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周婉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पुस्तक कवर 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 《台灣歷史圖說》涵蓋範圍上起史前時期,下迄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在內容上跳脫一般以 ... PDF, 117.60 MB.
9,356,162पुस्तकें
पुस्तकें
84,837,646लेख
लेख
ZLibraryHome
Home
टॉगलनेविगेशन
Signin
लॉगिन
पंजीकरण
डोनेशनकरें
पुस्तकडाउनलोडकरें
पुस्तकोंकेलिएअनुरोध
पुस्तकसूचियाँ
श्रेणियाँ
सबसेलोकप्रिय
हालहीमेंजोड़ीगईपुस्तकें
TopZ-Librarians
ब्लॉग
होम
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周婉窈
1.0/
0
यहपुस्तकआपकोकितनीअच्छीलगी?
फ़ाइलकीगुणवत्ताक्याहै?
पुस्तककीगुणवत्ताकामूल्यांकनकरनेकेलिएयहपुस्तकडाउनलोडकरें
डाउनलोडकीगईफ़ाइलोंकीगुणवत्ताक्याहै?
《台灣歷史圖說》涵蓋範圍上起史前時期,下迄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在內容上跳脫一般以政權為主體的敘事架構,並以大量的圖片作為輔助說明,企圖為一般大眾對台灣史的理解開拓新視野。
本書原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出版,頗獲學術界肯定,並成為各級學校所歡迎的台灣史讀物及最佳輔助教材。
本書經作者修訂以後,改由聯經出版公司發行,希望能為台灣史知識的普及創造新契機。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周婉窈
嘉義大林人。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
曾任職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專治臺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立報系,1989)、《臺灣歷史圖說》(中央研究院,1997。
聯經,1998;增訂本:聯經,2009)、《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允晨,2003)、《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聯經,2012)、《少年臺灣史》(玉山社,2014)等書。
作者譯有《史家的技藝》(遠流,1989),主編《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中央研究院,1997)、《古典日文解讀法》(中央研究院,2006)。
史學論著之外,作者著有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允晨,2009),以及人物傳記《臺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
過去八年,作者於網路發表〈曾待定義的我的三十一歲、尚待定義的臺灣〉等長文,以及為數不少的時事相關文章。
श्रेणियाँ:
Languages-General&MiscellaneousLanguages-Reference
साल:
1998
प्रकाशन: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भाषा:
chinese
पृष्ठ:
197
ISBN13:
9789570818390
फ़ाइल:
PDF,117.60MB
आपकेटैग:
डाउनलोडकरें(pdf,117.60MB)
ToggleDropdown
ब्राउज़रमेंखोलें
Checkingotherformats...
पूर्वावलोकन
Send-to-Kindleयाईमेल
कृपयापहलेअपनेखातेमेंलॉगिनकरें
मददचाहिए?कृपयाKindleपरपुस्तककैसेभेजेंहमारासंक्षिप्तनिर्देशपढ़ें
फ़ाइल1-5मिनटकेभीतरआपकेईमेलपतेपरभेजीजाएगी.
फ़ाइल1-5मिनटकेभीतरआपकीKindleपरडिलीवरहोजाएगी.
ध्यानरखें:आपजोभीपुस्तकKindleकोभेजनाचाहें,उसेसत्यापितकरनाहोगा.अपनामेलबॉक्सदेखेंकिइसमेंAmazonKindleSupportकीतरफ़सेसत्यापनईमेलहैयानहीं.
आपकेलिएदिलचस्पहोसकताहै
PoweredbyRec2Me
सबसेउपयोगीशब्द
alakti14dnn11pou10
जुड़ीहुईबुकलिस्ट
2comments
victory111
要独立没人拦着,问题是动不动就说台湾有他妈几千年历史,你几千年历史都是你祖宗日本人教你怎么瞎编的?清朝把你割出去之前、你一直是独立的?
21October2020(08:58)
TDCHUDIE
這種騙騙覺青的東西就別拿出來現了好吧,很丟台灣的臉耶…
19November2020(13:41)
अपनीसमीक्षापोस्टकरें
Topostareview,pleasesigninorsignup
आपपुस्तकसमीक्षालिखसकतेहैंऔरअपनाअनुभवसाझाकरसकतेहैं.पढ़ूीहुईपुस्तकोंकेबारेमेंआपकीरायजाननेमेंअन्यपाठकोंकोदिलचस्पीहोगी.भलेहीआपकोकिताबपसंदहोयानहो,अगरआपइसकेबारेमेंईमानदारीसेऔरविस्तारसेबताएँगे,तोलोगअपनेलिएनईरुचिकरपुस्तकेंखोजपाएँगे.
1
HistoriadelMundoAntiguo.Unaintroduccióncrítica
AlianzaEditorial
GonzaloBravo
年:
2000
语言:
spanish
文件:
PDF,96.37MB
你的标签:
0
/
0
2
APersonalCollectionOf45OfTheBuddha'sSutras[Chinese]
GautamaBuddha
文件:
ZIP,32.74MB
你的标签:
0
/
0
f
台灣歷史圖說
史前至—九四五年
��m�m�■œm�m=••ffi�
��WJ�füM1ml5nAtt5€x1ti11:��Îfi'�
W
劉序
如杲有人問,中國第一大河流是什麼?發源地在那裹?經過那幾省?
人人必定對答如流。
但是問起台灣第一大河流在何處?它的發源地在那
裹?恐怕就很少人知道了!什麼是北西班牙、南荷蘭?恐怕是更無人知曉
了。
台灣出了幾個為後代科再頌的名人,如連橫、丘念台、林獻堂,他們都
是台灣人,但是台灣人對這些人了解不多。
他們有何輝煌的歷史成就?他
們生於那襄?長於那裹?治學万法如何?對世界、對本土有何貢獻,後代
的人如何學他們,本土歷史上記載不多。
這些都是台灣本土性、歷史性人
文、地理所缺乏的。
本基金會基於企業者回饋社會、善盡社會責任的微忱,於民國八十二
年四月創立「財團法人霖英文化教育基金會j。
以獎助文教事業丶藝術事
業為職志,以捐助政府或文教機構有關教育、文化丶學術、育樂等計劃為
主要業務,編列贊助台灣本土性、歷史性之文物研究工作及出版有側刊物
事宜經費共陸拾萬元。
工作開展之初,為求品質水準之提升,冒昧求助丶
就教於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博士。
李院長遠哲博士是位國際上最受尊崇的學者之一,從事自然科學研
究,享譽國際社會多年,貢獻至鉅。
他關懐家鄉,以諾貝爾獎得主之尊回
國奮鬥,傾其所學主持中央研究唬。
其可謂「國家之幸、萬民之福」。
本基金會幸蒙李院長熱心關照賜助,委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黃
主任富三先生與本基金會連繫及協商。
黃主任認為本會之構思與李院長的
理念極為吻合,乃積極規劃出版台灣歷史圖文集,交由該處助研究員周婉
窈博士編撰《台灣歷史圖説(史前至一九四五年)》一書。
此書的出版必
能有助於台灣鄉土的研究,更能基於鄉土的認知,讓台灣全體人民深刻體
認祖先經營台灣的辛勞與艱苦,進而能以感恩之心,自動自發,縑往開
來,愛護台灣,發展台灣。
藉本書出版之際,將經過敘説,一方面感謝李院長遠哲博士的賜助,
另一万面感謝黃主任冨三先生的規劃與周婉窈博士的編撰,並企吩本書的
出版能達到抛磚引玉之效,謹以此為序。
財團法人霖英文化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剷家霖
謹誌
八十六年九月
Ill
黃序
文化固然要創新、革新,但也要傅佈,方能使同時代的人能迅速、便利地
共享成果。
近十年來,台灣史研究已蔚成風氣,成果亦甚為豐碩,而由於本土
熱之興盛,社會上對台灣史知識的需求亦甚為殷切,如何將學術成果與大眾需
求相緒合是學院內學者的重要課題之一。
中央研究院雖為純學術研究機搆,但亦不能完全無視社會責任,自閉於象
牙塔內。
是以李院長就任以來,除重視學術研究水準之提升外,亦呼籲學術走
入社會以造福全民。
一九九四年財團法人霖英文化教育基金會鑑於台灣歷史知識普及化之重要
性,有意編寫影像與文字並重之作品,求教於李院長,李院長荐舉本所協助。
本人有感於董事長劉家霖先生等人之熱忱,應允協助。
惟因台灣影像資料絕大
部分始自日治時期,而此非本人之專長,乃力荐本處助研究員周婉窈博士出任
編寫重責。
周博士乃在研究餘暇,展開搜集資料與編寫工作,經前後三年之努
力,終告大功告成。
綜観全書,可發現周博士投注甚多心力於編寫工作上。
本書不但圖片豐
富,而且文字優美、內容充實而富趣味性,幾百年的台灣歷史生動地跳躍於讀
者眼前。
深信本書之出版將是高深學術大眾化之隹例,對學術界、出版界、社
會各界將有強大的鼓舞作用。
付梓前夕,草此數語為作者賀,為基金會賀,並感謝他們為台灣史知識普
及化所做的奉獻。
中研院台史所主任
蒂
==
,>f?
函一一
序於南港
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1111
謝辭并再版說明
《台灣歷史圖説》一書出版後,承蒙護者的愛顧,很快就售磬。
再版
改由聯經出版公司印行,冀能廣其流通。
據稱有學校採用此書為「教科
書J'這是作者萬萬想不到的事。
由万包原先是當作一本有可讀性的通論來
寫,幾個主題自成系統,但非面面俱到,此點希望繽者能夠了解。
一本書從無到有,是眾人協助的緒杲。
參與此書製作過程的有李國
生、郭祐孟丶彭裕峰、莊明興、蔡宗憲等先生,與李純菁小姐。
提供圖片
或同意轉用的個人與單位,有劉益昌教授丶王淑津小姐丶賴志彰先生丶鄧
相揚先生丶張月華女士、簡傅枝先生、南天書局丶遠流出版公司丶春帆
樓、金廣福文教基金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趼究所,以及本所古文書
室。
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园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紐丶國立台灣大學法
學院圖書分館,惠允翻拍藏書之圖片。
謹此表達深謝之意。
林雪兒小姐與
謝;吉松先生為本書作美編,並繪製圖表。
由於他們的協助,我的許多稱想
得以實現,這也是我要感謝的。
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曹永和丶施添福丶陳秋坤、劉益昌丶王泰升丶
詹素娟、翁佳音等教授,或披閲文稿,或提供意見,提高本書水平,這是
我衷心感激的。
不過,此書若有錯誤,貴任還是在我。
囿淤個人識見,疏
漏舛誤之處諒必不少,惟祈高明賜正。
於此,須附帶一提的是,本書章末
所附參考資料,違反常例,以出版先後為序,意在呈現相關研究的進展。
不過,少數作品寫作與出版年代不一致,尚請讀者注意。
此書初版係在霖英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贊助下完成的,謹此再申謝意。
我也要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積極促成再版之事。
最後,感謝本所黃主任與全
體同仁的支持與敦勵。
如果這本小書能有益於台灣史卸識的普及,或稍可
不負本所委以此任的用意。
阅蛻窈
謹誌
一九九八年七月
於南港芬陀利室
(I)
圖片目次
II
泰雅族美女p.
1.2
曾珠如女士p.3
3
4.11
「番社采風圖捕魚」
5.1
盛裝的台灣士紳p.
52
踩龍骨車p
5.3
大稻埕的節慶p.
17
5.4
龍山寺p
73
5.5
野台戲p
73
19
56
台南某廟的廟埕p.
十三行遺址全景p.20
5.7
范謝將軍p75
2.1
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p
2.2
指定為一級古蹟的圓山遺址p
2.3
鐵絲網裡依稀可見的貝塚p
2.4
十三行遺址發掘現況p.
2.5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屈肢葬p
2.6
17
17
19
p.62
70
70
71
74
2.7
十三行遺址現況p.21
5.8
傳統的台灣農舍磨院p.
3.1
一九三八年的頭社公廨p.27
5.9
黃土水作品「水牛群像」
32
頭社公廨今況p.27
5.10
水牛的放牧p.
33
一九三八年的頭社公廨內景p.
3.4
太上龍頭忠義廟內景p
3.5
剝蓬草的台灣女性p
5.12
捒茶p.81
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大公界p.29
6.1
「番社采風圖守隘J
36
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大公界內景p.29
62
「台灣番界圖J(局部)
3.7
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小公界p
6.3
「番社采風圖·捕鹿」
3.8
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小公界內景p.30
64
金廣禱公館p
3.9
戴頭飾的阿美族馬蘭杜小女孩p
6.5
北埔姜家天水堂p.95
3.10
騎水牛的原住民少女p
6.6
姜阿新老宅第(今)
30
32
32
pp.78-79
79
511
28
28
77
80
p86
pp87-90
p.
91
95
p.97
311
汲水的阿里山鄒族女子p.33
6.7
姜阿新老宅第(修僳前)
p.97
3.12
挑小米穩的排灣男子p.34
68
姜呵新老宅第(修復後)
p97
3.13
鄒族的「樂團」p.34
7.1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澳底露營照片p.
3.14
鹽月桃甫繽「霓虹J
7.2
春帆樓舊影p
105
315鹽月桃甫繡「馬細道邦的姑娘們」p.35
7.3
春帆摟今影p.
105
4.1
十七世紀大員地蜃手罐地圖p.49
74
下關「曰清講和記悆館」
4.2
大員島的熱蘭遮市街與城堡pp.
7.5
「曰清講和記悆館j展示的李鴻章談判
4.3
熱蘭遮城域牆遺蹟之一p
53
4.4
熱蘭遮城城牆遺蹟之二p.
53
4.5
《台遴縣志》(嘉慶十二年)中的赤嵌城
4.6
立石鐵亞版畫中的普蹕文酉城p.
p35
50-51
座埼p.
p55
55
p.
104
106
106
7.6
曰軍入駐清布政使衙門p.
7.7
胸前掛勳章的辜顯榮p.
78
劉大將軍擒攘倭釐樺山斬首全圖p
8.1
余清芳p.
119
4.7
今天的赤嵌褸p55
8.2
雜俊p
48
新港語《馬太福音》內文首頁召影p58
8.3
江定p.120
4.9
單語新港文書p
60
84
酉來庵p.
4.10
雙語新港文編p.60
8.5
酉來庵神符p.
119
120
121
108
111
112
句
瞧吧眸事件被声從台南監獄到臨時法庭
9.17
出庭景象p.122
9.18
台中廳舍p.152
8.7
瞧吧眸事件抗曰烈土碑與忠魂」荅p.123
9.19
台南廳舍p.153
8.8
抗曰烈士余清芳紀悆啤p.123
9.20
花蓮港廳廳舍p.153
8.9
近藤巡查與莫那·魯道之妹的合照p.125
9.21
廡農與運甘廡的牛車p.155
8.10
佐塚愛祐與內緣妻家庭照p.125
9.22
運送甘廡的火車p.155
8.11
馬赫坡頭自莫那.魯道與同社勢力者、
9.23
糖廠pp.156-157
8.6
台中市市街中欄地鳥瞰圖p.152
布卡珊社頭自合影p.127
IO.I
二重橋前天皇出巡圜p.162
8.12
招降海報p.128
10.2
台灣農業義勇團團旗授與式p.163
8.13
鹽月桃甫繪「母J
10.3
桃圜郡役所的偽裝p.163
8.14
花岡一郎p.131
10.4
正廳改薔寅地指導p.167
8.15
花岡二郎p.131
10.5
血書之一p.169
8.16川野花子與高山初子合影p.131
10.6
血書之二p.169
8.17花岡二郎題壁遺書p.133
10.7
小女孩在街頭求繡千人針景象之—
8.18
p.129
捧著亡父骨灰與佩劍的任塚任和子
p.134
8.19
穿和服的萬大社女子p.134
8.20
救助曰本兒童而獲頒感謝狀的少女
p.135
9.1
p.170
10.8
小女孩在街頭求繡千人針景象之二
10.9
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製作之千人針
p.170
p.170
曰本領台時的台北火車陌p.139
IO.JO北港郡北港女子青年團青年劇「千人
針」
p.171
9.2
—九O八年左右的台北火車站p.139
9.3
一八九九年的台北p.140
10.11「好孩子j—一戰爭下的兒童p.171
9.4
—九—九年的台北p.140
10.12捧著同伴之骨灰返鄉的高砂義勇隊
9.5
—九一九年的台北p.141
9.6
敕使街道p.142
9.7
台北橋p.143
.9.8
明治橋p.
143
9.9
兒玉總督所頒的諡足解放章p.144
9.10
纏足解放祝賀式p.145
p.173
10.13吉野正明繡「特志看護婦(台灣)」
p.173
10.14一張由南洋寄回台灣的明1言片p.175
10.15大東亞從軍記〔悆〕章p.176
9.11
纈足學生的諜外遊戲p.145
9.12
早期女子上課渭景p.146
9.13
高等法院p.i48
9.14
總督官邸友庭園p.150
9.15
草山責賓館p.151
5、9.14-15等相片係翻拍自國立台恩大學圖
9.16
高雄紳社p.151
書館特藏組藏書)
(3.13、5.2-3、5.5-8、5.11、7.1、7.6、9.l-
(3)
圖表目次
圖表1
以地理空間定義歷史脈絡示意圖p.5
圖表2
米崙亞冰期古地理圖p.11
鬬表3
台灣地臨史前文化的時空架構p.13
圖表4
遘址與文化層的形成過程p.14
圖表5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互動關係圖p.
