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魔神仔傳說的考察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台灣傳統社會當中,民眾常會懷疑某些人無故、離奇的失蹤與魔神仔(mô-sîn-á)有關。

魔神仔的傳說在台灣流傳廣泛而長久,幾乎台灣各地或各個主要的族群都有類似的傳說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07/2707:2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李家愷論文名稱:台灣魔神仔傳說的考察論文名稱(外文):AStudyontheFolkloreofMô-sîn-áinTaiwan指導教授:張珣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系所名稱:宗教研究所學門:人文學門學類:宗教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0畢業學年度:98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202中文關鍵詞:魔神、魍神、物怪、精怪、鬼相關次數: 被引用:19點閱:5299評分:下載:559書目收藏:3 在台灣傳統社會當中,民眾常會懷疑某些人無故、離奇的失蹤與魔神仔(mô-sîn-á)有關。

魔神仔的傳說在台灣流傳廣泛而長久,幾乎台灣各地或各個主要的族群都有類似的傳說。

而魔神仔把人「牽走」的傳聞,至今在台灣各地仍時可聞之。

本論文透過分析相關文獻,以及在平溪的田野調查,考察魔神仔傳說的基本特徵,將其放在台灣民間信仰的脈絡來理解,並藉著歸納出的某些現象為基礎,將魔神仔與其他地區、文化的相似現象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

被魔神仔「牽走」事件的特徵之一是當事者發生了暫時性的精神異常,傳說中這些人多半精神恍惚(閩南語常說:「憨神憨神」),並出現多種的異常能力或舉止:像是突然能輕易地跋山涉水,不可思議地受困於像是竹叢、洞中等狹小空間,或者食用糞便、昆蟲、沙土一類的異物。

這些異常的行為多數是在當事人沒有意識的情況之下發生。

民間一般認為這是魔神仔使人「失魂落魄」之後擺佈的結果,這種說法實與漢人傳統的身魂觀念有關,而且這樣的說法還與民間相信人跡罕至的山野易有鬼怪聚集的文化心理相連。

儘管接受現代精神醫學訓練的醫師對此精神異常的現象有不同的觀點,卻不容易改變民間的看法。

不過,即使人們在面對離奇的失蹤、迷路一類的事情時常會聯想到魔神仔,但對於魔神仔的性質、來源卻是眾說紛紜,這讓很多人對於魔神仔到底為何物感到疑惑。

這種對於魔神仔的疑惑其來有自。

因為魔神仔似鬼非鬼(此處指人死所變成的「人鬼」)。

由許多證據看來,魔神仔有著不少「物怪」的特徵,最顯著的一點是魔神仔具有的種種「非人」特性,在這點上,魔神仔與中國傳統信仰分類中的「物怪」十分接近。

但魔神仔在台灣閩南人的宗教環境之中,卻也有著與人鬼同化的傾向。

魔神仔也常被認為就是鬼,「魔神仔」不過是「孤魂野鬼」的另一種稱呼,無任何特殊性;而平溪流傳著魔神仔是死去囝仔所變成的說法,雖只是眾說之一,卻切實地反映了魔神仔那介於鬼、怪之間的模糊性格。

儘管魔神仔有其文化層面上的特殊性,但透過與異地、異文化的比較,我們仍可以觀察到魔神仔傳說跨文化的面向。

像是在平溪鄉,許多人們都聽說過戴著紅帽魔神仔的故事,在中國的許多地方同樣都流傳著情節類似的故事,有趣的是,各地故事的主角不是狐就是山魈,但在台灣,主角則換成了魔神仔。

