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愛的真諦(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保羅這段著名的「愛的真諦」,是保羅嚴詞糾正哥林多教會有關方言問題的前奏(參12 ...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王聽到之後大怒,下令將這位不寬容別人的僕人也下到監裡、 ...
pagecontents
TheNarrowGate
主頁-Home
信仰宣言
信息
3.1-约翰.索泰尔牧师
3.2-提姆.凯勒牧师
3.3-约翰.派博牧师
教会和神学史
神學
5.1-系統神學
5.2-圣经神学
5.3-聖約神學
圣经研读
熱門論題
读书园地
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愛的真諦(下)愛是... 《哥林多前書》13:4-7ThisisLove bypastorJohnSawtelle, April25,2010AllSaintsReformedchurch http://urclearning.org/author/rev-john-sawtelle譯者:怡晨http://dawn.ccblog.net/archives/2010/36716.html
在討論哥林多前書13章4-7節、保羅對於愛的正面描述之前,且讓我們先看上下文,找出保羅寫這段經文的主旨。
在第十三章裡,保羅的主要考量是什麼呢?若仔細看12章的最後一節,我們注意到,保羅是要吩咐兩件事:第一、他要信徒們“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
”(12:31a)。
先記住這點,然後跳到14:1a,緊接著“你們要追求愛”之後,保羅再次吩咐“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14:1a)。
而保羅在14章一開頭,要信徒切慕屬靈的恩賜,接著馬上說:“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
”(4:1b-2)所以我們發現保羅想表達的是: 先知講道或說預言的恩賜,比說方言更為重要。
在第12和14章裡,保羅重複提到說方言。
事實上,方言(tongues)這個詞在這封書信裡一共出現了19次,因此,保羅在這裡所關心的,主要是說方言的問題。
保羅這段著名的「愛的真諦」,是保羅嚴詞糾正哥林多教會有關方言問題的前奏(參12章,14章)。
基本上,保羅是要告訴哥林多信徒們,他們太過著迷於說方言這一項恩賜,而忽略了其他的屬靈恩賜。
說方言為什麼會造成困擾呢?因為如果方言不能被翻譯出來,就是噪音,既不能傳達信息,也不造就人(14:2-5)。
何況許多人一齊扯開嗓門大聲說方言(14:23),除了造成喧鬧混亂外,對人毫無益處。
這裡所構成的畫面是:哥林多教會裡有許多說方言的會友,他們存著自私的心態來使用這項恩賜,目的只想引人注目,而不在於幫助他人--這樣的行為不是愛。
接著,我們注意到保羅要說的第二個重點:“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
”(12:31b)當然,我們現在可以猜出來,這個最妙的道,就是保羅在13章裡詳細描述的愛!所以保羅對過度熱衷於說方言,以及使用方言來誇耀高抬自己,這種缺乏愛的表現,提出了他的解決之道:他們必須關愛周遭的人。
為了強調這一點,保羅緊接著在13:1-3,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不論是說方言或各種屬靈恩賜,或者各樣偉大的善行,若是缺乏愛,都是枉然的。
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基督的愛來愛人。
現在,從上下文我們明白了保羅寫13章的目的。
在上一篇信息裡,我們提到保羅以正面和負面兩個角度來詮釋什麼是愛。
負面的一共有八個動詞: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
現在,我們接著看7個正面的愛的行動:什麼才是愛?一、愛是恆久忍耐(Loveispatient/long-suffering)1.「忍耐」是在各種困難中耐心持守的表現。
2.重要的是,要知道保羅在這裡用的忍耐這個希臘字(譯者按:希臘原文makrothumeo),在新約裡只在這裡出現過一次,這個字特別是指對人的忍耐。
而與13:7節末尾講的那個忍耐(英文:endure,希臘文:hupomeno)不同,第7節是偏重忍耐困難的環境或狀況。