圜表6
台灣土著民族分布國p.25
圖表7
南島語分布國pp.38-39
圖表8
南島語擴散階段國pp.40-41
圖表9
台灣漢人移民的原鄉p.67
圖表10
台灣漢人移墾擴散圖p.68
圍表II
竹塹三甌圖p.85
國表12
一八九五年曰軍三路佔領台灣圖p.110
圖表13
曰本統治時代台灣總釐一覽表p.138
15
圖表14具有法律效力之習慣法與舊慣之關係示意圖p.149
(4)
目次
劉序·········w
黃序..……
VI
謝辭并再版說明……..11ii
圖片目次………(I)
圖表目次……..伊
第一章誰的歷史?….....
I
第二章史前時代的台灣
9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第四章「美麗島」的出現
芍
45
第五章漢人的原鄉與移墾社會
第六章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
第七章改朝換代
03
IOJ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r「7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灣
圖片來源書目….....尹
65
函
137
..
'
:
二
第一章誰的歷史?
誰的歷史?
第一章
I
1
台灣歴史圖說
^灣自從解嚴以來,政治與社會發生很大的變
口化。
這些變化,好壞參雜,讓人眼花撩亂,
看不出未來的走向。
人們似乎把這段時日當成過渡期
一但過渡到哪裡呢?一個有合理公共秩序與安全、
人民能安居樂業的社會,還是更混亂、更功利取向的
社會?沒有人能眞正回答這個問題。
無論如何,在劇變的時代,有些現象著實令人歡
欣,例如:人們不再害怕因爲或眞或假的思想問題而
被抓起來、不再恥於講母語、各個族群不再被迫忘記
他們的過去、歷史不再只能有官訂的版本、兒童也有
機會透過教育認識他們的鄉土、弱勢團體逐漸受到重
視······。
似乎這是僵新時代。
新的時代要求新的歷史;新
的族群關係要求新的族群史。
如果歷史工作者的職責
不只是做研究,也包括歷史寫作的話,那麼在各個族
群從歷史的幽暗角落走出來,要求走入歷史時,歷史
工作者將如何撰寫一部照顧到每個族群的台灣史呢?
這不只是台灣歷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深受
族群問題衝擊或困擾的當代社會,這是個世界性的問
題。
例如,號稱民族犬熔爐的美國,在族群關係大大
改觀的今天,已經無法以歐裔男性白人爲中心而撰寫
美國通史了。
但是,滿足各個族群意識的新美國通
史,在撰寫上可能嗎?同樣的,新的台灣歷史,在撰
`
第一章誰的歷史?
3
這張泰雅族太魯閣少女
的像片出現在一九三—
年的(日本地理風俗大
系),也許由於少女是
美麗的,這張圖片驅為
人採用。
右下角的女性
是曾珠如小姐,她是霧
峰林獻堂先生的媳婦,
出身名門。
這是她在—
九三0年代早期以會員
身份在「—新會」舉辦
的書畫展覽會場拍攝
的。
這兩位美女,雖然
存在於同個時代,卻活
在兩固世界。
她們毋庸
說互不相識,族群、語
言、文化、風俗,在她
們之間造成天河般的距
離。
在「思」的層次.
她們甚目無法「想像」
彼此約存在。
雖然活在
同個時代、同樣身為女
性,卻再也陌生不過
了。
在今天,由於種種
現代機制(如教育、媒
膿、資訊等),社會愈
來愈「同質化」,人們
的經鹼日謅—致,比較
能想像彼此是活在同個
時間之流裡。
這是現代
社會的特性,也是我們
要了解過去所必得儘量
避免的假定。
另—方
面,要講族群融合.人
們的歷史意識必須處於
1.1泰雅族美女
來源仲摩照久編1931
敞開狀態,讓「非我族
類」的過去納入集膿的
記憶中。
閉鎖的歷史記
憶,是族群融合的障
礙。
1.2曾珠如女士
來源賴志彰編撰1989
,-
4
台灣歷史圖說
寫上,可能嗎?
也許可能,但相當不容易。
拿最明顯的歷史分期
來說,目前普遍看到的是,把清朝統治前的歷史時代
分爲「荷蘭時代j與「明鄭時代j。
這樣的分期,是
經不起質疑的。
「明鄭時代」當然是站在漢人立場的
歷史分期,對於鄭氏政權所統治不到的原住民而言,
這樣的分期,不近眞實。
「荷蘭時代」的說法,不能
說是站在漢人的立場一一因爲在那個時候,漢人人口
尙少,受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統轄的絕大部份是原住
民。
那麼,
「荷蘭時代」的分期,符合歷史實際嗎?
答案也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統轄的地
方以台灣南部爲主,雖然其勢力或「教化j不以此爲
限,零星及於北部若干據點與卑南一帶,但對中、北
部與中央山脈以東的大部分原住民而言,荷蘭東印度
公司的存在是鮮少相關的。
當我們說「荷蘭時代」
時,不是把荷蘭統轄所不及的「地」與「人」都籠統
包括在內嗎?對這種武斷的歷史分期,我們大可問
道:這是誰的歷史?
其實,今天我們面臨的不只是「誰的歷史」的問
題,而是更爲深沈的挑戰。
也就是以地理空誾定義歷
史所產生的難題。
所謂「以地理空間定義歷史J'意
指什麼?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我們所屬的時代是
一個民族國家主義(nationalism)興盛的時代,組成世界
上
5
第一章誰的歷史'?
的單位是國家
雖然未必是民族國家(nation-state)'
不是帝國,或部落。
在民族國家主義的命題之下,帝
國注定要瓦解,部落則非建國不行。
國家不是存在於
概念中,它有明確而「神聖不可侵犯」的疆域
如
果不明確,或遭到侵犯,都將導致嚴重的衝突,甚至
引發戰爭。
B
•
I
I
I
I
:
I'
I'
I
I
I
I
iD
I
I
歷
史
時
間
'
I'
'
:
I
I
I
I~-------I
I
'
'
'
:
I
I
I
I
I
I
3
:
'
'
'
'
'
:E
r'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I'
I
I
I'
I'
I
I
-~
C
''
}
4
I
現在\
A
:L__________一一一一一一一_
5
地理空間
圖表1以地理空間定義歷史脈絡示意圖
來源周婉窈
」口荷蘭東印度公司時代
4口日本統治時代
2口明鄭時代
5口國民黨政府時代
3口清朝統治時代
A,B,C,D,E代表族群之選樣
---•
代表歷史脈絡
6
台灣歷史圖說
台灣無法自外於這個世界性的潮流,近年來最困
擾台灣社會的是國家認同問題,以及環繞在這個問題
上所產生的統獨之爭。
我們無意捲入這個紛爭,不
過,作爲歷史工作者,很難不受到影響。
不論贊成統
一、獨立,或不中不台,我們的社會已逐漸發展出以
台灣爲主體的思考方式與觀念。
這是現代生活很實際
的問題,不管您喜歡不喜歡,以國家爲單位的現代社
會建立了以國家爲疆界的各種制度與組織。
現在的台
灣,雖然處在國與非國之誾,它的內部的許多制度丶
組織,在在劃定了台灣作爲一個政治實體的疆界。
就
拿錢幣來講,台幣的發行與使用的範圍,大約不出我
們的政治邊界。
護照、簽證與海關,毋庸說,具有再
確定不過的界定力量了。
一個國家,或一亻國希冀成爲
國家的社會,需要「自己」的歷史。
在強調地區特色
的當前社會,即使主張統一的人們,也無形中大多以
台灣爲其「思考單位j。
就如香港,雖然回歸中國,
但在可預見的將來,大多數的香港人應該還是會以香
港爲「思考範疇」的。
我們無意在這裡做任何政治主張,我們的目的只
是要指出,台灣目前的境況對歷史研究造成很大的衝
擊與挑戰。
此外,我們也試圖從比較普遍的角度來看
台灣的問題。
以地理空間來回溯一個社群或「國族j
的共同歷史,是近代社會普遍的現象。
例如,領導印
i
—二
第一章誰的歷史'?
7
尼獨立建國的蘇卡諾總統,爲了號召民族團結,據稱
經常說:「我們印尼過去被荷蘭統治了四百年..
。
j
雖然今天印尼的國界大致符合荷蘭殖民地的範圍,但
究實而言,荷蘭從未有效統治印尼「全土j四百年,
十七世紀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充其量不過統治了今
天雅加達附近的地區,即使到一九四二年,也不是所
有今天的印尼國土都在荷蘭有效統治下。
在台灣,我
們看到同樣的現象。
所謂的「台灣四百年史J'何嘗
不是後溯的(男性)漢人觀點?
未來的台灣史寫作,將如何處理族群與歷史單位
的問題呢?我們不知道。
這本小書,是在這種漫無頭
緒的情況下,試圖提出幾個台灣史的面向與議題,供
讀者參考。
我們無意寫一部系統化的通史一目前的
硏究成果尙不允許我們作此嘗試。
據預測,二十一世
紀是網路與影像的世界。
這本書,圜像的分量多於文
字本身,目的無非是想在圖片意象充斥的現代社會,
爲台灣歷史爭取一點生存的空間。
但願讀者看完這本
書,就算記不得細節,腦子裡還留有一些圖影印象。
第二章史前時代的台灣
史前時代的台灣
第..=..;章
9
IO
台灣歴史圖說
^灣在進入歷史時代以前,有許多人群在這個
口島嶼活動過。
所謂「歷史時代J'一般指有文
字記錄的時代,這在台灣本島大約始於十七世紀(澎
湖更早,始於中國宋代)。
但這個島嶼,在「遠古j
時代,就有人類居住。
這些早期的「台灣人」出現的
年代,最遠的可追溯到三至五萬年前。
他們活動的時
間或相同,或間隔千百年;活動的空間或重疊,或相
隔數百里。
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不少的活動痕
跡。
如果有幸被考古學家發現,這些遺跡或許還能被
指定爲考古「遺址J'供我們觀看、憑弔。
「四百年」相對於五萬年,何其微不足道!然
而,我們一般人的思考的「時誾縱深J'往往相當
淺,在日常生活中,能想到自己年歲以外的年代,似
乎不多。
如果我們還相信歷史知識能增加當代人的思
考深度的話,那麼了解台灣的史前歷史,不能說沒有
絲毫意義了。
要說明台灣的史前歷史,不能不略說一下地球上
人類早期的活動清況。
「現代人」(Homosapienssapiens)、
在地球的生物史上出現很晚,學者一般認爲大約在距
今十萬年前(或早自二十五萬年前)出現於非洲。
目
前引起許多小孩遐想、幻想、著迷的恐龍,出現更早
_兩億二千八百萬年至六千五百萬年前,連我們最
原始的祖先都無緣與之照面,以此,我們當能了解,
•
第二章史前時代的台灣
II
人類的歷史比起生物的歷史,又何其微不足道!在遠
古時代,我們不是地球上唯一的「人類J'例如尼安
得塔爾人(Neanderthals)可能出現更早,在某些地
區,他們與現代人同時存在。
但在距今大約三萬年
前,現代人已經遍佈地球各大汁什,取代其他的人類,
最後成爲地球上唯一的「人類j。
我們不確知爲何只
有我們這種「人j留下來,這還有待科學家來解答。
在這裡,我們也必須
了解到,人類出現的時候
正值冰期,冰期距今二百
萬年(或一百六十萬年)
至一萬年前。
在冰期,氣
溫不定,
「冰河期j與
「間冰期j以十數萬年到
',
>'
數十萬年的間隔輪替。
在
冰河期,因爲地球大面積
結冰的關係,海平面比今
天低很多,今天各大陸與
其鄰近的島嶼往往連接在
一起,例如台灣、日本都
與東亞大陸連成一塊。
這
圖表2米崙亞冰期古地理圖
(冰河時期台灣與亞洲l大陸相連狀態)
來源宋文薰1981(重繪)
一知識至爲重要,關係到
我們對台灣史前歷史的了
("),
I2
台瀍歴史圖說
解。
在距今約一萬八千年至一萬年前,地球最近的一
個冰河期(第四冰河期)結束,氣溫逐漸上升,海平
面隨之逐漸上升,地理景觀發生激烈的變化,《詩經》
說.「高岸爲谷,深谷爲陵J'眞可用來描述地貌的
大變化。
考古學家指出,台灣在三萬至五萬年前有人
類活動的遺跡,那時候正值第四冰河期,台灣海峽還
是陸地,人與動物可從亞i州大陸直接走過來。
從右表,我們可以看出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
時代(早期、中期、晚期)到金屬器時代,台灣各地
有過各式各樣的史前文化。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史
前文化的名稱,一般以發現該文化之最初遺址的現地
名命名。
例如,圓山文化最初發現於今天的圓山,大
坌坑文化於台北縣八里鄉大坌坑發現,河姆渡文化則
在浙江餘姚河姆渡發現。
讀者須知,「遺址」只是某
個特定文化的發現地點(sire)'它所呈現的文化自有
其或廣或狹的空間分布。
另外,由於不同時期的人類
很可能在同一地區活動,因此他們可能在同一地點
「層累造成地」留下不同厝位遺跡,例如圓山遺址的
下文化厝是大坌坑文化,大坌坑遺址的上文化層則爲
圓山文化。
目前發現的台灣最早的史前文化是長濱文化與網
形文化,出現時間在台灣尙與大陸相連時,一般認爲
與大陸系統的舊石器時代的文化有關。
但是接下來的
第二章史前時代的台灣
圖表3台灣地區史前文化的時空架構
來源劉益昌1996
400B.P.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大坌坑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50000
北部地區
中部地蜃
南部地區
東部地區
13
14
台灣歷史圖說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可能不是由長濱文化演變而來
的,而是在台灣成爲島嶼後,由中國華南或東南亞相
繼移入的。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坌坑文化分布全島。
大坌坑
文化的範圍很廣,不限於台灣,包括大陸東南沿海的
閩南、廣東二地,與大陸的河姆渡文化可能有互動關
係。
大坌坑文化之後的文化,有些是後來移人的,如
圓山文化,有些則是在大坌坑文化的基礎上繼續演化
發展的,如牛罵頭、牛稠子文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遺址已發現有一千五、六百處,
^
1
~
一輛20世紀的汽車停在這兩層廢墟上,隨手拋下廢棄物。
後來同一地點另建村落,多年後又遣毀棄,埋入塵土中。
曠野中有座村落,多年後,村毀屋倒,廢墟深埋地下。
圖表4遺址與文化層的形成過程
來源:陳玉美1984
(重繪)
第二章史前時代的台灣
15
重要的遺址也有百餘處。
限於篇幅,我們在這裡選擇
介紹圓山遺址與十三行遺址。
圓山遺址是最早發現的
遺址之一,此一發現確定了台灣史前石器時代的存
在,並帶動台灣考古學的研究與發展。
圓山遺址是在
日本統冶台灣不久後(一八九七年)發現的,以「圓
山貝塚j爲世所知。
稱爲貝塚,是因爲遺址由大量的
圖表5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互動關係圖
來源:
Kwang-chihChang1986;劉益昌
二
1992(重繪)
rG
台灣歷史圖說
蜆與少數的蠔、螺等貝殼堆積而成,是當時人食用後
丟棄而成的「垃圾堆j。
圓山文化的貝塚不止一處,
最大的一處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貝塚,內含豐富的文
物,也有墓葬的遺跡。
另外,在圓山遺址也發現了大
型的「砥石J;是當時人用來磨製工具的石頭。
圓山
砥石曾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大的砥石。
在日本統治時
代,圓山遺址雖經不斷的調査,但正式的開坑挖掘在
光復後,由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於一九五三年與一
九五四年執行,成果斐然,不惟確定了圓山文化的年
代,也發現該遺址存在著不同的文化厝,其下爲大坌
坑文化。
考古遺址的保存很不容易。
圓山遺址發現不久,
一座禪寺就蓋在貝塚堆積最厚的地方,隨著該禪寺的
擴建,貝塚一再遭到破壞。
爲了保護圓山遺址,一九
二三年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教授宮原敦自資爲詆石
蓋了一座保護爭並買下部分的土地權。
他將兩者都!離曾
給台北市作爲永久保管。
一九三五年圓山貝塚與砥石
被台灣總督府指定爲史蹟。
台灣光復後,保護亭與砥
石雖存在了一段時間,最後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遺址
保存最大的剋星是工程建設,圓山遺址之上先後蓋過
圓山動物園、兒童樂園,外圍更是不斷蓋樓房、開闢
道路,遺址遭破壞殆盡。
圓山貝塚的發現,距今剛好
滿一百年,但由於缺乏良善的保護措施,今天可說
第二章史前時代的台灣
17
~
-2.1台北市立兒童
育樂中心
彭裕峰拍攝
2.2指定為一級古蹟的圓
山造址(草地部份)
彭裕峰拍攝
2.3鐵絲網裡依稀可見的貝塚
彭裕峰拍攝
r8
台灣歷史國說
「憑弔無門j了。
現在被指定爲一級古蹟的圓山遺
址,侷限在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的一隅,雜草叢
生,未受到應有的注意。
另一個被工程毀壞的遺址是十三行遺址。
十三行
遺址在台北縣八里鄉,它所代表的文化屬於金屬器時
代,約在距今一千八百年開始,約於八百年前結束。
(十三行文化整體來說,約始於二千三百年,終於四
百年前,也就是漢人入台之際。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
鐵渣、礦石、煤等,顯示這個文化的主人已經知道煉
鐵。
考古學家在十三行遺址中發掘出煉鐵作坊,證實
了煉鐵是在聚落內進行的。
十三行遺址的內容豐富,
讓我們對這個文化有親切的了解,例如,我們知道他
們以農業爲主,漁獵也相當發達,他們的埋葬方式是
側身屈肢。
出土的骨骸有受傷致死者與無頭葬,大約
是戰爭之故,或有獵人頭之俗。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
行文化的商業十分活絡,與東南亞、唐宋元的中國都
有來往。
在本島,與沿岸地區頗有接觸,東到花蓮,
中部及於大甲。
可惜,寶貴的十三行遺址在興建污水
處理廠的工程下,遭受嚴重的破壞,雖經學者奔走搶
救,終是一場徒然。
現在被指定爲二級古蹟的十三行
遺址只是原址的百分之五!我們是這塊土地上最輓近
的主人,歷史淺短到不足道。
是無知,還是傲慢,使
我們如此不顧階前人的足跡?