另外,類似魔神仔「牽走」的離奇的失蹤事件也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

將某些「不可思議」的失蹤、迷路事件,歸咎於鬼神一類的人外力量,可能是在許多文化之中都可普遍見到基礎現象。

日本的「神隱」的現象便與台灣所謂「被魔神仔牽去」的說法有相似之處。

因而,以魔神仔這種鬼怪為鏡,頗能夠彰顯出台灣民間信仰、文化的諸多特色,也能夠帶出許多值得進一步探究的課題。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研究對象的釐清2第三節、相關研究回顧5第四節、研究方法與資料運用12第二章、魔神仔的一般分析15第一節、民眾口語中的「魔神仔」15一、民眾談論魔神仔的幾種情境15二、幾個與魔神仔有關的語彙18第二節、歷史上的「魔神仔」21一、魔神仔相關事件的一般分析—以報紙為主27二、民間的尋人方法44第三章、台灣民間文化脈絡之中的魔神仔51第一節、平溪人的生活與魔神仔51一、平溪的概況51二、民眾的生活與魔神仔的關係53三、民眾對魔神仔的態度56三、民眾談論魔神仔事件的心理58三、如何應對魔神仔61第二節、人們對於魔神仔的解釋65一、魔神仔非鬼67二、魔神仔如鬼71第三節、魔神仔與精神異常81一、「被魔神仔牽走」=精神病?82二、生病與場所85三、漢人的魂魄觀與人之生病、異常89四、與魔神仔相遇的五件案例92第四章、比較視野下的魔神仔99第一節、中國歷史上的山魈99一、淫祀五通神99二、五通神的前身-山魈103第二節、魔神仔與山魈-民間故事的連結107二、山魈在台灣107三、魔神仔的紅色隱身帽111四、山魈的隱身帽115第三節、「被魔神仔摸走」與「神隱」-離奇失蹤的現象118一、日本的神隱觀念121二、神隱與脫魂的經驗124三、對於神隱現象的解釋125第五章、結論129參考書目135附錄一:辭典中「魔神仔」相關辭條一覽表146附錄二:各報「離奇」迷途、失蹤事件相關報導一覽表156附錄三:「魔神仔」傳聞調查部分訪談稿167 傳統文獻(先秦)《左傳》。

(十三經注疏小組編,《春秋左傳正義》,台北:新文豐,2001)(先秦)《韓非子》。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58)(東晉)陶潛,《搜神後記》。

(收入《叢書集成初編》2695,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

(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劉宋)劉敬叔,《異苑》。

(收入《叢書集成新編》8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5)(劉宋)劉義慶,《幽明錄》。

(魯迅輯校,《古小說鉤沉》,收入《魯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台北:中國醫藥研究所,1990。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

(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91。

(宋)元妙宗,《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收入《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1977,第54册。

(宋)編者不詳,《道法會元》,收入《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1977,第48冊。

(宋)鄧有功,《上清天心正法》,收入《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1977,第17冊。

(宋)永明延壽,《宗鏡錄》,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1983,第48冊,NO.2116。

(宋)志磐,《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1983,第74冊,NO.1497。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89。

(明)謝肇淛,《五雜俎》,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明)陸粲,《庚巳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

(清)郭柏蒼,《閩產錄異》,長沙:嶽麓書社,1986。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初集,收入《筆記小說大觀》29編7冊,台北:新興書局,1978。

(清)袁枚,《子不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

(任篤行輯校,《全校會注集評聊齋誌異》,濟南:齊魯書社,2000)(清)藍鼎元,《鹿洲公案》,收入《叢書集成三編》18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9。

(清)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123種,1962)。

(清)陳夢林,《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141種,1962)。

(清)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65種,1960)。

(清)周文元,《重修臺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66種,1958)。

(清)翟灝,《臺陽筆記》(臺灣文獻叢刊第20種,1958)。

(清)姚瑩,《中復堂選集.東溟外集》(臺灣文獻叢刊83種,1960)。

(清)倪贊元編,《雲林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1962)。

(清)撰者不詳,《臺戰演義》(臺灣文獻叢刊53種,1959)。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臺灣文獻叢刊107種,1961)。

近人中文著作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編輯2007《一盞天燈一個希望:品味平溪》,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山民1995《狐狸信仰之謎》,北京:學苑出版社。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輯委員會1997《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北京:新華書店。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輯委員會1998《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福建省》,北京:新華書店。

文榮光1992〈靈魂附身現象〉,《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3期(1992)。

文榮光、林淑鈴、陳宇平1993〈靈魂附身、精神疾病與心理社會文化因素〉,《本土心理研究》第2期(1993)。

王天濱2003《台灣報業史》,台北市:亞太圖書。

王秋桂、魏捷茲2000《中國魂魄信仰及相關儀式之研究(III)》(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89-2412-H007-001,執行單位: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

