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6席由不可转移单票制选出. 上届选举. 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 会议地点. 立法院議場内部.
立法院
中華民國最高立法機關
語言
監視
編輯
「中華民國國會」與「立法委員」重定向至此。
本文介紹的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關於2005年之前與立法院共同為中華民國國會之機構,詳見「國民大會」;關於中華民國建國初期的國會,詳見「中華民國初年國會」;關於「立法院」的其他意思,詳見「立法院(消歧義)」。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簡稱立院;在國民大會廢除後,其普遍被認為是中華民國的國會。
前身為民國初年立法機構之衆議院(1913年-1925年)。
國民政府時期以恢復法統爲由,立法院於民國17年(1928年)成立於南京[1]。
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民國37年(1948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成為正式的議會機關。
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
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
現任之第十屆立法委員於2020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至2024年1月31日屆滿。
立法院
(國家語言院名列表)
阿美語:lifayin排灣語:livayen泰雅語:ps’ruxgaga’linhoyan布農語:mumutulippuiing卑南語:livayuan魯凱語:tangadranekihulrice鄒語:tmuoteunano’oyonaletoʉsvʉsʉtʉ賽夏語:kamasempengkapatawawto’oya’達悟(雅美)語:piyahahapansoyokoyokod邵語:lifayan噶瑪蘭語:lipuingan太魯閣語:phigangaya撒奇萊雅語:paulicay賽德克語:pheyugaya拉阿魯哇語:langicaparanasipiatʉtʉrasipakatʉra卡那卡那富語:rifaien台灣客家語:libfabˋien(四縣)libˋfabrhanˇ(海陸)台灣閩南語:li̍p-huat-īnn馬祖閩東語:likhuákiêng
第10屆立法院立法院院徽種類種類一院制領導院長游錫堃( 民主進步黨)自2020年2月1日副院長蔡其昌( 民主進步黨)自2016年2月1日執政黨領袖柯建銘( 民主進步黨)自2016年2月1日在野黨領袖曾銘宗( 中國國民黨)自2022年2月1日邱臣遠( 台灣民眾黨)自2021年2月1日邱顯智( 時代力量)自2020年2月1日秘書長林志嘉( 台灣團結聯盟)自2016年2月1日結構議員113政黨執政黨團(63) 民主進步黨(61) 無黨籍(2)[註1]執政黨友好(2) 無黨籍(2)在野黨團(48) 中國國民黨(39) 無黨籍(1)[註2] 台灣民眾黨(5) 時代力量(3)委員會
列表
內政委員會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經濟委員會財政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程序委員會紀律委員會修憲委員會經費稽核委員會選舉投票制度單一選區兩票制:
73席由單一選區制選出
34席由名單比例代表制根據最大餘額法選出
6席由不可轉移單票制選出上屆選舉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會議地點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網址www.ly.gov.tw立法院(原臺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位置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登錄類別:衙署公告2017年6月12日
詳細登錄資料立法院議場位置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登錄類別:衙署公告2017年6月6日
詳細登錄資料
目次
1職務與權力
1.1立法
1.2會期
1.3運作
1.3.1自主原則
2立法委員
2.1目前政黨席次分布
2.2立法委員名單
3組織架構
3.1議事單位
3.1.1院長、副院長
3.1.2立法院會議
3.1.3全院委員會
3.2行政單位
3.2.1秘書長
3.3非編制內組織
4歷史
4.1初創
4.2變革
5歷屆立法院
5.1歷屆席次分布
6院址
6.1院址遷建
7爭議與相關事件
7.1媒體上的亂象與立院形象
7.2獲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7.3證件特權質疑
7.4立法院國會佔領
8註釋
9參考文獻
10參見
11外部鏈結
職務與權力編輯
立法院是負責審查中華民國各項法案以及中央政府預算的機關。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39條、第63條、第104條、第105條,以及《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至第7條等規定,立法院的職權,包括: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如認為有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之核可,於該決議案送達行政院十日內,移請立法院覆議。
立法院對於行政院移請覆議案,應於送達十五日內作成決議。
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