第二章史前時代的台灣
2.4十三行遺址發掘現況
2.5十三行遺址出土的屈肢葬劉益昌提供
劉益昌提供
19
20
台灣歷史圖說
讀者或會問·這些史前文化的主人是誰?他們與
今天居住於台灣的人群有何關係?由於史前文化沒有
文字,缺乏語言資料,不是很容易判斷其族群類別。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舊石器時代的長濱人可能在與
大陸分離後,孤立地在台灣島嶼活動,他們的文化在
距今約五千年前消失,至於人種是否融入後來的人
群,則不得而知。
大坌坑文化與圓山文化的主人,到
底與今天台灣的原住民有什麼關係,是很難確定的。
台灣各個土著族群的祖型文化大致在金屬器時代出
現;一般認爲十三行文化晚期的主人很可能是居住在
台北盆地的凱達格蘭族。
果如此,我們倒要感概:凱達
格蘭雖然成了台北市的一條大道的名稱,讓人朗朗上
口,但可能是凱達格蘭族重要的遺址卻一去不復返!
2.6十三行這址全景
劉益昌提供
第二章史前時代的台灣
1I
2.7十三行還址現
況。
(建築物
為污水處理
廠,草地部分
·一
為現存十三行
遹址。
)
彭裕峰拍攝
基本參考資料
林朝棨,〈台灣凱達格蘭族之鑛業〉,
《台灣鑛業》第十七卷
第二、三期(1965年11月),頁37-57。
Prehisto勺I
Kwang·-chihChang,Fengpitou,Tapengkeng,andthe
Taiwan(NewHaven:Yale
Univers叮press,
of
1969).
宋文薰,〈史前時期的台灣〉,收在曹永和、葉富三編,《台
灣史錀叢》第—輯(台北
衆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0)•頁9-28。
陳玉美,〈考骨考古1游進時光隧道的考古學》《大衆科
學》,第五卷第—期(1984年1月),頁6-8。
Kwang-chihChang,TheArchaeologyofAncientChina(NewHaven:
Yale
Univers叮press,
1986).
連照美,〈台北圓山遺址現況調查研究報告〉,
《台北文獻》
直字第八十三期(1988年3月),頁1-48。
劉益昌,《台灣的考古遺址》(台北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2)。
劉益昌,《台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南投
會,1996)。
台灣省文獻委員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原住民與南島語族
第三章
13
24
台灣歷史鬮說
在上一章我們曾說明,金屬器文化的主人很可
能是現在台灣土著民族的祖先。
換句話說,
在漢人成爲台灣社會的主體前,土著民族是台灣島嶼
的主人。
目前台灣流行「四大族群」的說法,將現在
的住民分爲閩、客、外省人、原住民,這種分法也許
有它的「現實性J'但把原住民放在一個類別,往往
模糊了土著民族之間不同的面貌,也容易引起誤解,
有時人們還眞以爲原住民只講一種叫作「山地話」的
菩五圭舌
口口J=I
。
台灣的土著民族一般分爲高山族與平埔族。
照字
面的意思,高山族是居住於山地的土著民族,平埔族
則是住在平地的土著民族,這個說法不盡準確,因爲
屬於高山族的阿美族居住於東部平原。
那麼,平埔族
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如何區分高山族與平埔族?
簡單來說,這是漢人對土著民族的區分,不是他
們的自我分類。
法。
「平埔番」似乎是漢人移民間的叫
「埔j在閩南語意爲平原(粵語亦同)
;此一用
法題見於其它漢語。
在一份雍正年間的文獻,「平埔
土番」指居住在西部沃野與東海岸,向官府納輸應徭
(繳稅、做公工)的土著。
(陳倫炯,《海國聞見錄.
東南洋記》)在清朝,官方對土著民族的基本分法是
「生番」丶「熟番J'與「化番j。
所謂「生j與「熟j
是以「受教化J(漢化)與「歸附納餉」之有無爲判準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25
圖表6台灣土著民族分布圖
來源李壬癸1996
三貂角
平埔族
A凱達格蘭
Kecagalan
A'
馬賽Basa1
A'
雷朗Luilang
A'Trobiawan
B噶瑪蘭
Kavalan
C道卡斯
Taokas
D巴則海
Pazeh
E巴布拉
Papora
F貓霧捒
Babuza
G和安雅
Hoanya
G'Lloa
G'
Arikun
H邵(水沙連)Thao
I西拉雅
Siraya
I'Siraya
I'Taivoran
I'
Makato
]猴猴
Qauqauc
高山族
a
泰雅
h阿美
Araya!
Saisiyar
Bunun
Tsou
Rukai
Paiwan
Puyuma
Ami
1
Y画
b賽夏
c
布農
d鄒
e
蘭嶼
G
。
I
魯凱
f排灣
g卑南
雅美
(.,
16
..
I
台灣歷史圖說
(藍鼎元,《東征集》),有者爲「熟番」,反之則爲「生
番」,介於兩者之間爲「化番j。
用「番j字來指稱土
著民族,在現在看來當然是不恰當的,但歷史研究很
難完全避免使用過去的詞彙,只要我們在使用時意識
到這僭問題,也許還是情有可原的。
日本統治台灣以
後,政府與學界正式採用「平埔蕃j或「平埔族j這
個名稱。
光復後,學界多采「平埔族」一詞。
高山族一般分爲九族,平埔族的分類至今還有爭
議,在此姑且采用十族的分法。
高山族九族分別爲·
泰雅、賽夏、布農、鄒、魯凱、排灣、卑南、阿美、
雅美。
平埔族的十族是.凱達格蘭、噶瑪蘭、道卡
斯、巴則海、巴布拉、貓霧捒、和安雅、邵、西拉
雅、猴猴(或馬卡道)。
(見圖表6)不過,其中邵
是否能視爲平埔族,學者間頗有爭論;而猴猴族屬不
明,亦有問題。
目前除了噶瑪蘭、巴則海等不斷如縷
外,平埔族可說「名存實亡J'他們的後代絕大多數
已經「融入」漢人社會,雖然還有蛛絲馬跡可尋,如
族譜、土地契約,與祭祀儀式等等。
我們今天所謂的
原住民,基本上指高山族。
在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南部平埔族有名的「祀
壺j習俗。
所謂「祀壺J'用淺顯的話來說,就是拜
瓶罐等容器的信仰。
壺內裝水,插上草葉,祭祀的對
象是西拉雅的祖先阿立祖,祭祀的地點稱爲「公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27
來源淺井惠倫攝影/南天書局1996
3.2頭社公廨今況(現改名「太上龍頭忠義廟」)彭裕峰拍攝
'
.,..
28
台灣歷史圈說
3.3一九三八年的頭社公際內景
來源淺井惠倫攝影/南天書局1996
3.4太上龍頭忠義廟內景
彭裕峰拍攝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3.5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大公界
彭裕峰拍攝
3.6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大公界內景彭裕峰拍攝
29
30
台灣歷史國說
3.7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小公界
彭裕峰拍攝
嘅
3.8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小公界內景
彭裕峰拍攝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y
廨j丶「公界j或「太祖廟j。
西拉雅似乎爲母系社
會,一般認爲阿立祖是女性。
祀壺習俗過去常被當成
識別西拉雅族後裔的指標,不過根據新近的田野調査
硏究,祀壺的人群不一定是西拉雅族的後裔。
但這並
不排除祀壺原先可能是西拉雅族的信仰。
根據調査,
台灣南部與東部約有一百五十處的祀壺之家或祀壺之
村。
由於數百年的「文化合成」的結果,我們今天還
看得到的祀壺儀式摻雜不少漢人的民誾宗教概念與儀
式。
傳統觀念認爲「漢化j是土著民族「唯一」的出
路,社會看不起土著民族,許多平埔族的後裔都諱言
自己的血統。
近年來,社會風氣逐漸改變,有平埔血
統反而值得驕傲。
遷居到花蓮與台東的噶瑪蘭族裔正
在全力復原他們的文化與語言。
除了噶瑪蘭語外,另
外瀕臨滅絕的平埔族語言是邵語與巴則海語。
平埔族
的狀況頗引起有心人士的關心,不過在這同時,我們
不能不關心高山族的命運。
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文
化與語言很可能就像平埔族一樣,消失於以漢人爲主
體的台灣社會。
限於篇幅,在這裡我們無法逐一介紹
高山族的各傅族群。
不過,我們提供了一些老照片,
希望讀者能從中稍稍認識台灣土著民族半個世紀前的
風貌_那個時候,他們的「漢化j或「近代化」都
比現在淺。
這裡有:阿美族戴著頭飾的小女孩、汲水
31
台灣歷史鬮說
的鄒族女子、挑小米穗的排灣男子、騎水牛的原住民
孩童……等等。
原住民的世界有著漢人社會所缺乏的
質素,他們的形像曾經激發若干畫家的創作力。
日本
時代旅台日人畫家鹽月桃甫繪有一系列的原住民圖
像,吹口琴的泰雅少女是他最喜愛的題材之一。
3.9戴頭飾的阿美族馬蘭社小女孩
來源·仲摩照久編1931
3.10騎水牛的原住民少女
來源成田武司1912
•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33
lF;
、.
....
.,..
--~--
--
上/r,.
_
-一
,.`七-'[{戎,,
..•
f-
.,
·l"S,'"、,'
芍``~`~~,-
`、~_,,.,._,,.;,
.~..,...
_,._,-,.~:,·-七-·-
lu.
...
氥~-
.
....,.、':_;;;.:...,·
....
.卸~-
:
-~.
~•~~t:{
.,瘧`....
~,.-.,
.
.,·.a.;,~
•v•sc··.
、,.
3.11汲水的阿里山鄒族女子來源·仲摩照久編1931
'
34
台灣歴史圖說
`
3.12挑/JI米穗的排灣男子
3.13鄒族的「樂團」
來源淺井惠倫搆影/南天書局1996
來源:
{台灣蕃族圜譜)第二卷1918
_
_
-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35
,
3.14
鹽月桃甫繪「霓虹」
鹽月家藏明信片/王淑津提供
3.15鹽月桃甫繡「馬細道邦的姑娘們」
第四同台展西洋畫第十七號1930/王淑津提供
j
36
台灣歷史圖說
台灣土著民族的學術研究,起源很早,到現在至
少有一百年之久。
早期日本學者的研究爲日後本土學
界的研究奠下基礎。
可階的是,無論是在日本統治時
代,或光復後,學界豐碩的研究成果都未能透過正式
的教育管道傳佈給社會大眾。
換句話說,無論研究如
何進步,台灣人(漢人、原住民一同)在過去一百年,
都沒辦法在課堂上學習到台灣土著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學術的上游生產無法成爲下游的消費品。
因此,社
會大眾對台灣土著民族缺乏系統的了解,這是很可惜
的。
如果在正式的教育課程中教導了台灣土著民族的
歷史文化,漢人對原住民應會因了解而尊重,原住民
也會因自己的歷史文化成爲教育的題材而產生自尊。
要對台灣土著民族有基本認識,必須了解「南島
語族j與「南島語」的概念。
台灣的高山族與平埔族
的語言都屬於南島語系(Austronesianlanguage
family),又稱馬來亞玻利尼西亞語系(Malayo
Polynesianlanguagefamily)。
南島語是世界上種類最多
(約五百種)的語系,也是地理分布最廣的語言(見
圖表7)'全世界大約有一億七千一百萬的人講這類語
言。
也就是說,台灣土著民族講的語言與馬來語(印
尼語)、菲律賓諸語言,屬於同亻固語系,遠古時代同
出一源。
不過,讀者須知,同個語系並不就「講得
通J'拿漢語來說,它與藏語同屬漢藏語系,彼此
-
一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墨語系
37
「講不通J'漢語之間的各個語言也往往講不通。
例
如,閩南語、客語與國語都屬於漢語,但彼此間是無
法不經學習就相通的;即使閩語之間也大多不相通。
不同的語系,就像不同棵的樹木,各有各的主榦與枝
椏,各枝椏之間的關係視彼此的距離而定。
台灣土著
民族的語言與東南亞諸島的語言,是從同個樹榦分生
出來的,但枝椏之間的關係,或近或遠,頗爲複雜。
台灣土著民族的語言在世界南島語的研究上佔著
非常重要的地位,關係到古南島語的重建,與南島語
族的遷移等大課題。
澳i州學者PeterBellwood認爲南
島語是從台灣擴散(並分化)到東南亞與大洋洲怕勺。
這個過程從距今六千年前開始,在公元九世紀時抵達
紐西蘭。
語言大抵跟著講這話的族群走,因此這個理
論也與南島民族的遷徙息息相關。
然而,台灣並不是
南島語的起源地,Bellwood與一些學者認爲南島語起
源於中國東南,但已匙少痕跡可尋。
關於南島語是否從台灣擴散出去,學界尙無定
論。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理論認爲泰雅語群非常接
近古南島語(Proto-Austronesian)'是古南島語的直接
分支。
但另一派學者主張,台灣土著民族的語言是古
北印尼語的分支,與古南島語關係頗遠。
新近的考
古、地理與語言證據顯示,古南島語的老家可能在印
尼與新幾內亞一帶。
」8
台灣歷史圖說
印度洋
.
O
1000
2000
圖表7南島語分布圖
3000km
來源
TheNew£吡J'clopnedinBritn1111icn(1992)第22冊,真755(重繪)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夏威夷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
東南島語
...
.••
·索羅門群島
.
•,
•,
薩摩亞群島
..·
美世尼西亞
`
:.斐濟.·..
、·.
..東加
.•
..
`大溪地
太平洋
39
40
台灣歷史唧說
印度洋
·p·
.
0
I000
2000
3000km
圖表8南島語擴散階段圖
來源
The
NewEncyclopaediaBritannica(1992)第22冊,頁755:PeterBellwood1991(重繪)
-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烏語系肛
密克羅尼西亞
島\
®
CD·
'.
.
:.大溪地
®
.
太平洋
侗傣語系
•
巴布亞語系
_南島語系
(j)4000B.C.
(j)3000B.C.
Q)2500B.C.
©1200B.C.
G)200B.C
©A.D.300-400
(j)A.D.800
41
台灣歷史圖說
無論如何,台灣各個土著民族之間的關係,並不
是一個籠統的「原住民」名稱就可以概括的。
他們之
間的語言,有些差別很大,彼此「講不通j。
土著民
群之間的往來情況很不一致,各族與外界的接觸亦不
同。
李壬癸根據語言學上的證據,認爲台灣東北與東
岸的土著民族(包括噶瑪蘭、阿美、卑南),似乎與
菲律賓北部保持密切的關係,最近一百年才中斷。
噶
瑪蘭在本島與馬賽、阿美、凱達格蘭都有所接觸。
不
過,北部平埔族(凱達格蘭)與西部平埔族(道卡
斯、巴布拉、貓霧捒、和安雅等)似乎沒什麼接觸。
高山族與平埔族之間較少往來;高山族彼此之間也少
有往來。
南島語族來台的時間先後可能也相差甚遠。
目前
的研究指出,平埔族如凱達格蘭、噶瑪蘭,與西拉雅
「漂洋渡海j來台的時間相當晚,可能距今約兩千年
前,或更晚。
換句話說,如果台灣是南島語族向東南
亞擴散的起點,幾千年後,有些南島語族又回流到台
灣。
第三章原住民與南島語系
43
基本參考資料
國分直-著,廖漢臣譯,
〈祀壺之村〉,
《台灣文獻》第十
三卷第二期(1962年6月),頁90-103。
石萬壽,〈頭社的阿立祖祭典〉,
《民俗曲藝》第八期(1981
年6月),頁1-7。
PeterBellwood,"TheAustronesianDispersalandtheOriginof
Lru1guages,"ScientificAmerican(July1991),pp.88-93
李壬癸,〈台灃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
(台灣風物》
第四十二卷—期(1992年3月),貞211-238。
潘英海,〈祀壺釋疑~從「祀壺之村」到「壺的信仰叢結J〉,
收在潘英海、艦素娟編,
(平埔硏究論文集》(台北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1995年),貞445-473°
麿素娟,
〈宜蘭平原噶瑪蘭族之來源、分佈與遁徙一一以0多
囉美遠社、猴猴社為中心之研究〉,收在潘英海、廬素
娟編,
《平埔硏究論文集》,頁41-76。
[美麗島」的出現
第四章
「美麗島」的出現4S
`'.