王家祥2004〈大興瀑布事件〉,《聯合文學》第233期。

司馬中原1993〈魔形〉,《吸血的殭屍》,臺北:皇冠文學。

平溪鄉志編輯委員會1997《平溪鄉志》,台北:臺北縣平溪鄉公所。

甘耀明2005〈魍神之夜〉,《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臺北市︰寶瓶文化出版。

皮慶生2008《宋代民眾祠神信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

石文誠2009〈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臺灣文獻》60(2)。

江紹原1989《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側重其法術的和宗教的方面》,上海︰文藝出版社。

江漢光,李政育2008《中西醫會診失眠》,台北:書泉。

何中達主持、彭世綱協同主持2004《山區緊急救援體系檢討與建議之研究》,台北:內政部消防署委託研究報告。

吳家勳2003《赤腳小羅漢:霄裏溪畔的童年》,台北縣:正中出版。

呂理政1990《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4〈鬼的信仰及其相關儀式〉,《民俗曲藝》90。

宋錦秀1996〈臺灣傳統安胎暨「胎神」的觀念〉,《臺灣史研究》3(1)。

李昂2000《自傳の小說》,台北:皇冠出版社。

李喬1999〈我沒搖頭〉,《李喬短篇小說全集》第五集,苗栗︰苗栗縣文化中心。

李潼1999《少年噶瑪蘭》,臺北:天衛文化。

李亦園、徐人仁、宋龍生、吳燕和合著1963《南澳的泰雅人─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究─(上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秀美2002〈士林街—福德洋八處名勝〉,《臺北畫刊》418期。

李建民1994〈祟病與「場所」︰傳統醫學對祟病的一種解釋〉,《漢學研究》12(1)。

———2000〈屍體.骷髏.魂魄〉,《方術醫學歷史》,臺北:南天。

李進益總編2005《花蓮縣民間文學集(二)》,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李豐楙1981〈六朝精怪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收入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3》,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1993〈正常與非常:生產、變化說的結構性意義-試論干寶《搜神記》的變化思想〉,《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4〈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

《東方宗教研究(新)》4期。

杜正勝2001〈古代物怪之研究(上):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一)、(二)、(三),《大陸雜誌》,104:1(2001),頁1-14;104:2(2001),頁1-15;104:3(2001),頁1-10。

阮昌銳1999《植物動物與民俗》,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林玫君2006《從探險到休閒:日治時期臺灣登山活動之歷史圖像》,台北縣:博揚文化出版。

林芳玫1996〈地方新聞與社區參與〉收入蘇蘅編,《台灣地方新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林美容1994〈鬼的民俗學〉,《臺灣文藝新生版》3期。

———1997〈臺灣民間信仰的分類〉,收入林美容編《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訂版)》,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林國平、彭文宇1993《福建民間信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淑鈴1994〈關於台灣本土靈魂附身現象的修正性看法〉,《台灣史料研究》4號。

林富士1995《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台灣的厲鬼信仰》,台北縣:台北縣政府。

———2005〈釋「魅」:已先秦至六朝時期的文獻資料為主的考察〉,收入蒲慕州《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市:麥田出版。

———2007〈人間之魅:漢唐之間「精魅」故事析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8:1。

林葉蓮2007〈閩南語「仔」字的用法與語義研究〉,《台灣研究集刊》2007年第1期(總95期)。

邱坤良、施如芳、張秀玲、藍素婧、郝譽翔2002《宜蘭縣口傳文學(上冊)》,宜蘭:宜蘭縣政府。

姜義鎮1992〈台灣民間動物崇拜〉,《台灣月刊》114期。

施添福總編纂1999《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

洪惟仁1990《臺灣禮俗語典》,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胡萬川、黃晴文編輯1997《新社鄉閩南語故事集(二)》,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凌純聲1979〈中國史誌上的小黑人〉,收入氏著《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徐曉望1993《福建民間信仰源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徐龍華1998《鬼學全書》卷二、卷三,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索非亞2009《靈界的譯者:從學生靈媒到棒球女主審的通靈之路》,臺北:三采。

高致華2001《台灣文化「鬼」跡》,台北︰高致華發行。

張珣1993〈臺灣漢人收驚儀式與魂魄觀〉,收入黃應貴主編,《人觀、意義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6〈道教與民間醫療文化〉,收入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

張允中1996《世界靈異傳奇》,臺北:希代出版。

張開基2005《伶姬五書大批判》,臺北:華之鳳科技有限公司。

許金用編輯1992〈摼死囝仔〉,《台灣民俗文化彙編》,桃園縣:東展文化。

郭玉雯1985《聊齋誌異的幻夢世界》,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陳文蘭1994〈魍神仔〉,《臺灣文藝》143。

