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文化教育特展 - 科博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賽德克˙巴萊」電影,即是介紹霧社事件給國人的史詩大片。
霧社事件確實也影響了整個賽德克族的命運。
發生時許多族人罹難、發生後被日本嚴加管理, ...
:::
網站總覽
聯絡我們
預約購票
English
會員登入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我的瀏覽
會員登出
熱門查詢:
徵才
恐龍卡
火星任務
達達的魔法樂園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植物園
一般民眾
教師學生
研究人員
志工家族
參觀與服務
參觀資訊區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入館與優惠
交通及停車
觀眾服務區
綜合服務中心
恐龍卡申辦
遺失物招領公告
無障礙服務
餐廳紀念品店
科博館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廳介紹
展廳平面圖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各劇場位置圖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鳥瞰劇場
環境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相關程序
可借用項目
展覽回顧
學習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分享大師視野講座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補助中部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行動智慧學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NSL自然科學現場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科博揪咪秀Podcast
學習資源庫
特展線上解說
展示主題線上解說
天文事件
活動花絮
研究典藏與圖書
蒐藏區
概 況
蒐藏管理
蒐藏資料庫
研究與圖書
館藏查詢與新書
圖書館服務
研究著作與出版投稿
索羅門群島植物誌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線上博物館
數位典藏
線上蒐藏庫
數位典藏精選
學術著作與科普圖書
數位學習
科普學習資源
分享大師視野
科博館行動教室
行動學習
師生行動智慧跨服務學習
探索科博尋寶趣
線上導覽
網路特展
特展線上解說
展示主題線上解說
展覽回顧
iCoBo行動導覽
720度環景虛擬導覽
線上閱讀
科博館訊
科博電子報
921地震教育園區電子報
植物園花果曆
每月天文事件
科教影音
大自然真相系列影片
科普傳播頻道
環教專區
自然學友之家
幼兒科學園
「物質與能」科學演示
宇宙奇航展區影片介紹
物理世界系列影片
共享資源
視訊背景圖
特展學習單
Google藝術與文化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關於科博館
館史
館長
歷任首長
歷任首長口述歷史
科博標識
政府公開資訊
重大政策
檔案應用專區
檔案應用申請服務
科博館線上檔案展
檔案管理學習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檔案相關網站
檔案應用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公共服務場所
人員職稱
單位名稱
廉政園地
廉政訊息
廉政會報專區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專區
政風法規
影音宣導專區
常見問答
開放與購票
交通與餐飲
團體參觀
恐龍卡
志工‧實習‧徵人
訂閱電子報
加入科博
聯絡我們
視訊背景圖免費下載
線上服務
報名與預約
個人報名
團體預約
本館到校服務申請
補助偏鄉中小學
補助中部中小學
「科學學習中心」教材外借申辦
鳳凰谷鳥園校外教學申請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教學活動申請
921地震教育園區到校服務申請
購票服務
線上購票
劇場資訊查詢
購票證明列印
會員申辦
恐龍卡預約申請
加入科博館會員
網路會員中心
業務申辦
場地租借申請
志工徵募申請
參觀與服務
參觀資訊區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入館與優惠
交通及停車
觀眾服務區
綜合服務中心
恐龍卡申辦
遺失物招領公告
無障礙服務
餐廳紀念品店
科博館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廳介紹
展廳平面圖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各劇場位置圖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鳥瞰劇場
環境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相關程序
可借用項目
展覽回顧
學習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分享大師視野講座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補助中部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行動智慧學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NSL自然科學現場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科博揪咪秀Podcast
