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說文解字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三節《說文解字敘》. & 許慎《說文解字敘》: ... 倉頡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於《夬卦》,《夬卦》說,臣子應當輔佐君王,使王政暢行。
這就是說,倉頡創造文字是為了 ...
第三節
《說文解字敘》
&許慎《說文解字敘》: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題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
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
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往古的時侯,伏犧氏治理天下,(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觀察鳥獸的形象和大地的脈理,近的取法自身,遠的取於它物,在這個基礎上,才創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農氏的時代,使用結繩記事的辦法治理社會,管理當時的事務,社會上的行業和雜事日益繁多,掩飾作偽的事兒也發生了。
(到了黃帝的時代,)黃帝的史官倉頡看到鳥獸的足跡,悟出紋理有別而鳥獸可辨,因而開始創造文字。
(文字用於社會之後,)百業有定,萬類具明。
倉頡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於《夬卦》,《夬卦》說,臣子應當輔佐君王,使王政暢行。
這就是說,倉頡創造文字是為了宣揚教令、倡導風範,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君王運用文字工具,更便於向臣民施予恩澤,而臣民應以立德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撈取爵祿。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
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倉頡初造文字,是按照物類畫出形體,所以叫做「文」,隨後又造出合體的會意字、形聲字,以擴充文字的數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
叫它為「字」,是說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數量增多。
把文字寫在竹簡、絲帛上,叫做「書」。
「書」意味著寫事像其事。
(文字)經歷了「五帝」、「三王」的漫長歲月,有的改動了筆畫:有的造了異體,所以在泰山封禪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體各不相同。
&周禮八歲入小學。
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
二(上)二(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
日月是也。
三日形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
武信是也。
五曰轉注。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
令長是也。
《周禮》規定八歲的士族子弟進入初等學館學習,學官教育他們,先教「六書」。
《「六書」的名稱,)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義是:字形、結構看起來認得,但須經過考察才能知道它所體現的字義,上下二字即屬此例。
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義是:用畫畫的辦法畫出那個物體,筆畫的波勢曲折同自然物的態勢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屬此例。
第三叫形聲,形聲的含義是,按照事物的性質和叫法,挑選可相比譬的聲符和義符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屬此例。
第四叫會意,會意的含義是:比聯起事理有關的字素,構成文字;摻合字素的意義,可以得知新字的字義或旨趨,武信二字即屬此例。
第五叫轉注,轉注的含義是:立一字為頭、為根,創制類屬字,類屬字對根字的形音義有所承襲,與根字意義相通,考老二字即屬此例。
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義是:沒有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個同音字代表它,令長二字即屬此例。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
至孔氏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
厥意可得而說。
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
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到了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出大篆十五篇,籀文同古文有了差異。
(不過古文尚在通行,)一直到(春秋末年)孔子寫「六經」,左丘明著《左傳》都還在使用古文;古文的形體、意義仍為學者們所通曉。
再往後(到了戰國),諸侯們依靠暴力施政,不服從周天子;他們憎惡禮樂妨害自己,都拋棄典籍(各行其是)。
中國分為七雄並峙,田畝的丈量方法相異,車子的規格尺碼不同,法令制度各有一套,衣服帽子各有規定,說起話來方音分歧,寫起字來相互乖異。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趟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
所謂小篆者也。
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
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趨約易。
而古文由此絕矣。
秦始皇初滅六國,丞相李斯就奏請統一制度,廢除那些不與秦國文字相合的字。