陳秀芬2003〈中國醫學史中的「癲」與「癇」:一種或多種疾病的類型?〉,《中醫兒科醫學雜誌》,第5卷第1期。

———2006〈當病人見到鬼:試論明清醫者對於「邪祟」的態度〉,《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0期。

陳宗興、黃文賢等2002《竹山鎮民間文學採錄》,南投縣:南投縣竹山鎮公所。

陳祥水1999〈祖先另類特性的個案研究:淺論被公媽「問」到的民俗信仰〉,《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期。

陳勤忠、顏麗蓉2001《平溪鄉礦區聚落發展與建築演進》,台北縣:平溪鄉文化推廣協會。

陳瑞隆編著1997《慎終追遠—台喪葬禮俗源由》,台南市:世峰。

曾景來1994《台灣的迷信與陋習》,臺北:武陵出版。

黃文博1989〈神在輿中跳-輦轎狂舞與桌頭看字〉,《台灣信仰傳奇》,台北:臺原出版社。

———1992《瘟神傳奇︰曾文溪流域王船祭巡禮》,台南縣︰南縣文化。

黃清連1995《黃金與黑金:基隆河上游地區礦業的發展與聚落的變遷》,台北縣:北縣文化出版。

黃榮洛2005《臺灣客家詞彙.傳說.俗諺由來文集》,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葉慶炳1983《談小說妖》,台北︰洪範出版社。

———1989〈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台大中文學報》第3期。

董芳苑1986《認識台灣民間信仰》,台北︰長青文化事業。

———2008〈「鬼附身」與巫術醫療〉,《台灣宗教論集》,台北︰前衛。

詹素娟計畫主持,劉益昌協同主持2004《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山天坪及竹子湖考古學研究》,臺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蒲慕州2004《追尋一己之福》,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5〈中國古代鬼論述的形成〉,收入氏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麥田出版社。

劉川裕1995《台灣旅遊地區靈異實錄》,臺北縣:詠聖文化事業。

劉仲宇1997《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劉財興等著2007《咱的府城咱的夢:府城臺語文讀書會文集6》,臺南市:臺南社教館。

劉瑞明2001〈「聻」與「魙」的音義形疏理辨析〉,《甘肅高師學報》6(4)。

劉燕萍2008〈淫祠、偏財神與淫神-論《夷堅志》中的五通〉,《淡江人文社會學刊》35期。

劉還月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潘英海1995《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平埔諸族)》,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蔣竹山1995〈湯斌禁毀五通神:清初政治菁英打擊通俗文化的個案〉,《新史學》6卷2期。

鄭志明2003〈台灣鬼信仰文化發展的檢討與展望〉,《民俗、殯葬與宗教專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鄭清文2004〈魔神仔〉,《採桃記》,台北:玉山社。

魯迅1971《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

謝邦俊1984〈雞犬封神榜—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禽獸神〉,《香火雜誌》4期。

謝明勳1994〈山精考—以六朝志怪為考察〉,《大陸雜誌》89:4。

———2008〈臺灣地區近三十年(自1980年起)六朝志怪小說研究策略之省思〉,《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2期。

鍾邦友2005〈「怪力亂神」不語?--從「附身」之個案談解離症的民俗(宗教)療效〉,《輔導季刊》41(4)。

羅問1997《妖界驚魂接觸》,臺北:希代出版社。

顧希佳2005〈山魈故事的追踪研究:以浙江為例〉,《民族文學研究》1(2005)。

學位論文張宇欣2007《傳統?再現?—Sakizaya信仰與祭儀之初探》,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張燕玲2008《台灣閩南俗諺語的認知語義學研究---以含有「鬼」的俗諺語為範圍》,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黃嘉眉2009《花蓮地區撒奇萊雅族傳說故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

黃翠媛2006《寺廟與地域社會---以彰化縣大村鄉五通宮為中心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蕭景文2002《平溪地方經濟之歷史考察》,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謝明勳1991《六朝志怪他界觀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鍾愛玲2007《徘徊在「鬼」「怪」之間:苗栗地區「魍神」傳說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蘇瑞展2007《高雄縣「大樹公」信仰之研究》,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語言詞典CarstairsDouglas(杜嘉德)編,TomasBarclay(巴克禮)補編1993《廈英大辭典》,臺北:武陵出版。