學習資源庫
特展線上解說
展示主題線上解說
天文事件
活動花絮
研究典藏與圖書
蒐藏區
概 況
蒐藏管理
蒐藏資料庫
研究與圖書
館藏查詢與新書
圖書館服務
研究著作與出版投稿
索羅門群島植物誌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線上博物館
數位典藏
線上蒐藏庫
數位典藏精選
學術著作與科普圖書
數位學習
科普學習資源
分享大師視野
科博館行動教室
行動學習
師生行動智慧跨服務學習
探索科博尋寶趣
線上導覽
網路特展
特展線上解說
展示主題線上解說
展覽回顧
iCoBo行動導覽
720度環景虛擬導覽
線上閱讀
科博館訊
科博電子報
921地震教育園區電子報
植物園花果曆
每月天文事件
科教影音
大自然真相系列影片
科普傳播頻道
環教專區
自然學友之家
幼兒科學園
「物質與能」科學演示
宇宙奇航展區影片介紹
物理世界系列影片
共享資源
視訊背景圖
特展學習單
Google藝術與文化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關於科博館
館史
館長
歷任首長
歷任首長口述歷史
科博標識
政府公開資訊
重大政策
檔案應用專區
檔案應用申請服務
科博館線上檔案展
檔案管理學習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檔案相關網站
檔案應用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公共服務場所
人員職稱
單位名稱
廉政園地
廉政訊息
廉政會報專區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專區
政風法規
影音宣導專區
常見問答
開放與購票
交通與餐飲
團體參觀
恐龍卡
志工‧實習‧徵人
訂閱電子報
加入科博
聯絡我們
視訊背景圖免費下載
線上服務
報名與預約
個人報名
團體預約
本館到校服務申請
補助偏鄉中小學
補助中部中小學
「科學學習中心」教材外借申辦
鳳凰谷鳥園校外教學申請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教學活動申請
921地震教育園區到校服務申請
購票服務
線上購票
劇場資訊查詢
購票證明列印
會員申辦
恐龍卡預約申請
加入科博館會員
網路會員中心
業務申辦
場地租借申請
志工徵募申請
921地震教育園區
最新消息
921地震教育園區
園區簡介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解說服務
劇場及地震體驗
園區地圖及設施
交通資訊
參觀須知
主題展館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
地震工程教育館
影像館
防災教育館
重建記錄館
觀眾服務
服務中心
轉轉BAR
表單下載
遺失物查詢
常見問答
科教活動
110年
109年
到校服務
活動介紹---111年寒假
新課程介紹
1-2年級課程
3-4年級課程
5-6年級課程
常見問答
申請結果
肖像權暨個資使用同意條款
電子報
人文生態學習策略聯盟
English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最新消息
預約導覽
到校服務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導覽時間
參觀須知
周邊景點
交通路線
觀眾服務
無障礙服務
園區設施
申請表下載
常見問題
遺失物公告
停車資訊
關於園區
歷史沿革
展館介紹
吉祥物穿山甲賴瑞
公共藝術
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
紀念刊物
國際研討會
2018國際研討會
2013國際研討會
科教活動
110年
精彩回顧
學者參訪紀錄
活動花絮
人文生態學習策略聯盟
English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最新消息
關於園區
園區介紹
歷史沿革
交通路線
遊園需知暨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電動接駁車
參觀資訊
全區路線
A區路線
B區路線
C區路線
D區路線
生命演示場
親禽園
預約申請
預約導覽
校外教學申請
親禽園預約
鳥園志工
鳥園志工值勤系統
鳥園志工值勤規則
到校服務
活動介紹
生態教育課程系列
申請結果
人文生態學習策略聯盟
English
AbouttheBirdPark
遺失物查詢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志工家族
志工活動大代誌
不知不可
行事曆
志工室的叮嚀
志工職前講習
志工進階講習
志工在職訓練
值勤系統
個人志工值勤系統
鳥園志工值勤系統
高中志工值勤系統
志工制度
關於我們
業務現況
徵募步驟
工作內容及範圍
徵募對象
服務時間
獎勵措施
福利回饋
相關法規
志工刊物
2021年靜電
2020年靜電
2019年靜電
2018年靜電
2017年靜電
2016年靜電
2015年靜電
2014年靜電
2013年靜電
2012年靜電
2011年靜電
2010年靜電
2009年靜電
志工徵募
一般志工
高中志工
活動剪影
社團活動
活動訊息
社團紀錄
活動照片
與志工室聯絡
歷史回顧
回顧109年
回顧106年
回顧105年
回顧104年
回顧107年
回顧108年
分眾導覽
一般民眾
教師學生
研究人員
植物園
網站總覽
English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廳介紹
劇場資訊
巡迴展
展覽回顧
:::
目前位於:
首頁〉
展覽與劇場〉
歷史展覽〉
賽德克-巴萊文化教育特展
:::
賽德克-巴萊文化教育特展
特展序
想認識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的主要角色真實生活中的樣貌嗎?
想知道賽德克˙巴萊電影的場景與道具是如何從美術設計稿開始製作的嗎?
那你絕對不能錯過「賽德克巴萊文化教育特展—史與影的交會」!