恆久忍耐正好和輕易發怒(v5)相反,所以一個有基督之愛的人,不應該脾氣暴躁,容易被激怒,也不喜歡借題發揮,興師問罪。
查理斯•賀治的註解:「愛人者不容易憎恨,能夠耐心容忍別人的挑釁,不急於堅持自己的權利,或對自己的損失感到受傷怨恨。
」讓我們看一些相關經文,來更加理解其中的意義。
3.新約裡教導恆久忍耐的例子《帖撒羅尼迦前書》5:14“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
”我真喜歡這節經文,因為這裡活畫出教會裡的會眾:一群軟弱的罪人,其中有“不守規矩的人”。
他們不服教導,或是非常懶惰。
這其實是同一件事,人一旦懶惰,就缺乏自我節制。
保羅說:“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
”這節經文也適用於“灰心的人”,這類的人整天沒精打彩、意志消沉,他們也許覺得自己很沒用,也許曾經遭遇過重大打擊或人生變故。
對這類人,保羅說:要“勉勵灰心的人。
”接著,保羅說到“軟弱的人”,軟弱可能是身體上有缺陷,或是情感心理上比較脆弱。
軟弱的人比較羞怯膽小,很容易陷入憂傷的情緒裡,他們需要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做為一個基督徒,我們不應只坐在一旁看著他們掙扎,看著他們一再被軟弱所擊敗,我們應該針對他們的需要,提供實際的幫助。
最後,保羅說:“也要向眾人忍耐”。
眾人包括了不守規矩的人,灰心的人,以及軟弱的人。
我相信保羅有意地在最後再度提醒我們一遍。
他真正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教會裡和教會外所有的人呢?忍耐。
基督徒需要培養耐心,面對問題時不過度反應;與不完全或軟弱的人相處時,不要輕易發火或感到挫折沮喪。
看到了嗎?你若有恆久忍耐的愛,那麼你就不會輕易發怒,也更能包容那些難相處的人。
再舉一段關於忍耐的經文,“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
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
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
”(《雅各書》5:8-9)這裡先命令我們要忍耐,接著告訴我們要對什麼忍耐:“你們不要彼此埋怨”。
我們是多麼容易對軟弱或難伺候的人,感到厭煩或發怒啊!然而,保羅告訴我們,對所有的人,我們都要有耐心,恆久忍耐,這才是愛。
或許你會說:「這真是太難了!」真的,我們誰能做得到呢?因為我們自己也是軟弱的罪人。
答案是:因為神對我們長久的忍耐,所以我們也應如此行,這個要求讓我們更加認識神的忍耐。
請看一段描述神恆久忍耐的經文(《馬太福音》18:21以下):彼得問耶穌,若有人得罪我,應該饒恕他幾次呢?然後又加上一句,“到七次可以嗎?”彼得感到自己表現的太優秀了,因為當時猶太習俗的要求是饒恕對方三次。
但是,耶穌回答:“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也就是說,不要計算應該饒恕幾次,而是無限量地饒恕對方。
為了解釋得更清楚,耶穌講了一個比喻(《馬太福音》18:23-35):耶穌說:天國好像一個王正和他的僕人算賬,其中一位僕人欠了10個他連得(譯者按:重量相當於340公斤,或750磅)的銀子,因為他沒有什麼資產,王就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這時他跪下祈求王憐憫,說:“『主啊,寬容我(havepatiencewithme),將來我都要還清。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太》18:26-27)當這個剛得赦免的僕人出來後,遇見他的一位同伴,欠了他極小的一筆錢,他揪住這位朋友,掐着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他的朋友同樣地跪下祈求憐憫,他竟不肯,將朋友下到監牢裡,要等還完錢才釋放他。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王聽到之後大怒,下令將這位不寬容別人的僕人也下到監裡、接受處罰,並要他還清欠王的債。
這個比喻的重點很清楚:當神寬容饒恕了我對祂極大的虧欠,也就是我的一切罪時,就彰顯了神對我的忍耐(ThepatienceofGod)。
那麼,神既然如此寬容饒恕了我,我也應該寬容饒恕別人。
這是基督徒愛的特質,我們恆久忍耐的源頭乃是神!4.應用 當我們受到人身攻擊時,愛的表現是安靜忍受、在困境中持守而不反擊。