MaryknollFathers編1976《中國閩南語英語字典Amoy—Englishdictionary》,Taichung(台中):MaryknollFathers。

MaryknollLanguageServiceCenter2001《閩南語英語辭典:瑪利諾會在台五十週年紀念版》,台中:MaryknollLanguageServiceCenter。

WilliamCampbell(甘為霖)1913《廈門音新字典》,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

小川尚義主編1931《臺日大辭典》,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中原週刊社客家學術研究會編1992《客話辭典》,苗栗:臺灣客家中週刊社。

中華語文研習所主編1984《ADictionaryofSouthernMin臺英字典》,台北:中華語文研習所。

王康旼編2007《台音正字彙編》,台北:前衛。

何石松、劉醇鑫編著2007《客語詞庫:客語音標版》,臺北:北市客委會。

吳守禮主編2000《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詞性分析、詳注廈彰泉音(上冊)》,台北:遠流。

吳國安1998《台語四用漢字字源:讀音。

解釋。

文法。

造句》,臺北,吳國安出版。

吳崑松編著2003《通用台語字典》,台北:南天。

李如龍、梁玉璋、鄒光樁、陳澤平編1996《福州方言詞典(修定版)》,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春祥編著2001《李氏臺語詞典》,臺北:李豐明出版。

周長楫主編1993《廈門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6《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東方孝義主編1931《臺日新辭書》,臺北市:臺灣警察協會。

林央敏1992《新編簡明台語字典》,台北:前衛出版。

林建一1999《實用台語辭典》,高雄:林縱出版社。

邱文錫、陳國憲編2002《新編華台語對照典》,台北縣:樟樹。

邱艷菱、莊勝雄編2002《普實台華詞典》,台中:台灣語文研究社。

姚榮松2008《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臺灣學術網路試用版),台北: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8。

(http://twblg.dict.edu.tw/tw/index.htm)。

洪宏元2009《學生台華雙語活用辭書》,台北︰五南圖書。

徐兆泉編著2001《台灣客家話辭典》,台北:南天。

徐登志、張瑞玲、劉玉蕉編纂2005《臺灣大埔音客語詞典》,台中縣:寮下文化學會。

徐福全1998《福全台諺語典》,台北:徐福全自印。

張清波編著1999《臺語正字》,臺南縣:南縣文化。

許成章1992《臺灣漢語辭典(第二冊)》,台北:自立晚報。

許極燉2004《臺語漢字讀音詞典》,台北:開拓出版社。

許寶華、宮田一郎主編1999《漢語方言大詞典》(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

陳正統主編2007《閩南話漳腔辭典》,北京:中華書局。

陳炳宏編著2008《台語、土語、洋語相關詞彙》,台北:陳炳宏發行。

陳修、陳文晶編著1991《臺灣話大詞典:閩南話漳泉二腔系部份》,台北:遠流。

黃永達編著2005《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台北:全威創意媒體。

黃有實1972《台灣十五音辭典》,台北:南山堂出版社。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和與方言研究室主編1982《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楊青矗編著2001《台灣俗語辭典》,高雄:敦理。

———2004《台華雙語辭典》,高雄:敦理出版社。

楊政男等編撰1998《客語字音詞典》,台北:台灣書店。

董忠司總編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

劉辰雄編著2005《臺語中文對照通俗字典》,台北:劉辰雄發行。

蔡培火編著1969《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台北:正中書局。

鍾萬梅等編輯2009《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語料選粹(下冊)(饒平腔)》,臺北市:行政院客委會。

工具書Jones,Lindsay,eds.2005EncyclopediaofReligion.2nded.,Detroit:MacmillanReferenceUSA.丁乃通2008《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林美容1997《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訂版)》,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金榮華2007《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臺北市:中國口傳文學會。

