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行動的時候了(下) -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但福音派卻說,一個人當他/她真正遇見神時,所表現出來的是「一個被轉化後的性格」,而這可以 ... 台灣早期建立許多學校和醫院的長老教會宣教士,應該會說:「是的」!
|線上奉獻|會員專區|留言版|網站導覽|認識我們|聯絡我們|電子報|
福音協進會事工簡介
認識秘書長
聽其言
夏忠堅FB粉絲專頁
1313建造群族
簡介與事工
教勢報告
最新活動
芥菜種計畫
寧法神學院
PK事工
簡介與事工
家庭長者事工
最新活動
個性檢測採購
婚姻教育
親職教育
兩性教育
簡介與事工
最新活動
職宣中心團隊
線上奉獻
但以理學院
職場傳道會
職場禱告中心
節期佈道
簡介與事工
最新活動
宣教信息
普世宣教統計
宣教故事
宣教鳥瞰
宣教旅行
InternationalServices&Info.
各區聯絡資訊
月刊/電子報(訂閱或取消)
福音協進會2022年度計畫
最新消息
捐款明細查詢
奉獻方式
財務收支
徵信錄
友善連結
其他資訊
2022/09
2022/08
2022/07
2022/06
2022/05
2022/04
2022/03
2022/01
2021/12
2021/11
首頁/航向月刊
航向月刊
該是行動的時候了(下)
期數:2011/07
作者:蘇慕理牧師
虧欠?
台灣有些重要基督徒領袖已經看到:會眾對社會服務的漠視,其實是一種虧欠。
舉例來說,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黃彰輝牧師曾主張:敦促教會重新思考西方宣教的傳統根基。
關於社會宣教,基督徒把社會工作看成只是大機構專家的特權。
但他說,「我們必須幫助每一個地方教會的弟兄姐妹抓住服事的異象,而且這個異象要與他們當地的社區有關,並在有限的資源下實行出來。
」
過去15年,夏忠堅牧師持續對基督徒提出這項呼籲。
他曾經提出,雖然大多數台灣基督徒對於聖經以弗所書二章8-9節都非常熟悉,保羅在這段重要的教導告訴我們,得救是「本乎恩,因著信」,並不是出於我們自己。
但台灣基督徒卻常忽略了「工作」的重要性。
緊接著第10節,保羅明白指出:「我們得救雖然不是因著行為;然而,我們卻是『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
但是,回應社區的需要—行善,對於基督徒來說,真的重要嗎?以前,美國進行社會福音論戰時,關於這個答案,福音派會說:「當然!」他們的主張是:社會服務是傳福音的結果,因為它提供了人心被上帝轉化的真實見證。
現今,如果有人作見證說他/她的情感經驗或神秘的屬靈經歷,我們常會說這人遇見神了。
這樣的想法並沒有錯,遇見神的確會帶來這樣的感受。
但福音派卻說,一個人當他/她真正遇見神時,所表現出來的是「一個被轉化後的性格」,而這可以從人更多參與社會關懷得到證明。
社會服務能見證福音的力量。
對我來說,這似乎更合乎聖經。
使徒路加注意到,當撒該在耶利哥城古老高牆外遇見耶穌後,那座曾隔斷這個富有罪人和他人的心牆,就被拆毀了,然後還把自己所有的一半分給了窮人。
但是,基督徒真需要投入社會工作嗎?台灣早期建立許多學校和醫院的長老教會宣教士,應該會說:「是的」!他們相信社會服務可以為傳福音搭起一座橋樑。
他們說得沒錯。
我太太是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外科醫生,她在手術前都會跟病患禱告。
而很多病人都會說,他們覺得很平安。
他們遇見了耶穌!