神如何寬待我們,我們也應當如何寬待別人。
被赦免得越多,就應該更加寬恕人。
(《路》7:41-50)凡經歷過「神的忍耐」的信徒,應該以無限量的忍耐與人相處。
基督耶穌的福音是恆久忍耐的根基和源頭——我們這群不配的罪人經歷了神對我們的極大忍耐,當我們正在悖逆,惹神忿怒的時候,神竟然赦免了我們。
想做到對人恆久忍耐的秘訣是:不斷回到十字架前,十字架提醒神是如何寬容赦免我們。
如果你想要擁有一顆充滿着愛,和柔軟寬容的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仰望十字架——十字架本是我們當受的刑罰,然而,神接受了耶穌的代贖,饒恕凡是相信祂的人。
如果我們的愛扎根在十字架——神對我們恆久忍耐的彰顯,對於我們要活出下面各項愛的內涵,會有極大的助益。
二、又有恩慈(Loveiskind)1.恩慈(kind)是出自善意,提供對別人有益的事物或幫助。
2.在13:4保羅將恩慈與比較消極的忍耐放在一起,我們可以說恩慈是屬於比較積極的、愛的行動。
在此,保羅說的恩慈是一個動詞,新約裡有許多其他經文,恩慈是形容詞。
為了對恩慈有更清楚的理解,請一起看幾段描述恩慈的經文:《路加福音》6:35 “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這是路加福音「登山寶訓」中的一節,包含了耶穌教導門徒如何以恩慈待人的許多要點,耶穌說:“愛你的仇敵”(loveyourenemies)。
顯然,這是基督徒倫理(Christianethics)裡極難做到的一項。
所謂仇敵,就是那些與你作對的人。
“仇敵”(英文enemies,希臘文echthros)這個字,在聖經裡出現過很多次,他們可能是:那些敵擋神和耶穌的人(《詩》2:2,七十士譯本);當基督作王時,神將所有仇敵放在祂的腳下(《林前》15:25);保羅稱那些行事悖逆基督的人為“基督十字架的仇敵”,而耶穌為了救贖他們而捨命(《腓》3:18)。
耶穌要我們愛仇敵,基本上是告訴我們,“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
”(《太》10:24)如果我(基督)可以愛我的仇敵甚至為他們捨棄自己的性命,你也應該愛你的仇敵。
“要善待他們”(dogood)。
愛不能停留在言語上,而是要訴諸行動。
耶穌接著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lend,expectingnothinginreturn)耶穌告訴門徒,當別人有經濟困難時,真正恩慈的舉動就是給予實質的資助,而不考慮對方何時會償還、能還多少,像在做一項投資似的。
我們唯一的考量是如何能滿足對方的需要。
“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yourrewardwillbegreat)。
如果你真心實意的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不期望任何回報,那麼耶穌應許,你將來在天上必會得到賞賜。
在這節經文裡,有兩個很關鍵的字,能幫助我們充分理解這個教導:在《路》6:35,英文聖經是以“但是”(But)開頭,中文則翻譯成“倒要”,告訴我們35節和前面30-34節,存在著一個相對的關係,為了明白耶穌所想表達的完整意思,讓我們一起看一下《路》6:30-34。
v30“凡求你的,就給他。
有人奪你的東西去,不用再要回來。
”v31“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6:30-31是一個概括的敘述,真正的要點是在下面三節:v32“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
”v33“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
”v34“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
”我們在6:34看到了鑰節:“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
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基督徒和世人是截然不同的,基督徒不應該像尚未得救的罪人或是這個世界,仍然依照這個時代的標準和道德觀來生活。
基督的門徒並不是為了報酬而去愛人。
他們這麼做,是因為愛人這種行為乃是福音的特色。
愛是福音和恩典的具體行動,這是根據v35b“因為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所以,當我們愛仇敵、做善事、幫助人不求償還,我們就活出神兒女的樣式。
