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51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尤其在加拿大等国家,当地人会说自己的地方已经变成“美国第51州”,用以讽刺自己国家大量受到美国文化影响,而自己的文化过度“美国化”,或者是在经济、政治或军事上与美国的 ...
美国第51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语意模棱两可而损及其中立性或准确性。
(2020年7月17日)请在讨论页讨论问题所在及加以改善。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0年7月17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7月17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美国第51州"—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美国五十一星国旗。
有一些支持某地方成为美国第51州的人士已经沿用相当一段时间。
“美国第51州”是个尚未实现的美国政治体。
“美国第51州”,可以是一个政治术语,是指下一个将会加入美国的成员邦,但亦可以是一个幽默的片语。
尤其在加拿大等国家,当地人会说自己的地方已经变成“美国第51州”,用以讽刺自己国家大量受到美国文化影响,而自己的文化过度“美国化”,或者是在经济、政治或军事上与美国的关系密切。
目录
1美国国内可能的“第51州”
1.1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1.2波多黎各及维京群岛(加勒比海属地)
1.3美属太平洋领地
1.4从现有联邦成员州的领土中划出
1.4.1纽约市
1.4.2芝加哥都会区
1.4.3“杰斐逊州”
1.4.4“林肯州”
1.4.5“苏必利尔州”
1.4.6“德玛瓦州”
1.4.7“东田纳西州”
1.4.8“德塞莱特州”
1.4.9“拆分加州”
1.4.10“拆分德州”
2国外主张
2.1圭亚那
2.2菲律宾
2.3意大利
2.4台湾
2.5中东
2.6澳洲
2.7加拿大
2.8以色列
2.9英国
2.10爱尔兰
2.11德国/奥地利
2.12香港
2.13南韩
2.14日本
3流行文化中的“第51州”
4参考文献
美国国内可能的“第51州”[编辑]
根据《美国宪法》第四条,美国国会有准许新州加入联邦的权力,只要新州是一个共和政体,且“完全的信赖和尊重”原有各州的公共法案、记录、和司法程序。
现时新州加入联邦沿用西北训令所规定的程序。
由于有《1802年俄亥俄赋权条例》的先例,现在美国若接纳新州,需由国会通过一赋权条例,赋予新州立宪权,并说明国会对该州加入联邦的要求。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编辑]
首都华盛顿特区作为联邦直辖区,一直被认为最有机会成为美国第51州的领土之一,而且市民一直非常支持该运动,并参考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党的口号,以“需缴税却无代表权”(Taxationwithoutrepresentation)作为运动的诉求口号。
现时,这句话被印在所有哥伦比亚特区新近发出的车牌底部,除非车牌申请人另外缴交一笔费用,以哥伦比亚特区政府网站的网址代替这句口号。
比尔·克林顿总统的车牌则只印口号的第一个字──“Taxation....”,但乔治·W·布什总统就任后,就把前任总统的车牌换了。
推动华盛顿特区成为第51州的运动促成哥伦比亚特区立州党的成立。
而这个运动曾差一点儿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成功。
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哥伦比亚特区投票权修正案(英语:DistrictofColumbiaVotingRightsAmendment)》。
1980年华盛顿特区召开制宪会议,并于1982年通过《新哥伦比亚州宪法》。
但哥伦比亚特区立州之路在1985年被终止,因为1978年的修正案无法在7年内获得美国全国四分之三的州议会通过而被确认,因此华盛顿特区至今未能获得国会代表权。
(但是之后只要再有人提出修宪,仍有“复活”的可能)建州一直不被共和党支持,原因是民主党在华府一直极具压倒性优势,建州将使民主党“自动”获得两席参议院及一个众议院,其中两席参议院的优势将使共和党更难以控制参议院。
1993年,联邦众议院以153票同意,277票反对,升格案否决。
[1]
2020年6月26日,联邦众议院以232票同意,180票反对,通过承认华盛顿特区升格第51州的法案,由于共和党和总统川普皆公开表示反对,因此法案送往参议院后通过机会不高。
[2]
2021年4月22日,联邦众议院通过了关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成为美国第51州的法案[3],但在参议院难获通过。
另外一个建议是选区划分时将哥伦比亚特区并入马里兰州。
哥伦比亚特区的联邦领地来自马里兰州和维珍尼亚州划出的,后来维珍尼亚州获得回赠供出的土地,现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只剩下由马里兰州供出的土地,因此将哥伦比亚特区并入马里兰州,可使华府市民获得国会代表权的同时,无须另立新州,亦不会减低民主党本已在马里兰州的优势。