覆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
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另外,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
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小時後,應於四十八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之。
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院長再提不信任案。
立法權
修憲及領土變更提案權
預算案、決算案審查權
法律案、戒嚴案、大赦案(含全國性減刑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決議案的審查權
人事同意權(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及大法官;監察院:院長、副院長、監察委員及審計長;考試院:院長、副院長及考試委員;行政院:檢察總長、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及委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和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及委員等)
戒嚴及緊急命令追認權
對行政院及其各部會質詢權
對行政院院長的不信任權
副總統缺位時的選舉權
對總統、副總統彈劾案、罷免案的提出權
對行政院覆議案的決議權。
召開公聽會權。
立法編輯
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佈後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須進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預算案則僅限由行政院提出。
草案提出後,會送交「程序委員會」進行審議。
在程序委員會中,秘書長會排定要討論案件的日期,委員會審核後會將草案送交印刷(複印),並列入議程中的報告事項。
提案在議程中進行「一讀」(朗讀標題),之後可送交相關的委員會(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討論審查,或經由院會決定後,直接送交「二讀」。
委員會中會針對送交過來的提案,聽取提案人的報告,有時還會邀請和法案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有時也會舉行「公聽會」)。
之後進行討論,並修正提案的內容。
達成決議後,會將議案送至二讀程序。
在二讀時,會先朗讀提案的內容,並在院會中進行深入討論。
二讀是立法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在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說明、修正等。
最後決定是送交「三讀」、撤銷、或送回委員會重新審議。
通過二讀的議案,將在下次會議時進行三讀的程序,但若有委員提議,並獲得超過15名委員的附議,可以在當次會議就直接進入三讀程序。
三讀的過程僅能就文字進行修正,除非發現有違憲法或其他法律時,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審議。
在三讀時,若有委員對於議案有不同的意見,仍然必須等議案表決後,再提出復議。
三讀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體的表決,若是通過,則送請總統在十天內公佈,並送交行政院執行辦理。
行政院方面在收到來自立法院的要求後,若認為法案難以執行,或有其他問題,在總統核准下可提出「覆議」的要求,將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審。
立法院接受覆議案後,會召開全院的審查會議,必要時會要求行政院長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的原因。
覆議案必須在15天內進行投票表決是否維持原法案內容,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
覆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
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會期編輯
立法院以會期作為行使職權的時間單位。
每年兩次會期,分別是二月起與九月起,《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也明文規定了報到日分別是2月1日與9月1日[2]。
運作編輯
立法院作為國會,運作主要依《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1999年所制定,修訂之國會五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委員行為法》、與《立法院議事規則》。
自主原則編輯
萬年國會時代的立法院院長於1986-1991年曾六次動用警察權對付在野黨立委;自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後,即使面對再大的內外壓力,在「國會自主」原則下,都未曾動用警察權。
王金平在任立法院院長期間,堅持「國會尊嚴」、建立朝野協商的憲政慣例,拒絕國民黨中央施壓動用警察權使朝野衝突擴大之勇氣,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肯定。
[3][4][5][6]
立法委員編輯
參見: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第十屆區域立委各政黨地理分布(2022年1月):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無黨籍
