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淵- 中文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中文版网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孫淵(?-238年),后世为避讳唐高祖作公孙泉,字文懿,三國時期成立燕國政權。

公孫康庶子,公孫晃之弟。

公孫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公孫淵(?-238年),後世為避諱唐高祖作公孫泉,字文懿,三國時期成立燕國政權。

公孫康庶子,公孫晃之弟。

目次 1生平 2家庭 2.1祖先 2.2兄弟 2.3子女 2.4遼東公孫氏世系圖 3部下 4軼事 5評價 6注釋 7參考資料 生平[編輯] 公孫淵長大後,太和二年(228年)脅逼叔叔公孫恭退位。

先後周旋於東吳和曹魏之間。

嘉禾二年(233年),孫權派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領兵萬人,帶著金銀財寶、九錫備物渡海欲封公孫淵為燕王。

但公孫淵怕孫權遠水救不了近火,斬殺張彌、許晏等人。

魏遣使者傅容、聶夔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公,但來使被公孫淵派兵包圍才受拜。

景初元年(237年),魏派出幽州刺史毌丘儉攻公孫淵,久戰不利回師。

公孫淵即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引誘鮮卑侵擾北方。

次年(238年)正月向東吳稱臣。

同年春,魏又派司馬懿和高句麗王高位宮攻公孫淵,是為魏滅燕之戰,圍城日久,公孫淵於九月丙寅日(9月3日)[1]糧盡出逃被擒斬。

[2] 家庭[編輯] 祖先[編輯] 公孫延。

公孫淵之曾祖父,與公孫度一起移居玄菟郡。

公孫度。

公孫淵之祖父,遼東太守,不斷開闢疆土,為後人打下基礎。

公孫康。

公孫淵之父。

公孫度死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把前來投奔的袁熙、袁尚首級送給曹操。

又大破高句麗軍,攻陷高句麗都城丸都城。

公孫恭。

公孫淵之叔。

公孫康死後因二子尚幼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

後大病,成為閹人,被長大的公孫淵脅逼退位。

司馬懿入城後,對襄平進行屠城,將被囚禁的公孫恭釋放。

兄弟[編輯] 公孫晃,公孫淵之嫡兄。

因任子制在洛陽為官,公孫淵叛亂被殺後被下令處死。

子女[編輯] 公孫脩,公孫淵之子。

與公孫淵一起出逃被擒斬首。

遼東公孫氏世系圖[編輯]     建義侯公孫延(追封)             永寧鄉侯公孫度?-190-204                        襄平侯公孫康?-204-? 平郭侯公孫恭?-?-228-?                公孫晃 燕王公孫淵?-228-238             公孫脩?-238 部下[編輯] 卑衍、楊祚,皆任將軍。

受命迎擊司馬懿,先後被擊敗兩次,司馬懿圍襄平城其間投降。

賈範(?-238年),將軍,《三國演義》為副將。

直諫公孫淵不應反叛曹魏,被公孫淵斬首。

綸直(?-238年),將軍,《三國演義》寫為參軍,名倫直。

認同賈範之言,直諫公孫淵不應反叛曹魏,與賈範一同被公孫淵斬首。

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綜、將軍韓起、長史柳遠、西曹掾公孫珩[3] 郭昕,大司馬長史。

(《魏志·公孫度傳》注引《魏書》) 柳浦(?-238年),參軍,後任御史大夫,被司馬懿殺。

(《魏志·公孫度傳》注引《魏書》、《晉書·宣帝紀》) 王建(?-238年),相國,被司馬懿殺。

(《晉書·宣帝紀》) 衛演,侍中。

(《晉書·宣帝紀》) 畢盛,將軍,被司馬懿斬首。

(《晉書·宣帝紀》) 王贊,任玄菟郡太守。

[4] 秦旦、張群、杜德、黃疆等,皆任中使,隸屬王贊。

[4] 軼事[編輯] 西晉時期,為避諱晉高祖司馬懿,只記公孫淵不記其字。

唐朝時期,為避諱唐高祖李淵,記其字公孫文懿,諱其名公孫泉。

評價[編輯] 陳壽:(公孫)度殘暴而不節,淵仍業以載兇,秪足覆其族也。

魚豢:當青龍、景初之際,有彗星出於箕而上徹,是為掃除遼東而更置也。

茍其如此,人不能違,則德教不設而淫濫首施,以取族滅,殆天意也。

(《史通·雜說上》) 傅玄:(公孫)康孽子淵有儁才。

(《傅子》) 注釋[編輯] ^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sinocal.sinica.edu.tw.[2020-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三國志·魏明帝紀》原文為八月,但裴松之注引的王沈《魏書》為九月,按此八月庚寅朔,無丙寅;九月庚申朔,有丙寅,《魏書》正確。