施添福總編纂,許淑娟等撰述1999《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

胡萬川2008《台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台北:里仁書局。

野村純一等編1998《柳田国男事典》,東京:勉誠出版。

櫻井徳太郎編1984《民間信仰辭典》,東京:東京堂出版。

網路資料庫CBETA中華電子佛典(http://www.cbeta.org/index.htm)中國時報資料庫中華日報(http://www.cdns.com.tw/)台北縣政府主計處資料庫(http://www.bas.tpc.gov.tw/_file/1528/SG/36005/D.html)台灣文獻叢刊資料庫(http://www.ith.sinica.edu.tw/data.htm)台灣日日新報資料庫台灣社區新聞網(http://www.dfun.com.tw/?p=7343)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聯合新聞資料庫(http://udndata.com/)蘋果日報(http://tw.nextmedia.com/)日文著作(含譯著)小松和彥1991《神隠し―異界からのいざない》,東京︰弘文堂。

比嘉春潮1971〈沖縄本島の神隠し〉,《比嘉春潮全集》第三卷,沖縄:沖縄タイムス社。

台灣總督府學務部編1914《臺灣俚諺集覽》,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東村輝彥1995《漂泊の人間誌-「神隠し」と心の病》,京都:アカデミア出版。

松谷みよ子2003《現代民話考﹙1﹚河童.天狗.神かくし》,東京都:筑摩書房。

金井德幸1996〈南宋妖神信仰素描-山魈と瘟鬼と社祠〉,《駒澤大學禪研究所年報》。

後藤壽作、內田長平1935〈臺灣の特種世情に基ける法醫學的事例の數々〉,《臺灣警察時報》239期。

柳田国男2000《遠野物語‧山の人生》,東京:岩波書店。

神塚淑子1992〈魔の觀念と消魔の思想〉,收入吉川忠夫編,《中國古道教史研究》,京都:同朋舍。

牽牛子(池田敏雄)1998《民俗臺灣》第四卷第三期(1944),台北:南天書局重印。

菊池照雄1989《山深き遠野の里の物語せよ》,東京︰梟社。

翻譯著作伊能嘉矩著,劉寧顔主編、江慶林等譯1991《台灣文化志(下卷)》,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譯自:伊能嘉矩1928《臺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

宮家準著1994《日本の民俗宗教》,東京都:講談社。

譯自:宮家準著,趙仲明譯2008《日本的民俗宗教》,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渡邊欣雄著1991《漢民族の宗教:社會人類学的硏究》,東京:第一書房。

譯自:渡邊欣雄,周星譯2000《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台北:地景出版。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1989《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市,眾文圖書。

譯自:鈴木清一郎1934《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中野美代子著1983《中国の妖怪》,東京都:岩波書店。

