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台灣診所比超商還多? | 醫鳥人- 醫療人的行銷社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台灣,除了人口密度很高、超商密度很高之外,其實診所的密度也相當高,截至2017年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統計,台灣有17,083間診所,這個數量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醫鳥人-醫療人的行銷社群什麼!台灣診所比超商還多?在台灣,除了人口密度很高、超商密度很高之外,其實診所的密度也相當高,截至2017年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統計,台灣有17,083間診所,這個數量如果你沒有感覺,那換算成超商數量的話,大約就是三大超商前兩大的加總起來這麼多!等等,診所不是看感冒的嗎,開這麼多幹嘛?相信有很多人,包含還沒進入這個領域之前的我,都一直把診所跟看感冒畫上等號,覺得去診所=感冒=拿藥,但扣掉兒科或耳鼻喉科的診所,其實還有很多診所是存在在你生活中,卻沒有注意到的,所以在這裡我們先用二分法把診所切分成兩個部分健保診所和自費診所這是很多生醫公司在做診所的產品市場分析時會切的第一刀,就是健保診所和自費診所,到這裡應該有人會覺得奇怪,我在可以用健保卡的診所也會被推銷自費項目阿(笑),在自費治療的診所有時候他也跟我收健保費。

為什麼,這樣不是一樣嗎?沒錯!但明確一點的分法應該說成營收超過8成來自於健保的診所與營收8成來自於自費項目的診所。

這樣分聽起來很雞肋,但試想今天你覺得感冒很嚴重,隔壁王阿姨跟你說有間診所很厲害,你抱著滿心期待帶著健保卡去掛號,結果看診過程中,醫師一直不斷要你自費買療程、買自費藥,你覺得這醫師根本要歛你財,還在評論上面刻下充滿怨恨的一顆星,殊不知這間診所本來就是以自費治療為主,你心理覺得冤,診所也無從解釋,只能默默把這一顆星配溫開水往肚子裡吞下去。

其實診所比你想像中更多元,各個次專科開業已經變成了一種趨勢除了王阿姨的例子,在台灣的診所其實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多元許多,扣掉我們常見的兒科、耳鼻喉科、家醫科、一般內科診所、眼科、牙醫、皮膚科、復健科、婦產科甚至到醫美診所,除了這些之外,也分享幾個你可能沒有特別注意過的類型,而以下的科絕大部分都是自費治療為主:健檢診所(腸胃科、胸腔科、心臟科、神經科…等等)相信健檢診所應該是大家比較不陌生的診所,但其實健檢診所其實還是有很多細分差距和等級的,未來有機會我再寫一篇文章來補充。

在這裡補充一個比較無用的小知識,就是通常一個高級健檢中心是會有一個比較強勢的主題的,例如:腸胃科是主任(大腸鏡/胃鏡)、胸腔科是主任(CT/LDCT)、心臟科是主任(CT/超音波)、神經科是主任(腦部MRI),而大部分的高檢中心,也會以這幾個大項目來做為套餐別的主要項目,所以當你在做健檢功課時,不妨找找健檢中心的主任是什麼科別的哦!*補充一下:你可能會發現診所大部分是腸胃科,因為CT、MRI這些重機械,診所通常還是要跟醫院配合不會自己採購,但判讀會回到診所判讀!疼痛治療(麻醉科、骨科、復健科、神經內外)復健科、骨科開業其實已經算是很常見的現象,但疼痛治療在最近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涉略,連原本很多在醫院臨床工作的麻醉科醫師和神經科醫師也陸續看到有人往院外開業或駐診。

腫瘤科診所(放腫科、血腫科)癌症不是要化療、放療嗎?難道診所可以做這樣的治療?答案是可以,但其實腫瘤科診所做的服務大部分不是在門診進行「治療」,而是提供「諮詢」。

因為在一般的醫院門診,醫師礙於門診時間與病人數量的緣故,並無法在充裕的時間內解釋完每一次的醫療決策(或是沒有充裕的時間讓病人完全的了解現況),所以腫瘤科近幾年除了在臨床服務外,也多了開業的選項(通常還是不會離開醫院職務以便互相支援)。

在這裡要幫各位延伸補充一下,因為全世界都在搖旗吶喊著精準醫療(Precisionmedicine)的緣故,複雜的癌症治療變成精準醫療的第一座灘頭堡,加上除了傳統化放療之外,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甚至細胞治療都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搭配的用藥檢測、追蹤也越來越複雜,再加上許多治療也從病人較不方便的門診注射或住院注射,變成了口服藥,所有環節湊在一起,就變成了腫瘤科診所了!靜脈中心(心臟外科)外科開業其實一直是個難題,畢竟要在院外的診所重現院內的手術室重裝備其實有相當大的難度(以及超高成本),如果要說外科大刀的心臟外科那就更不用說了,我想你絕不會想要在診所做換心手術。

但靜脈中心(veincenter)的設備需求相較其他外科大刀較少,但由於是精細的靜脈手術,所以一樣講求醫師的專業性和耐心,算是一個心臟外科除了大刀之外另外一種職涯發展的選項。

病理中心(病理科、臨床病理師)大部分這輩子的人只會在紙上看到病理科醫師的名字(如果不幸有手術切除需要化驗的話),不太會碰到病理科醫師本人,就算你在病理中心也是不例外哦!喂,那講屁阿!一般人確實不會有去病理中心的需求,這裡特別講出來是因為病理科醫師開業其實是很有趣的事情,畢竟他在醫院內連門診都不會開,但就像是病理科醫師支援外科診斷一樣,你可以想像病理中心就是成立在院外的病理科實驗室,支援醫院或診所的切片、染色、診斷這些項目,讓他們可以不用成立自己的病理實驗室就可以完成化驗的工作。

最後,我想說一些我對台灣診所滿天飛的一點看法其實很多人會覺得,醫師從臨床出來開業就是想歛財、就是商人!然後就排斥他們或撻伐他們,但基本上我認為醫師的職涯發展,在初期從醫學院到臨床住院,一直升上主治醫師,整個遊戲才算開始,以一般醫師的速度而言那已經是30歲左右的年紀了,就在你認為應該要開始安定下來的年紀,反而是醫師們熬過10年,準備開始邁向迷茫的時候。

開業一直以來都只是醫師職涯發展中的其中一個選項而已,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只是台灣對於醫師的道德標準與要求過高,一直以來在院內的醫護人員的付出與獲得也長期不對等,想要為了更好的生活出來開業大展長才,也是相當合情合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如果他是一位真的具備專業知識、不違背醫療道德,認真對待病人的醫師,那他就是一位好醫師,與他開業與否無關。

畢竟,沒開業、留在院內荼毒後輩的臨床醫師多的是呢!--Morefrom醫鳥人-醫療人的行銷社群不敢自稱是醫療人,最多就是個醫療行銷的鳥人Readmorefrom醫鳥人-醫療人的行銷社群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Yuan1Follower表面上是專案經理,真實的靈魂是一個坐不住的騷年FollowMorefromMediumPreciousEbiteAzunAMachineLearningApproachtoStrokeRiskPredictionFarazshahKNEETOCHESTEXERCISECOUNTERMangeshgaikwadFirstclasslyricsbyHarlowArchitAdityaSinghPermutations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