46
台灣歷史圖說
在歐洲{人「發現j
台灣之前,台灣是南島民族
的台灣。
他們之間不論有無接觸,基本上是
活在各自的時間之流裡,「無曆日文字j。
我們無意
在此製造現代神話,把原住民的世界描繪成「世外桃
源J
;他們彼此之間也有衝突與戰爭,族群的遷移有
時是爲了逃避他族的迫害,如猴猴之受迫於泰雅族。
不過,爲歐洲人發現以及其後的發展,給原住民的世
界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打亂了千百年來的社會、文化
與自然生態。
一個人盡皆知的歷史插曲是,十六世紀當葡萄牙
人航經台灣時,望見島上草木薌鬱,綠意盎然,遂稱
台灣爲:IlhaFormosa。
葡萄牙語的Ilha是島,
Formosa意爲「美麗的J'IlhaFormosa即「美麗之
島j。
這是台灣被歐洲人稱爲Formosa的來源。
這樣
-儲美麗的名字,即使到現在還往往能引人遐思。
只
不過,如果同一批人再坐船經過台灣,看到山頭滿目
瘡痍的台灣,是否還會稱它爲「美麗之島」
?實在教
人懷疑。
在歐洲人發現台灣以前,台灣早就爲近鄰所知。
我們在第二章指出,台灣與亞i州大陸在冰河期曾幾度
連接在一起,那是遠古時代的事。
在中國古籍中有若
干疑似台灣的記載,但猜測居多。
《三國志.吳書》
〈孫權傳〉中的「夷洲」比較有可能爲台灣,不過,
二
第四章
學者間仍有爭議;
「美麗島」的出現
'17
《隋書》〈東夷列傳〉「流求國傳」
的「流求」一般認爲指台灣,但也有認爲指今天的琉
球(沖繩)。
如果指台灣,那麼,在隋代,中國已知
道台灣這個島嶼的存在,或許也派兵來過。
不過,我
們必須了解,知道台灣不等同於統轄台灣。
中國與台
灣眞正發生密切關係,要到明朝中葉以後。
(「台灣j
這個名稱出現很晚,容後敘述。
)
歷史的發展,有時不是用現代的觀念能加以了解
的。
今天,台灣與澎湖是一體的,但在明鄭以前,台`
灣與澎湖各有自己的歷史脈絡。
澎湖與中國的關係發
生很早,宋代即有漢人定居(約在十二世紀)。
元朝
時,澎湖正式成爲元帝國的一部分。
但是,僅有一水
之隔的台灣卻一直要到清朝才入版圖,成爲中國的一
部分。
何以如此呢?寫〈東番記〉的陳第,也有類似
的疑問。
原因很難確知。
也許因爲台灣自古就是南島
民族的居住地,當宋代漢人在澎湖定居下來時,常受
到對岸「島夷毗舍邪蠻」的侵掠,漢人移民因此劃地
自限吧?
(關於「島夷毗舍邪蠻J,另一種說法指菲
律賓。
)
台灣成爲漢人移民的地區,始於荷蘭東印度公司
的獎勵。
但這並不是說,其前沒有漢人來此居住。
台
灣沿岸早有零星的漢人定居,也曾經是商人與海盜的
駐腳地。
海盜的興起與明朝對外政策有關。
唐宋代以
-
48
台灣歷史圖說
來,中國沿海海域發展出相當活絡的海上貿易,台灣
雖然離中國甚近,但因不在國際交通幹線上,自成一
孤立社會。
明太祖即位後,實施朝貢貿易與海禁政
策,導致東亞貿易圈的衰退。
所謂朝貢貿易,指外國
惟有接受中國的冊封,方能藉著朝貢的名義與中國進
行有限度的貿易。
朝貢貿易導致供需間的不平衡,亞
洲{國際商品的自由流通也受到阻礙。
十六世紀,由於
中國(明朝)與日本(足利幕府)政府的勢力衰退,
海上的走私貿易遂活躍起來,「倭寇」猖獗。
這時期
所謂的倭寇,其實領導層大多爲中國人。
由於走私貿
易興盛,中國沿海交通路線也多樣化了,於是原先外
於國際路線的台灣,成爲交通路線的要地之一。
此
時,葡萄牙人也出現在此一海域,使得東亞貿易圈與
歐洲交易圈發生直接的關係。
西班牙人與荷蘭人相繼
來到。
台灣位於新的東西洋諸航路的路線上,又不屬於
只對朝貢國開放鬥戶的明朝版圖,因此,在十六世紀
末葉到十七世紀初期,爲亞歐諸國所矚目。
荷蘭在一
六O二年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Oost-
indischeCompagnie'簡稱voe),一般稱爲「荷蘭東
印度公司J'與「英國東印度公司j對稱。
\荷蘭東印
度公司的成立是爲了保護荷蘭在印度洋的貿易,並協
助荷蘭掙脫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
荷蘭政府賦予該
]
j04
5
擘~-_:;.
...J.
•
J.
-
'.,·~..,_._..
J.
,
.....-.
._.
-a、4
-
.
/之[」
丶
乜•'
..
丶
、.一
'
丶
`--;3
^7
..4,'y^`
'
.
l
丶
,'
r
丨\
,I
,
III
:--
.
,lt
..
.......'c
7[
户
/-
.
[
I
0
-'-
.
\
、-q_
,,'`
'"
,,
u
-
.
J
~"7'i"
-
丨
一
,.,/,·~:之凳,~:~~;/.-,~L,Y.
/
I
`rr\
'`
!~,-
4.1十七世紀大員地暱手繪地圖(中文譯名為作者所加)來源荷蘭海牙國立檔案館圖片部
51
台灣歷史圖說
公司在好望角與麥哲倫海峽間的貿易專利權,與締
約、築城、維持軍備、設立殖民地等權利。
換言之,
即國家把對外貿易與領土擴張的權力委託給聯合壟斷
的公司去經營。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幾位能力高強的總
督領導下,打敗英國艦隊,也大抵取代了葡萄牙在東
印度群島(今東南亞諸島)的勢力。
爲了與中國貿易,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沿海尋
找能夠停泊船艦的貿易根據地與中途站。
然而他們在
中國沿岸的嘗試失敗,最後只好轉而佔據澎湖,一六
二二年開始在該島建築防禦工事。
但澎湖爲中國屬
地,一六二四年中國出兵澎湖,經調解協商後,荷蘭
東印度公司從澎湖撤退,改而佔領非中國領土的台
灣。
他們在荷蘭文稱爲Tayouan的地方建起新的堡
壘。
Tayouan即「大員J'在今天台南安平;「大員j
或寫成「台員」丶
「台灣J'後來成爲台灣島的全稱。
荷蘭人蓋城的地方原爲半島,但今天海灣已爲泥土所
淤積,變成陸地。
荷蘭人在大員半島建立的堡壘,經過改建,在一
六二七年定名爲熱蘭遮堡(FortZeelandia)'或稱熱
蘭遮城、大員城。
安平古堡指的就是熱蘭遮城。
從圖
4.2'我們可以看到這儲城堡有四個稜堡,頗爲可
觀,城堡外的棋盤式市街顯示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
響。
另外,在對岸,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明末逃難
4.3熱蘭遮城(安平古堡)
城牆遁蹟之一
彭裕峰拍攝
\
4.4熱蘭逮城(安平古堡)
城牆遺蹟之二
彭裕峰拍攝
54
台灃歴史圖說
而來的中國移民漸增,形成市鎮,名爲普羅文西
(Provincia)'一六五六年荷蘭政府在該地興建一座城
堡,即普羅文西城。
該城堡於一八六二年毀於地震,
一八七五年清政府於同一地點蓋了城樓,即赤崁樓。
現在在台南市還看得到普羅文西城的城牆。
附帶一
提,無論是熱蘭遮城或普羅文西城,都是西方式的城
堡(castle)'與中國的城不一樣。
中國的城包括市
街,西洋式的城堡與日本近似,市街在外。
從圖
4.2•
可以清楚地看到熱蘭遮城與「大員市」(又稱熱
蘭遮市;StaciZeelandia)的空間配圖,也就是市街丶
城堡分離。
郁永河說,台灣(大員)、赤嵌(普羅文
西)二城「非有埤現閾闍,如中國城郭,以居人民者
也J'即指此。
從一六二四年佔領台灣到一六六二年被鄭成功驅
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統轄台灣前後共三十九年。
在這
期誾,西班牙人於一六二六年佔領台灣北部淡水、基
隆一帶,建立城堡,但在一六四二年爲荷蘭人驅逐。
西班牙人也在台灣北部留下痕跡,例如三貂角
西
班牙艦隊最初停泊之海灣一一就是來自西班牙文聖地
牙哥。
荷蘭人驅逐西班牙人之後,理論上擁有「全
台J'實際上並未有效統轄全島。
荷蘭統治台灣最初
十幾年,勢力範圍不出大員一帶,但自一六三五年開
始,積極討伐大員附近村社,並向外擴張。
到荷蘭人
第四章
4.5
「美麓島」的出現
55
,-l"''•~S°"•i"/~i-<=•.,••••......,_~••:r••,1r•r':;,,.,'•J-s.r.
..•••'1•1"'•'.0.....:!:..,,,..,,..
w
-~,,~...,,
~-1;.-...圧~·下..
.....
J~~~-..
,.,,,
..,,,!,•,/•S
~;"'11>1.'"'丶
~.,...
:t••-:1~---.i,.~t:v-~:i•,,.,.,,汜..,.~"'"'"''""·•~,.;!"'""'""""~'.i•~,,:,;.....l
•
•I~丑•l!rt>•4-.
~"''I'乜士-~
•,i>!••~,.•,•.••
•:--:1~4,,•···~今:,.;--,..'--1·,1-\
•i,.
_,
',
!
I
惠州府:
I
「」/
'
/
(;興化府'
\_._泉州府
y_j
I
、
、
//-\._,,,.___.一·Ii嘉應州丶f,;:.,)'
、-i·
/\/
,
`尸一.-✓·,
「~-·'-·-_c,,,-"--·-
,/,l.-,.!._、
;
、
/
/
-·,--福州府
I
I
迟刃今
\漳州府
//
丿潮州府
/
1,--.J
•
I
丶
丶
I
丶
圖表9台灣漢人移民的原鄉
O
50
100
I
I
I
來源施添福1996
150km
I
`M
:JohnShepherd1993(重繪)
u
荷蘭時代
明鄭時代
仁二]康熙朝
丘云]雍正朝
仁二]乾隆朝
圖表10台灣漢人移龑擴散國
來源
John
Shepherd1993
(重繪)
第五章漢人的原鄉與移墾社會
69
灣的客家人不全來自粵省,也有來自福建汀州府的客
庄;潮州、惠州也非全爲客縣。
以「粵」指稱客家
人,是長期以來的淆混,例如在日本統治時代,「廣
東人j指客家人,
「廣東語」指客家話。
清代台灣漢人的漳、泉、客人口比例如何呢?可
以說,因時而異。
概括而言,台灣剛收入大清版圖
時,漢人移民大都來自漳、泉兩府,幾無客民。
乾隆
末年(十八世紀結束前),「按全台大勢,漳、泉之
民居十分之六七,廣民在三四之間。
以南北論,則北
淡水、南鳳山多廣民,諸、彰二邑多閩戶;以內外
論,則近海屬漳、泉之土著,近山多廣東之客莊j。
(按,「廣民」指客民)此一「族群j的分布情況,
大致維持到清末台灣割讓時,但有局部性的調整,如
漳人進入噶瑪蘭地區(宜蘭),客民退出台北盆地向
竹塹地方(新竹)集中。
根據日本時代的調査資料,
泉州人主要分布於西部沿海平原與台北盆地;漳州人
集中於西部內陸平原、北部丘陵與蘭陽平原一帶;客
家人恋居於西部的北側與南側的丘陵、台地或近山的
平原地帶。
漳、泉、客民的地理分布是一個饒富趣味的問
題。
眾所周知,泉州人居於濱海平原,漳州人居於平
原內緣,客家人則分布在丘陵台地。
何以如此?長期
以來流行「先到先佔j的說法,認爲泉人先來,佔到
70
台灃歷史圖說
最好的地區,漳人次到,所以往內陸住,客家人最晚
到,只剩下靠山的丘陵地。
這種說法表面看來言之成
理,但不符合歷史的眞實。
根據施添福教授的研究,
漳、泉、客民之所以定居於不同的地區,是與他們的
原鄉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
舉例來說,客家人雖然入
台較晚,但至遲到康熙末年應已大量移入台灣,當時
台灣未開闢的曠士尙多',除嘉南平原外,還有許多濱
海地帶,客民沒必要一定要沿山而居,但結果如此,
這就需要解釋。
5.2踩龍骨車來源
(台灣時報)第94期1927
第五章漢人的原鄉與移墾社會尹
5.3大稻埕的節廛來源:GeorgeBraithwaite譯1907
根據研究,明末清初時泉州人「捨本逐末」的風
氣很盛,他們靠海維生,過著以行賈、販洋、工匠丶
魚撈、養殖、晒鹽爲主業的生活,所以當他們渡海來
台謀生時,自然選擇濱海地區居住。
漳1什雖然與泉洲1
緊鄰,但農業一直是經濟基礎與生活中心,當他們冒
險來台時,選擇內陸平原乃順理成章之事。
客民的原
鄉是山鄉,他們在山地一直過著農耕的生活方式,擅
長河谷平原、丘陵地、山地的耕種技能。
對他們而
言,海是陌生的。
當他們抵達台灣時,平原自然是理
想的耕作地區,但他們比漳泉移民多出一項選擇,也
就是能在與故鄉相似的地理環境從事山區農耕。
72
台灣歷史卿說
對現代人來說,原鄉生活方式具有如此大的決定力
量,是很難想像的。
不過,我們必須了解
在近代以前
的社會,絕大多數的人不識字,個人的謀生技能往往是
跟父親或鄰人學習到的,而且這樣的技能通常無法轉換
(一生只會一種技能)。
如果一個男子學會了漁撈,要他
改作農耕,非常困難。
倘使他必得馬上賺活,那就只有
「黔驢故技j可施了。
現代社會的「職前訓練j很不一
樣,普遍識字教育爲社會培養一批工商業的基本勞動
力,具有空間的流動性。
比如,一個在甲地百貨業賣商
品的人,可以在短期間內轉到乙地的工廠上班。
反之,
前近代社會沒有放諸四海市場皆準的普遍職前教育,人
們移居時,是帶著各自的「一技之長」移居的。
明乎
此,就能了解下面這則笑話背面的眞義。
美國中北部明
尼蘇達州的冬季,長而酷寒,州民多爲挪威移民的後
裔。
一般人愛笑他們.怎麼那麼笨,家鄉已經夠冷了,
爲什麼移來美國還要選那麼冷的地方!
原鄉不惟影響了漢人移民在台灣的地理分布,他們
所建立起來的社會,到處看得到唐山(尤其是中國華南)
的影子。
然而,台灣漢人社會也有作爲邊疆移墾社會的
獨特性。
這種雙重性格充分表現在台灣漢人社會的宗族
組織上。
祖先崇拜是漢人自古以來的特色之一;漢人社
會的宗族是以血緣系譜爲主的組織,一般置有祭田或祖
嘗,在台灣則稱爲「祭祀公業J'亦即爲祭祀祖先而購
`
`
第五章漢人的原鄉與移墾社會
兀一
~
5.4龍山寺
來源:
(台北市政二十年史)
[之·"'-~0
5.5野台戲
來源
1940
-
EdwardBand1936成文1972溭刻
73
74
台灣歷史圖說
5.6台南某廟的廟埕
來源
RichardGoldfchrnidc1927
第五章漢人的原鄉與移墾社會
5.7范謝將軍
75
來源安藤元節編1932
置的共有產業。
早期的台灣漢人移民大都只作短暫停
留的打算,因此沒有祭祀祖先的問題。
但逐漸定居下
來,移民就有祭祖的需要,他們通常由在台的宗族成
員醯資派人前往本籍祭祖。
時日一久,漸漸感覺回鄉
祭祖的不便,而且在台的宗族成員繁衍巳多,於是開
始有人倡導建詞堂、設公業。
76
台灣歷史圖說
早期出現的祭祀團體由在唐山有共同遠祖的宗族
成員組成,祭祀共同的「唐山祖J;他們通常來自同
-祖籍地,同姓但不必然有直接的血緣關係。
等到有
些宗族在台灣繁衍了三、四代,其成員也成立祭祀團
體,祭祀第一位來台的祖先一「開台祖j。
學者稱前
者爲「唐山祖宗族J'後者爲「開台祖宗族j。
若以組
成的原則來分,前者采自願加入方式認股出錢,因此
又稱「合約字祭祀團體J'後者由特定祖先之後代在
鬮分財產時抽出一份來充當祭祀公業,所以稱爲「鬮
分字祭祀團體j。
這兩種團體可以重疊存在,一個
「唐山祖宗族j可能包括若干個「開山祖宗族j。
「開
山祖宗族」的組織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典型,「唐山祖
宗族」則是移民社會特有的現象。
作爲漢人移墾社會,台灣另一涸與原鄉同中有異
之處是土地租亻田制度。
眾所周知,清代台灣有大小租
問題。
大小租換個講法,就是一田兩主,即一塊地屬
於兩個主人,不過兩人擁有的「權」不同,一爲土地
所有權,一爲〔長期或永久〕使用權。
一田兩主,或
-田多主的制度不是台灣獨特的,也見於台灣漢人的
原鄉漳州、福州、汀」1寸;中國華中地區也有此一現
象。
台灣的大小租起源與土地原先的所有權觀念有
關。
理論上,未開墾的土地不是屬於官府,就是屬於
原住民(番地)。
想要開墾的人必須向官府申請「墾
第五章漢人的原鄉與移墾社會
77
照」(開發執照),取得墾照者(業戶)必須在一定期
限內招佃開墾,然後報丈陞科,繳納正供(即報官丈
量,按等納稅)。
由於業戶向官府申請的土地面積通
常很大,不是自己所能耕作得了的,於是將土地劃分
爲數塊,招來墾佃開墾。
墾佃向業戶繳一定的地租,
稱爲「大租j。
墾佃又可招來耕佃,替他耕作。
耕佃
向墾佃繳地租,稱爲小租。
業戶因收取大租,稱大租
戶;墾佃收取小租,稱小租戶。
業戶則必須向官府繳
稅。
如果一般讀者還不是很清楚大小租制度,容我作
儔比喻。
如果拿房子來說,大租戶就是屋主(大房
東),小租戶是二房東,他們分別向房客收取房租,
5.8傳統的台灣農舍庭院
來源
Edward
Band
1936成文1972復刻
78
台灣歷史國說
但只有屋主(大房東)須繳稅給政府。
複雜的是,小
租戶大都擁有永佃權,即永久耕作權,並且可以自由
地典售佃權。
就像二房東可以永遠租賃該屋,並自由
處分他的永賃權一如不須屋主同意,將永賃權轉賣
他人。
以上講的是典型的大小租,台灣的情況特殊在於
許多「曠地」原先屬於平埔族,在漢人拓墾的過程
中,平埔族的土地不斷落入漢人手中。
下一章我們將
討論漢人如何取得土著民族土地的問題。
在這裡,我
們要說明的是,台灣的大租有所謂的「番大租J'也
第五章漢人的原鄉與移顰社會
5.9黃土水作品「水牛群像」
5.10水牛的放牧
來源:
(台灣統計要覽(大正二年))
1915
79
So
台灣歴史圖說
就是由原住民將土地租給漢人耕墾,向漢人收取大
租,是爲番大租。
漢人成了小租戶,再將土地給漢人
耕佃耕作,收取小租。
清代還有隘屯等制度,實際的
情況非常複雜,在此就不細說了。
台灣作爲移墾社會,有什麼特色呢?道光十三年
(1833)來台任北路理番同知兼鹿港海防的陳盛韶,
在《問俗錄》中對台灣社會的特色多所著墨,有些清
況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了,
,
一1.