2011年9月,全臺將陷入「賽德克˙巴萊」電影風潮。
賽德克族是臺灣原住民族中民族性非常剽悍的一族,在世時追求個人成就以求得死後回到祖靈地的應許,因此男子積極尋求戰功、女子辛勤編織以取得文面資格,死後才能過彩虹橋回到祖靈地。
但當日本統治禁止賽德克人文面時,造成他們信仰的衝擊,1930年10月27日爆發的霧社事件即是賽德克人追求傳統祖靈信仰的英勇表現。
「賽德克˙巴萊」電影,即是介紹霧社事件給國人的史詩大片。
霧社事件確實也影響了整個賽德克族的命運。
發生時許多族人罹難、發生後被日本嚴加管理,整個事件的英勇事蹟,就像霧社氤氳的霧氣,被國人所遺忘。
即使民國政府以抗日的名義加以宣揚,對賽德克族人而言,仍無法彰顯他們最尊崇的賽德克傳統Gaya文化。
然而,霧社事件的故事實在是可歌可泣,事件發生時超過一半的罹難族人選擇自裁奔向祖靈、餘生族人更遭受到報復性襲擊以致於隱忍度日等。
這種種事蹟經由作家鄧相揚《霧社事件》、《風中緋櫻》、《霧重雲深》專書的報導,逐漸為世人所認識。
畫家邱若龍也因為鄧相揚的介紹共同參與研究,1990年繪出《霧社事件》報告漫畫,並於1998年製作《Gaya與1930霧社事件》紀錄片。
因為閱讀邱若龍的漫畫,讓魏德聖認識了霧社事件;並在協助邱若龍紀錄片收音的過程中,激起魏德聖拍攝「賽德克˙巴萊」電影的企圖心。
「賽德克˙巴萊」電影,並無法深入介紹賽德克族文化與霧社事件歷史:賽德克族是個什麼樣的族群?為什麼賽德克族堅持遵從Gaya祖靈信仰?霧社事件參與家族的人生際遇,又是如何?當代族人又是如何看待霧社事件?當9月「賽德克˙巴萊」電影風潮湧起,上述幾個問題將縈繞在國人的心中揮之不去。
為了滿足國人知的渴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賽德克˙巴萊」電影公司、作家鄧相揚、畫家邱若龍、以及賽德克族人一同策劃,推出「史與影的交會—賽德克巴萊文化教育展」,讓國人能夠更深入、更全面認識賽德克族文化與霧社事件歷史。
特展說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特別推出「賽德克巴萊—史與影的交會」特展,提供更多賽德克文化與霧社事件歷史資料給國人認識。
特展區分為「文化」、「事件」、「人物」、「當代」四個展區。
1.文化展區:
從賽德克族的始祖神話開始,介紹國人認識賽德克族文面、獵首、織布、鳥占等文化表徵、及其背後深刻的Gaya祖靈信仰意義。
配合科博館珍藏賽德克衣飾文物,包括電影中未能真實呈現的貝珠衣,讓觀展者體認該族文化的內涵。
2.事件展區:
深入1930年代霧社事件,特別提供事件後日本立即發佈的新聞片,以及數十幅事件發生當時照片,佐以電影美術指導邱若龍提供的場景與道具設計真跡百餘幅,讓觀展者更深入瞭解霧社事件。
3.人物展區:
介紹電影人物在歷史中的真實人生,並追蹤事件後的人生境遇,如1973年莫那魯道忠骸自台大歸葬霧社的新聞片,以及高山初子80歲的身影。
4.當代展區:
介紹事件後族人發展,非常難得邀請到王信攝影家展出1972年出道作「訪霧社」系列攝影,是該批作品40年後重新面世,為瞭解賽德克族人時代變遷的重要影像。
經由參觀此展,觀展者將藉由歷史、文化、與電影的多重交會,對賽德克族文化與霧社事件產生更深的體認。
賽德克族文化
Gaya:賽德克族文化
賽德克族是一個崇信祖靈的民族,遵守Gaya。
Gaya一詞是非常難以解釋,包含「祖先的遺訓」、「族人共同恪守的律法」、「社會規範與道德標準」、「族命得以綿綿不絕所繫者」、「風俗習慣、習俗」、「共祭、共獵、共勞、共牲、共食、共守禁忌、共服罪罰的團體」…等。
嘗試以單一名詞解釋,或可約「祖靈信仰」。
賽德克族無時無刻不與祖靈在對話,並尊重所有萬物之靈。
譬如狩獵前需至森林中聽靈鳥Sisin的叫聲進行鳥占,以普吉凶;歲時並舉行墾祭、播種祭、除草祭、收割祭、新穀入倉祭,間有敵首祭等,向祖靈祈福。