立法院的主要成員為立法委員,簡稱立委。
根據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自2008年選出的第七屆立法委員起,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立法委員席次減半為113席,且任期為4年,其中:
區域立法委員:73席,由單一選區直選產生,各選區選出一名立委,每一選區選民人數須達約二十萬七千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國民總人口數與立委席次相除得商),未達人數標準之縣市如離島縣市皆保證一席立委名額,選舉方式採相對多數制(即得票最多者當選,無需過半)。
原住民立法委員:6席,由「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2個複數選區選出,仍然採原先之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各選區選出三名立委。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34席,由單一選區兩票制中的政黨得票比例按最大餘額方法分配席次,政黨得票率須達到5%方可獲得不分區席次。
各黨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當選名單中需有半數婦女保障名額。
依照《憲法增修條文》,立法委員應於每屆任滿之前三個月內選舉出新一屆委員[7]。
憲法中所規定的各種選舉,除了立法委員有期限規定,其他選舉並無此種三個月的規定。
立法委員雖然是中央層級職務,不過和地方民選職務同樣適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而立法委員、立法院院長、副院長之宣誓就職,依據《宣誓條例》由司法院大法官一人監誓。
委員席次達到3席或以上之政黨可組成黨團;黨團未達五個時,得合組四人以上之政團。
黨(政)團以5個為限;超過則以抽籤決定。
立法委員任期是固定的。
然而因為國家元首具有解散國會之權利,故若當屆立法院剛好被解散,立法委員任期會比原本應有的縮短。
任期四年與否,只受到就任日的影響,不受到選舉日的影響。
目前政黨席次分布編輯
檢視討論編輯
立法院席次分布
黨團名
所屬政黨
席次
民主進步黨黨團
民主進步黨
61
63
無黨籍
2
中國國民黨黨團
中國國民黨
39
40
無黨籍
1
台灣民眾黨黨團
台灣民眾黨
5
時代力量黨團
時代力量
3
無黨籍
2
總席次
113
立法委員名單編輯
參見:第十屆立法院立法委員名單
組織架構編輯
作為一個民意機關,立法院的組織分為「議事單位」與「行政單位」兩大部分。
議事單位由若干委員會與立法院會議構成,均由立法委員組成,是立法院運作的核心;行政單位則作為立法院的幕僚部門,由秘書長與副秘書長領導。
另外立法院為推進各處、局、館、中心與各委員會事務業務配合,要定期舉行相關會報[8]。
議事單位編輯
主條目:第10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委員會
議事單位由若干委員會與立法院會議構成,委員會分為常設委員會及特種委員會,常設負責審查各領域的政策法規;此外另有紀律、程序、修憲、經費稽核等4個特種委員會。
常設委員會
委員會名稱
第10屆第5會期召集委員
內政委員會
張宏陸( 民主進步黨)、鄭天財( 中國國民黨)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羅致政( 民主進步黨)、江啟臣( 中國國民黨)
經濟委員會
邱志偉( 民主進步黨)、謝衣鳯( 中國國民黨)
財政委員會
沈發惠( 民主進步黨)、羅明才( 中國國民黨)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賴品妤( 民主進步黨)、林奕華( 中國國民黨)
交通委員會
林俊憲( 民主進步黨)、洪孟楷( 中國國民黨)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黃世杰( 民主進步黨)、陳以信( 中國國民黨)
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
賴惠員( 民主進步黨)、林為洲( 中國國民黨)
特種委員會
委員會名稱
第10屆第4會期召集委員
程序委員會
管碧玲( 民主進步黨)、曾銘宗( 中國國民黨)
紀律委員會
吳琪銘、邱志偉、林宜瑾、陳明文、黃世杰( 民主進步黨)陳以信、李貴敏、蔣萬安( 中國國民黨)
經費稽核委員會
王美惠( 民主進步黨)、李貴敏( 中國國民黨)蔡壁如( 台灣民眾黨)
修憲委員會
鍾佳濱、管碧玲、周春米( 民主進步黨)鄭麗文、李貴敏( 中國國民黨)
院長、副院長編輯
主條目:立法院院長
現任立法院院長游錫堃
立法院院長為立法院的最高首長,另設立法院副院長作為院長之輔助。
院長及副院長均由各屆立法委員之中互選產生,其主要職責是負責主持立法院的秩序。
現任院長為游錫堃,自2020年2月1日起任職至今;現任副院長為蔡其昌,自2016年2月1日起任職至今。
立法院會議編輯
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由全體立法委員組成,主要功能為審查法案(三讀)、以及議決所有須由立法委員同意的國政事務。
全院委員會編輯
全院委員會由全體立法委員組成,審查行使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考試院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監察委員及審計長等之任命同意權,審查總統發布之戒嚴令或緊急命令,審查罷免或彈劾總統、副總統案,審查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之不信任案,或遇有行政院移請覆議案時舉行之。
行政單位編輯
秘書長
副秘書長
顧問
參事
秘書處
議事處
公報處
總務處
資訊處
人事處
會計處
中南部服務中心
法制局
預算中心
國會圖書館
議政博物館
秘書長編輯
主條目:立法院秘書長