譯自:中野美代子,何斌譯1989《中國的妖怪》,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

片岡巖著,陳金田、馮作民譯1981《台灣風俗誌》,台北:大立出版社。

譯自:片岡巖1921《台灣風俗誌》,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台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譯自: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1915《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部第二卷)》,臺北市: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西文著作(含譯著)Ahern,Emily.1973TheCultoftheDeadinaChineseVillage.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Bathgate,Michael2004Thefox'scraftinJapanesereligionandfolklore:shapeshifters,transformations,andduplicities.NewYork:Routledge.Beal,TimothyK.2002ReligionandItsMonsters.NewYork:Routledge.Blacker,Carmen.1967“SupernaturalAbductionsinJapaneseFolklore,”AsianFolkloreStudies26,no.2.Campany,RobertF.1996StrangeWriting:AnomalyAccountsinEarlyMedievalChina.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Cedzich,Ursula-Angelika.1995“TheCultoftheWu-t’ung/Wu-hsieninHistoryandFiction,”inDavidJohnson,ed.,RitualandScriptureinChinesePopularReligion:FiveStudies(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1995).DeGroot,J.J.M.1989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Leiden:E.J.Brill,1897;reprint,Taipei:SouthernMaterialsCentre,Inc.,1989,Vol.1Book1.———.1989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Leiden:E.J.Brill,1897;reprint,Taipei:SouthernMaterialsCentre,Inc.,1989,Vol.5Book2.Eliade,Mircea.2004Shamanism:ArchaicTechniquesofEcstasy.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Foster,MichaelD.2009PandemoniumandParade:JapaneseMonstersandtheCultureofYokai.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Harrell,Steven.1979“TheConceptofSoulinChineseFolkReligion,”TheJournalofAsianStudies38.Henderson,LizanneandCowan,EdwardJ.2001ScottishFairyBelief:AHistory(EastLinton,Scotland:TuckwellPress.Huntington,Rania.2004AlienKind:FoxesandLateImperialChineseNarrative.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2005“GhostsSeekingSubstitutes:FemaleSuicideandRepetition,”LateImperialChina,Volume26,Number1,June2005.Hymes,Robert.2002WayandByway:Taoism,LocalReligion,andModelsofDivinity.Califo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Jordan,David.1972Gods,Ghosts,andAncestors:FolkReligioninaTaiwaneseVillag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niaPress.Katz,PaulR.2009DivineJustice—ReligionandtheDevelopmentofChineseLegalCulture.NewYork:Routledge.McGrath,AlisterE.1999ScienceandReligion:AnIntroduction.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Moskowitz,MarkL.1998“TheHauntingFetus:Greed,Healing,andReligiousAdaptationinModernTaiwan,andReligiousAdaptationinModernTaiwan,”BulletinoftheInstituteofEthnology,AcademiaSinica86.Poo,Mu-chou.2004“TheConceptofGhostinAncientChineseReligion,”inJohnLagerweyed.,ChineseReligionandSocietyVol.1.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Robson,James.2009TheReligiousLandscapeoftheSouthernSacredPeak(Nanyue南嶽)inMedievalChina.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Sangren,Steven.1987HistoryandMagicalPowerinaChineseCommunity.S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Souman,J.L.,andFrissenI.,SreenivasaM.N.,ErnstM.O.,2009“WalkingStraightintoCircles,”CurrentBiology,Volume19,Issue18.Strickmann,Michel.2002ChineseMagicalMedicine,BernardFaure,ed.,Stanford:StanfordUniversiryPress.Szonyi,Michael.1997TheIllusionofStandardizingtheGods:theCultoftheFiveEmperorsinLateImperialChina.JournalofAsianStudies56(1).vonGlahn,Richard.2004TheSinisterWay:TheDivineandtheDemonicinChineseReligiousCultur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Ward,C.A.1980“SpiritPossessionandMentalHealth:APsycho-AnthropologicalPerspective,”HumanRelations33(3).Weller,RobertP.1985“Bandits,Beggers,andGhosts:TheFailureofStateControloverReligiousInterpretationinTaiwan,”AmericanEthnologist12.———.1987UnitiesandDiversitiesinChineseReligion.Seattle:UniversityofWashintonPress.Weller,RobertP.andShahar,Meir.1996“Introduction:GodsandSocietyinChina,”inMeirShaharandRobertWeller,eds.,UnrulyGods:DivinityandSocietyinChina(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Wolf,Margery.1968TheHomeofLim:AStudyofaChineseFarmFamily.New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翻譯著作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編,孔繁鐘編譯2007《DSM-IV-TR®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臺北市:合記。

譯自: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2000DSM-IV-TRQuickReferecetotheDiagnosticCriteria,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Bascom,William(廉廉.巴斯科姆)著2006〈口頭傳承的形式︰散體敘事〉,收入鄧迪斯編,朝戈金等譯,《西方神話學讀本》,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譯自:Bascom,William.1984“SacredNarrative:ReadingsintheTheoryofMyth,”inAlanDundes,ed.,TheFormsofFolklore:ProseNarratives.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Bowie,Fiona(菲奧納.鮑伊)著,金澤、何其敏譯2004《宗教人類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譯自:Bowie,Fiona.2000TheAanthropologyofReligion:AnIntroduction.Oxford,England:Blackwell.Foster,George(福斯特)著,陳華、黃新美譯,楊翎校閱1992《醫學人類學》,臺北:桂冠圖書。

譯自:Foster,George.1978Medicalanthropology.NewYork:Wiley.Frazer,J.G..(弗雷澤)著1991《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桂冠圖書。

譯自:Frazer,J.G..1963TheGoldenBough:AStudyinMagicandReligion.NewYork:Macmillan.Hansen,Valerie(韓森)著,包偉民譯1999《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譯自:Hansen,Valerie.1990ChanginggodsinmedievalChina,1127-1276.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Kang,Xiaofei(康笑菲)著,姚政志譯2009《狐仙》,臺北:博雅書屋。