文面則是族人生前獲得應許,死後得以回歸祖靈地的標記,傳說死後族人必經祖靈橋HakawUtux,男女有文面者始得以通過。
因此文面是族人成年的重要標記,男子以曾經出草而有獵首功績者,始可文面;女子則以學會高超的紡織技術為文面的標準。
一般文面會分兩次進行,11-12歲時男女都文額紋,15-16歲男子獵首後文頤紋、女子學織布後文頰紋。
文面完成後才被認為成年,可以結婚。
未成年前男女或可吹奏口簧琴爭取好感,但嚴禁性行為,違反者家族將遭遇不幸(譬如被獵首)。
在日治之前賽德克族仍維持狩獵與遊耕式的生活形態。
親族組織採父系制,以部落為一自治聚落單位,負有共同祭儀、共同狩獵及共同對抗外侮的社會功能,並形成若干地緣兼血緣關係的組織。
推舉有才能、有經驗,具有領導統御能力者為頭目,平時男子聽從頭目命令,進行防禦守衛工作(登望樓眺望);當部落或聯盟遭到外族侵擾,將共同採取獵首行動。
此時獵首並不是一種戰爭行為,而是經由此行動讓祖靈進行神判,若行為舉止符合祖靈的嘉許,則可獵得外族首級;反之則自己的首級被獵。
首級帶回部落則當作朋友嚮以酒宴,成為家族一份子守護部落。
日治之後族人被迫收繳槍械、廢止文面、銷毀頭骨,造成Gaya文化傳承很大的衝擊,因此族人相信,霧社事件是霧社群Tgdaya為維護祖靈信仰發起的事件,為的是死後能夠回到祖靈應許之地。
人物介紹
莫那魯道(MonaRudao)
德克達亞群SeediqTgdaya(日治時期稱霧社群)馬赫坡社Mehebu頭目。
體軀強壯,以饒武善戰聞名,為德克達亞群重要部落頭目之一。
莫那魯道娶巴岡瓦力斯BatanWalis為妻子,生有二男三女。
日人治台後對賽德克族人進行高壓統治,逼使繳械歸順,後復強迫族人服勞役,視族人如牛馬,對日人恨之入骨,但又深知日人強大,故一直隱忍。
但因其妹嫁給日警卻遭遺棄,以及長子達多莫那「敬酒風波」遭恥辱,在二子強力勸說下,聯合德奇塔雅群六部落於1930年10月27日於霧社地區對抗日本強權,最後彈盡援絕,遁入馬赫坡岩窟,殺死家人後自殺壯烈成仁。
其遺骨於1933年被族人尋獲,先被送到埔里街上展示,後送交臺灣大學前身臺北帝國大學當作館藏。
1973年迎回霧社於櫻台安葬。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游大慶飾演青年莫那魯道、族人林慶台飾演中年莫那魯道。
馬紅莫那(MahonMona)
莫那魯道長女。
事件發生後,丈夫與子女全死在戰爭中。
由於她的長兄達多莫那率領族人在馬赫坡岩窟堅持奮戰,日人計窮,逼馬紅莫那攜酒前往勸降,其兄不降但喝完所攜酒後,從容自殺。
她也是莫那魯道家族事件後唯一生還者,因思念家人痛不欲生,在保護蕃收容所及移居川中島後,數度上吊自殺皆倖獲救。
後領養張呈妹為女並招劉宗仁為女婿,子孫繁衍。
後以65高齡辭世。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溫嵐飾演。
達多莫那(TadaoMona)&巴索莫那(BasoMona)
達多莫那是莫那魯道長子,精於狩獵,是勇敢善戰的賽德克勇士。
在一次族人婚宴上,因獻酒給日警遭恥辱,引發「敬酒風波」,強力勸說父親莫那魯道對抗日人。
「霧社事件」中率領族人固守馬赫坡岩窟,以游擊戰和日人展開長期戰爭,終至彈盡援絕。
日人脅迫其妹馬紅莫那前來勸降,不被所動,完成「最後酒祭」後,壯烈自殺成仁。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田駿飾演。
巴索莫那是莫那魯道次子,賽德克勇士。
「霧社事件」發生時,與兄長達多莫那率領族人與日軍展開激戰,不幸下顎被日軍子彈貫穿,後傷口嚴重發炎生命垂危,要求兄長幫其砍首,壯烈成仁。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李世嘉飾演。
花崗一郎