因為神是恩慈的,祂愛祂的仇敵——我們這群惹動祂忿怒的罪人,祂以恩慈待我們,並且不求償還。
凡是倚靠基督的十字架而歸向神的信徒,在對待其他不配的罪人時,若流露出神恩慈的特質,就顯出他們是神的兒女了。
綜合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理解,耶穌對恩慈的解釋是:恩慈是神的作為,是毫不自私的施予,是祝福那些不配的人。
所以保羅在《林前》13:4所說的“又有恩慈”和當時希臘和羅馬文化所謂的愛,是很不相同的。
恩慈的愛是以別人的利益為重,毫無私心。
卡森(D.A.Carson)曾指出:希臘文化稱“博愛”(英文philanthropy)為一種美德;而在希臘人的眼裡,他們不認為基督徒的愛,配稱為美德。
耶穌和保羅所教導的恩慈(kindness),不同於世人所說的博愛(philanthropy)。
博愛通常離不開善行,或者慈善活動,這過程中不免會讓施予者感到很風光、很舒服,其中還是隱含自私自利的成分。
而恩慈的原動力是神的慈愛憐憫,施予者不期望被人注意或被表揚。
保羅這裡說的恩慈,正是如此。
恩慈的愛尋求滿足他人的需要,而不自我標榜,乃是單純愛心的流露。
著名宗教社會學家羅德尼•斯塔克(RodneyStark)在他寫的《基督教的興起》(TheRiseofChristianity)一書中,討論為何基督教能夠從一小群毫無社會地位的耶穌門徒,發展成為世界信仰主流。
斯塔克提到其中一個原因,是基督徒「恩慈」這個特質。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早期教會時代,曾發生過極其嚴重的瘟疫,當時許多基督徒冒著被傳染的危險,關懷照顧異教徒病患,他們本著發自內心的恩慈來關愛鄰舍,不惜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現今的教會也充滿這種愛,會對世界產生多麼巨大的衝擊和影響!若是我們實際活出基督的愛,福音自然會傳播開來。
三、喜歡真理(Loverejoiceswiththetruth)1.真理:字面的意義就是事實,實際發生的情形。
2.蘭斯基(RCHLenski)對真理的解釋是:真理是建基於基督救贖和福音的一切事物和行為。
我們若有基督的愛,當我們看到罪人在接受基督的福音後,生命裡的改變,自然心裡會感到喜樂(rejoice)。
四、凡事包容(Lovebearsallthings)v71.包容(bear):接納容忍令人厭煩或艱鉅的情況。
包容和忍耐(v4)有相似之處。
第4節忍耐的對象是不可愛的罪人,這裡的包容則比較偏重於接受不愉快的環境或景況。
這種情形也可能是因為某些人缺乏愛心或關懷所造成的。
2.“若別人在你們身上有這權柄,何況我們呢?然而,我們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林前》9:12)想了解保羅說這些話的原因,讓我們看前面一節經文:“我們若把屬靈的種子撒在你們中間,就是從你們收割奉養肉身之物,這還算大事嗎?”(《林前》9:11)保羅在這裡訴諸猶太律法,當時規定凡是被呼召任神職的教師,教會應該為他們的服事給予經濟的供應。
但是,9:12告訴我們,保羅並沒有接受哥林多教會任何薪金,雖然沒有說明原因,不過看得出保羅是自願放棄這項權利的。
而保羅是在忍受(endure)哥林多人毫不掛念他經濟上的需要,這種沒有愛心的冷漠。
這個例子,幫助我們了解13:7節的忍耐,是指你忍受旁人對你的虧欠或惡待而不爭辯。
他們可能不尊重你;在你需要鼓勵時,他們反而袖手旁觀;那些本應關愛你的人,對你卻缺乏耐性和愛心,等等。
此時,保羅告訴我們,不要堅持或爭取你的權利,而是安靜忍耐。
3.應用這裡的忍耐(endurance)是甘心樂意放棄自己合理的權利,不因為別人的惡待而悶悶不樂,或板著臉生氣。
這個教導可以應用的範圍很廣,像是夫妻之間,親戚朋友,工作場合,或在教會裡。
如果我們愛對方,就不要總是堅持自己的權利。
當我們願意順服體貼對方,他們自然會感受到愛。
五、凡事相信(Lovebelievesallthings)保羅這句話的重點,應該不是提醒我們要堅信一切屬神的真理,雖然那是絕對重要的。
保羅在這裡,既然主要是談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麼這個“相信”,應該是指人之間的互信。
如果你真的愛對方,那麼你就不該懷疑或猜忌他。
然而,做為一個基督徒,並不表示我們就不再謹慎思考,判斷是非,任人宰割。
我們要學習的是,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避免懷疑的態度。