譯自:Kang,Xiaofei.2006TheCultofTheFox:Power,Gender,andPopularReligioninLateImperialandModernChina.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Kapferer,Jean-Noël(讓—諾埃爾.卡普費雷)著,鄭若麟譯2008《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譯自:Kapferer,Jean-Noël.1987Rumeurs:leplusvieuxmédiadumonde.Paris:Seuil.Kleiman,Arthur(凱博文)著,陳新綠譯1994《談病說痛-人類受苦經驗與痊癒之道》,臺北:桂冠。

譯自:Kleiman,Arthur.1988TheIllnessNarratives:Suffering,Healing,andtheHumanCondition.NewYork:BasicBooks.Wolf,ArthurP(武雅士),張珣譯,〈神、鬼和祖先〉,《思與言》35(3)。

譯自:Wolf,ArthurP..1974“Gods,Ghosts,andAncestors.”InArthurP.Wolf,ed.,ReligionandRitualinChineseSociety(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六朝志怪小說他界觀研究 2. 寺廟與地域社會---以彰化縣大村鄉五通宮為中心的探討 3.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妖怪部》妖怪研究 4. 白蛇傳故事的宗教學詮釋 5. 《太平廣記》中的鬼形象研究 6. 徒步導覽的文化正當性政治 7. 具超感應能力緝凶警察之生活經驗研究 8. 從魔神仔談「曠野」的象徵意涵 9. 《三六九小報》鬼神故事研究――以反映臺灣諸文化現象為核心 10. 徘徊在「鬼」「怪」之間:苗栗地區「魍神」傳說之研究 11. 陳繼儒之筆記小說研究   1. 楊政男等編撰1998《客語字音詞典》,台北:台灣書店。

2. 伊能嘉矩著,劉寧顔主編、江慶林等譯1991《台灣文化志(下卷)》,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譯自:伊能嘉矩1928《臺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

3. 許成章1992《臺灣漢語辭典(第二冊)》,台北:自立晚報。

4. 鍾邦友2005〈「怪力亂神」不語?--從「附身」之個案談解離症的民俗(宗教)療效〉,《輔導季刊》41(4)。

5. 謝明勳1994〈山精考—以六朝志怪為考察〉,《大陸雜誌》89:4。

6. 蔣竹山1995〈湯斌禁毀五通神:清初政治菁英打擊通俗文化的個案〉,《新史學》6卷2期。

7. 鄭志明2003〈台灣鬼信仰文化發展的檢討與展望〉,《民俗、殯葬與宗教專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8. 陳祥水1999〈祖先另類特性的個案研究:淺論被公媽「問」到的民俗信仰〉,《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期。

9. 陳秀芬2003〈中國醫學史中的「癲」與「癇」:一種或多種疾病的類型?〉,《中醫兒科醫學雜誌》,第5卷第1期。

10. 姜義鎮1992〈台灣民間動物崇拜〉,《台灣月刊》114期。

11. 林淑鈴1994〈關於台灣本土靈魂附身現象的修正性看法〉,《台灣史料研究》4號。

12. 林美容1994〈鬼的民俗學〉,《臺灣文藝新生版》3期。

13. 阮昌銳1999《植物動物與民俗》,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14. 杜正勝2001〈古代物怪之研究(上):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一)、(二)、(三),《大陸雜誌》,104:1(2001),頁1-14;104:2(2001),頁1-15;104:3(2001),頁1-10。

15. 李秀美2002〈士林街—福德洋八處名勝〉,《臺北畫刊》418期。

  1. 從魔神仔談「曠野」的象徵意涵 2. 徘徊在「鬼」「怪」之間:苗栗地區「魍神」傳說之研究 3.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妖怪部》妖怪研究 4. 試論王家祥在《小矮人之謎》、《魔神仔》中展現的環境意識 5. 《三六九小報》鬼神故事研究――以反映臺灣諸文化現象為核心 6. 台灣都市傳說的生成與再生產─以紅衣小女孩為例 7. 台灣民間妖怪圖像創作之研究 8. 妖怪研究─從妖怪看日本人恐怖對象的變化─ 9. 從城隍廟陪祀神觀察城隍神的角色與職能―以臺灣本島城隍廟為核心 10. 臺灣閩南諺語的鬼神文化研究 11. 《太平廣記》中的鬼形象研究 12. 臺灣現當代漢人社會精怪文化現象研究 13. 具超感應能力緝凶警察之生活經驗研究 14. 中國日本妖怪文化之比較研究 15. 育兒的鬼靈──鬼母育兒傳說故事及其相關民俗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