族名DakisNomin(達奇斯諾賓),德克達亞群荷戈社Hogo人。
自小聰穎,就讀霧社番童教育所時,被日人教師取名花崗一郎。
後保送埔里日人尋常小學校高等科就學,畢業後升臺中範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講習科繼續讀書。
生性沈默寡言,性情保守,不善言辭,眼睛炯炯有神,頭腦清晰,反應明快,喜愛劍道與柔道。
他自台中師範學校畢業後,奉派到馬赫坡蕃童教育所任職,翌年即被派任波亞倫蕃童教育所繼續教職的工作,奉當局命令,娶川野花子為妻。
「霧社事件」爆發後,在恩(對日)、義(對族人)糾葛下,與家族集體在花岡山自殺。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徐詣帆飾演。
川野花子
族名ObingNawi(娥賓那威),德克達亞群荷戈社人。
母親YilisNokan(伊莉斯諾幹),荷歌社頭目TadaoNogan(塔道諾幹)是其舅舅。
在日人撫育政策下被送進霧社日人尋常小學校就讀,畢業後保送埔里日人尋常小學校高等科就讀。
1929奉理蕃當局命令,嫁給花岡一郎為妻,婚後生一男,取名幸男。
「霧社事件」爆發後,與夫君花崗一郎同在花崗山上自殺。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羅美玲飾演。
花崗二郎
賽德克族名DakisNawi(達奇斯那威),德克達亞群荷戈社人。
被日人教師取名為花岡二郎,但他不是花岡一郎的弟弟,僅因同部落且年齡較輕。
畢業後保送埔里日人尋常小學校高等科就讀,畢業後安排於霧社警察官吏駐在所任警丁職務。
1929年花岡二郎奉命與高山初子結婚。
原擬參與日人舉辦普通試驗檢定成為巡查,「霧社事件」爆發後,因恩義糾葛,與家族集體在花岡山自殺。
近代時其後人回花崗山撿拾自殺處泥土製成墓塋敬奉其英靈。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蘇達飾演。
高山初子
賽德克族之名字為ObingTadao(娥賓塔歐托),為荷戈社頭目TadaoNogan(塔道諾幹)之長女,與川野花子為表姊妹,兩人一同就讀霧社日人尋常學校以及埔里日人尋常小學校高等科。
1929年就學中受令下嫁花岡二郎,「霧社事件」時花崗二郎殉死,初子因懷有身孕,自花岡山脫出,「第二次霧社事件」又逃過一劫,後生二郎遺腹子取名為花崗初男(高光華)。
移居川中島(清流部落)後改嫁中山清(高永清),戰後改名高彩雲,成為一名助產婦,在山上為族人接生,救命無數。
後以82高齡辭世。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徐若瑄飾演。
塔道諾幹(TadaoNokan)
賽德克族德克達亞群荷歌社總頭目,高山初子之父。
三個兄長都曾任頭目,卻都都死在對日戰爭或是被日人打死。
繼任頭目後,曾參與「沙拉茅事件」,襲擊薩拉矛社Sramau泰雅族。
起初擔心被日人報復未響應莫那魯道,事件爆發後卻英勇的率領族人與日軍激戰,最後戰死沙場。
近代時其後人回戰場撿拾泥土製成墓塋敬奉其英靈。
鐵木瓦力斯(TemuWalis)
道澤群Toda總頭目。
道澤群長年來與德克達亞群因獵場衝突與相互馘首而關係緊張。
「霧社事件」發生時被小島源治控制,後被脅迫組成「味方蕃襲擊隊」,與抗日蕃對抗時戰死,激起道澤群族人激奮發誓報仇,在日人暗助下發起「第二次霧社事件」,襲擊抗日族人收容所,殺害200餘人。
2011年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由族人馬志翔UminBoya飾演。
小島源治
日本宮城縣人,原擔任賽德克族道澤群Toda蕃童教育所教職工作,後轉任警政工作,成為一名理蕃警察,大部份的時間皆在道澤駐在所服務,是公認的「蕃通」。