'I一—L
在此舉幾個未觸及的問題。
其一,游民(羅漢腳)特多,
他們「嫖賭丶摸竊、械鬥、樹
旗,靡所不爲0…...游食四方,
隨處結黨,......台灣之難治
在此。
j游民是械鬥的要角。
其二、地方爲「總理j所掌
控,總理「流品混淆,清濁不
分.變亂黑白,武斷鄉曲j。
他們「變亂黑白丶武斷鄉曲J'
與今天的某些地方勢力,隔代
輝映。
其三、「富戶不重讀詩
書,講禮義J'只想與官府勾
結,而「貧人謀生又勢不能
學j。
也就是說,有錢人不學,
5.11剝逼草的台灣女性
來源
{新竹洲時報)創刊號1937
第五章漢人的原鄉與移墾社會
81
5.12捒茶
窮人不能學,以至於「學校不振,文風日哀j。
這些
當然都不是正面的評價,讀之令人不快。
然而,一百
六十餘年後的台灣,是不是還殘留著一些移墾社會的
影子呢?值得吾人深思。
基本參考資料
陳盛韶,《問俗錄》(北京
施添福,
北
陳其南,
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
《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1987)。
《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砉」正版)(台北
允晨文
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JohnRobertShepherd,StatecraftandPoliticalEconomyonthe
TaiwanFrontie1;1600-1800(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Press,1993).
'
第六章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
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
第六章
5」
昴台灣歷史圖說
首先必須向讀者道歉的是,本章為行文簡潔起
見,有時沿用清代的觀念,用「番j來指稱
土著民族。
這是不得已的作法,不是出於不敏感,或
心懷輕視0我們加了引號,表示有保留地使用舊名詞。
在第一章,我們提到族群史觀的問題。
過去講漢
人移墾,大都從漢人的觀點來談,背後不自覺的假設
是肯定土地開發,甚且有類似「漢人開發血淚史」的
感情投射在內。
漢人大舉來台拓墾,有原鄉的「外推j
(push)力量,也有台灣本身的「吸引」(pull)因素。
由
於早期「禁無照渡台J'大多數的移民以偷渡的方式
來台,過程有如穿越地獄,死亡率相當高。
此外,清
朝統治初期又禁止攜眷,導致多數年輕男子無法成
家,形成爲數眾多的「羅漢腳仔J'光棍而終。
這些
都是令人同清的歷史。
但是,對土著民族而言,這又
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蓽路藍縷,以啓山林j可以用來形容漢人對台
灣的拓墾-這個過程彷彿尙未結束!台灣在康熙末
年許多地區還是未闢之地,但所謂的「曠地j是從漢
人的眼光來看,對居住在平地賴移墾與游獵維生的土
著民族,
「草埔j就是生計之所託。
這些土地在一兩
百年內幾乎全都開闢成田,落入漢人手中。
這個過程
很複雜,與其說清朝政府不保護土著地權,毋寧說是
保護失敗。
第六章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
S5
清朝政府承認土著地權,並有種種措施防止漢人
侵墾「番地」。
清朝統治台灣採取漢「番」隔離政策,
不准漢人進入「番地J'分界即一般所說的「土牛紅
線j。
「紅線」指地圖上用紅筆劃的界線,在地表上
則有土牛與土牛溝的有形界線。
土牛溝是挖出來的,
丶泛
,___、
.大坵圜
-,
1
'
'.
.
桃仔圜
~-、一-.'
丶
I
I
.中壢
(
'
,
JZ
)
',
I
,
璽
菜
咸.
-''
-
''
,
r
r
-l
J
;「
''
',
I
,
0l
I
4
,
`\、
」
-
I/
L
圖表11竹塹三靨圖
r
'
'''
I
20
」
、丶
「
-
「
--
」
-
、-」
10
.'
''
庄
南
I
'
'
/✓
鬥
0
'
''
來源·施添福1996(重繪)
r
J
'
1~
.北1i1l
)
.
褻落
,,,,,土牛溝(確定)
TTTTT土牛溝(推測)
番界(乾隆55年)
-----研究區界
`~
(丶
'
芬d
A面.又主A
t凸
寸
f舟濬
寺ritI上
裴,寸
木為蝨
逞?+efa笠
彗荘缽諄
'
,..\
台滘歷史鷗說
KG
,
,
r
,
+、
第六章漢人與原住民昫關係,1
捅危
t
氝
f
孑私某
泳寸控Tlf
涙荳哭
荅己玷未人?令{
.及臬扯扆今北芒斗
'
矗`
.t
~
6.3「番社采風圖·捕鹿」
圖上題字
冬初,各社聚衆捕鹿,名為出草。
淡防廳大甲、後壟丶中港、竹塹、宵裡等社熟番,至秋末
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藏/提供
沖A#菟片
A
t"e.
d'-
盎
`溪浹
"S立1
6.2
「台灣番界圖」(局部)
說明.此一地圖繪於乾隆二十五年,圖中所示是笨港到大甲溪—帶,
可以清楚看到土牛紅線的紅線。
藍線是新番界,更往內山推移。
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藏/提供
,.
J1~\·」
.、
?it!-t"!C內
;_,「-·~::-~
;i.柱半
才·桑
辜共化ii~;
巳紅
'如國篙
/1氏硨
~今
碌lk
翌
-"§.
工
-Zt..'I,王
b1~
嵒i9的.
'1'
;~1.·..
3
.
C「;,
u~
漾b逸
phi七
v
a
』
F·
.
IU
dA,-七
-,-,.~只
`P`·t```
J
r
_-、
.
.-
t
.天芯
早2L+:1
F
蕊
反過來說,開城
門迎敵者,如果得到社會的肯定、甚至豔羨的話,這
樣的民族在面對未來的危機時,其且將不戰而降,或
可逆料。
圖表12
一八九五年曰軍三
路佔領台灣圖
來源
(攻台戰紀)
遠流1995
7.7胸前掛勳章的辜顯榮
來源
(辜顯榮翁傳)
1939
~
Ill
台灣歷史區說
六月三日日軍攻陷基隆。
四日,唐景崧倉皇內
渡。
六日,出身鹿港的小人物辜顯榮與日軍接洽,表
示台北城民盼望日軍到來,自請爲嚮導。
不旋踵,受
李春生等紳商和外僑之託的外國人,亦前來表達迎接
入城之意。
六月七日,近衛師團兵臨台北城下,不戰
而進駐台北城。
六月十七日,樺山資紀在原巡撫衙門
廣場舉行「始政式J'台灣於焉正式「改朝換代j。
在
未來的半個世紀,六月十七日是重要節日-~「始政
紀念日J'依例都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
第七章改朝換代
lIJ
先前,一八九五年五月中,台灣紳民曾發表「台
民布告J'自矢「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拱手而讓
台」。
雖然領導者如丘逢甲、林朝棟、林維源等士紳
相繼棄台而去,一些地方官、將領和無數庶民,倒是
做到了寧死勿降,
「與台存亡J'爲孤島寫下可歌可
泣的抗敵史篇。
日軍從台北往南推進時,沿路遭遇抗
日軍的奮勇抵抗,雙方在大顆崁(大溪)、三角湧
(三峽)、新竹、苗栗、彰化、斗六、嘉義等地都發生
激戰。
其中八卦山之役,抗日軍以寡敵眾,戰況慘
烈,全台義軍統領吳湯興、黑旗軍統領吳彭年皆死於
是役,然日軍亦兵疲馬倦,暫停南進;大莆林(大林)
之役,義軍大敗日軍,奪回失地,是「日清開戰以來
未曾有之事J'一時人心大振。
由於篇幅有限,無法
--細述先民乙未抗日之經過。
約而言之,中部抗
戰,以台灣府知府黎景嵩的新楚軍和義軍爲主,南部
抗日則以劉永福的黑旗軍爲主,義軍爲輔。
日軍以優
良的現代裝備,要費四個月的時間才從台北打到台南
一帶,台灣人民反抗的激烈,讀者可想見一斑。
近衛師團除了遭遇抗日軍頑強的抵抗外,也苦於
台灣的「璋病J'戰鬥力大減。
十月,日軍援兵續
至,混成第四旅團於十月十日在布袋口登陸,第二師
團於十月十一日登陸枋寮。
日軍南北中三面夾攻.,十
月中旬,三路人馬對台南城形成圍攻之勢。
十九日深
rr4
台灣歷史鬮說
夜,南部抗日靈魂人物劉永福率舊部易裝棄台而去,
次日抵達廈門。
二十一日,英國傳教士巴克禮與宋忠
堅受台南紳商之託,前往迎引日軍入城,日軍於是
「和平j進駐台南城,完成全島之佔領。
簡言之,全台除台北台南兩城不戰而降外,各地
(後山除外)都曾激烈抵抗日軍之入侵,死傷無數。
對於引導日軍入城一事,向有可免生靈塗炭的說辭。
從結果上來說,也許是對的。
但開城迎敵,係出於佛
陀大慈大悲之精神,還是心繫個人身家性命?甚或是
賭徒之大膽一博?文獻不足徵,不敢臆斷。
不過,從
這些人事後坦然接受新朝之餜贈酬報且與之密切「協
力」來看,其宗教性之闕如,大約可確定。
台灣改朝
換代之際,無數無名小卒因奮起禦敵而身首異處,爲
後代所遺忘。
相對之下,引導日軍入台北城的的辜顯
榮,卻一躍而爲台灣名流,一生榮華富貴,還蔭及子
孫數代。
君不見,辜家仍是台灣領風騷之家族。
知史
者,唯有感嘆歷史充滿反諷。
一個民族要能存續,必要有強韌的獨立自主的意
志。
這是爲什麼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抵抗外侮的人當
成民族英雄;反之,它們唾棄和敵人合作的人。
否
則,當國家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時,唯有投降一途了。
眨斥勢利,尊崇氣節,關係民族大業與風俗之厚薄。
沒有人願意見到·當台灣受到外敵侵略時,眾人爭相
第七章改朝換代
開城迎敵吧?南洋有句俗諺說
115
「當應該低頭走路的
人,昂首闊步時,山河是要崩壞的。
j台灣社會風氣
之澆漓,是否和我們善於遺忘過去,卻習慣豔羨非其
道而羅致富貴者有關呢?是耶?非耶?
基本參考資料
黃玉齋,〈台灣初期抗日史略〉,《台灣文獻》第二十二卷第四
期(1971年12月),頁61-90。
劉公木,〈乙未年台胞抗曰史略〉,
《台灣文獻》第二十四卷
第三期(1973年9月),頁122-183。
金前成,〈台灣省乙未抗日之役〉,《台灣文獻》第二十八卷第
一期(1977年3月),頁144-152。
翁佳音,《台灣漢人武裝抗曰史研究--一八九五~一九O二》
(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6)。
翕亻圭音,〈府城教會報所見日本領台前後歷史{象〉,
《台灣風
物》第四十一卷第三期(1991年9月),頁83-100。
黃秀政,
《台灣割讓與乙未抗巳邏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
館,1992)。
黃昭堂著、廖為智譯,《台灣民主國之研究》(台北
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
現代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兩大反抗事件
第」、章
II?
118
台灣歷史圖說
.