波多黎各及维京群岛(加勒比海属地)[编辑]
波多黎各新进步党推行运动时所使用的圆状分布51颗星的星条旗
波多黎各已经举行过若干次前途全民公决,选项包括成为美国第51州和维持现状,但每次都是支持维持现状的居民略多,不过每次公投支持成为美国第51州的人数都有所上升。
波多黎各在2012年11月6日举行波多黎各政治地位公投。
最终有53.9%的投票者反对继续维持原有政治地位,且有61.9%的投票者在政治地位需改变时选择成为美国的一个州[4]。
由此,波多黎各在美国国会的居民代表将向国会提议立法承认波多黎各加入联邦。
议案需经众议院、参议院通过,并经美国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
惟现在美国国会的多数共和党人被认为不希望增加以民主党人为主的地区建州(若波多黎各建州,民主党有望增加两个参议员及五个众议员席次),而明里暗里的横加阻挠,加上不稳定的财政措施,使得建州的路非常难。
波多黎各人在美国总统大选同一日选出总督。
波多黎各人是美国公民,在岛上没有总统投票权,移居美国本土的州份则拥有投票权。
但是波多黎各人可以参与两党总统候选人的的党内初选的代表选举。
尽管美国公民移居海外者可以在外国的大使馆等进行缺席投票,但是任何美国人移居波多黎各后将丧失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权(等同波多黎各人),除非以后再次移居回本土。
另一方面,美属维尔京群岛自身也是第51州的候选地之一,不过被视为冷门。
再加上人口较少,独立成州的机会不大,因此有人提议美属维尔京群岛和波多黎各合组为美属加勒比领地(CommonwealthofPR/USVI)加入美国联邦。
美属太平洋领地[编辑]
美国在太平洋上有不少领土,如未合并建制领土关岛、未合并非建制领土美属萨摩亚和北马里亚纳自由邦都有机会独立成为第51州。
但这些领土独立成州后,根据美国宪法都会在美国参议院具有两个议席,但这些岛屿的人口之少,就算只有一个参议院席位也已产生严重的“票票不等值”,因此,有建议让关岛、北马利亚纳及美属萨摩亚,成为夏威夷州的一个郡。
当然,上述组合后的州分合并后,给予与现在诸州相等的代表权恐怕惹来很大反响。
1960年代后,美国国内曾出现大夏威夷州的概念,将当时美国辖下的太平洋岛屿,包括上述岛屿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和帕劳与夏威夷州合并,组成大夏威夷州。
但是无论如何,美国在太平洋的领地都不大可能独立成为美国第51州的候选地。
从现有联邦成员州的领土中划出[编辑]
美国各州内部存在的矛盾,导致一些地方萌生独立成州的念头。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如有关各州之州议会及国会同意,美国未来的新州可以建立在某州之管辖区域内或合并两州或数州、或数州之一部分而成立新州。
缅因州于1820年脱离马萨诸塞州加入联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纽约市[编辑]
在各分离方案当中,最悠久的当属纽约市脱离纽约州独立成州的运动。
早在1787年前后,纽约市民因纽约州其他地方的居民企图否决美国宪法草案,而提出独立成州,通过宪法的诉求。
南北战争前夕,当时纽约市长费尔南多·伍德也提出,纽约市脱离纽约州,以“三岛自由市”(FreeCityofTri-Insula)的名号独立成州。
1969年,有两位纽约文人以纽约市独立为纽约州,剩下的纽约州改名布法罗州(Buffalo,水牛城意译)为呼吁,竞选纽约市长和市议会议长,但竞选失败。
直到最近,由于纽约市民和纽约州其他地方的居民在两次大选中对乔治·布殊的不同态度,再加上州府和市府的政见纷争,导致纽约市脱离纽约州独立成州的运动再次蓬勃。
纽约市议员彼得·瓦隆曾在2003年和2006年在市议会提出这个议案,后者一案正在讨论中。
不过该运动的支持者,又分为支持“纽约五镇”独立成州的一派和支持五镇连同近郊各郡成独立州的两派。
芝加哥都会区[编辑]
芝加哥市也有类似于纽约市的诉求[来源请求],脱离其所属的伊利诺伊州,独立成州。
其理据为伊利诺伊州的半数人口生活在芝加哥都会区。
不过芝加哥市府和伊州府的纷争不如纽约的多,因此支持的市民不如纽约的多。
“杰斐逊州”[编辑]
主条目:杰斐逊州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但在参议院的代表同其他州一样,都是两个。
因此在二战前夕,加州北部诸郡曾建议和俄勒冈州南部一些郡合并为“杰斐逊州”。
该建议因二战爆发而被搁置,值得注意的是,若当时这个重组方案实现,“杰佛逊州”会是美国第49州,因为那时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仍是美国的未合并领土。
不过,今天“杰佛逊州”仍是美国第51州的可能候选地。
“林肯州”[编辑]
主条目:林肯州
由于测绘人员的错误,1864年蒙大拿领地自爱达荷领地划出时,给爱达荷州留下一条直通加拿大的狭长领土,是为爱达荷州狭长地带,而走廊和爱达荷州其馀部分被山脉所隔。
爱达荷州府原设于爱达荷走廊利维斯顿(Lewiston),1865年州府迁到走廊外的波夕(Boise),导致州政府对走廊内的管理更加困难。
因此当时提出爱达荷走廊独立成州的建议,但被否决。
在爱达荷州西边的华盛顿州也有类似的问题。
整个州被喀斯喀特山脉(CascadeMountains)分为东西两部,其中统治重心在西部,令东部较难管理。
因此在1996年、1999年和2005年都出现爱达荷走廊和东华盛顿地区合并成为“林肯州”的呼声,但头两次均不了了之。