「霧社事件」時巧妙化解道澤群族人抗日、親日兩派爭執,導引投入親日陣營組織「味方蕃襲擊隊」。
小島源治受當局密飭,下令道澤群引爆「第二次霧社事件」,事件平息後後,小島源治以管理不周,遭到革職,戰後返日。
「霧社事件」之初救了中山清(高山初子/高彩雲再嫁者),成了中山清家人一世恩人,80年代中山清一家人還赴日本探視。
賽德克小檔案:命名規則
賽德克族命名採「父子聯名」制,子女聯父名於自己的名字之後,沒有漢人所謂的姓。
如莫那魯道MonaRudo為魯道鹿黑RudoRuhei之子,為達多莫那TadaoMona、巴索莫那BasoMona、馬紅莫那MahonMona之父。
事件
1.霧社群(德克達亞Tgdaya)
霧社群(德克達亞Tgdaya)早期因居住在高山深處,故被其他族群稱為「Tgdaya」,意為「住在高處的人」或「住在深山裡的人」,其自稱則為「SeediqBale」意即「真正的人」。
霧社地區因長年雲霧繚繞,清領時稱當地的原住民為「致霧番」,日治則稱為「霧社蕃」。
迄至日治中期,霧社群Tgdaya共有巴蘭Paran、塔卡南Takanan、荷戈Gungu(或Hogo)、馬赫坡Mehebu、斯庫Suku、羅多夫Drodux、塔羅灣Truwan、土岡Tongan(另包括Mwanan)、西寶Sipo、卡茲庫Qacuq、波阿倫Bwaarung、霧卡山Bukasan等十二社。
主要居住在現今南投縣仁愛鄉(及部分花蓮縣)的德克達亞群、道澤群、土魯閣群後裔過去長久以來被政府歸類為泰雅族,但有感於認同與文化語言的差異,近十年來向政府爭取正名,2008年4月23日獲得政府的尊重與接受,成為獨立族群族群—賽德克族。
2.人止關
要進入霧社必先經過人止關,自古以來即是有名的難關要塞,清領之前霧社地區的原住民即憑藉此抵擋外族的侵擾。
100年前的霧社地區為原住民各族群的自治領域,賽德克族Seediq即有霧社群Tgdaya、道澤群Toda、土魯閣群Turuku。
泰雅族賽考列克亞族Squliq有白狗、馬力巴群等;泰雅族澤敖列亞族Ciuli則有眉原、萬大群等。
布農族有干卓萬、武界、過坑等群。
原先這些族群都自給自足,清領時僅有部分食鹽、鐵器等日用品必須至埔里與平埔人噶哈巫Kahabu以獸皮交換。
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於理蕃初期即強力討伐各原住民族,唯霧社地區原住民積極反抗,日人統治山地企圖一時無法得逞。
1897年1月深堀大尉率探險隊一行15人於霧社入山後失蹤,後證實遭到殺害。
1902年埔里守備隊欲從埔里向霧社推進,又在人止關遭到殲滅,逼使日軍對於霧社地區進行封鎖政策。
當時日軍頭帶紅帽,賽德克群以族語稱呼「托那突魯」,指「紅頭」之意。
3.姊妹原事件
為突破封鎖的僵局,日軍於1903年暗中操縱布農族干卓萬群,以共同抵抗日軍侵略以及交換日用品為由,誘使因封鎖而缺乏食鹽的霧社群往兩族交界地「姊妹原」相會,見面後布農族人即饗以酒宴,待酒醉後大舉砍殺霧社群壯丁百餘人,霧社群勢力因而大減,不得已歸順日本政府。
此事件在埔里平地人稱為「南(布農)北(賽德克)蕃大戰」,日本官方紀錄為「霧社蕃膺懲事件」。
電影中安排莫那魯道曾參加姊妹原事件,實與歷史不符。
4.日治霧社
當霧社地區原住民族被逐一征服後,日人選擇於霧社台地建立行政中心,對原住民進行高壓統治。
日治前原住民各部族長久以來存在著許多獵場與馘首的衝突,為統治目的日人甚至利用此衝突炮製許多以夷治夷爭端,對各部族進行牽制。
5.霧社抗日事件的遠因
一、日人確立殖民化政治權力
二、日人掠取山地資源
三、賽德克族傳統生活與經濟生產方式的改變
四、族群的間隙與日人以夷制夷政策
五、失敗的和蕃婚姻政策
六、賽德克族傳統文化與殖民者大和文化的衝突
6.霧社抗日事件的近因
一、脅迫原住民服繁重勞役
二、年輕族人的積極策動
三、敬酒風波
四、日人高壓的理蕃政策
五、日警的跋扈與貪污
7.霧社事件