八九五年十-月,日軍號稱「全台悉予平
定j。
實際上,台灣人民繼續「蜂起j。
漢人
系的武裝抗日活動一直要到一九一五年的「瞧吧啤」
事件被敉平後,才告眞正落幕。
台灣政權轉換之際,上層士紳(進士、舉人)和
富商頗多倉皇內渡,各地也出現一些「迎接日軍j
者,全台並未能同仇敵嵐,一致對外。
雖然如此,乙
未戰役仍然不失爲全階層、全民性的保衛鄉土之戰。
根據研究,乙未戰役的領導層中,除清官吏外,台人
以生員、豪商、大地主、地方豪強和頭人爲主,部眾
則包括正規軍、民軍、私丁、村民,甚至老弱婦孺。
乙未到一九O二年,台灣各地武裝抗日不斷蜂
起。
一九O二年後到一九一五年爲止,抗日運動轉趨
局部,以「陰謀事件」爲主。
在這兩期抗日活動裡,
士紳階層已不再是主導者。
一九二0和三0年代,台
灣的政治社會運動是由少數舊時代士紳和新興知識分
子所領導,與武裝抗日之間產生斷層現象。
在武裝抗
日事件中,讓我們來看看瞧吧l年事件和霧社事件。
前者是漢人最後一次、規模甚大的抗日革命,後者則
爲土著民族最後也是最慘烈的起義。
瞧吧眸事件又稱余清芳革命事件,或西來庵事
件。
余清芳是此一事件的領導者,但話必須分三頭來
說,因爲這個「陰謀事件」主要是由余清芳、羅俊和
_: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rr9
江定三股力量匯合而成的。
割台時,余清芳年方十七,曾加入抗日義
軍,後來當了台南廳的巡査補,前後八年。
一
九O四年辭職,出入台南廳下各地齋堂,勸誘
信徒反日。
曾被當局送往「浮浪者收容所J'
管訓約三年。
獲釋後,以西來庵爲基地,暗中
從事抗日運動。
信眾尊稱他爲「余先生J'或
傳說他是具有神力的皇帝,或相信他是皇帝的
8.1余清芳
來源
(台灣匪亂小史》
中介者。
當時傳說「皇帝j手長過膝,耳長及
肩。
1920
羅俊,原名賴秀(學名賴俊卿),生在他
里霧(今斗南),曾教過書塾,學過醫,會看
地理。
割台後參加抗日義軍,事敗後西渡中
國,間曾潛返台灣,然而家破人亡,遂再度西
渡,曾遊中南半島,最後棲隱於福建天柱岩寺
廟,然抗日之志,未嘗或忘。
一九一四年年
底,羅俊潛返台灣,時年屆花甲,在台中、彰
化一帶利用舊有的人脈關係,從事活動。
羅俊
-、
8.2羅俊
來源
1920
以法力相號召,教信眾祭祀玉皇大帝和九天玄
《台灣陲亂小史》
女,宣稱習得符法,即能避刀彈,並稱將從中
國請來一名和尙和一名紅髯姑,來教台人隱身
術。
由於相信法力,羅俊及其附從者都未準備
武器。
I20
台灣歷史圖說
江定,台南人,割台後曾率義民抗日,打
游擊戰,後退入山中。
一九o-年,日警曾圍
剿江定於新化南里庄湖底,誤以爲江定已遭擊
斃。
實則江定已然脫走,嗣後聚眾深居山中十
餘年,自成一國。
一九一五年舊曆二月,羅俊偕同三名同志
前往台南會見余清芳。
余清芳告訴羅俊,他持
有-寶劍,僅拔三寸即可斃敵三萬,擬發動革
命驅逐日人。
兩人相見恨晚,遂約定秋間一起
一m
8.3江定
來源
起義,舉事前由羅俊負責中北部,余清芳負責
南部,招募黨員。
另一方面,江定也曾與余清
芳會面,約定起事時下山殺敵,以余清芳爲
主,自願居副。
--.•-····
8.4西來庵
來源
(台灣匪亂小史}
1920
1920
《台灣匪亂小史》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8.5西來庵神符
來源
《台灣匪亂小史》
121
1920
可階,五、六月間,起義之事尙在連絡階段,就
被日本警方發現,相關人物陸續被捕,羅俊變容逃
亡。
余清芳得知事發,攜帶募得之軍資,逃入山中與
江定會合。
日方到處張貼三人圖像,懸賞捕人。
六月
二十九日,羅俊被捕。
江定、余清芳和革命黨人藏居
嘉義、台南和阿緱三廳交界的後掘仔山中,日警圍
剿無所獲。
七月余清芳率眾襲擊甲仙埔支廳,日方警
民死傷頗多。
八月三日,襲擊嘿吧啤支廳轄下南庄
派出所,滅敵後轉攻瞧吧眸,和日警以及來援的日
軍展開殊死戰。
余軍苦戰三天三夜,終於不敵,於六
日傍晚退入山谷,死亡約三百餘名,被捕不計其數。
余清芳敗走後,日方出於報復心理,設計屠殺瞧
吧啤壯丁,傳聞被殺者有數千人之多,是爲「嘿吧啤
慘案」。
八月二十二日,余清芳和數名同志誤入警方
122
台溭歷史國說
和村民設計之陷阱,終於落網。
江定的部下在日警
誘降下,陸續自首,江定亦於翌年四月末下山自
首,但當局違背不予處分之承諾,旋於五月十八日
逮捕江定等人二百餘名,送法院受審。
此案最引人注意的是,余清芳被捕後,台南臨
時法院引用「匪徒刑罰令」審理,被告達一千九百
五十七名,兩個月後宣判結果·死刑八百六十六
名,有期徒刑四百五十三名,行政處分和不起訴五
百四十四名,無罪八十六名,其他八名。
此一判決
引起日本國內輿論和日本國會的嚴厲批評,該年十
一月,台灣總督藉大赦令宣佈減刑,死刑改爲無期
徒刑,其餘減刑一等,但當時已有九十五名執行死
8.6嗎吧晦事件被告從台南監獄到臨時法庭出庭景象
來源:
(台灣匪亂小史)
1920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123
刑完畢。
江定等人的案件在第二年七月宣判,江定等
三十七名被判死刑,九月在台南監獄接受絞刑。
嘿吧l年事件,已經被現代人遺忘殆盡。
雖然遺
址、紀念碑還在,但乏人問津,任憑荒草斜陽。
我們
今天回頭看此一事件,自然無法稱頌其中的「皇帝」
觀念和符法、寶劍等迷信,並且也會爲他們搞革命卻
「不要武器」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議,爲之扼腕嘆
息。
雖然如此,在迷信和愚昧庭下,是否毫無令吾人
深思之處呢?由於研究闕
如,余、羅、江等人謀反的
社會經濟因素,我們並不清
楚。
羅俊以批評日本政府之
苛稅苛政勸誘黨人,但此一
指控與現實不太吻合,能否
8.7嗎吧晦事件抗曰烈士碑與忠魂塔(在台南縣南1匕鄉)
彭裕峰拍攝
124
台灣歷史圖說
以此吸收黨員,是一大疑問。
倒是余、羅、江都曾參
加乙未割台後的戰役,三人之謀反或爲鄉土保衛戰之
遺緒,也未可知。
羅俊接受審訊時,最後說·「一切
均已招供矣,余承認此次確已大事失敗!立誓再生必
達此目的焉!J出語豪壯,不愧爲革命領導者。
比起瞧吧啤事件遭後人遺忘,一九三O年的霧
社事件,可就幸運多了,有關的中、日文作品不少。
如果瞧吧啤事件是傳統的下階層反亂,了無新義,
霧社事件可就多采多姿,充滿殖民者與被殖民者誾的
「恩怨惰仇J'況且起事者又是向以勇猛著稱的泰雅族
人。
霧社事件的起因,由於起義的一方或死或逃,在
歷史的舞臺上失去發言權,根據日本政軍警資料的綜
合分析,約可從三方面討論之·一、勞役剝削問題,
二、高山族與日人婚姻問題,三、馬赫坡社頭目的不
滿。
勞役問題可以說是霧社事件的近因。
事件發生
前,霧社一地的高山族被動員從事多項勞役,大都爲
建築、修繕工事。
勞役過重.,接連不斷,警方威逼濫
使,怨聲載道。
勞役即使有償,也常遠低於應得之
資。
再者,高山族雖習慣預支薪資,卻不善計算,警
方帳目不清,或存心欺騙,引起高山族不滿。
事件發
生時的霧社小學校寄宿宿舍建築工事,動員了泰雅族
•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125
霧社群諸社和其他社群,拖運木材,由於途中常須借
宿他社,製造彼此接觸、串連的機會,遂能化激憤的
群情篤共同行動。
高山族與日人婚姻問題,是指高山族婦女嫁給日
本警察所滋生出來的問題。
日本領台之初,爲了了解
8.9近藤巡查與莫那·臨道之妹的合照
來源佐藤政藏編1931
8.10佐塚愛祐與內緣妻家庭照
來源鄧相揚
1990
116
台灣歷史圖說
「蕃情J'以利統治,鼓勵警察娶各社頭目或有地位者
之女兒爲妻。
這些警察往往在「內地J(日本本土)
已有妻子,因此就近而娶的高山族妻子就成爲「內緣
妻」一—法律不承認,但有婚姻之實的妻子。
此類結
合難得善終,女方常被拋棄。
領導霧社事件的馬赫坡
社頭目莫那.魯道的妹妺,也嫁了日本巡査近藤儀三
郎,數年後丈夫因故行蹤不明。
貴爲頭目之女,竟遭
人拋棄,族人莫不憤恨。
霧社最高權力者是警察單位
霧社分室主任。
當時的主任佐塚愛佑警部娶了白狗群
馬希托巴翁社頭目之女,也是位泰雅族女婿。
(白狗
群在事件發生後站在官方這邊。
)佐塚在事件中遭
難,有一半泰雅族血統的女兒佐塚佐和子,日後在日
本成爲名歌手,此又是後話。
要說霧社事件,不能不提莫那.魯道。
要提莫
那.魯道,非得說明當時霧社的族群分類。
霧社分室
所管轄的原住民分爲四大部族.土魯閣群、道澤群丶
霧社群,與萬大群,皆屬泰雅族。
各群由若干社組
成,霧社群共十一社,一起舉事的有八社,三社未參
與。
馬赫坡社即是帶頭的一社。
據官方之描述,馬赫
坡社之頭目莫那.魯道「性僳悍、體軀長大、擅長戰
術。
勢大,霧社諸社中無出其右者。
j然而,莫那.
魯道和官方捍格不入,頗多過節。
前面提過,莫那.
魯道的妹妹嫁了日本警察,卻遭遺棄。
莫那.魯道曾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117
,
8.11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中)與同社勢力者(左)、布卡珊社頭自(右)
合影
來源佐藤政藏編1931
n8
台灣歷史圖說
兩度和他社計畫謀反,皆被告發,未成。
此外還有一
些摩擦,不過最直接的導火線是,一九三O年十月七
日上午,日本巡査吉村克己等人經過莫那.魯道家門
口,當時莫那.魯道家正爲社中一對男女舉行婚宴,
吉村等人入內參觀。
莫那.魯道的長男塔達歐.莫那
,'`
.
.
-..
8.12招降海報傳單內容
(O)
1
:J
:J
•o
\'
「早曰投降者,不殺。
投降者,放下槍枝丶
舉起雙手、向馬赫坡番社出來吧IJ
來源
鄧相揚
1990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119
拉住吉村的手,強拉他入宴,
誰知吉村嫌酒宴不乾淨,雙方
執拗間,吉村竟然用手杖打塔
達歐莫那的手。
在塔達歐·
莫那,這是莫大的侮辱,於是
毆打吉村。
事後,莫那.魯道
-,
屢次到駐在所請求官方予以穩
當的處置,但遲遲不見處理。
莫那.魯道擔心受到嚴懲,損
害身爲頭目的威望,也擔心地
位被取代,因此利用眾人對勞
役之高度不滿,決定舉事。
他
社頗有附和者。
舉事的日子訂在十月二十
七日,該日是霧社每年舉行盛
會的大日子,分室轄下的十個
學校和教育所,集合在霧社公
學校舉行學甌會、展覽會和聯
合運動會。
來參加的日本人不
下二百餘人,郡守依例蒞臨指
8.13鹽罔桃甫繪「母」
說明
母親懷抱幼兒與子女在铇火煙硝中逃難
—這是藍月桃甫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繡畫。
第六回台展西洋畫第六十號1932/王淑津提供
導,這是爲什麼霧社事件發生
時,能高郡郡守赫然在死亡之
列。
舉事的霧社群族人在當日
「
|
130
台灣歷史圖說
清晨分路襲擊各駐在所(派出所),並在八時左右襲
擊霧社公學校觀禮的警察和民眾。
公學校運動場,一
時血肉飛濺,變成滲絕人寰的修羅場。
逃到校長宿舍
避難的日本人婦女孩童被圍殺殆盡,三位倖存者躲在
死人堆裡,熬過兩天兩夜後方才獲救。
據事後統計,
各地日方死亡人數總共一百三十九人(男八十六名,
女五十三名)。
霧社群族人雖然一時取得勝利,但等官方的軍警
援助到臨時,便很難抵擋得住。
限於篇幅,無法細述
日軍警圍剿起義的霧社諸社族人的經過,簡言之,日
方軍、警救援和討伐行動於十月二十八日開始,到十
二月二十六日才告結束,前後幾乎花了兩個月。
起義
的霧社六社,戰死、自殺、病死和燒死共六百四十四
名,內男三百三十二名,女三百一十二名。
至今我們
還可以從照片上看到吊死樹上的原住民婦女,狀極慘
怖。
莫那,魯道在逃亡過程中自決身亡,兩個兒子一
戰死,一自縊。
此一事件,雙方婦女兒童死亡甚多,
舉家罹難者不在少數。
兩軍作戰,自古以不殃及婦孺
爲正道。
於此,吾人能不悚然自驚?
日軍警的征討起義泰雅族,有兩件事值得在此附
加一筆。
首先是,當時盛傳日方在征討過程中使用了
國際禁用的毒瓦斯。
此事眞相如何,學者間莫衷一
是,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次,日方軍警討伐過程中,
第八章兩大反杭事件
131
得力於「味方番j甚多。
所謂「昧方j就是友
好同盟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和官方關係友好的
高山族來圍剿起義的高山族。
我們如何了解過
去的族群關係,從中體會互信互助的相處之
道,似乎是研究台灣歷史應蓄於心的。
8.14花岡一郎
來源佐藤政藏編1931
,a.'.
8.15花岡二郎
來源佐藤政藏編1931
8.16川野花子(右)與高山初子(左)合影
來源佐藤政藏編1931
I)l
台灣歷史圖說
最後,讀者或會問
怎麼沒一語提及重要人物花
岡一郎和花岡二郎呢?花岡兩人出身霧社群荷歌社,
是結義兄弟,沒有血緣關係,在共學制度實施後,都
進入日本人上的埔里小學校唸書。
一郎卒業於台中師
範學校,就任巡查一職,二郎則在高等小學校畢業後
擔任警手(地位次於巡查)。
兩人分別娶了同社姑娘
川野花子和高山初子。
初子是荷歌社頭目的女兒,花
子則是頭目妹妹的女兒,兩人同樣在埔里小學校唸過
書。
這樣的學歷和婚配,應該是人人豔羨的幸運兒。
在照片上,穿制服的二位花岡與穿和服的花子、初
子,活像日本人。
究實而言,他們的確是日本人造就
出來的高度日化的原住民。
一郎據說對被派任巡查,
感到不渝快
他原可當教師。
但二郎似乎末曾流露
對官方的不滿。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事前得知謀反一
事,但根據後來的調査報告,事發後,一郎顯然多少
有所參與。
一郎夫婦與二郎,最後都自殺了。
一郎宿
舍牆壁上貼有一紙遺書,係毛筆揮灑而成,據說出自
=郎之手,文曰
花岡兩人、吾等不得不告別人世。
蕃人之公
憤,蓋因勞役過多方才引發此一事件。
吾等亦島蕃
人所捕,不知如何是好。
昭和五年十月二十七日上
午九時,由於蕎人守住各方,郡守以下職員全部死
淤公學校。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8.17花岡二郎題壁遺書
來源佐藤政藏編1931
IJJ
.
一郎自殺前用鉛筆寫了寥寥數語·
「花岡、在責
任上,越考慮越覺得非如此做不行。
在這裡的是全部
的家人。
j一郎夫婦帶著一個月大的兒子自殺。
高度日化的泰雅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奮起反日,
當下的心清是如何?花岡二人即使沒參與舉事,最終
還是選擇了和族人一起自殺。
從他們的遺言中,我們
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種深沈的無奈_既不得不忠於自
己的族群,又感到必須對日本人表白什麼似的。
花岡兄弟,仍是個謎。
我們對瞧吧啤和霧社事
件的認識,還很浮面。
但願我們對曾在這塊土地上發
生過的事情,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IJ4
8.18
台灣歷史圖說
捧著亡父骨灰與佩劍的佐塚佐和子
鄧相揚握供
8.19穿和服的萬大社女子
來源淺井惠倫攝影/南天書局1996
第八章兩大反抗事件
8.20救助E3本兒童而獲頒感謝狀的少女
135
來源佐藤政藏編1931
基本參考資料
張家鳳,〈嘸吧0年慘史〉,《台灣文獻》第二十四卷第三期(1973
年9月),頁202-210。
程大學、王詩琅、吳家憲編譯,
《余清芳杭日革命案全檔》(台
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4)。
林衡道主編,《余清芳抗曰革命案全檔)第二輯(台中
臺灣
省文獻委員會,1975)。
戴國煇編著,《台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七資料》(東京社
會思想社,1981)。
台灣軍苟令部編,《昭和五年台灣蕃地霧社事件史》(東京中
央經濟研究所,1990復刻)
春山明哲編、解說,《台灣霧社事件軍事關係資料》(東京
二出版,1992)。
不
第九章殯民地化與近代化
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第九章
137
138
台灣歷史圖說
^灣在日本統治下,經歷了麵民地4乜胆匡伐北
口的雙重歷史過程。
一般而言,殖民地化是十
分負面的經驗,近代化則正面的評價居多。
這兩者有
如大小提琴雙重奏,高低琴音如影隨形,互爲起落。
如果我們忽略了這種夾纏不清的關係,將無法了解台
灣人對日本統治在感受上的複雜和曖昧。
圖表13日本統治時
代台灣總督
在近代世界殖民史上,常見的
一覽表
是先進工業國家憑藉種種優勢佔領
曰本統治時代台灣總督—覽表
落後地方,使之淪為殖民地,進行
政治統治與經濟剝削。
作爲先進國
家的殖民母國,在統治殖民地的過
程中,多少引進了近代制度和設
施,最具體可見的莫如鐵路、郵
姓名
就任曰期
I.樺山資紀
1896.4.1
2.桂太郎
1896.6.2
3.乃木希典
1896.10.14
4.兒玉源太郎
1898.2.26
5.佐久間左馬太
1906.4.11
6.安東貞美
1915.5.1
7.明石元二郎
1918.6.6
企業化與科技化也是常見到的。
然
8.田健治郎
1919.10.29
而,近代化不僅止於經濟交通建
9.內田嘉吉
1923.9.6
政、銀行等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的
10.伊澤多喜男
1924.9.1
11上山滿之進
1926.7.16
的各種制度,包括近代式的國家官
12.J11村竹治
1928.6.16
僚組織、司法系統、學校教育、人
13.石塚英藏
1929.7.30
設。
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採行
14太田政弘
1931.1,.16
15.南弘
1932.3.2
是近代化的重要方面。
在近代化國
16.中川健藏
1932.5.27
家,國家統冶深入社會的末梢,貫
17.小林躋造
1936.9.2
is.長谷川清
1940.11.27
19.安藤利吉
1944.12.30
民的政治參與、警察制度等等,也
串這種種制度背後的最基本精神也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9.1巳本頜台時的台北火車站
來源
9.2一九O八年左右的台北火車站
(台灣寫真帖}
1908
來源:(台灣寫真帖}
1908
139
140
台灣歷史圖說
9.3—八九九年的台北
來源
《台灣銀行二十年誌》1919
許是所謂的「合理化J(rationalization)'也就是摒棄
宗教的、巫術的、形上的思維,而以系統的、規律
的、有客觀根據的方式來完成工作的心態。
不過,殖
民母國在殖民地所進行的近代化,往往是有選擇的,
以殖民母國利益爲依歸。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9.5一九一九年的台北
來源·名倉喜作編1939
I肛
瑋2
台灣歷史圖說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亞洲殖民國。
這裡沒辦法對這個特殊的現象多作解釋,簡而言之,
日本在明冶維新之後,成功地從傳統的封建社會蛻變
爲近代式國家,躋身世界強權之林,打敗中國,先後
取得了台灣和朝鮮,作爲其殖民地。
除了殖民統治潰
見的經濟剝削外,日本也將台灣建設成日本殖民統治
的「櫥窗j。
先談日本統治的近代化一面。
如果我們對照日本
明治維新與領有台灣後所施行的各種新制度,可以發
現重疊性很高,除掉人民的政治權利與議會組織外,
9.6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
來源
(台北市政二十年史》1940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9.7台北橋(已拆建成水泥橋)
9.8明治橋(今中山橋)
來源
-...