“苏必利尔州”[编辑]
密歇根州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
密歇根全州由两个半岛组成,上密歇根半岛和下密歇根半岛,两者之间为密歇根湖所隔。
而全州统治中心在下密歇根半岛,因此上密歇根半岛的居民提出独立成州的议题,并建议借半岛另一侧的淡水湖的名字,苏必利尔湖,作为新州的名字,是为“苏必利尔州”。
“德玛瓦州”[编辑]
由于历史原因,位于美国东岸的德玛瓦半岛(Delmarva),一直为特拉华、马里兰和弗吉尼亚三州所分据,因此由当地居民提出整个半岛独立成州。
但由于特拉华全州位于半岛上,因此若整个半岛为一新州,原特拉华州也会消失,一加一减,新成立的“德玛瓦州”也只会是美国第50州,而非第51州。
“东田纳西州”[编辑]
自从南北战争开始,由于政见与田纳西州另外两个大区不同,东田纳西在文化上都比较接近美国东岸各州。
因此,不时都有人重提把东田纳西从田纳西州独立出来。
“德塞莱特州”[编辑]
1846年美国夺取墨西哥西北部自科罗拉多至太平洋的领土后,在美国国内饱受歧视和迫害的摩门教徒曾谋求建立一个能够庇护他们的州份,这个计划中的州包括亚利桑那西北角,犹他州西部,内华达全境,加州东部死谷和内华达山脉以东的地区。
由于摩门教徒很少进入政府高层,这一计划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在加州和内华达州相继建立后就很少出现。
如果现在建立,内华达州会完全消失,因而还是第50州。
“拆分加州”[编辑]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面积第三大州,同时人口名列各州第一,是第二名得克萨斯州的近两倍。
同时加州有大量大城市,如洛杉矶,圣何塞,圣地亚哥和旧金山。
多个大城市造成经济分散化。
加州南北无论是经济人文还是自然环境都差异巨大,而且人口稠密的加州在参议院只有两个席位,当地居民认为加州在参议院的地位与其体量不符。
而众议院中因为加州人口众多,众议员数量多使得加州地位举足轻重引起其他州的不满。
加州拆分方案有不同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案:
六分法:加州分成六个州。
三分法:北加州,以旧金山为州府;中加州,以萨克拉门托为州府;南加州,以洛杉矶或圣地亚哥为州府。
四分法,在三分法基础上把圣地亚哥地区单独划出。
无论哪种方案,共和党都极力反对,因为加州全境都是民主党的票仓,多一个州就等于加强民主党在参议院的地位。
“拆分德州”[编辑]
类似于拆分加州,主要有三分法和四分法,但被民主党反对,因为德州是共和党的传统地盘。
国外主张[编辑]
圭亚那[编辑]
圭亚那国内也有类似的组织,推动圭亚那加入美国,成为其第51州。
他们的理据是圭亚那人民和美国有很密切的联系。
他们举例声称道:七分之一的圭亚那国民具有美国国籍,而二分之一的圭亚那国民在美国居住。
菲律宾[编辑]
菲律宾在政治、军事上依赖美国,过去亦曾为美国的殖民地。
菲律宾部分民众倡议菲律宾应该恢复受美国管治,并成为美国第51州。
但菲律宾的人口逾一亿,是加州的三倍。
若加入,至少得分为三个州加入美国,分别为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州。
意大利[编辑]
义大利在政治、军事上依赖美国,在义大利本土有第六舰队驻防,亦多驻防在西西里岛。
1944年,在西西里岛号称拥有4万党员的复兴党(PartyofReconstruction)曾发起要求美国承认西西里为美国成员州的运动[5]。
这是因义大利法西斯党垮台而兴起的西西里分离运动之一,立刻吸引一些人的参与,因为西西里居民对于义大利王国政府长期忽视该岛的态度感到不满。
此外,祖籍西西里的义大利裔美国人和1943年英军、美军发动的西西里岛战役,亦被认为是西西里地区分离情绪兴起的原因或推动力量。
然而这项活动并未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任何回应,再加上1948年成立义大利共和国后,西西里的自治权力有所提升,该运动逐渐没落。
实际上,当时的美国仅有48州,因此西西里分离运动者的诉求是使该岛成为第49个州。
台湾[编辑]
在台湾,以台湾建州运动发起人周威霖为首的政治团体主张,台湾应为美国第51州[6]。
衍生自台湾主权未定论的主张(与某些台湾独立运动人士主张相近),此派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台湾为大日本帝国领土;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台湾(属太平洋战区)被美军划分给同盟国中缅印战区统帅蒋介石执行军事占领,《旧金山和约》称日本政府仅声明放弃台湾之主权,台湾主权不属于中华民国,故台湾属美国未合并领土之一,应向美国申请加入成为第51州。
此一主张各有不同变型,例如:单纯主张台湾是美国未合并领土的美属台湾群岛方案、主张台湾地位是“日属美占”的台湾民政府等。
但2010年6月10日,美属台湾群岛方案代表人物林志昇(时任福尔摩莎法理建国会秘书长)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说,台湾目前是由美国占领的状态,并非美国的属地,也不是托管地;他提倡台湾地位未定论,但台湾绝对不是、也不会变成美国第51州[7]。
2018年7月31日,国立东华大学教授施正锋表示,一堆台湾人想要台湾变成美国第51州,“人家美国民主打拼一、两百年,人家不会看得起你”[8]。