^《三國志·公孫度傳》注引《魏略》:公孫淵表:「臣前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綜,甘言厚禮,以誘吳賊。

……別遣將韓起等率將三軍,馳行至沓。

使領長史柳遠設賓主禮誘請達、咨,三軍潛伏以待其下……謹遣西曹掾公孫珩奉送賊權所假臣節、印綬、符策、九錫、什物……」 ^4.04.1《三國志·吳主傳》裴注引《吳書》:淵欲圖彌、晏,先分其人眾,置遼東諸縣,以中使秦旦、張群、杜德、黃疆等及吏兵六十人,置玄菟郡。

玄菟郡在遼東北,相去二百里,太守王贊領戶二百,兼重可三四百人。

參考資料[編輯] 《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晉書·卷一·帝紀第一》 《資治通鑑·魏紀六》 《三國演義·第百零六回·公孫淵兵敗死襄平·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閱論編陳壽著《三國志》立傳人物魏書卷1武帝紀曹操卷2文帝紀曹丕卷3明帝紀曹叡(秦朗・夏侯獻)卷4三少帝紀曹芳・曹髦(王經・成濟)・曹奐卷5后妃傳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文德郭皇后・明悼毛皇后・明元郭皇后卷6董二袁劉傳董卓(李傕・郭汜・馬騰・韓遂)・袁紹(袁譚・袁熙・袁尚・高幹・麴義・淳于瓊・顏良・文醜・沮授・田豐・逢紀・審配・郭圖・辛評)・袁術・劉表(劉琦・劉琮・蔡瑁・黃祖・蒯良・蒯越)卷7呂布臧洪傳呂布(張邈・陳宮・高順・陳登)・臧洪(陳容)卷8二公孫陶四張傳公孫瓚(劉虞)・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陶謙・張楊(眭固)・張燕・張繡・張魯(閻圃)卷9諸夏侯曹傳夏侯惇(夏侯楙・韓浩・史渙)・夏侯淵(夏侯霸)・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肇)・曹真(郝昭)・曹爽(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夏侯尚(夏侯儒)・夏侯玄(李豐)卷10荀彧荀攸賈詡傳荀彧・荀攸・賈詡卷11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袁渙・張範(張承)・涼茂・國淵・田疇・王脩・邴原・管寧(王烈・張臶・胡昭・焦先)卷12崔毛徐何邢司馬傳崔琰(孔融・許攸・婁圭)・毛玠・徐奕・何夔・邢顒・鮑勛(鮑信)・司馬芝卷13鍾繇華歆王朗傳鍾繇(鍾毓)・華歆・王朗(王肅)卷14程郭董劉蔣劉傳程昱(程曉)・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孫資)卷15劉司馬梁張溫賈傳劉馥(劉靖)・司馬朗・梁習・張既(張緝)・溫恢・賈逵(李孚)卷16任蘇杜鄭倉傳任峻(棗祗)・蘇則・杜畿(杜恕・杜預)・鄭渾・倉慈卷17張樂于張徐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朱靈)卷18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李典・李通・臧霸(孫觀)・文聘・呂虔・許褚・典韋・龐德・龐淯・閻溫(張恭)卷19任城陳蕭王傳曹彰・曹植(楊修・丁儀・丁廙)・曹熊卷20武文世王公傳曹昂・曹鑠・曹沖・曹據・曹宇・曹林・曹袞・曹玹・曹峻・曹矩・曹幹・曹上・曹彪・曹勤・曹乘・曹整・曹京・曹均・曹棘・曹徽・曹茂・曹協・曹蕤・曹鑒・曹霖・曹禮・曹邕・曹貢・曹儼卷21王衛二劉傅傳王粲(王弼・吳質)・衛覬・劉廙・劉劭・傅嘏卷22桓二陳徐衛盧傳桓階・陳群(陳泰)・陳矯・徐宣・衛臻(衛茲)・盧毓卷23和常楊杜趙裴傳和洽・常林・楊俊・杜襲・趙儼・裴潛卷24韓崔高孫王傳韓暨・崔林・高柔・孫禮・王觀卷25辛毗楊阜高堂隆傳辛毗(辛敞)・楊阜(韋康)・高堂隆卷26滿田牽郭傳滿寵・田豫(鮮于輔)・牽招(牽弘)・郭淮卷27徐胡二王傳徐邈・胡質・王昶・王基卷28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王凌(令狐愚)・毌丘儉(胡遵)・諸葛誕(蔣班)・文欽・唐咨・鄧艾(州泰)・鍾會(諸葛緒)卷29方技傳華佗・杜夔・朱建平・周宣・管輅・朱鑠卷30烏丸鮮卑東夷傳烏丸・鮮卑・夫餘・高句麗・東沃沮・挹婁・濊・韓・倭蜀書卷31劉二牧傳劉焉・劉璋卷32先主傳劉備卷33後主傳劉禪卷34二主妃子傳先主甘皇后・