-·--~
《台北市政二十年史》
1940
143
144
台灣歷史圖說
日本在台灣可以說進行了一場「小型的明治維新j。
所欠缺的,正是一九二0、三O年代台灣新興知識分
子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J'所亟於爭取的。
日本在台灣進行的近代化,範圍很廣,在此我們避開
一般習知的經濟建設,把焦點放在風俗改革、教育丶
司法與建築,希望透過這幾個面向,說明日本統治在
台灣所導致的近代化的內涵與意義。
日本不是近代化過程的發源地,全世界近代化的
源頭只有一個,就是西歐與北美。
因此,日本的明治
維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化運動
當時的日本人稱
為「文明開化j。
日本在台灣推行近代式的統治與建
設,固然帶來了許多日本文化的特色,但基本來說,
產物。
)近代化不是日本化,而是
fu
「文明化J,這在殖民當局早期推行的
N
風俗改革,如放足斷髮運動,可以清
楚看到。
斷髮針對男性,也就是要他
們剪掉辮子。
放足運動在日語是「解
全钅
姜圉*
年的「皇民化運動j是另一脈絡下的
;毅休
(最後八
元之心23
這是一個轉手的「西化j。
Ir<
纏足J'一方面鼓勵纏足婦女放足,
另一方面勸阻新的纏足。
放足斷髮運
動頗具成效,一九-o年代中期可說
已達成目標。
與斷髮相伴而來的還有
9.9兒玉總督所頒的纏足解放章
來源鷲巢敦哉1941
第九章道民地化與近代化
145
來源
「易服j問題,也就是改變脲飾,但不是風俗改革的
重點。
易服者一般改穿西服,而非和服。
「唐衫j即
使到了一九三O年代末期,還頗受文人與知識分子的
喜愛,是西服的替換品。
殯民當局強調「日本式生活j
是統治末期的事。
,.
'
146
台灣歷史圖說
近代式教育影響台灣人很大。
台灣割讓給日本之
前,有以科舉爲中心的書塾與學校設施,但未建立新
式教育體系。
在傳統社會,受教育是少數人的專利。
每個人都應受教育,是近代社會的觀念。
日本領台伊
始,即積極推行小學教育。
起初不很順利,但到了一
九四四年,台灣學齡兒童就學率高達71.1%'在亞洲丨
可能僅次於日本,在世界大約也排在前頭。
普遍教育
與近代化息息相關,是傳統社會過渡到近代社會必經
之路。
台灣近代小學教育傳授新知,傳達理性思維的
訊息,具有濃厚的啓蒙色彩,它給台灣社會帶來的衝
擊,值得我們深入評估。
9.12早期女子上課情景
來源
(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滿三十年記悆誌)
1933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147
對保存台灣歷史記憧功勞甚巨的吳濁流先生,在
自傳小說《亞細亞的孤兒》中,對主人翁(他自己)
由傳統書房轉學到新式小學的心理震撼,有很生動的
描述。
主人翁胡太明原先在彭秀才的書房念書,房間
借自對面的廟宇。
彭秀才抽鴉片,臉龐「蒼白得沒有
一絲血色j。
書房的學習以背誦爲主,雖然胡太明不
討厭書房,但在某種因緣下,他改入公學校念書。
他
發現
「學校裡的氣氛,究竟和私塾不相同,校內朝
氣蓬勃,運動場和教室都是那麼寬敞和明亮,使太明
頓感眼界為之豁然開朗。
j學校也幫他破除了一些迷
_信
例如說攝影機會把人的靈魂攝去。
全校師生心
安理得地拍照。
在這裡,我們看到新與舊、近代與傳
統的強烈對比與斷裂。
日本統冶台灣五十年,若以世代來分,約有三代
人。
首先是老一代,割台時已成年,是傳統社會孕育
出來的人。
其次是乙未新生代,生於割台前後幾年,
接受新式教育,但還與舊時代有接觸。
最後是戰爭世
代,他們在二次大戰期誾度過青少年期,大都接受日
本式小學教育。
吳濁流生於一九00年,屬於乙未新
生代,但他是個大器晚成型的人物,.沒參與屬於他的
世代的重要政治、社會運動。
乙未新生代在舊時代人
物(蔡惠如與林獻堂等人)的支持下,主導了台灣議
會設置請願運動(1921-1934)。
這一代人又且成立台
148
台灣歷史圈說
灣民眾黨、台灣文化協會,以及各種左派組織,爲殖
民地台灣寫下多彩多姿的抗議篇章。
乙未新生代,無
論立場屬保守、溫和或激烈,都受過新式教育,他們
以近代的意識形態來批判殖民統治,要求權利與參
與,或主張推翻現況(如倡導無產階級革命)。
他們
的運動,顯然和余清芳式的革命有根本的不同。
雖然
在日本統治中晚期,漢族認同感不斷如縷,但它所起
的作用似乎並不鮮明。
就司法制度而言,在清代台灣,人民若犯罪或發
生糾紛,是由知縣(或同知)來裁判。
縣老爺身兼行
政長官與法官,民間有「訟師J'但沒有今天的律
9.13高等法院
來源
(台北市政二十年史)
1940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149
師。
日本領台不久後,即在台灣設立行使國家司法裁
判權的西方式法院制度。
法院制度的成立,是台灣邁
向近代法治社會的第一步。
在此須說明的是,殖民當
局在引進近代法律體系時,並非粗暴地立刻全面移植
西方觀念,而是根據大規模的「台灣舊慣調查」,採
取「舊慣溫存」的做法。
所謂舊慣溫存,就是尊重台
灣傳統社會的習慣。
不過,新的法律對舊慣的尊重是
選擇性的。
被法院承認爲「習慣法」的舊慣,才具有
法律效力,但司法當局最終目標在於使舊慣脫胎換
骨,符合近代法律的要求。
例如,台灣社會蓄妾風氣
很盛,法院依舊慣承認夫妾間的婚姻,但卻使離異變
得較爲容易。
這個情況,或可用圖表14來表示;如
圖所示,舊慣只一部分與習慣法交集,且有一部分習
慣法原非舊慣。
台灣女性之擁有離婚權,也在日本統
治時代被確立。
到日本統治後期,僅親屬繼承事項仍
依習慣法,但如田產、借款等事項則已改依日本近代
民法典。
圖表14具有法律效力之習慣法
與舊慣之關係示意圖
來源王泰升
150
台灣歷史圖說
台灣之近代化以西化為內涵,最具象的表現莫過
於殖民地建築。
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建築物,一般人最
熟悉的大約是總統府、台北賓館、台大醫院、台灣銀
行、省立博物館等等。
它們都是西洋式建築。
日本殖
民當局在台灣興建的建築物,可分爲西洋式與日本式
兩種。
重要政府機構、中等以上學校、醫院、銀行等,
大都為西洋式。
日本式建築約有五類:一、神社,
二、觀光名所,三、小學校舍,四、鄉間衙門,五丶
各類宿舍。
(以上只是大致的清況,小學建築也有采
西洋風格,少數寺廟,如建功神社,亦爲西洋式。
)圖
9.15、9.16是日本式建築,圖9.18、9.19、9.20'分
別爲台中廳舍、台南廳舍,與花蓮港廳廳舍,從審美
的觀點來說,頗爲可觀。
二次大戰以前,南美社什、亞
祚什、非洲的許多地區都淪爲殖民地,它們的城市到今
天大都還留有殖民母國的影子。
如果說上帝照祂的形
象造人,我們也可以說,殖民母國按照自己的形象造
殖民地。
但是,在這方面日本有些特別。
圖9.17是
台中市的鳥瞰圖,如果說
它是某個西方城市,大約
也蒙混得過去吧!顯然日
本不是照它自己的形象來
造殖民地,而是以西方爲
範本。
-~
~
::S:-:·..
汪~--.
""'·-~1.
.
迂
-毚~li.;\/
~>""~;;-~_,_;;~
9.14總督官邸及庭圜來源礫田治築1935
第九章殯民地化與近代化
9.15草山貴賓館(在今天陽明山)
9.16高雄神社
來源
(高雄神社造營譎)
1930
r51
152
台港歷史圖說
9.17台中市市街中樞地鳥瞰圖
來源
_
-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9.19台南廳舍
來源
153
《台灣統計要買(大正二年)》1937
遶灣化`造II!'.=
=含止鬥
~AMOUSPLACESANDFlt-IEPROSPECTIN
KAREN·KOU,FORMOSA.
(片
9.20花蓮港廳廳舍
來源
《台灣地方行政)第三卷十月號1937
,u
臺.
fi)
•;
154
台灣歷史圖說
殖民地化,指殖民母國透過制度與政策使被殖民
者居於次等地位,並成爲謀求母國利盆的工具。
經濟
剝削、種族歧視、差別待遇等等,是最通見的情況。
日本佔領台灣後,實施各種有利於現代經濟發展的措
施,如進行土地調查、統一度量衡與貨幣、設立銀行
等。
台灣的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國家力量的高度保
護,因此對勞農階層利盆與權益的剝奪相當嚴重。
國
家保護工商業資本,不必然是殖民地的問題,亦見於
一國之內。
但在殖民地,由於統治者與資本家往往同
屬統治民族,因此資本家的剝削就變成統治民族對被
殖民者的經濟壓迫。
例如,台灣的糖業在日治時代非
常發達,利潤極高,糖業資本幾乎都是日本資本。
製
糖公旬擁有廣大的勞動力(蔗農約當全農家戶數的三
分之一),且能單方面決定甘蔗的收購價格,價格與
糖價無關,遠低於勞動價值,對蔗農造成極不合理的
剝削。
日本在台統治的殖民性格於此顯露無遺。
差別待遇與種族隔離政策,往往是殖民統治最爲
人詬病之處。
日本統治台灣亦不例外,一般最熟知的
差別待遇是同工不同酬,領政府薪水的日本人有多於
台灣人五到六成的加薪,例如同樣教書,薪水卻相差
過半。
在種族問題上,早期實施隔離政策,內(日)
台不能通婚,小學階段的教育也採日台雙軌制度一
日本人上小學校,台灣人上公學校,涇渭分明。
一九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9.21蔗農與運甘蕪的牛車
來源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創立拾五週年記念寫真帖)
9.22運送甘廡的火車(下淡水溪鐵道橋)
真帖》1915
來源
155
1915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創立拾五週年記悆寫
9.23糖廠
來源:(台滘製糖株式會社)(創立拾五週年記悆寫真帖)
1915
r5S
台灣歷史圖說
二0年代初期官方鼓勵日台通婚,小學階段也改行共
學制度,但非正式的種族隔離政策繼續存在。
台灣兒
章要進小學校念書遠是不容易,也有限額問題。
殖民
政府鼓勵台灣兒童就讀小學,以全體人學為最高目
標,但對中等以上的教育就有重重限制,不予鼓勵,
流露出明顯的歧視。
無論是薪水也好,念書也好,一條清楚的民族界
鷓橫在那裡,處處提醒被殖民者的身份與地位。
基本
上,殖民者與被殖民者構成了高下、主從的關係;殖
民者的優超感是建立在對被殖民者的矮化上。
在這
裡,一個精神(意識)層面的問題浮現出來,也就是
被殖民者對殖民者的「從屬性J(subjugation)。
如果
我們說乙從屬於甲(如妻子從屬於丈夫),意謂著甲
對乙具有支配力,乙的存在是為了甲。
在這種關係
裡,乙失去了自己與主體性。
日本對台灣的殖民地
化,也在這個層面。
前面我們提過,日治時代小學教育內容是啓蒙
的、合乎理性的,但這只是「銅板的一面J'翻過來
又是另一番景象。
作爲從屬於日本人的台灣人,是沒
有自己的,更無庸說自己的過去。
上公學校的台灣兒
童在教科書中,認識了日本的文化與歷史,但幾乎看
不到自己的過去
那微乎其微的台灣歷史,是放在
日本的歷史脈絡裡呈現的。
他們透過正式學校教育學
第九章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159
習到的國家認同,是日本國家認同;他們有系統讀到
的歷史,是日本皇國歷史.他們所認識的鄉土,是沒
有過去的鄉土。
殖民地人民雖然享有諸般近代制度與
設施,卻被剝奪主體往,以殖民者之意識為意識。
以
是,台灣人在五十年的近代化與殖民地化的過程中,
有理不清的糾結與曖昧。
基本參考資料
黃靜嘉,《曰據時期之台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台北自
印,1960)。
葉榮锺等著,
《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
自立晚報叢書編輯
委員會,1971)。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白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
帕米爾書店,1987)。
簡炯仁,
《台灣民衆黨》(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吳文星,
《曰據時期台灣社會頜導階層之研究》(台北
正中
書局,1992)。
王泰升,〈台灣曰治時期的司法改革〉(上)、(下),
《國立
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二十四卷第二期(1995年6月)、
第二十六卷第一期(1996年10月),頁1-46、1-25。
陳昭如,〈離婚的權利史
台灣女性離婚懼的建立及其意
義〉(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土爚文,1997)。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灣
戰爭下的台灣
第十章
rGr
]位台灣歷史圖說
近年來,新聞媒體關於「台籍日本兵j的報導
不少。
今年夏天台北市政府竟也舉辦一場
「台灣人的戰爭展J'以紀念「終戰」五十二週年。
一
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透過廣播(時稱「玉
音放送J)向日本帝國子民宣佈戰爭結束。
死傷無
數,很難再擰下去的戰爭終於結束了,當時不少日本
人民跪在皇宮二重橋前的廣場,悲泣不能自己。
記錄
這一景象的舊照片,到現在還常出現在日本的報章書
籍。
台灣人那一剎那的感受又如何呢?
興奮?傷
感?還是若有所失?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即使半
個世紀過去了,到底八月十五日是怎樣的一個日子,
應稱作什麼?都還讓人頭痛。
(「光復」嚴格來說,
是十月二十五日;「終戰」又是純日本用語,就算意
思對,也還顯得十足偷懶。
)
10.1二重橋前天皇出巡圖
來源
(公學校修身書
(兒童用)》卷二1914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灣
10.2台灣農業義勇團團旗授與式(在今總統府前)
10.3桃園郡役所的偽裝
備。
來源
說明
來源
氐」
《台灣教育》第431期1938
這是中日戰爭開始前三年的演習,可見這民當局汪重平曰之準
《昭和九年台灣軍特種演習寫真帖》
1934
1匈台灣歷史圖說
年輕的讀者可能對「台籍日本兵」感到陌生。
台籍日本兵是個籠統的概括性說法,指從一九三七年
秋天到一九四五年八月間,以各種方式加入日本軍隊
的台灣人,他們不全然是正規軍人,實則大多數是所
謂的「軍屬J(軍中雇員)。
他們當中有軍夫、翻譯員
(通辯、通譯)、軍醫、巡察補、護士、護士助手等。
由於很難以軍人指稱全體,但他們又都加入戰爭的行
列,穿軍服,過軍隊生活,所以通稱爲「兵j。
日本統冶當局對台灣人的軍事動員始於一九三七
年秋天。
我們知道,該年七月七日,日本發動蘆溝橋
事變,引發中日兩國的戰爭,史稱第二次中日戰爭。
事變之後,日本軍隊攻佔華中,台灣軍參與戰爭,要
求台灣供應軍夫,於是而有軍夫的徵雇。
須說明的
是,所謂台灣軍是日本人的軍隊,司令部在台灣,就
像關東軍是駐在中國東北的日本軍隊一樣。
早期的軍
夫被派遣到中國華中一帶,擔任軍中雜役,如搬運、
開路、種菜等工作。
他們不是武裝軍人。
約與軍夫同
時徵雇的有軍中翻譯員,也不是正規軍人。
日本在台
殖民政府眞正開始動員台灣人以正規軍人身份到前線
作戰,始於一九四二年的「志願兵j制度。
這個制度
的背景是什麼呢?這就必須先了解戰爭下殖民當局在
台灣推行的「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就字面的意思來說,是要把殖民地
L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灣
r65
人民改造成「天皇的子民J'或「皇國的臣民J'也就
是天皇制度下的日本人。
換個直接的講法,就是要殖
民地人民(台灣人、韓國人等)成爲「眞正的日本
人j。
皇民化運動在性質上是極端的同化主義,在實
際需要上則是日本帝國戰爭動員的一環。
也就是說,
要改造台灣人爲眞正的日本人,是配合戰爭的需要。
日本於一九三七年侵略中國,引發中日戰爭,嗣後擴
大爲太平洋戰爭,這個戰爭的規模與戰區的迅速延
伸,不是日本本土的人力與資源所能負荷的,因此必
須動員殖民地的人民與資源;要動員殖民地,又非得
有殖民地人民對殖民母國不可匱疑的忠誠爲後盾不
行。
因此不得不加強皇民教育,倡導皇民化。
皇民化運動在台灣約始於一九三六年年底,終於
日本戰敗投降,席捲日本統治最後八年的台灣社會。
皇民化運動的主要項目有
一、國語運動,二、改姓
名,三、志願兵制度,四、宗教、社會風俗改革。
「國語」在當時指日語;國語運動的終極目標在使所
有的台灣人都能講日語。
殖民政府爲推行日語,針對
教育程度低或失學的人口,在各地設立校外的日語講
習所;以高教育階層爲對象,則有所謂的「國語家庭」
的表揚、獎勵辦法。
國語運動在性質上具強烈的排它
性,壓抑、甚且禁止方言(閩南語、客家話、原住民
諸語言)。
推行的結果是,能講日語的人口大量增
」66
台灣歷史圖說
加,根據統計,一九四O年台灣「解日語者」高達百
分之五十一(實際清況或應打大折扣)。
「國語家庭」
據估計,或許占全戶數的百分之一左右。
改姓名是透過法定的手續將漢式姓名(土著民族
則爲片假名音譯)改爲日本式的姓名。
例如,簡朗山
改為「綠野竹二郎j。
台灣人原先除非透過入養日本
人家庭之類的方式,否則無法在戶籍上改用日本式姓
名。
一九四O年二月一日,台灣總督府公佈改姓名辦
法,「打開〔台灣人〕姓名變更之途j。
改姓名以戶
為單位,須由戶長提出,一改全家都改。
在台灣,改
姓名是許可制,不同於朝鮮的強迫制。
也就是,想改
姓名者必須提出申請,符合條件才准許。
必要的兩大
條件是:一、該家庭必須是「國語常用家庭J'二丶
須具有皇國民之質素。
台灣人起初對改姓名不熱衷,
但在壓力與勸誘下,加上條件放寛,人數逐漸增多。
由於資料不全,我們目前無法知道改姓名的人數。
不
過,到了戰爭後期,使用日式姓名的人數大增,他們
當中許多人似乎並未透過戶籍更改方式改姓名。
例
如,今天尙健在的台籍日本兵,幾乎人人有個日本式
姓名,使用於軍中。
宗教改革的最終目標,在於以日本國家神道取代
台廌固有的宗教信仰。
在做法上,雙管齊下,一方面
提倡日本神道,一方面壓抑民間宗教。
在皇民化時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灣
10.4正廳改善實地指導
來源·陳華宗1939
氐7
168
台灣歷史鬮說
期,台灣的神社數目急遽增加,台灣一半以上的神社
是在這段時間興建的。
在日常生活中,殖民當局強制
台灣人在家裡奉祀神宮大麻。
所謂神宮大麻就是祭祀
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對外頒布的神符。
雖然很多台灣
人家庭領到大麻,但眞正祭拜的可能非常少。
另外,
公家機關也動員台灣人參拜神社。
殖民當局壓抑民間
宗教最激烈的政策是「寺廟整理J'企圖透過地方寺
廟的整理與裁併,達到消滅民間宗教的目的。
這個政
策雖然因強烈的反對聲浪而中止,但經過這一番「整
理J'台灣寺廟齋堂的數目大爲減少。
宗教的改革可
以說只有表面的優勢,神道信仰在台灣是「船過水無
痕J'沒留下什麼影響。
社會風俗方面,殖民當局致
力於改革民間結婚與喪葬等「陋俗」,鼓勵台灣人採
取日本式儀式。
例如,所謂的「神前結婚j就是神道
婚禮。
可階這方面的研究不多,還無法細論。
志願兵制度關係到我們對台籍日本兵的了解。
台
灣作爲日本的殖民地,原先並無服兵役的義務,所以
在台灣的出征送行場面,送的都是日本人。
蘆溝橋事
變後,軍夫丶「軍屬j相繼出征,他們也在被送行的
行列裡。
一九三八年朝鮮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
度J'是一種擴充兵源的權宜辦法,由當事人申請,
經過檢査、篩選等程序入營訓練,練成編入軍隊。
「志願j在日語兼有申請與自願兩意。
朝鮮實施志願
兵制度後,台灣各界人士都認爲在台灣實施只是時間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泡
,
ff..