2017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领事事务局开放民众换发第二代中华民国护照,注意事项页底图误用美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照片,遭讥讽台湾成为美国第51州。
[9]
中东[编辑]
自2001年起,美军先后攻占阿富汗与伊拉克后,上述两国被讥为“美国第51州”,讽刺美国政府和军方过深介入当地的事务。
美军攻陷阿伊二国后,强力推翻当地原有的专制色彩政权,成立新的亲美政府,并维持驻军,因此,有部分国际舆论认为,当地的政府如同美国政府的傀儡政权,和美国内部的州份无任何分别。
澳洲[编辑]
澳洲自二战以后,外交政策一直紧随美国,因此澳洲被讽刺为“美国第51州”。
[谁说的?]事实上,澳洲在二战以后历场涉及到所有美国在海外发动的战争,如韩战、越战、阿富汗战争和美伊战争中都是美国的盟友,澳洲国防军甚至派部队协同美军作战。
澳洲的大众文化一直深受美国文化所影响,政治制度亦与美国相近(如有与众议院相等权力的民选参议院,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参议院在澳洲权力不及众议院,只有众议院有权选举总理和政府)。
一些年青一代[哪个/哪些?][谁?]甚至于近年在美国白宫网站发起投票以决定让澳洲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第51州”。
[10]有人指澳洲是美国的“卫星国”,历届美国政府亦将澳洲列为最重要的盟友国之一。
而历届的澳洲政府,不论左派的工党或右派的自由-国家党联盟均奉行亲美外交政策,亦毫不掩饰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将美国视为自己最为亲密的盟国,并允许美国在北领地驻军。
前澳洲总理约翰·霍华德亦曾讲过,澳洲就是“世界警察”美国在亚洲的副警长。
加拿大[编辑]
加拿大时常被以美国第51州来形容,但这却在美加两国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在加拿大可以是一种讽刺用法,在政治上指加拿大政府的外交政策亲美;在文化上也可以讽刺加拿大文化受到美国文化的同化;在经济上则是两国交易愈来愈密切,共同推动自由贸易。
一度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加拿大自由党就曾在1993年竞选时刊出一幅描绘美加边境被抹去的海报,讽刺对手加拿大进步保守党的亲美政策。
而有些人认为“美国第51州”的表述是一个悲观的表述,表示加拿大因上述因素最终为美国所并。
在美国国内,用“美国第51州”或“枫叶州”来形容加拿大是一种蔑视的说法,显示发言者看不起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地位。
而自2003年后,因为加拿大反对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分歧加深。
国内美国共和党及保守派曾在选举期间设计虚拟地图,把加拿大并入美国并涂上蓝色,讽刺加拿大的内外政策均与美国民主党一致。
不过在所有可能的来自境外的“第51州”中,加拿大最有可能加入美国。
原因如下:
1.加拿大人口稀少,且集中分布于美加边境一带。
加拿大全国人口少于加州,且人口种族构成类似于1960年前的美国。
2.加拿大倚重于美国的安保。
加拿大靠近俄罗斯,但人口的稀少和长期不重视国防的政策使得加拿大面对俄罗斯时军事上不占优势。
3.加拿大深受美国影响。
加拿大虽为英联邦国家,但民众生活方式如住房和出行与美国几乎如出一辙。
但加拿大人除了法国文化的根源与美国不同之外,也十分重视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而且全国都十分偏向自由主义,并支持福利政策与大政府理念,如难民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与美国共和党的理念几乎是水火不容。
以色列[编辑]
以色列常常被揶揄为“美国第51州”,原因是以色列每年都会获得美国的大笔资金援助。
有评论家以此名号暗示,美国的中东政策,倍受国内犹太人政商游说集团的影响,偏袒以色列。
同时美国对以色列十分重视,对于以在中东的一些令人不悦的行动如建造隔离墙和居民点视而不见。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驻以使馆迁址耶路撒冷就体现这种情况,因为全世界几乎没有国家将驻以使馆设置在耶路撒冷(多数国家认为耶路撒冷是巴以之间的中立城市而非以色列首都)。
英国[编辑]
英国为美国的前宗主国,美国独立前名称为北美十三州,北美十三州于1776年宣告独立。
英国之所以被人形容为“实际上的美国第51州”,用意在讽刺美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对英国的影响。
但这完全只是个消遣,实际上英国不可能成为美国第51州,是由于美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保证联邦中的每一州皆为共和政体”,然而英国是采用君主立宪制度的议会制国家,因此除非英国废除君主制或美国修宪,否则英国几乎无法加入美联邦。
在文化层面,一些英国文化认为“商业化”和“笨蛋化”是美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而在经济上,美国引入的超级市场和快餐店对英国传统的小本经营的家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政治上,部分人认为大英帝国的衰败和美国崛起有莫大关系;英属殖民地的丢失和英国皇家海军实力的消退,被不少英国人认为是二战美军来援的代价。
