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第三章/武士刀下的蕃薯/第二節武裝與非武裝抗日 - Coggl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二是該運動揭櫫自治主義,並肯定台灣的獨特性,有助於台人拒斥同化主義政策,亦為政治運動奠定以台灣為本位的立場。
一是該運動喚起台人的政治、社會意識,近代民主政治 ...
延伸文章資訊
- 1臺灣抗日運動記事
之後,台灣抗日運動轉為維護台灣文化的非武裝形式,不過期間發生了一件武裝對抗 ... 在皇民化運動的指導下,台灣住民在192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的政治鬥爭和社會運動,都 ...
- 2歷史/第三章/武士刀下的蕃薯/第二節武裝與非武裝抗日 - Coggle
二是該運動揭櫫自治主義,並肯定台灣的獨特性,有助於台人拒斥同化主義政策,亦為政治運動奠定以台灣為本位的立場。 一是該運動喚起台人的政治、社會意識,近代民主政治 ...
- 3台灣抗日運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抗日運動是日本統治台灣期間發生的反抗行動。行動大多發生於1895年-1915年之間,也就是在日本 ... 之後,台灣抗日運動轉為維護台灣文化的非武裝形式,不過期間發生了一件武裝 ...
- 4非武裝文化抗日- 熱線追蹤 - 台視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長達50年,為了反對異族侵略,台灣民眾先後發起武裝抗日行動,死傷不計其數。直到1915年,噍吧哖事件爆發,愛國熱血青年余清芳, ...
- 5日本統治後期(一):非武裝抗日——1920年代的政治社會運動
新民會與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15年西來庵事件被鎮壓後,平地便不再出現大規模的武裝抗日活動。1920年前後,逐漸轉變成非武裝的文化、政治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