立法院置秘書長一人,特任;副秘書長一人,職務列簡任第十四職等,均由院長遴選報告院會後,提請任命之。
秘書長承院長之命,處理本院事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是立法院最高層級的幕僚官員。
副秘書長承院長之命,襄助秘書長處理本院事務。
現任秘書長為林志嘉,自2016年2月1日起任職至今[9]。
非編制內組織編輯
2014年3月18日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前夕,反服貿立法委員佔領立法院議場主席臺,抗議國民黨強推兩岸服貿協議
立法委員可自行依議題取向組成國會次級團體或問政小組(英語:Congressionalcaucus),如早期的中國國民黨內集思會、民主進步黨內福利國連線、與現仍存在的跨黨派「厚生會」等組織。
此外,立法委員亦可針對特定議題組成國會小組,如2012年成立的院內人權團體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立法院圖博之友會[10][11][12]、2020年成立的台灣國會香港友好連線[13]等。
歷史編輯
初創編輯
根據國父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理論,政府的權力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權,為「治權」,1928年10月8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明文規定:分設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而人民則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稱「政權」,透過國民大會來行使這些權力,《中華民國憲法》即以此作為藍本而制定。
在權能區分的理論中,立法院不是西方世界概念的國會,而是屬於政府的專門委員會,由國民大會委託,專職立法[14]。
也有人認為上述觀點是對權能區分原理的誤讀,因為孫中山之所謂「政府」二字對應於美式英語中包含立法、行政、司法三權的廣義政府概念而不是英式英語僅包括行政部門的狹義政府概念,而且孫中山在「五權憲法」演講中明言「立法就是國會」。
[15][16]
1928年至1937年立法院院址
1928年10月,國民政府立法院於南京成立,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國際事項的職權。
立法院第一任院長為胡漢民,副院長林森。
根據1928年10月20日公布《立法院組織法》,下設法制、外交、財政、經濟4個委員會,1928年12月8日增設軍事委員會,各委員會委員由立法委員分任,各委員會委員長由院長指定,院內置秘書、統計、編譯三處。
首屆委員共49席,由國民政府任命。
委員月薪照簡任一級支取675元,後改680元。
院址擇定白下路「侯府」。
每屆任期兩年。
1930年12月,國民政府任命了第二屆立法委員49人。
1931年2月28日胡漢民在湯山被軟禁。
3月23日邵元沖代理院長。
12月9日覃振(理鳴)代邵元沖。
1931年6月15日公布修正國民政府組織法,對立法委員的任命方式作了新的規定,立法委員由立法院院長提出人選,由國民政府主席提請國民政府依法任免,立法院會議以院長為主席。
孫科回南京繼任立法院院長。
1931年12月30日復公布修正國民政府組織法,立法委員增加到99人。
立法院於1937年11月遷駐重慶,於原義林醫院(今渝中區中山三路中山醫院)內辦公。
1938年5月重慶遭日機大轟炸,乃遷到郊區渝北公路(遷建區)獨石橋辦公。
抗戰勝利後,隨國民政府遷回南京,與監察院合署借山西路法官訓練所辦公。
1946年至1949年立法院與監察院院址
立法院歷經四屆,於第四屆增為194席,但因抗日戰爭而延任長達14年。
當時除制定中華民國民法、中華民國刑法等基本法律外,還同時負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的起草,五五憲草即由立法院所草擬。
變革編輯
1947年3月,國民政府頒布《立法院組織法》。
依照此法,立法院設有內政、外交、國防、經濟、財政、預算、教育文化、農林、交通、社會、衛生、地政、邊政、僑務、民法、刑法、商事法和法制等19個委員會。
同年12月又新設勞工、衛生兩個委員會,並修正了部分委員會的名稱。
同年選出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共計759席。
立法院僅有制定與修改法律、以及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等監督行政部門的權力,而變更領土、修改憲法、罷免總統副總統等攸關國家權力之事項,均由國民大會行使。
1950年,立法院因第二次國共內戰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當時隨之而來的立法委員約380餘名。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咨請立法院該屆委員任期延長一年。
[17]第一屆立法委員原應於1951年屆滿,之後依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遂得以繼續延任。
自此以後,中華民國政府便以「淪陷區無法改選」為由(淪陷區指大陸地區),從未曾對立法院全面進行改選。
在1969年,立法院依《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增補選11席,之後逐次增加增額席次,至1989年的第6次增額委員為130席。
然而多數立法委員的大陸地區席次仍以「法統」為由,未曾改選,輿論指為「萬年國會」,此也成為1990年爆發野百合學運的主因之一。
野百合學運其中的重要訴求,便是要求包含立法院在內的國會議員全面改選。
1991年,除第6次增額補選外的第一屆立法委員全數退職,1992年首次進行立法委員全面改選,共選出161席。
隨後每三年一屆定期改選,1998年再增為225席,並開始增設不分區立法委員。
2005年,國民大會複決修憲案通過,將立法委員自第七屆起減為113席,並改採單一選區方式選舉,任期則改為4年。