.
問題。
果然,一九四一年台灣總
`~
丶
•.
.
169
`'
..,,;
§-'
督與台灣軍司令發表共同聲明,
宣布陸軍志願兵制度將於次年在
台灣實施。
當時社會上有許多慶
l•*
-~•'1"'•-4rn":..~,;;;.·.•至c-'-
,多-~'r
.
~¢~_
,,·11··~,.孓A玄=,,;J
,'tit
~..,
..、¥`,.;l
箝,如湟`
」~~「,}
,
(_(r·~A,."wi"'·.>·)'1:
~1[Ir
~:.).,-t
..-.}~
r:-t.;「...,i;7~,..,..,1`
j
1~"I
.;;,
"'7·-t/,,J
;-、;~~夕-=l:~
爻._..__
.,
十-·一,'-
10.5血書之一
.j;..
挖.含
..;:r..
來源竹內清1940
一丶
祝、感激實施志願兵制度的活
動。
在諸多因素的組合下,出現
了台灣青年自願當志願兵的熱
潮,甚且流行「血書志願j。
這種
現象不是很容易了解,如果說台
灣青年全是被迫的,不能不說是
相當粗糙的說法。
r70
台灣歷史圖說
10.7小女孩在街頭求繡千人針景象之一
來源
{台灣婦人界)十月號1937
'
千人針
千人針的風俗起源於曰
10.8小女孩在街頭求繡千人針景象之二
人界)十月號1937
本,是為出征軍人祈福
的—種方式,在ED有樣
式的白布上,由—于人
每人-針,每針打硐
節,繡成圖案或文字。
千人針通常製成腰帶,
供束腹之用。
千人針-
般由出征軍人的女性家
人站在街頭,請路人縫.
繡而成。
原則上—人—
針,但有例外,如肖虎
者可繡上等於自己歲數
的針數。
'千人針也有繡
上一亻囘五錢的銅板,表
示跨誠「死線」一白
語「四錢」與「死線」
發音相同。
10.9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製作之干人針
來源:(台灣婦人界)十月號1937
來源
(台灣婦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灣
10.10北港郡北港女子青年團青年劇「千人針」
IO.II
「好孩子」一戰爭下的兒童來源
來源
,.
《親民》第三卷第_號1938
(台灣蓄察時報》第317期1942
171
172
台灣歷史圖說
第一回陸軍志願兵的募集,有四十二萬餘名的申
請者,從中錄取一千餘人,分前後兩期,分別進入位
於台北市郊六張犁的「陸軍志願者訓練所J'接受半
年的軍事訓練,結業後分發到軍隊服役。
次年舉行第
二回募集,但同年又實施海軍志願兵制度。
陸、海軍
志願兵可以說是募兵制。
台灣在一九四五年一月實施
全面徵兵制度,所有役齡男子,除非體檢不合格,都
必須當兵。
但當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戰敗投降,結束在
台灣的統冶與軍事動員。
在這最後的八年,台灣總共
有二十萬七千一百八十三人參與日本的戰爭,其中軍
人八萬四百三十三人,
「軍屬」十二萬六千七百五十
人。
全部死亡人數共三萬三百零四人。
軍人以徵兵入
伍爲大宗,陸軍志願兵才五千餘名,海軍志願兵約一
萬一千餘名。
一九四四年,三百名第二期海軍志願兵
搭乘「護國號」巡洋艦,赴日進修,途中爲美軍潛水
艇擊沈,二百一十二人葬身海底,僅八十八人生還。
在台籍日本兵的經瞼中,最特別的也許是「到南
洋做兵」吧。
南洋約等於今天的東南亞,但台灣人所
到之處遠遠超過東南亞地區。
現在屬於巴布亞新幾內
亞的拉寶爾,與西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都有台籍
日本兵的足跡。
屬於中國,但風土近於南洋的海南
島,有數以千計的台灣軍人軍屬。
根據統計,在二十
萬七千餘名的台灣軍人軍屬中,有六萬一千五百九十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灣
10.12捧著囘伴之骨灰返鄉的高砂義勇隊
鄧相揚提供
10.13吉野正明繪「特志看護婦
(台灣)
J
(日本統治末期
「聖戰美術」作岳之一例)
來源
1937
《台灣聖戰美術》
,'
7
J
',`.I
,_.
',̀
173
174
台潛歷史圖說
一人被派遣到「南方」(廣義的南洋),其中軍人二千
四百八十五人,餘爲軍屬。
因此,到南洋做兵的以軍
屬爲大宗。
軍人絕大多數留在本島。
台籍日本兵的研究方興未艾,但怎麼去看待他們
這段歷史,是個嚴肅的問題。
他們在前線出生入死,
爲日本打仗。
在南洋的台籍日本兵,際遇各異。
有些
人派遣的地區戰況不甚激烈,遣送返台迅速且平安。
有些人所在的戰場,受到盟軍猛烈攻擊,犧牲慘重,
走過死蔭的幽谷,存活率近乎「千死一生j。
有些人
在戰爭時期,境遇尙佳,戰後反而遭殃,如海南島的
台灣軍人軍屬們。
他們在等待返鄉的漫長過程中,備
受磨難,餓死、病死者無數;幸而擰到返鄉的人,也
有不少喪生途中。
台籍日本兵有他們各自不同的際
遇,但那些能活著回來的人,卻被迫承擔共同的命運
抱著一段尷尬的過去與滿腹難言的苦楚,在新社
會裡沈默地過活。
歷史似乎在嘲弄他們。
試想·如果
年輕的您爲國出征,在戰場勇敢奮戰,看著同袍一個
個死去,然後戰爭突然結束了,您也突然喪失國籍,
變成另外一國的國民
而這個新的國家竟然是戰爭
時的敵國!您說歷史不是在開您玩笑嗎?
所謂「歷史思惟j指一種能儘量擺脫時間積累而
來的影響,嘗試回到「歷史的現場J(locusinquo)去了
解過去的時空的思考方式。
台籍日本兵所涉及的諸般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灣
175
17G
台灣歷史圖說
10.15大東亞從軍記(悆)章簡傳枝提供
問題需要我們運用高度的歷史思惟去了解。
另外,我
們也必須明白近代式的民族國家主義(nationalism)是
人類歷史的新輿事物,最多只有四百年的歷史,它不
是天經地義的,而是可以(也必須)透過學校教育,
與政治社會的宣傳,來加以塑造和培養的。
想了解戰
爭期間台灣年輕一代人的集體心靈,非得了解他們所
受的教育不行。
但這又是另一個極大的課題,等待我
們去探索。
第十章戰爭下的台灃
r77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戰爭是結束了。
台灣人
知道日本「降伏」(投降)了,但新的名詞「光復」
還沒鑄造(或輸入)。
他們到底覺得自己是輸了,還
是贏了呢?很可能兩者都不是。
這個噯昧的清境與日
後台灣本地人在認同上的曖昧或許有關。
「光復」究
實而言,是道地的漢人觀點。
從民族主義的立場來
說,漢人回歸漢人政權,「光復j當然講得過去。
但
對土著民族而言,「光復」眞有意義嗎?無論漢人或
土著民族,最後八年的戰爭倒是他們所共同經驗的。
而戰爭終於結束了,一個絕大多數人作夢也想像不到
的新局面,等著他們去經驗。
基本參考資料
蔡錦堂,
〈日據時期的台灣宗教政策研究
奉祀「神宮大
靡j及發行《神宮曆》〉,收入《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
際學術研討會腩文集》(台北淡江大學,1991)'頁313330。
陳羌蓉,
《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台灣宗教政策》(台北
自
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2)。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九三
七~-九四五〉,
《新史學》第五卷第二期(1994年6月)
頁117-156。
岡婉窈,〈日本在台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台
灣史研究》第二卷第一期(1995年6月),頁85-126。
同婉窈編,
《台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幷相關資料》(台北
央研究院台滘史研究所籌備處,
1997)。
中
\
17t
圖片來源書目
台中市役所,《台中市概況》。
台中
台中市役所,1932。
台北市役所,《台北市政二十年史》。
台北·台北市役所,1940。
台北1、什,
《台北州要覽》。
台北·台北」`丨寸,
1940。
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滿三十年記念誌》。
台北
台北第三高等
女學校,1933。
台南州自治協會共榮會,《親民》,第3卷第1號。
1938年1月。
台灣地方自治協會,《台灣地方行政》,第3卷10月號01937年10月。
台灣軍司令部編,《昭和九年台灣軍特種演習寫眞貼》。
台北
台灣軍
司令部,1934。
台灣時報發行所,《台灣時報》,第94號。
1927年9月。
台灣婦人社,
《台灣婦人界》,10月號。
1937年11月。
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第431號。
1938年6月。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創立十五週年記念寫眞帖》。
東京
台灣製糖株
式會社,1915。
台灣銀行,
《台灣銀行二十年誌》。
東京:台灣銀行,1919。
台灣總督府,
《台灣統計要覽(大正二年)》。
台北
台灣總督府,
1915。
台灣總督府,《第六回台府展圖錄》。
台北:台灣總督府,1944。
台灣總督府內務局,《史蹟調査報告第一輯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
跡》。
台北:台灣總督府內務局,1935。
台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台灣寫眞帖》。
台北
台灣總督府官房文書
課,1908。
台灣總督府法務部,《台灣匪亂小史》。
台北
台灣總督府法務部,
1920。
台灣警察時報,《台灣警察時報》,第317號。
1942年4月。
仲摩照久編,
《日本地理風俗大系》。
東京.新光社,1931。
名倉喜作編,《台灣銀行四十年誌》。
東京·台灣銀行,1939°
179
安藤元節編,」《台灣大觀》。
東京·日本合同通信社,1932。
竹內清,《事變七台灣人》。
東京.日滿新興文化協會,1940。
佐藤政藏編,
《第一、第二霧社事件誌》。
台中:實業時代社中部支社
出版部,1931。
春帆樓,
《割烹旅館下關春帆樓》。
下關:春帆樓。
高雄神社造營奉贊會,
《高雄神社造營誌》。
高雄·高雄神社造營奉贊
會,1930。
許佩賢譯,《攻台戰紀》。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5。
陳華宗,《學甲庄皇民化運動》。
台南
創元美術協會編,
學甲庄役場,1939。
《台灣聖戰美術》。
台北:創元美術協會,1941。
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
《辜顯榮翁傳》。
台北: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
1939。
新竹州時報發行委員會,
《新竹1H時報》,創刊號。
1937年。
鄧相揚,《霧社事件初探》。
南投:向陽博物館,1990。
篠田冶築,《台灣在視石》。
東京:樂浪書院,1935年。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會,
《台灣蕃族圖譜》,第2卷。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
會,1918年。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會,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4冊。
臨時臺灣舊慣調
査會,1917年。
鷲巢敦哉編,《台灣保甲皇民化讀本》。
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41年。
Band,Edward.BarclayofFormosa.ChristianLiteratureSociety,Ginza,Tokyo,
1936;Taipei:Ch'engWenPublishing,Co.,reprinted,1972.
Braithwaite,George,trans.JapaneseRuleinFormosa.Longmans:Green&Co.,
1907.
Davidson,JamesWTheIslandofFormosa:PastandPresent.LondonandNew
York:Macmillan&Co.Press,1903.
Goldfchm這t,恥chard.
Neu-Japan.BerlinVerlag:
Von」ulius
Springer,1927.
國家圄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肴料
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周婉窈著.--二版.--臺北市'聯經,1998年
'I
I
184面;14.8X21公分.
ISBN
參考書目:2面
957-08-1839-5(平裝)
〔2003年10月二版十六刷〕
I.
台灣-歷史
673.22
87010084
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定價:新臺幣350元
1997年10月初版
1998年9月二版
2003年10月二版十六刷
有著作權·翻印必究
PrintedinTaiwan
著
者周婉窈
發行人劉國瑞
出版者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臺
電話:
責任編輯鄭天凱
55號
23620308•27627429
北市忠孝東路四段
5
發行所:台北縣汐止鎮大同路一段367號
發行電話:
2
6
4
8
I
6
6
I
郵政劃撥帳戶第0100559-3號
郵撥電話:
2
印刷者正
6
4
大
8
I
印
6
6
2
書館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臺業字第0130號
本書如有缺頁,破損,倒裝請寄回發行所更換。
聯經網址http://www.linkingbooks.com.tw
信箱e-mail:[email protected]
ISBN
957-08-1839-5(平裝)
L
-
.:--,
l
.....
Since2009.
2009सेमुफ्तई-बुक्स.
2009सेमुफ्तई-बुक्स.
[email protected]
FAQ
ब्लॉग
कोईत्रुटिमिलीहै
गोपनीयता
DMCA
हिन्दी
EnglishРусскийEspañolItalianoελληνικάاللغةالعربيةBahasaIndonesiaBahasaMalaysiaहिन्दीDeutschFrançaisPortuguêsУкраїнськаPolski汉语日本語TiếngViệtAzərbaycanDiliՀայոցլեզուภาษาไทยTürkDiliქართველიবাংলাپښتوతెలుగుاردو한국어Српски
×
×
延伸文章資訊
- 1臺灣歷史圖說- 电子书下载,txt,chm,pdf,epub
首页手工臺灣歷史圖說txt,chm,pdf,epub,mobi下载作者: 周婉窈出版社:聯經出版年:2016-10-5页数:360定价:NT$399.00装帧:平装ISBN:9789570848...
- 2臺灣歷史圖說(三版) - 博客來
書名:臺灣歷史圖說(三版),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0848083,頁數:360,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作者:周婉窈,出版日期:2016/10/05,類別:人文史地.
- 3Home Page
本書在初版的基礎上,增加二章,〈知識人の反殖民地運動〉與〈台湾人の芸術世界〉,為作者2009年中文版《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的日文全譯本。。 目次 PDF.
- 4台湾历史图说 - 七秒读书
台湾历史图说:史前至一九四五年,ISBN:9789570818390,作者:周婉窈著.
- 5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周婉窈
पुस्तक कवर 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 《台灣歷史圖說》涵蓋範圍上起史前時期,下迄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在內容上跳脫一般以 ... PDF, 117.60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