與人相處,是建立在基本的信任上,一旦失去這個信任,關係就很難再維持下去。
那些不相信別人的人,常用批判的眼光來扭曲事實,作出錯誤的判斷和評價。
他常常懷疑別人想佔他的便宜,所以別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加上他自己主觀的解釋。
路德對此有一段中肯的註解:“保羅說愛是凡事相信,就是諒解別人、肯定別人的善意,為他們說好話,所有的事都看到積極正面的價值。
”這是個不錯的建議,因為基本上,在與人交往時,我們都想要做一個靠得住、值得被信賴的人。
六、凡事盼望(Lovehopesallthings)保羅在這裡強調的盼望,依然是著重在人際關係上,而不是關於福音的盼望——盼望得到永生。
愛的一個表現是,盼望他所愛的人能夠得到最好的,而不是去扯對方後腿,冷嘲熱諷,希望他們一敗塗地。
我們可以做到“凡事盼望”,是因為我們相信福音的大能,以及聖靈的同在與引領,能夠保守信徒不犯罪,而能秉公行義。
我們能如此盼望,是因為相信神正在每一位信徒身上,做分別為聖和潔淨的工作,神能夠保守祂的兒女們不至於做出傷害別人的舉動。
七、凡事忍耐(Loveenduresallthings)1.忍耐(endure):不畏困難或痛苦,持續地忍受。
大家可能注意到,保羅這段著名的經文,是以忍耐始,也以忍耐終。
在第4節,保羅說愛是恆久忍耐(patient),是對人忍耐,而不是對環境。
而在這裡,保羅是要我們在困難的環境裡,堅持到底。
莫理斯博士(Dr.HenryMorris):忍耐乃是堅毅不拔的表現,在很困難的情況裡,繼續堅持。
查理斯•賀治(CharlesHodge):保羅在此處用的忍耐一詞,是軍事用語,指在敵軍攻擊下,艱苦支撐。
在新約裡,這個詞常用來表達信徒們在各種信仰迫害中,耐心持守真道。
蘭斯基(Lenski):這裡所講的忍耐,是勇敢的堅持;一個忍耐的人,在百般試煉之中,能夠忍受,並且不膽怯或灰心喪志。
威廉•韓德遜(WilliamHendriksen):愛是凡事忍耐。
強韌的愛在所有的情況裡忍受其中的痛苦,包括苦難,剝奪,憎恨,失喪,孤單,等等。
看過這些解釋後,我們會對這句話有更深的體會。
這裡的忍耐不是說你獨自一人苦撐度過難關。
“愛是凡事忍耐”,是指持續與人建立並且培養愛的關係。
若你真實的愛某人,就不會在他遭遇困難或打擊時,狠心地拋棄他。
真正從神來的愛,不會因環境變遷而中斷或變質。
很好的例子是婚禮時新郎新娘交換的誓言:「你願意一生愛他/她,安慰,尊重,保護他/她,在他/她健康或病痛時,不論貧富貴賤,都願意同享安樂,共處患難嗎?」真實的愛,能給你力量勝過疾病、貧困、哀傷,等各種困境,做到互信互愛、不離不棄。
有一段經文特別能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教導:《希伯來書》12:1-3節“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
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2. 耶穌表明了這段經文的意義希伯來書作者勸誡基督徒要存心忍耐,繼續往前奔跑屬天的路程,這段話具有特別的衝擊力,尤其當作者在第10章裡,提醒信徒一些他們過去已經勝過的試煉:10:32 你們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後所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10:33 一面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
10:34 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
再次,希伯來書作者要求他們:10:36a 你們必須忍耐,到了12:1,希伯來書作者再度談到忍耐(endurance),“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要與主內弟兄姐妹一起堅守基督徒的信仰。
12:2-3,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做到:12:2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
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12:3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耶穌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是忍耐最完美的彰顯!耶穌是怎麼做到的呢?是為了那擺在祂前面的喜樂,也就是祂的犧牲可以贖回祂所愛的子民,藉著祂的死,使信祂的人得到永生!希伯來書作者勸誡我們要以耶穌為榜樣,耶穌是基督徒靈命和力量的源頭。