過去中華民國的國會曾是三院制,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6號》解釋認定,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共同相當於國會。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25號》以監察院不再由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已經不是中央民意機構為由,認定監察院不是國會。
歷經1990年代以來的7次修憲,國民大會的功能被逐漸縮減、最終於2005年停止運作,其職權除部分轉由人民直接行使外,其他均轉移至立法院,使得立法院的功能等同於三權分立理論中的國會。
國民大會結束運作後,立法院成為中華民國的唯一國會,立法委員即是中華民國的「國會議員」[18][19]。
歷屆立法院編輯
更多資訊: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和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1948年第一屆立法委員選出後隔年,中華民國政府因內戰失敗已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控制權,從而導致原選區(除臺灣、金門、馬祖與大陳)無法辦理選舉而全體無限期延任,曾被譏為「萬年國會」。
[20]
屆次
法定任期
實際任期
選舉
名額
附註
1
原為三年,後改為無限制
1948年5月8日-1993年1月31日(各次當選者任期見右附註)
1948年選舉
759
在中國大陸舉行的唯一一次選舉。
該次臺灣省亦選出8名立法委員。
政府遷台後來臺報到者509名,於1991年底退職。
1969年增額選舉
11
僅在臺灣地區(福建省除外)舉行。
選出委員之任期同1948年選出者,於1991年底退職。
1972年第一次增額選舉
51
臺灣地區任期制增額立法委員,任期三年。
1975年第二次增額選舉
52
臺灣地區任期制增額立法委員,任期三年,受國際情勢延為五年。
1980年第三次增額選舉
97
臺灣地區任期制增額立法委員,任期三年。
1983年第四次增額選舉
98
臺灣地區任期制增額立法委員,任期三年。
1986年第五次增額選舉
100
臺灣地區任期制增額立法委員,任期三年。
1989年第六次增額選舉
130
臺灣地區任期制增額立法委員,任期三年。
1992年1月1日起由於1948年、1969年選出的立法委員退職,立法院所有立法委員均為此次選舉選出的立法委員。
2
三年
1993年2月1日-1996年1月31日
1992年選舉
161
在臺灣地區全面改選。
3
1996年2月1日-1999年1月31日
1995年選舉
164
4
1999年2月1日-2002年1月31日
1998年選舉
225
5
2002年2月1日-2005年1月31日
2001年選舉
6
2005年2月1日-2008年1月31日
2004年選舉
7
四年
2008年2月1日-2012年1月31日
2008年選舉
113
立法委員人數減半,任期改為四年,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
8
2012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
2012年選舉
9
2016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
2016年選舉
10
2020年2月1日-2024年1月31日
2020年選舉
現任
歷屆立法院選舉及任期
歷屆席次分布編輯
1948年至1991年之第一屆立法院以中國國民黨黨籍之立法委員佔絕對多數,另有極少數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中國青年黨及中國民主社會黨黨籍之立法委員。
1969年起增額選舉使部份臺灣籍黨外運動人士得以擔任立法委員。
然而因為增額選舉選出之立法委員與1948年選出之第一屆立法委員共同行使職權,人數相對非常少。
1991年5月宣佈國會將全面改選,第一屆資深立法委員須於1991年底退職。
1989年第六次增額選舉選出之立法委員則在1992年繼續行使職權,直到1993年2月1日第二屆立法委員就職。
下表由1992年資深民代退職後列起。
絕對多數黨
相對多數黨
最大少數黨
屆次
多數黨
立法院院長
少數黨
總席次
政黨名稱
政黨領袖
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
席次
席次
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
政黨領袖
政黨名稱
第1屆(1992年)
中國國民黨
李登輝
饒穎奇
94
劉松藩
21
許信良
民主進步黨
130
1
無
中國青年黨
14
無
無
無黨籍
第2屆
中國國民黨
李登輝
饒穎奇
95
劉松藩
51
施明德
許信良(1993年)施明德(1993年-1996年)
民主進步黨
161
1
無
朱高正
中華社會民主黨
14
無
無
無黨籍
第3屆
中國國民黨
李登輝
饒穎奇
85
劉松藩
54
施明德
施明德(1996年)許信良(1996年-1998年)林義雄(1998年-1999年)
民主進步黨
164
21
陳癸淼(1995年-1997年)周陽山(1997年-1998年)
新黨
4
無
無
無黨籍
第4屆
中國國民黨
李登輝(1999年-2000年)連戰(2000年-2002年)
饒穎奇(1999年-2000年)洪玉欽(2000年-2002年)
123
王金平
70
施明德
林義雄(1999年-2000年)謝長廷(2000年-2002年)
民主進步黨
225
11
李慶華(1999年-2000年)郝龍斌(2000年-2001年)謝啟大(2001年)
新黨
4
徐成焜
民主聯盟
3
葉憲修
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
1
無
彭百顯
新國家連線
1
無
許世楷
建國黨
12
無
無
無黨籍
第5屆
民主進步黨
謝長廷(2002年)陳水扁(2002年-2004年)
柯建銘
87
王金平
68
洪玉欽
連戰
中國國民黨
225
46
宋楚瑜
親民黨
13
廖本煙
