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83年版)編輯方式簡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鮮少人知道。

但當時的編輯小組已將所有編輯工作過程留下紀錄,出版了《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首頁 教育交流道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83年版)編輯方式簡介 Previous Next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83年版)編輯方式簡介 |許淑芬 【文/本國語文教育研究發展辦公室 許淑芬】【圖/本國語文教育研究發展辦公室 羅敦英】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註1)(以下簡稱為《修訂本》)目前已有近2億之使用人次,可見其熱門程度。

而對於這麼一部大部頭(收錄約16萬7千餘詞)且大受歡迎的辭典,是如何產生的?相信鮮少人知道。

但當時的編輯小組已將所有編輯工作過程留下紀錄,出版了《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編輯總報告書》(註2)(以下簡稱為《總報告書》)。

現在一般人在使用時只知《修訂本》,卻不知有《總報告書》的存在。

它是教育部的語文叢書之一,從書名可略窺它是一本介紹《修訂本》編輯過程的報告書,而實際上從該書「提要」(註3)中言及「本報告書為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編輯小組編訂」、「本報告書的編輯宗旨為將修訂工作的經驗與心得作一總整,既是日後持續修訂的基礎,亦可提供給各界人士作參考。

」便可得知它是《修訂本》編輯小組的經驗累積及傳承。

《總報告書》分有七個單元,分別為「提要」、「人員篇」、「流程篇」、「資料篇」、「體例篇」、「成果篇」、「附錄--編輯紀要」。

限於篇幅,本文著重於「流程篇」之介紹。

從「流程篇」中可歸納出《修訂本》之編輯流程為:「資料建檔」→「撰稿」→「審稿」(初審、審音、複審)→「定稿」(總編定稿、定稿讀稿)→「編輯成果」。

另有「改稿」、「清稿」則是在上述每一流程結束後必須進行者,亦即在進入每下一流程前,皆須先行「改稿」或「清稿」。

另外,辭典編輯與一般書籍編輯略有不同,辭典編輯有如生產線流程,須待一流程結束後,方能進行下一流程,而無法將所有流程分別同時進行,最後再加以整合。

以下便就上述流程簡介之。

一、資料建檔 《修訂本》是在《重編國語辭典》(註4)(以下簡稱為《重編本》)之基礎上進行修訂,因此在本階段將《重編本》以詞條為單位,一一建檔,成為「基本檔」;另外再將蒐集到的資料,也以詞條為單位,建成「參考檔」;兩者相結合,便成為編輯《修訂本》的基礎資料。

這些資料的類型有「剪貼勾錄」(253種,684,650條)、「建卡入檔」(39,253卡+51盒)、「參考書籍」(1,000餘本)、「電腦檔」(外國人名檔、外國地名檔、佛學詞彙檔、參互見檔、同義反義詞檔、收發檔、清稿檔……,近600個檔,約30餘萬筆資料)等。

(註5) 二、撰稿 設有收發組、撰稿組兩組。

收發組負責各個工作流程之規劃、進行,包括所有稿件之整理(拆稿、併稿、統計、分析等)、發稿、回稿,及各流程所有進度之掌控等,實謂編輯小組的核心。

撰稿組則又分設字頭、複詞兩組進行撰稿、改稿等工作。

辭典中所有詞條內容皆出自其手,是編輯小組的操刀者。

其下又另設有「赴央圖還原組」、「佛學詞條撰稿組」、「疑難稿處理組」,由於《修訂本》記錄中古至現代各類詞語,並大量徵引古典文獻書證,上述「赴央圖還原組」即是負責非編輯小組藏書可應付,而需親赴央圖(現為「國家圖書館」)還原文獻者。

三、審稿(初審→審音、複審) 該階段工作分有「初審」、「複審」,且須依序進行;在「複審」階段時,同時進行「審音」。

進行各項審查時,相關稿件必須成組審查,此時收發組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要如何讓相關稿件彙集成組審查,而在審查後又能各歸其位,確實是一大挑戰。

又,如何吸納各審查階段之審查建議、朝向良好而有效的互動溝通等,都是該階段的大課題。

四、定稿 該階段工作分有「總編定稿」、「定稿讀稿」,即在總編輯完成定稿並經改稿後,再經多次「定稿讀稿」及改稿,並將定稿稿件以黃色報表紙印出(以與未定稿之白色稿件作區別),即完成定稿工作。

由上可知,每一詞條都要經歷各階段,並經過無數次審稿、讀稿、校稿、改稿等,才算完成。

五、編輯成果 上述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年電腦尚未普及的年代裡,《修訂本》已使用電腦資料庫的概念進行成果編輯,由當時曾榮汾副總編輯設計編撰程式,所有稿件皆於機上作業,為後來的網路版、光碟版等奠定基礎,在當時實為一大創舉。

但由於《修訂本》資料量龐大,為因應當時電腦儲存設備、方便收發作業等,須分為數十小檔進行編輯,為避免出現因電腦機上處理所造成的錯誤,因此在定稿後,必須將所有的電腦檔案作一聯結,據此進行「基本檢測」,包括連頁詞目、連頁頁欄、空白紀錄、單詞詞目、字詞編號、詞目雜訊、詞目長度、複詞字級等項目之檢測。

最後,每天分撥人力(當時已全員投入進行《國語辭典簡編本》之編輯),以逐條及亂數抽驗兩種方式進行最終之檢測。

上述成果透過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現為「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委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簡立峰博士所領導之Csmart小組專案研發檢索程式後(現版檢索程式則是委由中研院計算中心研發),並於民國83年置於臺灣學術網路上,是為網路版;後於86年發行光碟版。

筆者很榮幸在二十年前有機會開始參與《修訂本》及《總報告書》之編纂,在多年後《修訂本》發光發熱之餘,不免想起當年編輯之點滴,也就想藉著《總報告書》將《修訂本》的編輯經驗作一分享,使這些辭典編輯過程得以讓眾人看見,也期盼辭典編輯經驗能繼續傳承下去。

【註解】 註1: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 註2: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htm/jb/15a-1.htm 註3:《總報告書》「提要」: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jb/jbti.htm?open 註4:《重編國語辭典》:於民國65年至68年間,以《國語辭典》(4冊)為基礎進行重編工作,擴編為6冊,70年交付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http://dict.revised.moe.edu.tw/htm/ji/dictban.htm) 註5:《總報告書》「資料篇」: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jb/data21.htm?ope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