姑且不論社會服務是傳福音的結果,或是傳福音的橋樑,伊甸基金會選擇結合社會和靈性關懷,進行所謂「雙福」的服務。
他們相信基督徒的服事必須整合服務和傳福音,就是「福利」和「福音」雙管齊下。
他們認為當福利和福音兩者結合時,就會帶給人身心靈的祝福和健康,不論是現在或未來。
因此,針對基督徒是否真需要投入社會工作這個課題,伊甸的回應是:「是的。
」在他們的理念中,社會服務和傳福音是伙伴關係。
他們也期待教會能認同這個想法。
伊甸的宣教宗旨載明了推動「雙福」是他們的使命之一,是要推動雙福而非僅執行雙福。
這是因為他們發現過去教會僅針對社會需要的不足進行彌補,而非實際投入社會需要,這會衍生出問題。
(我曾經聽過一些基督徒認為伊甸應該提供更多屬靈的事工。
劉俠曾經跟我說過,這些批評是事實,但她為此感到難過,因為伊甸的社會服務是心靈關顧的預工。
她很期待教會在這兩者之間能有所平衡。
然而我們今天所討論的是教會所面臨的問題,而非慈善機構。
)
台灣的基督徒明白他們肩負的社會責任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明白?林忠雄牧師表示:「讓基督徒體認到社會關懷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但確實有些事是每個信徒都該做的,就像每個信徒都該關心別人。
」
修正
也許我們可以從教導會眾今天所提及的一些基本真理開始,即:服務是傳福音的結果,是傳福音的橋樑,也是傳福音的夥伴!也許這些知識性的傳遞不容易帶出行動,就如教育家常說,當學生聽完他們立即遺忘,但「看見」會比較容易記得,當學生們能實際去做時,就更能明白。
研究宣教的神學家提到同樣的例子,成功的宣教與神學通常始於行動!神學家們常用經歷現實的驗證(praxis)解釋行動被採納、得到回饋,不斷修正的一個循環過程。
在教會中這即是指基督徒開始去做他們覺得上帝要他們做的事,而在做的過程中,要不斷與其他弟兄姊妹一起禱告、讀經、反省,一邊做一邊修正。
這重複循環的過程產生好的服事和神學,也就是說當信徒們能實際去做時,他們就會明白服務與傳福音的關係。
因此,如果我們認為台灣的基督徒缺乏對社會責任的認知;那麼,最重要的便是立即帶領他們開始行動,並且隨時確認他們與神的關係、讀經、禱告生活,以及他們的思想。
例如:要他們看看耶穌如何教導祂的第一批門徒去服事眾人。
也許他們會發現美國宣教士(以他們的世界觀及論點來說),較少強調這一部份。
但台灣的基督徒的確看見美國宣教士對屬靈及物質需要上的幫助。
路加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在宣教初期即教導門徒,對他們說:「你們要得人如得魚。
」他們就立刻撇下一切跟從耶穌。
當他們經過一個城時,有一個長大痲瘋的看見耶穌,就跪下來祈求祂:「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耶穌從沒停止助人,他無視應該跟這樣的人保持距離的規定,反而伸出手觸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接著還差那個人到祭司那兒,好確認他的病已得醫治,並被記錄下來,這樣那人就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了。
那個有需要的人來到耶穌面前,領受各樣的祝福。
而耶穌的門徒也藉此學習如何得著人的靈魂(路加福音五:11-14)。
結論
關顧靈性與物質的宣教事工彼此相關;甚至,針對物質需求的宣教事工帶來強而有力的影響力。
我要分享一個見證,做為這篇報告的結論,這是一個讓我深刻感受社區宣教力量的見證。
當我們在海外一個國家宣教時,我的妻子發現她得了骨癌,而且必須動一個很大的手術。
我太太是台灣人,當地教會大部分會友都是窮學生,這些會友很擔心我的太太手術後會因我的「廚藝」而無法好好休養。
因此,他們連續兩個月幫我們送晚餐,直到我太太康復可以自行下廚。
八年了,我仍然為他們對我們的付出而激動不已。
感謝主,每當我想到我們曾享受過的愛,我太太的健康日漸好轉,甚至充滿活力地繼續服事,這一切大部分都歸功於這些弟兄姊妹的代禱與他們的「愛心晚餐」!當我們跟從耶穌、服事別人時,我們也是在學習。
如此服事就會進步,而支持這些事工的好的神學也會慢慢浮現。
如此善的循環下去,人們就會被祝福。
願上帝祝福你們的服事!(全文完)
作者蘇慕理(MaurieSween)牧師是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主修宣教學、美國耶魯大學神學碩士、美國富勒神學院道學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特別講師、愛丁堡華人福音教會主任牧師、挪威協力公會派台宣教師。
本文為他在「教會社區服事與宣教研討會」的演講內容。
教牧資訊網|基督教救助協會|聯合差傳促進會|標竿基金會
Copyright©2011ChineseChristianEvangelisticAssociation.
23444新北市永和區保生路1號20F/Tel:886-2-8660-1070/Fax:886-2-2231-1070
延伸文章資訊
- 1福音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音派(evangelical)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新兴派別,而非一个教派,其与自由派、基要派等相区别,常被视为自由派和基要派兩個基督教派之間的第三立場。
- 2該是行動的時候了(下) -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
但福音派卻說,一個人當他/她真正遇見神時,所表現出來的是「一個被轉化後的性格」,而這可以 ... 台灣早期建立許多學校和醫院的長老教會宣教士,應該會說:「是的」!
- 3發問:我想從長老會轉入靈恩派,有何不可?
後來我去靈恩派教會聚會,那裡弟兄姊妹彼此相愛、聚會充滿熱情、我也重新 ... 然而,在台灣,長老會算是比較未受到靈恩運動與成功神學污染的教派。
- 4【信仰解毒丸系列之三】如何擺脫福音派與靈恩派的困擾?
不深入教會還真的不知道當基督徒有多麻煩,光是跟別人解釋自己是福音派還是靈恩派就一個頭兩個大! 然後說真的,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選邊站。
- 5什麼是福音派? - 誠約福音搬家嚕
在台灣,「福音派」相對於「靈恩派」,是一種聚會形式的區分。「靈恩派」的聚會講求載歌載舞。「福音派」作為對立面,聚會講求依照傳統的程序。靈恩派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