黃主文
台灣團結聯盟
1
無
郁慕明
新黨
1
無
魏吉助
台灣吾黨
9
無
無
無黨籍
第6屆
民主進步黨
蘇貞昌(2005年)游錫堃(2006年-2007年)陳水扁(2007年-2008年)
柯建銘
89
王金平
79
曾永權
連戰(2005年)馬英九(2005年-2007年)吳伯雄(2007年-2008年)
中國國民黨
225
34
呂學樟(2006年2月-)
宋楚瑜
親民黨
12
蘇進強(2005年-2006年)黃昆輝(2007年-2008年)
台灣團結聯盟
6
張博雅
無黨團結聯盟
1
無
郁慕明
新黨
4
無
無
無黨籍
第7屆
中國國民黨
吳伯雄(2008年-2009年)馬英九(2009年-2012年)
林益世
81
王金平
27
蔡同榮(2009年-2010年)柯建銘(2008年;2010年-2012年)
蔡英文
民主進步黨
113
3
林炳坤
無黨團結聯盟
1
無
宋楚瑜
親民黨
1
無
無
無黨籍
第8屆
中國國民黨
馬英九(2012年-2014年)朱立倫(2015年-2016年)
林鴻池(2012年-2014年)費鴻泰(2014年-2015年)賴士葆(2015年-2016年)
64
王金平
40
柯建銘
蘇貞昌(2012年-2014年)蔡英文(2014年-2016年)
民主進步黨
113
3
黃文玲賴振昌
黃昆輝
台灣團結聯盟
3
李桐豪
宋楚瑜
親民黨
1(原2)
無
林炳坤
無黨團結聯盟
1(原0)
無
徐欣瑩
民國黨
第9屆
民主進步黨
蔡英文(2016年-2018年)卓榮泰(2019年-2020年)
柯建銘
68
蘇嘉全
35
廖國棟(2016年-2017年)林德福(2017年-2018年)江啟臣(2018年-2019年)曾銘宗(2019年-2020年)
洪秀柱(2016年-2017年)吳敦義(2017年-2020年)
中國國民黨
113
3(原5)
徐永明(2016年—2019年)黃國昌(2019年—2020年)
黃國昌(2016年—2019年)邱顯智(2019年)徐永明(2019年—2020年)
時代力量
3
李鴻鈞
宋楚瑜
親民黨
1
林炳坤
無黨團結聯盟
3(原1)
無
無
無黨籍
第10屆
民主進步黨
卓榮泰(2020年)蔡英文(2020年-)
柯建銘
61(原62)
游錫堃
39(原38)
林為洲(2020年)費鴻泰(2021年)曾銘宗(2022年)
江啟臣(2020年-2021年)朱立倫(2021年-)
中國國民黨
113
5
賴香伶(2020年)邱臣遠(2021年-)
柯文哲
台灣民眾黨
3
邱顯智(2020年-)
徐永明(2019年-2020年)邱顯智(2020年)高鈺婷(2020年)陳椒華(2020年-)
時代力量
0(原1)
無
陳奕齊
台灣基進
5(原4)
無
無
無黨籍
院址編輯
此章節需要擴充。
立法院成立時,院址位於南京市中山北路上(今軍人俱樂部),對日抗戰時遷至重慶的義林醫院(今重慶市中山醫院渝中院區[21])與司法院和蒙藏委員會合署辦公。
1950年隨其他中央政府機關遷臺後,初期以臺北市中山堂做為臨時會址,1960年始遷入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之日治時期「臺北第二高女」校舍[22](臺灣戰後時期曾作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廳址[23]),原有之學校禮堂經整修後成為議場以供立法院召開院會之用[24];隨著業務的擴大,又陸續租用與購入鄰近房舍,逐漸構成今日的立法院院區。
2017年2月19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召開文資審議委員會,核定將立法院行政大樓(俗稱紅樓)列為市定古蹟、立法院議場為歷史建築[25]。
立法院院區的辦公廳舍分布如下:
本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原日治時期之臺北第二高女校舍)
青島第一會館(簡稱青島一館;臺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1號)
青島第二會館(簡稱青島二館,原日治時期之七星郡役所廳舍;臺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10號)
青島第三會館(簡稱青島三館;臺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1-3號)
鎮江會館(臺北市中正區鎮江街2號):屋頂使用太陽能發電,亦是全球第三個綠能國會,公單位用太陽能發電的先例[26]。
群賢樓(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1號)
委員研究大樓(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3之1號;完工時名為「中興大樓」,由臺灣省政府與臺開合作興建[27])除此之外,立法院在全國各地尚有其他設施,其中位於臺北市的兩處會館為提供立法委員住宿之用:
臺北會館(臺北市中正區博愛路217號;原為臺灣省議會臺北會館)
大安會館(臺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二段132巷31號;分為一、二館)
檔案圖書典藏館(新北市新店區力行路100號;異地備援中心亦位於此)
中部辦公室(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4號;坐落於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28]內,為臺灣省議會原址,目前立法院的中南部服務中心、議政博物館坐落於此。
2021年10月31日起,立法院利用原臺灣省議會議事大樓部分空間,設立民主時刻館,為華人第一座以民主為主題的博物館。
)
立法院議場正門
立法院院區大門口
從新光摩天大樓俯瞰立法院院區
立法院議場,主要做為立法院院會召開場地
立法院群賢樓
立法院青島第三會館門口
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
民主時刻館:民主劇場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展廳
院址遷建編輯