12:2裡的仰望、12:3裡的思想,這兩個動詞都是集中全副精神來仔細觀察思考某樣事物。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經過極其痛苦的禱告,然而祂樂意順服神的旨意,忍受羞辱,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因為耶穌愛我們,祂為我們能得救而喜樂。
這也是我們應該效法的,因為我們愛眾人,所以我們能夠凡事忍耐,愛給予我們勝過困境的力量。
3.應用我們該如何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呢?不論是多麼敬虔、聖潔、堅強的人,都可能被困難消磨得灰心喪志。
那麼我們怎麼可能做到呢?答案是:與主聯合(UnionwithJesusChrist)。
我們不只是旁觀者,站在一旁冷靜客觀的研究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的事工,加以詳細推敲記錄,像在做科學實驗。
不!我們是在祂的裡面,與祂同釘十字架,與祂共同經歷死亡——我們的老我、罪性、天然犯罪的傾向、自私、碰到一點打擊就退縮放棄的本能、...所有的罪都一同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2:20a)我們與基督聯合,因著祂的復活,我們有了基督的新生命,因祂的大能而改變更新。
靠著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愛和力量,我們才能愛人如己。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4-7節,給了我們一個大功課:要避免8種不是愛的行為——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
應該努力實行7項——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這種實踐愛的生活,就是保羅要我們切慕的“更大的恩賜”、“最妙的道”(《林前》12:31)。
讓我們定睛仰望耶穌,倚靠祂的愛和能力來與人相處、建立愛的關係。
阿們。
Sermon:ThisisLovebypastorJohnSawtelle,April25,2010AllSaintsReformedchurch http://urclearning.org/author/rev-john-sawtelle譯者:怡晨(5/25/2010) 愛的真諦(下)林前13:4-7:什麼才是愛 (InAdobePDF)Sermon:ThisisLovebypastorJohnSawtelle,April25,2010AllSaintsReformedchurch http://urclearning.org/author/rev-john-sawtelle譯者:怡晨(5/25/2010)http://dawn.ccblog.net/archives/2010/36716.html
Mytitle
pagecontents
延伸文章資訊
- 1愛的真諦(聖經原文) - 中文百科全書
聖經中愛的真諦(中英對照)英語原文: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 不管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位公主,白雪公主、美人魚、睡美人和貝兒公主的故事一定打動過你的心。
- 23.1.1-愛的真諦(下)
保羅這段著名的「愛的真諦」,是保羅嚴詞糾正哥林多教會有關方言問題的前奏(參12 ...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王聽到之後大怒,下令將這位不寬容別人的僕人也下到監裡、 ...
- 3愛的真諦 - tjc.org
愛的真諦. 哥林多教會是神的教會,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求告主耶穌 ... 一段傳說故事:約伯的女兒虔誠敬拜天上的神,她們有一份特殊的恩賜就是能說天使的 ...
- 4[基督徒慎入] 愛的真諦 - YouTube
- 5大愛長情劇展-【愛的真諦】故事總綱@ 大愛劇場 - 隨意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