渤海堂。

... 所以不只吳湯興,當時1895年的抗倭名將吳彭年,也是近現代史上來台著名的吳氏子孫。

回到首頁 意見回饋 廣告刊登 封面名稱 文章名稱 文章作者 發刊詞 發行人介紹 主筆群介紹 聯絡我們 每期目錄 首頁 > 每期目錄 > 2019年11月|NO.75│從選舉兵法估朝野勝算 客家抗日紀錄片重現台灣硬頸精神|張健豐 在Facebook上分享! 去年初,客委會客發中心委託尖端軍事科技雜誌社,製作客家抗日三傑的紀錄片。

我們遂在去年暑假南北奔波採訪抗日後代,並追循其抗日遺跡後完成該片。

影片終於在9月公開首映,重現台灣硬頸精神。

  2019年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下稱客發中心)特別製作的「1895乙未戰爭紀念影片」,9月27日在苗栗的客家文化館首映。

影片中客家抗日三傑的後代獲邀蒞臨現場,還邀請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大歷史系等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透過座談、影像等不同觀點,一同了解這段歷史。

當天,筆者以貴賓身分受邀出席;其他抗日義士後代在後學告知下,也參與了該活動。

影片播放時,參與該紀錄片劇本創作的筆者感到與有榮焉。

客發中心去年初就有請抗日後代來講自己祖先故事的構想。

之後他們在網路上看到了尖端軍事科技雜誌社在2017年開始,所製作的一系列乙未戰爭紀錄片,全集敘述平實而有深度。

於是就找該雜誌社製作,一樣由筆者撰寫劇本,開始了該紀錄片的籌畫。

客發中心這次未找同屬客委會的客家電視台製作該20分鐘的客家紀錄片,反而找尖端軍事科技雜誌社製作,就是對專業的肯定。

影片製作當時,我們南北奔波的追循當年客家抗日三傑的足跡,包括古戰場,由社長畢中和在現場詳細解說志士抗日的過程,並配合古戰場的空拍,讓觀眾能置身現場,感同志士的勇敢和艱辛。

我們還遠至屏東訪問他們的後代,讓現場觀眾能透過後代活靈活現地介紹其先祖抗日的史實,認識乙未戰爭。

筆者也藉此機會,獲得第一手資料。

客家三傑抗日的史實 為了訪問吳湯興的後代,我們一路驅車來到位在苗栗銅鑼的渤海堂。

渤海堂為吳氏第二大郡望,現今福建吳氏後裔大多出自渤海堂。

所以不只吳湯興,當時1895年的抗倭名將吳彭年,也是近現代史上來台著名的吳氏子孫。

吳湯興的家世,根據「吳氏相歧公派下族譜」記載,14世祖吳相歧於乾隆年間(1735-1795)來台,在銅鑼樟樹林庄開基立業,昌明公次女吳秋妹招湯四(別號悅來)為夫,所生的長子譜名興官,過繼給昌明公長子仕能公為嗣,以承鼎吳姓,為因應科舉才改名湯興。

湯興育有三子:海坤、海榮、海山,海山奉節過繼黃氏舅門,裔孫現散居中壢、台北、汐止等地。

吳湯興少年入泮,為前清生員(秀才)。

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官紳成立「台灣民主國」抗日。

出身苗栗銅鑼的客家子弟吳湯興,隨即和同樣是銅鑼出身的生員邱國霖、吳鎮洸等人在鄉招募義軍,號為新苗軍,矢志抗日。

5月29日,日軍近衛師團登陸澳底,乙未戰爭遂起。

6月中旬,台北城失陷,吳湯興召集眾人祭旗,面向北方發誓:「是吾等效命之秋也。

」眾人皆起而應和。

當時,徐驤起義於苗栗頭份,姜紹祖起義於新竹北埔,簡精華起義於雲林,各率領數百至數千人,吳湯興皆派人送信邀請合作抗日。

6月15日,吳湯興領軍500名與姜紹祖部共同北上支援時,於桃園的楊梅遭遇日軍,兩軍合力攻擊,日軍稍有退卻。

其後日軍攻下新竹,圖謀順勢南下。

7月10日,姜紹祖首先在反攻新竹城的戰役中犧牲。

苗栗知縣李烇與吳湯興商議戰情後,派遣徐炳文赴台中告急,而徐驤力守頭份,日軍無法前進。

在台南的幫辦軍務兼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乃命幕僚吳彭年誓師後,北上支援抗日軍。

8月8日,日軍大隊從新竹南下,不久攻陷要地尖筆山。

日軍乘勢攻苗栗,該地無城不易防守,吳湯興、黑旗將領吳彭年僅能憑西郊的營頭棟(頂)抵抗,後俱退入彰化。

8月24日,日軍涉大甲溪,破葫蘆墩(今豐原市),次日攻破台中。

26日,吳彭年分派各隊任務,以吳湯興、徐驤合守八卦山。

28日黎明,日軍偷襲攻山,特以一部隊直撲黑旗營。

吳湯興迎戰,徐驤也奮勇禦敵,而砲火甚為猛烈,支持不下,吳湯興因而陣亡。

其妻聞訊後也投水死。

徐驤則轉進到南台灣繼續抗日,最後在曾文溪犧牲。

其他不能遺忘的名單 除了製作影片,客發中心和台灣博物館合作,復刻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作為館藏。

筆者想到前年10月在拍攝乙未戰爭紀錄片時,發現在新北客家文化園區所展示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的苗栗地區抗日名冊,可見還有其他被遺忘的名單,希望當局也能和相關單位合作,找尋其後代現身說法,讓觀眾,尤其是年輕一輩,對這段歷史有較客觀和深刻的認識。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回目錄 關於觀察|訂閱方案|最新消息|投稿專區|每期目錄|意見回饋|廣告刊登|FACEBOOK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45號10樓之2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02-2325-5101     傳真:02-2325-5102 《觀察》雜誌版權所有©2013TheObserver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