先主穆皇后・後主敬哀皇后・後主張皇后・先主子永・先主子理・後主太子璿卷35諸葛亮傳諸葛亮(諸葛喬・諸葛瞻・董厥・樊建)卷36關張馬黃趙傳關羽・張飛(嚴顏)・馬超(馬岱)・黃忠・趙雲(陳到)卷37龐統法正傳龐統(張任)・法正(張松)卷38許糜孫簡伊秦傳許靖・糜竺(麋芳・士仁)・孫乾・簡雍・伊籍・秦宓卷39董劉馬陳董呂傳董和・劉巴・馬良(馬謖)・陳震(陳式)・董允(陳祗)・呂乂卷40劉彭廖李劉魏楊傳劉封(孟達)・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卷41霍王向張楊費傳霍峻(霍弋・羅憲)・王連・向朗(向寵)・張裔・楊洪(何祗)・費詩卷42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杜微・周羣(張裕)・杜瓊・許慈・孟光・來敏・尹默・李譔・譙周・郤正卷43黃李呂馬王張傳黃權(黃崇)・李恢・呂凱・馬忠・王平(句扶)・張嶷卷44蔣琬費禕姜維傳蔣琬(蔣斌・劉敏)・費禕・姜維卷45鄧張宗楊傳鄧芝・張翼・宗預(廖化)・楊戲 (費觀・何宗・輔匡・劉邕・張存・殷觀・習禎・吳懿・吳班・王甫・李邵・馬勛・龔祿・馮習・張南・傅肜・程畿)吳書卷46孫破虜討逆傳孫堅(孫朗)・孫策(孫紹)卷47吳主傳孫權(孫邵)卷48三嗣主傳孫亮・孫休・孫皓卷49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劉繇(劉基)・太史慈(太史享)・士燮卷50妃嬪傳吳夫人(吳景)・謝夫人・徐夫人(徐真・徐琨)・步夫人・王夫人・王夫人・潘夫人・全皇后・景朱皇后・昭獻皇后・滕皇后卷51宗室傳孫靜(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賁(孫香)・孫輔・孫翊・孫匡・孫韶・孫桓(孫河)卷52張顧諸葛步傳張昭(張承・張休)・顧雍(顧邵・顧譚)・諸葛瑾(諸葛融)・步騭(步闡)卷53張嚴程闞薛傳張紘(張玄)・嚴畯・程秉・闞澤・薛綜(薛瑩)卷54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魯肅・呂蒙(鄧當)卷55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陳表)・董襲・甘寧(蘇飛)・凌統(凌操)・徐盛・潘璋・丁奉(丁封)卷56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朱治・朱然(施績)・呂範(呂據)・朱桓(朱異)卷57虞陸張駱陸吾朱傳虞翻・陸績・張溫(張儼)・駱統・陸瑁・吾粲・朱據卷58陸遜傳陸遜(陸抗)卷59吳主五子傳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卷60賀全呂周鍾離傳賀齊・全琮・呂岱・周魴・鍾離牧卷61潘濬陸凱傳潘濬・陸凱卷62是儀胡綜傳是儀・胡綜(徐詳)卷63吳範劉惇趙達傳吳範・劉惇・趙達卷64諸葛滕二孫濮陽傳諸葛恪・滕胤・孫峻(留贊)・孫綝・濮陽興(萬彧)卷65王樓賀韋華傳王蕃・樓玄・賀邵・韋昭・華覈維基文庫在線閱讀 閱論編三國君主詳見:三國時期君主列表曹魏世系追尊高皇帝 ~太皇帝 ~太祖武皇帝統治高祖文皇帝→烈祖明皇帝→前少帝→後少帝→元皇帝蜀漢世系追尊孝愍皇帝統治烈祖昭烈皇帝→後主孝懷皇帝孫吳世系追尊孝懿王 ~始祖武烈皇帝 ~長沙桓王 ~文皇帝統治太祖大皇帝→少帝→景皇帝→末帝燕國世系前身永寧鄉侯公孫度 ~襄平侯公孫康 ~平郭侯公孫恭統治燕王公孫淵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晉 /十六國→北魏 /南朝 –北齊 –北周→隋→唐→五代 –十國→宋 /西夏 /遼 /金→元→明→清→民國 /共和國 取自「https://www.so.studiodahu.com/w/index.php?title=公孫淵&oldid=71917189」 分類:​生年不詳238年逝世三國軍閥三國君主三國被處決者曹魏大司馬曹魏公爵公孫姓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CatalàDeutschEnglishFrançaisHrvatski日本語한국어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ไทยTiếngViệt吴语文言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