而美军在二战后借冷战之名驻军英国,也成为美国对英国影响的象征之一,更有人批评指英国反过来被美国殖民[11]。
而实际上,战后历届英国政府都很支持美国,维持“英美特殊关系”,往往有共同的外交立场,可谓“美唱英随”。
不过有人指出,双方并非互相支持,而是英国单方向支持美国。
认为英国单方向支持美国的人指出,当年英军及英联邦各国的部队到韩国协助美国打韩战,美国却无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时出手相助;因此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英国政府公开挺美,导致不少英国大学生上街表示反对。
而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曾因全力支持乔治·W·布希的伊拉克政策而被英国媒体骂为“布殊的哈巴狗”和“美国第51州州长”。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遭受来自欧陆的威胁时,受到来自美国的援助,加上美国早期移民和开国领袖均是英国人后裔,两国对于世界霸权的认知也较为相似,如英国的欧陆均势政策和美国的遏制政策,有少数非主流的舆论认为英美可以组成联邦或邦联以共同捍卫盎格鲁-萨克逊文明。
爱尔兰[编辑]
以甘迺迪家族为首,爱尔兰共和国是许多美国人的祖籍地,将近4000万美国人承认自己有爱尔兰人血统,美、爱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美、爱在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都关系密切。
今日,约10万美国人住在爱尔兰,而且不少爱尔兰公民,祖先都曾侨居美国。
[来源请求]因此两国的亲密关系,令一些人说爱尔兰是“美国第51州”。
著名的爱尔兰裔美国人有前任美国总统,民主党人约翰·甘迺迪与共和党人隆纳·雷根。
德国/奥地利[编辑]
德国以及奥地利是许多美国人的祖籍地,尤其是美国中西部有大量祖籍德国的民众,加上美、德/奥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且美国在德国境内有约三万驻军,因此美、德/奥在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都关系密切,而且不少德国/奥地利公民,祖先都曾侨居美国。
香港[编辑]
因应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草案所引发的争议,2019年6月22日,向白宫请求美国从共产主义中国解放香港的请愿书突破10万大关。
[12]
南韩[编辑]
二战至今,南韩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仍依赖美国,而且由于《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缘故以及南韩一直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事威胁,驻韩美军依然在南韩屯驻大量部队,加上北韩时常讽刺大韩民国为“南朝鲜傀儡政权”,使南韩看起来就像是美国的一个州而非独立国家一样。
日本[编辑]
二战后、1952年《旧金山和约》第三条中,美国将琉球群岛中住有100万人口的冲绳交付联合国进行托管[13];美国一直管治这些岛屿,直至1972年才逐步移交日本。
至今,日本在军事上仍依赖美军,而且由于《美日安保条约》的缘故,驻日美军依然在日本屯驻大量部队,因此日本被讥为美国变相的第51州[14]。
流行文化中的“第51州”[编辑]
美国电视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当中有一集《未来想像剧》中说道,美国有第51个州,名为'沙特-以色利亚',可能是指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合并为美国第51州。
英国乐队NewModelArmy曾在他们的专辑《凯恩之鬼》(TheGhostofCain)有一曲“第51州”
英国乐队TheThe在其专辑《Infected》中的《心脏地带》(Heartland)便以“这就是美国第51州”(Thisisthe51ststateoftheU.S.A.)作为终句。
《'第51州'》是彼得·普瑞斯顿(英语:PeterPreston)于1998年出版的小说,当中描述英国脱离欧盟,成为美国第51州的情况。
[15]
美国HBO电视剧集《守护者》中,以架空历史的方式,美国在超级英雄曼哈顿博士的帮助下,终结越战使当时的越南变成美国的第51州。
参考文献[编辑]
^历史上首次美众院通过华府成美国第51州法案
^承认华盛顿特区为美国第51州 众议院通过历史性法案
^華盛頓特區升格第51州美眾院表決再次通過.中央社CNA.[2021-04-23](zh-Hant-TW).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link)
^ResultadosPlebiscito.2012-11-07[2012-11-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0).