立法院遷往臺灣後,由於當時反攻大陸的時空背景,使得立法院沒有自己的議事與辦公處所。
其現址是向臺北市政府承租使用,加上建築老舊且不敷使用,與國會形象不符,因而不斷有另建新址的建議[29]。
1993年,立法院首次規劃遷建新院址,當時選址離博愛特區不遠的臺鐵華山車站舊址,但因經費過於龐大,導致立法院內外的反對聲浪過大而未決。
1999年第四屆立法委員提出第二次遷建計畫,地點則改為位於臺北市仁愛路的空軍總部舊址;當時預算已編列興建經費新臺幣241億元,但因都市計畫變更作業不順,加上立法院內外仍有反對意見而作罷[30][31]。
2011年7月,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立法院再次提出遷建計畫,仍以空軍總部舊址作為優先選擇[32][33][34],惟行政院計畫將空軍總部舊址仿效日本東京六本木的「城中城」模式進行開發[35]。
爭議與相關事件編輯
媒體上的亂象與立院形象編輯
參見:議會暴力
1988年後,立法委員皆享言論免責權[36],人身安全受到保護,是為國民所賦予的特別權力,但也因此帶來了層出不窮的議會暴力事件。
獲搞笑諾貝爾和平獎編輯
1995年10月6日,第五屆搞笑諾貝爾獎和平獎以「表彰他們證明了互相拳打腳踢使政客能夠比透過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取得更多利益」為由頒布給中華民國立法院。
[37]
證件特權質疑編輯
2012年,因立法院識別證及停車證發放浮濫及變造者甚多,經媒體廣泛報導後,引發歹徒藉此逃避警方查緝、或是民眾藉此享受特權之質疑。
[38][39][40][41]
立法院國會佔領編輯
太陽花學運發生時,學生和社會運動者佔領立法院議場。
主條目: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
2014年3月18日,立法院爆發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200名學生在傍晚9點衝進立法院議場佔領主席台[42]。
註釋編輯
^加入民主進步黨黨團
^加入中國國民黨黨團
參考文獻編輯
^立法院.立法院.立法院.2013-07-23[2019-04-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2)(中文(臺灣)).
^制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總統令,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五日,華總一義字第八八○○○一五六七○號。
^「老賊時代」立院動過6次警察權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9-16.,自由時報,2012-6-19
^王金平樹立院長權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台灣),2005年09月28日
^金恆煒,王金平「造反有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台灣新聞周刊,2005/10/12
^第八屆第一會期立法院正副院長暨黨團幹部評鑑報告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公民監督國會聯盟,2012-11-21
^修正及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總統令,中華民國94年6月10日,華總一義字第09400087551號。
此令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一項:「……於每屆任滿前三個月內,依左列規定選出之,……」《憲法》本文第六十五條亦有此規定。
^立法院處務規程.
^游錫堃當選立法院長秘書長可望由林志嘉續任,中央通訊社,2020-02-01
^持續關注圖博人權與自由蕭美琴發起成立「立院圖博之友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立法院,2012-06-29
^台灣立委籲持續關注西藏人權與自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大紀元時報,2012-06-29
^第八屆立委評鑑;陳節如(第八屆第三會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公民監督國會聯盟,2013-10-04
^跨黨派48名立委成立「台港連線」撐香港 連曾喊「北京中央」的陳玉珍也在內
^桂宏誠《中華民國立憲理論與1947年的憲政選擇》:「眾所皆知,孫中山將權能區分理論正面表述為『人民有權,政府有能』,但若從負面來表述,未嘗不也意味『人民應該有權,但人民不一定有能』。
……因此孫中山主張區分政權與治權,即意味了人民主權機關與立法機關應有所區分。
」「國民大會為孫中山規畫中的政權機關,實亦即為象徵主權在民的機關,而立法則被歸為政府治能,故成為以院為名稱的治權機關。
其次,國民大會的組成分子稱代表,已不若國會議員稱議員,此一改變,也當與國民大會不具有議政功能有關。
同樣的,立法院的組成份子稱委員,則與孫中山設計中的立法院為專家立法,且屬政府權能的治權有關。
且稱委員,也意味了並非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受國民大會委託,專責立法的人員,故不是象徵主權在民的機關。
」
^司徒一《民國憲法要義與憲政制度展望》(黃花崗雜誌總第47期):「有人(尤其是對美國制度和美式英語不了解者)試圖以狹義的「政府」概念來理解權能區分原理,認為孫中山所設想的五權政府之立法機關相當於狹義政府下設的立法局,自然是解釋不通的。
況且孫中山在《五權憲法》演講中列舉政府五權之時明確指出五權之中「立法就是國會」,所以五權憲法的立法機關是代議立法機關,而不是從屬於行政當局的立法局,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
^司徒一《民國憲法要義與憲政制度展望》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10-13.