長期不堪日人極權統治的霧社群六社族人,於1930年10月27日利用能高郡役所在霧社地區舉行聯合運動會時,俟機反抗日人的奴役暴政。
霧社事件由馬赫坡社Mahebo頭目莫那魯道MonaRudo主導,率領霧社群馬赫坡Mahebo、塔羅灣Truwan、荷戈Gungu、羅多夫Drodux、斯庫Suku、波阿倫Bwaarung六社壯丁356人,先於凌晨時分攻陷各地警察駐在所切斷通訊並奪取槍械,天亮後則攻擊霧社公學校運動會場及警察分室、日人機構及宿舍,計殺死日人134名,殺傷26名,著日服台胞漢人被流彈誤殺2名。
8.大軍壓境,血洗霧社
霧社事件爆發後,震驚全台灣及日本,台灣總督府立即下令調派台灣各地警察隊,及台灣軍司令部所屬軍隊前往埔里集結,並伺機進攻霧社。
奪取霧社後,與抗日族人展開激戰,來自台中、東勢、新竹、台北、宜蘭、台南各地日軍警陸續抵達,飛機轟炸、砲兵砲擊,軍警部隊則協同地面挺進。
為了箝制抗日族人,日人在埔里街築飛機場作為屏東飛行第八連隊的基地。
此四架飛機擔任偵察、空襲、空投心戰招降傳單、及施放毒瓦斯,對抗日族人構成相當大的威脅,尤其轟炸行動配合地上砲兵部隊的砲擊,造成抗日族人慘重的傷亡。
9.以夷制夷
11月中,日本軍警部隊於討伐抗日族人之戰役中,屢遭抗日族人之強力抵抗,雖然一再出動大量軍警部隊,配置精銳武器,亦屢嚐敗績,遂組成「味方蕃襲擊隊」投入戰場。
「味方蕃襲擊隊」是以道澤群Toda、土魯閣群Turuku為戰鬥主力,其次是萬大群和為參與抗日的霧社群六社,再其次是泰雅族白狗群。
其他未投入戰鬥的部落則擔任道路開拓、橋樑架設、物質糧食輸送等工作。
被迫投入日方陣營的族人,適用日本軍警之「戰地敕令」,若有違命或不遵從者,施以嚴刑拷打或就地槍決。
若建有戰功者,則適用台灣總督府頒令之「官役人伕貸」規定,給予獎賞。
在此威脅利誘下,這些被日人稱為「味方蕃」的族人,只得任日人操縱。
10.慘烈犧牲壯烈成仁
抗日族人的作戰策略皆被日軍擊破,因而改以游擊點狀突擊方式,遁入馬赫坡岩窟建立據點。
莫那魯道MonaRudo見大勢已去,帶領部份族人遁入內山,待家人身死後,進入內山大斷崖持槍自殺。
12月8日,日人威逼莫那魯道女兒馬紅莫那,向兄長達道莫那為首的最後一批族人勸降,但志節堅定的達道莫那不為所誘,與其他四名勇士,進行完最後酒祭,奔向內山上吊自縊,壯烈成仁。
11.投環自縊
日人以飛機、砲擊、更脅逼「味方蕃襲擊隊」投入殘殺族人,抗日族人因此陷入困境。
族人相信祖先是從巨木中誕生(即波索康夫尼PosoKofuni),或不願意被生擒獵首,因此於討伐情勢下,許多族人選擇於樹上自縊,讓靈魂歸向祖靈地。
因此抗日族人在面對圍剿時,不是奮力作戰,就是自縊殉死;許多婦女為了留下有限的糧食,並讓抗日族人無後顧之憂,帶著幼兒一起上吊自縊。
事件後對抗日族人進行的死亡調查,644人中296人選擇自殺身死,顯示視死如歸的決心。
12.「保護蕃」收容所
事件時許多抗日族人被日人誘捕,計561名拘留於「羅多夫Drodux保護蕃收容所」(今仁愛國中址),及「西寶Sipo保護蕃收容所」(今春陽第四班一帶)。
日人以嚴密警力對拘留的族人予以監管。
族人因夫離子散、人倫破碎,極度悲觀而自縊者時常發生。
亦有長期奔馳山林對抗日人的族人,因營養失調而病死於收容所內。
從收容所逃脫的族人不是被槍殺,就是被送往霧社分室施以嚴罰。
名為「保護蕃」收容所,事實上是集中營,日夜監控。
13.第二次霧社事件(保護蕃收容所襲擊事件)
霧社事件爆發時,日警強烈控制道澤群Toda、土魯閣群Turuku族人,防止加入抗日陣營。
事件末期,更使用以夷制夷手段,脅逼此二部族組成「味方蕃襲擊隊」,投入戰事。
道澤群Toda族人因前任總頭目鐵木瓦力斯TemuWalis被殺,在日人默許下,於1931年4月25日清晨時分,分批攻擊監控於西寶Sipo、羅多夫Drodux兩收容所的抗日餘生者,被殺死及因恐懼而自殺者216人。