^Finkelstein,MonteS.Separatism,theAlliesandtheMafia:TheStruggleforSicilianIndependence,1943–1948.Bethlehem,PA:LehighUniversityPress.1998:78.ISBN 978-0-934223-51-5.
^建州宣言:不统不独成美国51州TVBS新闻
^康子仁.林志昇:台獨是假議題台灣絕非美第51州.中评社.2010-06-11[2020-05-24].
^黄筱筠.施正鋒:美國把台灣當小三、私生子.中评社.2018-08-01[2018-08-05].
^“新护照”误用美国机场照片
^美国白宫官网现请愿书合并美澳组“美大利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12728376.www.bilibili.com.[2021-09-23].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帮助)
^PresidentTrump:PleaseliberateHongKongfromCommunistChina'soccupation.petitions.whitehouse.gov.[2019-08-27](英语). 已忽略文本“WethePeople:YourVoiceinOurGovernment”(帮助)
^SanFranciscoPeaceTreaty.UniversitätEfurt.Sep8,195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9). (cameintoforceonApr28,1952).
^防衛省・自衛隊|平成30年版防衛白書|4 沖縄における在日米軍の駐留.www.clearing.mod.go.jp.[2021-03-17].
^ISBN978-0-670-88326-4
查论编美利坚合众国索引大纲(英语:OutlineoftheUnitedStates) ·索引(英语:IndexofUnitedStates-relatedarticles)历史事件
前哥伦布时期
殖民地时期(英语:ColonialhistoryoftheUnitedStates)
十三殖民地
殖民地军事(英语:ColonialAmericanmilitaryhistory)
开国元勋
大陆会议
大陆盟约(英语:ContinentalAssociation)
李氏决议文
独立宣言
美国革命
独立战争
巴黎条约
邦联条例
邦联时期(英语:ConfederationPeriod)
美国旧西部
西进时期
美国宪法的起草和批准(英语:TimelineofdraftingandratificationoftheUnitedStatesConstitution)
权利法案
联邦党时期(英语:FederalistEra)
1812年战争
领土扩张
领土变迁
美墨战争
南北战争
重建时期
印第安战争
镀金时代
进步时代
妇女选举权
民权运动1865年-1896年(英语:Civilrightsmovement(1865–1896)) /1896年-1954年(英语:Civilrightsmovement(1896–1954)) /1954年-1968年
美西战争
帝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咆哮的二十年代
失落的一代
大萧条
肮脏的三零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语:Mili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duringWorldWarII)
后方(英语:UnitedStateshomefrontduringWorldWarII)
美国纳粹主义(英语:GermanAmericanBund)
堕落的一代
美国世纪
冷战
朝鲜战争
太空竞赛
女权运动
越南战争
大稳健(英语:GreatModeration)
大退化(英语:GreatRegression)
后冷战时期1991年-2008年
反恐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大衰退
当代美国(英语:HistoryoftheUnitedStates(2008–present))
第二次冷战
COVID-19疫情
主题
美国大纲(英语:OutlineoftheUnitedStates)
人口史
发现(英语:TimelineofUnitedStatesdiscoveries)
经济
债务上限
发明(英语:TimelineofUnitedStatesinventions)
1890年之前(英语:TimelineofUnitedStatesinventions(before1890))
1890年-1945年(英语:TimelineofUnitedStatesinventions(1890–1945))
1946年-1991年(英语:TimelineofUnitedStatesinventions(1946–1991))
1991年之后(英语:TimelineofUnitedStatesinventions(after1991))
军事(英语:Mili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
邮政
技术与产业(英语:TechnologicalandindustrialhistoryoftheUnitedStates)
地理
国土(英语:UnitedStatesterritory)
本土
大陆
县
联邦特区
联邦飞地(英语:Federalenclave)
印第安保留地
会堂
岛屿地区
本土外小岛屿
人口稠密地区(英语:ListsofpopulatedplacesintheUnitedStates)
州
地震
地理极点(英语:ListofextremepointsoftheUnitedStates)
岛屿(英语:ListofislandsoftheUnitedStates)
高山(英语:ListofmountainsoftheUnitedStates)
山峰(英语:ListofmountainpeaksoftheUnitedStates)