^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66頁
^立院遭攻陷全面封鎖禁出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民視,2014年3月19日
^場外觀察/24年後三月學運再起國會殿堂亮了嗎?,NOWnews,2014年3月20日
^中央選舉委員會歷次選舉摘要-立法委員選舉
^重庆市中山醫院.[2012-11-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4).
^立院前身日治女高校舍未列古蹟.[2017-02-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7).
^重耀建築作品簡介[永久失效連結]
^《立法院啟用新議場陳誠兼行政院長報告施政》-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2013-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4).
^張凱翔.〈台北都會〉立法院行政大樓列市定古蹟.自由時報電子報(自由時報).2017-04-20[2017-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4)(中文(臺灣)).
^永鑫能源申請ISO認證業界領先2018.9.20中時
^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小原時雄宅.[2012-0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5).
^蘇木春.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揭牌蘇嘉全:肩負保存傳承.中央社.[2021-11-21].
^倡建新國會大廈王:彰顯民主精神-自由時報2012.02.04.[2012-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30).
^立院遷建兩度選址兩度喊停-自由時報2011.07.22.[2012-0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立法院搬到臺中?王金平:見仁見智 臺中土地比臺北好-NOWnews2011.07.22
^國會遷建案再起朝野協商後啟動-自由時報2011.07.22.[2012-0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立法院有臉蓋新大廈
^立院遷建黃萬翔:兩屆可蓋好.[2019-08-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開發舊空總、松機地只租不賣-中國時報2012.12.24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12-30.
^立法委員的言論免責權.[2015-1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WinnersoftheIg®NobelPrize.ImprobableResearch.2015-10-06[2019-03-30].(原始內容(html)存檔於2008-05-03)(英語).PEACE:TheTaiwanNationalParliament,fordemonstratingthatpoliticiansgainmorebypunching,kickingandgougingeachotherthanbywagingwaragainstothernations.
^掛立院識別證超車不爽開槍示威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7-29.
^逆向停車,車上有立法院識別證和立法院停車證.[2013-0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立委停車證好用?鴨霸亂停民眾PO網揪人.[2013-0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囂張!掛立院停車證 亂停阻礙通行.[2013-0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記者蘇芳禾、陳彥廷、王文萱、曾韋禎、彭顯鈞.學生攻佔議場要求逐條審查服貿(html).臺北:自由時報.2014-03-19[2019-03-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繁體中文).為表達對於國民黨蠻橫處理服貿協議的不滿,要求實質審查、重啟談判,近兩百名學生於昨晚九點左右,突破警力封鎖、衝破立院康園側門,兵分多路直奔議場,隨即衝破議場側門、大門佔據主席台,拉開布條要求逐條審查服貿協議,學生們並高喊「全面佔領主席台,服貿重啟談判」。
參見編輯
中華民國主題
台灣主題
政治主題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中華民國初年國會、國民大會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
立委鬥毆
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外部鏈結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文獻分類:立法院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立法院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學:中華民國法律註解/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立法院(繁體中文)(英文)立法院
(繁體中文)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繁體中文)立法院立法委員影音資料查詢系統
立法院議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立法院&oldid=72205388」
延伸文章資訊
- 1立法院會議| 國會頻道-立法院議事轉播 - YouTube
- 2會議 - 立法院
立法院分設內政、外交及國防、經濟、財政、教育及文化、交通、司法及法制、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等8個委員會及紀律、程序、修憲、經費稽核等4個特種委員會處理院內特定事項。
- 3立法院議事規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法律案不得以臨時提案提出。 臨時提案如具有時效性之重大事項,得由會議主席召開黨團協商會議,協商同意者,應即以書面提交 ...
- 4本週會議 - 立法院
考察「空中勤務總隊臺中駐地」及「役政署成功嶺新兵訓練中心防疫措施」業務. ::: 會議資訊 · 會議預報 · 會議紀錄 · 會議隨選 · 新媒體議事轉播.
- 5立法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6席由不可转移单票制选出. 上届选举. 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 会议地点. 立法院議場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