(李斯等人負賈規範文字,)李斯寫了《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寫了《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寫了《博學篇》,(它們)都取用史籀大篆的字體,有些字還很作了一些簡化和改動,這種字體就是人們所說的「小篆」。
這個時候,秦始皇焚燒《經書》,除滅古籍,征發吏卒,大興戍衛、徭役,官府衙獄事務繁多,於是產生了隸書,以使書寫趨向簡易,古文字體便從此止絕了。
&自爾秦書有八體。
一日大篆,二日小篆,三日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即,六曰署書,七日殳書,八日隸書。
漢興有草書。
從這個時候起,秦代的書法有八種體勢,第一叫大篆,第二叫小篆,第三叫刻符,第四叫蟲書,第五叫摹即,第六叫署書,第七叫殳書,第八叫隸書。
漢朝建國以後有草書。
&尉律,學僮十七以上始試。
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
又以八體試之。
郡移太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
書或不正,輒舉劾之。
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漢朝的法令規定,學童十七歲以後開始應考,能夠背誦、讀寫九千個漢字的人,才能做書史小吏;進一步是用書法「八體」考試他們。
通過郡試之後,上移給中央太史令再行考試,成績最優的人,被用為樞秘處的秘書。
官吏的公文、奏章,文字寫得不正確,「尚書史」就檢舉、彈劾他們。
如今條令雖在,卻停止了考核,文字之工不講習,士人不通漢字之學很久了。
&孝宣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
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帝時,徵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
黃門侍郎楊(揚)雄采以作《訓纂編》。
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
漢宣帝時,徵召到一位能夠讀識古文字《倉頡篇》的人,宣帝派張敞跟著那人學習。
(在這以後)涼州的地方官杜業,沛地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也能讀識古文字。
漢平帝時,徵召爰禮等一百多人,要他們在未央官講說文字,尊奉爰禮做「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楊雄採集大家的解說著了《訓纂篇》。
《訓纂篇》總括了《倉頡篇》以來的十四部字書,計五千三百四十字,典籍所用的字,大都收入該書了。
&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
頗改定古文。
時有六書。
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有異者也。
三曰篆書,即小篆。
四曰左書,即秦隸書,秦始皇帝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到了王莽執政攝行王事的時候,他要大司空甄豐等人檢校書籍,以標榜自己盡力於制禮作樂之事。
這期間對古文字很有一些改動。
那時有六種字體,第一叫古文,這種文字出自孔子住宅牆壁中收藏的一批古籍;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過字體又同古文有別:第三叫篆書,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書,即秦朝的隸書,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創制的;第五叫繆篆,是用在璽符印鑑上的文字;第六叫鳥蟲書,是寫在旗幡等物上的。
&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
又北平侯張倉獻《春秋左氏傳》。
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
其銘即前代之古文。
皆自相似。
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
變亂常行,以燿於世。
魯恭王拆毀孔子住宅,(無意中)得到了《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等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還有北平侯張倉所獻的《左傳》。
一些郡縣、諸侯國也往往從地下發掘出前代的寶鼎和器物。
它們的銘文就是前代的古文。
(這些古文字資料)彼此多相似,雖說不能再現遠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況卻能知道大概了。
世人無知,極力否定、詆毀古文,認為古文是好奇的人故意改變現行文字的寫法,假托出自孔子住宅牆壁,偽造出來的不能知曉的文字;(認為古文)是詭變正字,攪亂常規;(認為擁護古文的人)是想借它炫耀於世。
&諸生競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
」「人持十為斗。
」「虫者屈中也。
」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
若此者甚眾。
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
俗儒鄙夫,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
究洞聖人之微恉,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號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仙之術焉。
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
很有一些儒生(喜歡憑著臆斷)爭著搶著解說文字和《經》義。
他們把秦朝才有的隸書當做倉頡時代的文字,說什麼「文字是父子相傳的,那裡會改變昵」?他們竟然瞎說:「馬字頭作一人字是長。
」「人握十是斗。
」「虫字是屈寫中字的一豎。
」掌刑官解說法令,竟至於憑著拆析字形來臆斷刑律,比如「苛人受錢」(原義是禁止恐嚇人犯,索取賄賂,「苛」是「訶」的假借字,可是)有人說,「苛」字(上為「止」,下為「句」),意思是「止句」。
類似上文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這些解說)都同孔壁中出土的古文字形不合,同史籀大篆的字體相違。