山脉
阿巴拉契亚山脉
落基山脉
国家公园管理局
国家公园(英语:ListofareasintheUnitedStatesNationalParkSystem)
地区
东岸区
西岸区
大平原区
湾区
中大西洋区
中西部区
新英格兰区
太平洋沿岸区
中部区(英语:CentralUnitedStates)
美东区
北部区
东北区
西北区
南部区
东南区
西南区
美西区
河流
阿肯色河
科罗拉多河
哥伦比亚河
密西西比河
密苏里河
红河
格兰德河 /北布拉沃河
育空河
时区
水供应和卫生(英语:DrinkingwatersupplyandsanitationintheUnitedStates)
世界遗产
政治联邦行政机构
内阁
公务员
行政部门
行政办公室
独立机构
执法部门
总统
权力(英语:Powersofthe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
公共政策(英语:PublicpolicyoftheUnitedStates)
立法机构
众议院
现任众议员(英语:ListofmembersoftheUnitedStatesHouseofRepresentatives)
众议长
参议院
现任参议员
临时参议长
副总统
司法机构
上诉法院
地区法院
最高法院
法律
权利法案
公民自由(英语:CivillibertiesintheUnitedStates)
联邦规则汇编
宪法
联邦制(英语:FederalismintheUnitedStates)
优先权
分权
民权(英语:CivilrightsintheUnitedStates)
联邦报告(英语:FederalReporter)
美国法典
最高法判例报告
情报单位
中央情报局
国防情报局
联邦调查局
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
国家侦查局
国家安全局
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
制服单位
武装力量
陆军
陆战队
海军
空军
太空军
海岸警卫队
国民警卫队
海洋大气管理局军官团(英语:NOAACommissionedOfficerCorps)
公共卫生服务军官团
第51州
波多黎各的政治地位(英语:PoliticalstatusofPuertoRico)
华盛顿特区建州运动
选举
选举人团
失信选举人
政治行动委员会
外交
外交政策
夏威夷独立运动
政治思潮(英语:PoliticalideologiesintheUnitedStates)
反美主义
例外主义
民族主义
地方政府(英语:LocalgovernmentintheUnitedStates)
政府委员会
参事委员会(英语:Boardofsupervisors)
遴选委员会(英语:Boardofselectmen)
政党
民主党
共和党
第三党
红州与蓝州
紫色州
丑闻(英语:ListoffederalpoliticalscandalsintheUnitedStates)
州政府(英语:StategovernmentsoftheUnitedStates)
州长
州立法机关(英语:Statelegislature(UnitedStates))
州法院
帝王总统
腐败(英语:CorruptionintheUnitedStates)
萨克斯比修复
经济
门类(英语:EconomyoftheUnitedStatesbysector)
农业
银行(英语:BankingintheUnitedStates)
传播(英语:CommunicationsintheUnitedStates)
能源(英语:EnergyintheUnitedStates)
保险(英语:InsuranceintheUnitedStates)
制造
矿业
科技
旅游
外贸(英语:ForeigntradeoftheUnitedStates)
运输
州别(英语:ListofcompaniesoftheUnitedStatesbystate)
货币
雕刻和印刷局(英语:BureauofEngravingandPrinting)
铸币局(费城、丹佛、西点、旧金山)
出口(英语:ListofexportsoftheUnitedStates)
联邦预算(英语:UnitedStatesfederalbudget)
联邦储备系统
财务状况(英语:FinancialpositionoftheUnitedStates)
工会
国债
社会福利(英语:SocialprogramsintheUnitedStates)
税收(英语:TaxationintheUnitedStates)
失业(英语:UnemploymentintheUnitedStates)
华尔街
社会文化
特色(英语:Americana)
国旗
国家象征
哥伦比亚
自由女神像
山姆大叔
民俗(英语:FolkloreoftheUnitedStates)
节日
文学
伟大美国小说
建筑
电影
戏剧(英语:TheaterintheUnitedStates)
剧集
音乐
饮食
宗教
哲学(英语:Americanphilosophy)
政治意识形态(英语:PoliticalideologiesintheUnitedStates)
种族
人民
人口
人口普查
家庭结构
教育
受教育程度(英语:EducationalattainmentintheUnitedStates)
语言
美国英语
原住民语
手语
黑人手语
夏威夷手语(英语:Hawai'iSignLanguage)
平原印第安手语
阿拉伯语(英语:ArabiclanguageintheUnitedStates)
汉语
法语
德语(英语:GermanlanguageintheUnitedStates)
意大利语(英语:ItalianlanguageintheUnitedStates)
俄语(英语:RussianlanguageintheUnitedStates)
西班牙语
媒体
新闻(英语:HistoryofAmericanjournalism)
互联网(英语:InternetintheUnitedStates)
报刊(英语:HistoryofAmericannewspapers)
电台
电视
姓名
性 /青少年的性(英语:AdolescentsexualityintheUnitedStates)
体育
