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人物- 鏡週刊Mirror M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鏡傳媒以台灣為基地,是一跨平台綜合媒體,包含《鏡週刊》以及下設五大分眾內容的《鏡傳媒》網站,刊載時事、財經、人物、國際、文化、娛樂、美食旅遊、精品鐘錶等深入 ... 好聽人物 文化【好聽人物】紀金慶:入世哲學家許多人在聽到尼采、班雅明、海德格等西方哲人的名諱與其著作時,往往會不禁感到望而卻步。

但長年投入哲學普及教育的紀金慶認為,哲學其實就是對於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命能做出全方位省思的思想菁華。

「每一次的書寫或講授,我都在說服社會中不同的人,哲學是活的。

」文化【好聽人物】張潔平:活出人間的矛盾如果不做研究者,張潔平說自己或許去當計程車司機,或者龍門客棧老闆娘,做「故事換宿」,給你一杯酒、住一晚,你就給我說一個你的人生故事來換。

她說,她也許只是不甘於來這個世界一趟,只活了自己的人生。

文化【好聽人物】張嘉泓:求知 就是最自由的追求張嘉泓大學時便確立了研究物理的志向,認為「求知」就是最自由的追求。

隨著歷練增長,廣泛涉獵經濟學、歷史等非科學量化研究的領域,人文跨界的閱讀探索,令他感到:即使沒有任何做學問的目的,靜靜感覺周圍的存在輪轉,傾聽內心的聲音,已經是很滿足的事了。

文化【好聽人物】戴伸峰:我們與罪的距離犯罪心理學家戴伸峰研究的是普通人最不願直視的人類與社會黑暗面。

但在「教授」的外衣之下,戴伸峰其實有顆易感的心靈。

在研究犯罪案件時,他會揣摩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心理狀態,甚至讓這些情緒侵蝕他的生活,模糊了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距離⋯文化【好聽人物】謝伯讓:用科學故事,讓腦說話從小就喜歡在腦中思索各種可能性的謝伯讓,從生物學到哲學,到最後選擇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的認知神經科學領域,他一直以來最想要解開的就是人類的意識之謎:為何人腦這樣的物理系統,竟然可以產生主觀知覺經驗?他說:「人類的心靈與意識,乃是科學的最後疆界,吾不改其志。

」文化【好聽人物】鄭麗君:不是已經實現的才叫自由,自由其實在於追求的過程現實或理想,前進或回望,生命裡常常有許多時刻,要我們做出二擇一的判斷或選邊站,但如果這兩個面向都同樣重要,我們有沒有第三種選項?和鄭麗君聊起這樣的二選一慣性,她提到我們的文化相當重視「現實」,現在也流行所謂的「接地氣」,大家常會被要求現實一點、具體一點,「這其實都沒有問題也都需要,但我們不能放棄人之所以為人的那種,思想和感受的能力。

」文化【好聽人物】焦傳金:我的烏賊老師「動物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牠們的每個行為都有特定的功能。

光是觀察動物,就能產生許多有趣的想法。

當我進一步去研究,往往會發現牠們有非常獨特的運作方式。

找出這些答案的過程處處充滿驚喜。

」文化【好聽人物】康庭瑜:想去女生不能去的研究場域康庭瑜在短短7年裡拿下5個名校學位,擁有高速運轉的腦袋,研究領域包含社會學、地理學、性別、媒體,習慣在嘈雜的娛樂場所寫論文,別太嚴肅才能專心;研究生涯待過非常量化、數字導向的牛津大學,但還是堅持做深入人類情感的質化研究,想去女生不能去的研究場域、安心走夜路回家。

文化【好聽人物】洪伯邑、郭忠豪:作伙來走找,咱的台灣味台灣作為一個移民社會,無論是最早居住在島上的原住民、在大航海時代曾殖民台灣的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以及中國清朝與日本的統治以及戰後的發展,都持續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到這座島上活動。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郭忠豪就認為:「台灣味其實就是不同時代的不同人,來到這片土地所製作出來的氣味,尤其是食物的氣味。

」但隨著時代的變化、技術的演進與社會的繁榮,人們所嚐到的台灣味也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也會因為熟悉,反倒遺忘了這些味道背後的歷史與文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