粗俗淺薄的人,欣賞自己習見的東酉,對於少見的事物則格格不入,(他們)沒見過宏通的學問,不知道漢字的規律、法則,把古文典籍看成異端,把無稽之談當做真理,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看得神妙至極。
(他們)探究聖人著述的深意,又看到《倉頡篇》中有「幼子承詔」一句,便說《倉頡篇》是黃帝時代寫的,說那句話寓有黃帝仙去,讓幼子承嗣的深意。
他們迷誤不通,能不違背事理嗎?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
」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
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
......今亡矣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
人用己私,是非無定;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
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
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譔其說。
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
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萬物咸睹,靡不兼載。
厥誼不昭,爰明以喻。
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
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尚書》記載,舜帝說;「我想看看古人繪製的圖像。
」這話表明舜帝制訂制度,必按舊典行事,而不穿鑿附會。
孔子說:「我還能看到史書存疑的地方。
」又說:「(這種「存疑精神」)現在的人沒有了啊!」(「存疑」)不是作者自己不懂就不聞不間,(而是擔心)人若憑著自己的猜想去解釋古史古事,那就會弄得是非沒有定準;巧言詭辯將給世上的學習、研究者造成疑團、困擾。
文字是經史百家之書的根基,是推行王道的首要條件,前人用它記述自己的經驗傳示給後人,後人依靠它認識古代的歷史。
孔子說「本立而道生」,這是因為(確立了根本)能使人懂得世上最深奧的道理,而不會再受困擾。
現在我敘列篆文,參照古文、籀文,博採諸家之說,做到出言無論大小,都確鑿有證,在考稽的基礎上撰寫出自己的說解。
我想用這部書總編萬物,剖辨謬誤,使學習的人了悟(文字的本原),通達文字的妙意。
我採用分立部首、以部首系聯字頭的辦法編排文字,使它們不相錯雜。
萬事萬物都能從本書裡見到,沒有哪一樣不涉及、不記載的。
遇到讀者不易明瞭的事物,我就援用可資說明的東西比喻它。
書中提到孟喜的《易經》,孔安國的《尚書》,毛亨的《詩經》以及《周禮》《左傳》《論語》《孝經》等,都指古文版本。
遇到我不知道的事物,就告缺不論。
……
&……(部首詳目從略)
&敘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
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其建首也,立一為耑。
方以類聚,物以類分。
同條牽屬,共理相貫。
雜而不越,據形系聯。
引而申之,以究萬原。
畢終於亥,知化窮冥。
《敘》文開列了十四篇五百四十部的目錄。
(本書收編漢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解說詞總計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本書在部首排列上,把「一」部放在開頭,編排漢字按照「類」相同則相聚的原則進行,使事物按照群體分開;「同條」者牽屬一處,「同理」者貫連一起,排字有序,不相雜亂,依據字形逐個地繫聯字頭;從「一」字起頭,申引、繫聯開去,探究了上萬個漢字的造字本原;把「亥」字列在篇末,從而可知變化至於窮極而復歸於「一」。
&於時大漢,聖德熙明。
承天稽唐,敷崇殷中,遐邇被澤,渥衍沛滂。
廣業甄微,學士知方,探嘖索隱,厥誼可傳。
粵在永元,困頓之年,孟陬之月,朔日甲申。
時在漢朝,聖德熙熙,燦如日明,光武皇帝上承天命,躬行堯帝之道創建了大業,中華內外盡受漢皇之恩,這恩澤如雨如潮極大極盛。
(皇家)隆興學業,選拔人才不遺細民百姓;學士們知道治學之要,研討(文字非常)精深,他們的見解可以傳示後人(所以我採編以成此書)。
這時是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正月初一。
&曾曾小子,祖自炎、神。
格玄氏」,「共工氏」,縉雲相黃,共承高辛,太嶽佐夏。
呂叔作藩,俾侯於許,世祚遺靈。
自彼徂召,宅此汝瀕。
我是許氏的苗裔,祖宗應從炎帝、神農算起。
遠祖縉雲氏輔佐過黃帝,遠祖共工氏的帝位被高辛氏接替,遠祖太嶽氏輔佐夏禹,太嶽氏的後人呂叔護衛周朝,被周天子分封到許,托庇祖宗護佑,許氏世代相繼。
自那以後許家又從許地遷到汝南,從此我的嫡宗就住在汝水邊。
&竊卬景行,敢涉聖門。
其弘如何?節彼南山。
欲罷不能。
既竭愚才,惜道之味,聞疑載疑。
演贊其志,次列微辭。
知此者稀,儻昭所尤,庶有達者理而董之。
我仰慕聖人,不揣冒昧想挨近聖人之門。
聖門高大得怎樣?像南山一樣崔巍。
我想中途作罷,但又不能。
我已經用盡了魯鈍之才,可惜「道味」未通,聽到「疑」也只能記個「疑」。
我推演聖人造字之意,編述了自己的淺薄見解。
我對這門學問懂得不多,倘若有明顯錯誤,希望通家糾正它。
(敘文翻譯參見前引章著,同學圈點敘文時可參考之。
)
延伸文章資訊
- 1说文解字序原文和翻译 - 百度文库
说文解字序原文和翻译- 《说文解字序》原文和译文二、《说文解字序》原文如下: 说文解字序》原文如下: 如下《序》 1、说文解字序:古者庖羲氏之王 ...
- 2第三節《說文解字敘》
第三節《說文解字敘》. & 許慎《說文解字敘》: ... 倉頡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於《夬卦》,《夬卦》說,臣子應當輔佐君王,使王政暢行。這就是說,倉頡創造文字是為了 ...
- 3說文解字: 卷一: 序-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4说文解字序注译 - 百度文库
- 5许慎《说文解字序》 注释与翻译 - 360doc个人图书馆
许慎《说文解字序》 注释与翻译. ... 《说文解字》系东汉经学家许慎著作的一部文字学专著。在序言中,许慎对汉字的源流发展、体式作用等问题进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