道澤群Toda襲擊隊員砍下其中101個首級,提回道澤駐在所向日警繳功。
此一「保護蕃收容所襲擊事件」被抗日餘生者稱為「第二次霧社事件」。
14.強制移居川中島
日人於1931年5月6日,將抗日族人298名餘生者,強制移居到北港溪與眉原溪交會處,取名為川中島(今互助村清流部落),以便集中管理。
這些僅存的老弱婦孺被強制移居,必須面對低海拔環境的挑戰,因瘧疾患病致死者比比皆是,亦有因思念親人痛不欲生而自縊,截至1937年殘存230人。
蒙當地原居民泰雅族眉原部落雪中送炭,餘生者含辛茹苦總算重新獲得新生。
15.霧社抗日紀念碑
國民政府遷台後,兩岸出現政治緊張與對峙,政府為了防備空襲,下令各地挖掘防空壕,1953年仁愛鄉公所在仁愛鄉警察分局(前霧社分室)的後方進行挖掘防空壕時,挖出三十餘具枯骨,經證實為霧社事件抗日族人的遺骸。
國府為了表彰抗日志士之志節,將此遺骸合葬於霧社櫻台,取名為「無名英雄之墓」,並立碑紀念,此即今之「霧社抗日紀念碑」。
每年10月27日由南投縣政府、仁愛鄉公所在「霧社抗日紀念碑」舉行追思活動,藉此追悼霧社事件抗日志士的英靈。
16.莫那魯道精神不死
霧社事件平息後,莫那魯道的遺骨於1933年尋獲,其後送交台北帝大(今台大)供作研究標本。
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為軫念莫那魯道及志士抗日之志節,在霧社櫻台興築「抗日紀念碑」,供國人憑弔。
1973年10月間,莫那魯道的遺骨迎回霧社,禮葬於「霧社抗日紀念碑」園區,內政部亦對莫那魯道加以褒揚,牌位奉祀在台北市圓山之忠烈祠內。
「莫那魯道精神不死!」的口號,於1990年代被台灣原住民族視泛族群的團結象徵,「霧社事件」亦成為國小必讀的教材。
1997年莫那魯道的塑像被南投縣政府豎立在「霧社抗日紀念碑」園區內,政府亦於2000年發行二十元銅幣,將莫那魯道的遺像鑄在其上,以為紀念。
先睹為快
賽德克巴萊-史與影的交會特展
特展部落格
2019/11/01更新
延伸文章資訊
- 1霧社事件的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 - Fanily 粉絲玩樂
電影故事以歷史佐證及平衡觀點,描述臺灣1895年起的台灣日治時期,因日本統治當局對臺灣原住民壓迫式的措施,迫使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首領莫那•魯道率領族人 ...
- 2赛德克·巴莱_电影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 - 腾讯视频
之前看过好几遍了,还专门搜索过“”雾社事件“”,深度了解了那段令人伤感的真实历史事件。但这次终于看到了完整版,我觉得整部片子的精髓都在后半段,尤其是部落女人宁可 ...
- 3我看霧社事件-Dakis Pawan郭明正| 電影《賽德克‧巴萊》族語 ...
八十年來,有關「霧社事件」的報導、研究、論述與著作,在臺灣、日本可謂從不間斷;不可諱言的是,日本方面因掌握著當時大量的文獻史料而佔盡優勢。
- 4賽德克·巴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語:Seediq Bale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發音})是一部2011年台灣導演魏德聖拍攝的電影長片。改編自邱若龍漫畫《霧社事件》。片名《賽德克·巴萊》 ...
- 5【影涉人生】別把莫那魯道當成抗日英雄:賽德克.巴萊 ...
以描述整起霧社事件前因後果的《賽德克.巴萊》,上集《太陽旗》從第一個出草畫面就征住全場!電影用最直接的方式讓我們認識了莫那魯道,那是他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