交通
舞蹈(英语:DanceintheUnitedStates)
时尚(英语:FashionintheUnitedStates)
电子游戏(英语:VideogamingintheUnitedStates)
视觉艺术(英语:VisualartoftheUnitedStates)
阶层
美国梦
中产阶级(英语:Americanmiddleclass)
富裕阶层(英语:AffluenceintheUnitedStates)
家庭收入(英语:HouseholdincomeintheUnitedStates)
个人收入(英语:PersonalincomeintheUnitedStates)
收入不平等(英语:IncomeinequalityintheUnitedStates)
贫困
生活标准(英语:StandardoflivingintheUnitedStates)
学历(英语:EducationalattainmentintheUnitedStates)
自置居所
无家可归(英语:HomelessnessintheUnitedStates)
驱逐(英语:EvictionintheUnitedStates)
中产与工人间冲突(英语:ProfessionalandworkingclassconflictintheUnitedStates)
工会
议题
健康(英语:HealthintheUnitedStates)
医疗
医保
肥胖
吸烟(英语:TobaccointheUnitedStates)
饥饿(英语:HungerintheUnitedStates)
堕胎(英语:AbortionintheUnitedStates)
同意年龄(英语:AgesofconsentintheUnitedStates)
人权
歧视(英语:DiscriminationintheUnitedStates)
平权法案
LGBT权利
双性人权利(英语:IntersexrightsintheUnitedStates)
同性婚姻
种族主义
反犹太主义(英语:AntisemitismintheUnitedStates)
伊斯兰恐惧(英语:IslamophobiaintheUnitedStates)
犯罪
监禁
死刑
批评(英语:CriticismoftheUnitedStatesgovernment)
枪支政策
毒品政策(英语:FederaldrugpolicyoftheUnitedStates)
能源政策(英语:EnergypolicyoftheUnitedStates)
环保运动(英语:EnvironmentalmovementintheUnitedStates)
移民(英语:ImmigrationtotheUnitedStates)
非法移民(英语:IllegalimmigrationtotheUnitedStates)
美国的国际排名(英语:InternationalrankingsoftheUnitedStates)
国家安全(英语:NationalsecurityoftheUnitedStates)
大规模监控
恐怖主义(英语:TerrorismintheUnitedStates)
政教分离(英语:SeparationofchurchandstateintheUnitedStates)
美国公民宗教
分类
主题
资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美國第51州&oldid=71948909”
分类:美国地理史美国政治术语美加关系美国扩张史隐藏分类: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引文格式1错误:外部链接含有未命名参数的引用的页面CS1英语来源(en)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自2020年7月有非常模棱两可或者十分空泛语句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20年7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自2020年7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缺少主语或者主语不够具体的语句有非常模棱两可或者十分空泛语句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FøroysktFrançais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差點變成第51 州!美國「最帥總統」曾經想買下台灣
白宮(WhiteHouse),是美國總統住辦合一的官邸,整體面積約等於台北市仁愛路的空總基地。這些年,我路過白...
- 2若台灣成美國「第51州」 黃創夏笑稱:多30張票挺川普
對此,資深媒體人黃創夏今日打趣地表示,若川普能納入台灣做為第51州,根據人口數來看,選舉人票應有30張,加上台灣人對選舉花招與奧步特別的研究,選情有 ...
- 3若台灣成美國「第51州」 黃創夏笑稱:多30張票挺川普
[新頭殼newtalk] 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開票中,目前拜登以264票微幅領先川普的214票,選情膠著受到全球關注。不少台灣人十分關心川普是否得以連任, ...
- 4美國第51州即將出現?台灣也曾被點名 - 自由時報
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週五表決通過華盛頓特區成為51州,是美國歷史上首見,然而,由於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與影響力,「成為美國51州」在國際間成為一種亦 ...
- 5美国第51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尤其在加拿大等国家,当地人会说自己的地方已经变成“美国第51州”,用以讽刺自己国家大量受到美国文化影响,而自己的文化过度“美国化”,或者是在经济、政治或军事上与美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