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教授演講全文/疫情宅在家是難得機會思考「大學學了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按:本文來自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彭宗平(前清大教務長、前元智大學校長、現擔任「吳大猷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最近在YouTube對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 ... 快訊 北科大3主管最重記大過教部搞丟萬筆學檔懲處受質疑 22:48 udn 文教 大學研究所 聽新聞 test 0:00/ 0:00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 清大教授演講全文/疫情宅在家是難得機會思考「大學學了沒」 2021-07-1412:20 聯合新聞網/ 內容.彭宗平整理.李知昂 大學生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在洗牌。

無論你進入第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或你成立了家庭之後,都要重新洗牌。

你當了父母親,還要教養你的小孩,或面對其他的許多問題,也是如此。

本報資料照片 編按:本文來自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彭宗平(前清大教務長、前元智大學校長、現擔任「吳大猷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最近在YouTube對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一場演講。

竹科廣播電台(IC之音)節目製作人李知昂先生看了深受感動,想起他當初在大學選課時,茫然又充滿期待,嘗試為自己打造更好的未來,卻苦於沒有更宏觀的視野。

當年如果就能讀到這樣一篇文章,該有多好!於是他經彭教授同意,為其整理成文字稿,並因應今年疫情,增添前言及結語,希望獲得更多學生、教師、家長的共鳴。

今年因為疫情,指考暫時延期,大學入學這件事受到更多的關注。

有些同學會覺得多了一些時間準備考試,或思考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大學。

不過,更多的同學已經透過推甄,知道會進入什麼學校與科系。

以前在這個時期,不少人覺得很放鬆,會想出國遊學、去打工、或是安排旅遊等等,但現在通通不行,只能待在家,或許會感覺有點失落。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兩個月,是你的學長姊從來沒有過的機會,在進入大學之前,居然有這麼長的時間讓你靜下心,思考自己未來要過一個什麼樣的大學生活。

也許你會想,這篇文章是誰寫的?為什麼他可以跟我分析「大學」這件事?我想先做一點自我介紹。

我是彭宗平,個人的經歷是這樣,我現在在清華大學的材料系服務,當過系主任,擔任過清華大學教務長,也曾經在元智大學擔任過校長。

我參與了很多重大的教育、學術、科學研究等工作,目前也是「吳大猷學術基金會」的執行長。

如果你對線上學習感興趣,可能有機會看過DeltaMOOCx(台達磨課師)的線上教學影片,我也擔任這個計畫的主持人。

希望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從更大的層面,更廣的角度來談談,你在大學要學些什麼?做些什麼?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大學到底是什麼? 你進了大學,當然不單單是要修課讀書,還有各種層次、各個面向的生活。

你會有社團、有宿舍的生活,有更多的服務學習,也許你會參加社會的志工,甚至國際志工、或者海外實習等等,這些都構成大學生活的重要元素。

一般來說,大學如果順利畢業的話是四年,當然你可能有其他的選擇,導致延畢。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你怎麼選擇與規劃未來的四年。

而你對「大學」的認知,將會強烈地影響你的選擇。

我們都是由小學、中學,一路讀到大學。

如果我問你小學的英文怎麼講?你會說primaryschool或elementaryschool,就是最初的、基本的學校。

那中學呢?一般來講,中學可以叫做middleschool,也叫highschool;highschool又分成初中與高中,juniorhighschool與seniorhighschool。

可是大學呢?如果照這個邏輯來翻譯,大學應該叫做bigschool或greatschool。

可是大學的英文不是這樣講,你一定知道,大學叫university。

這個字是從哪裡來的呢? 它跟你們所學過的一個英文字universe是相關的,也就是宇宙。

大學是借用宇宙universe這個字轉換成的一個名詞,university。

所以你就可以知道,在大學的學習,必須包羅萬象,能夠上窮碧落下黃泉。

從古今中外很多知識的累積、學習,衍伸到對知識的推展、擴展,這是我們在大學要學的、要做的事。

今天你進大學,會先選擇念什麼系。

當然,現在大學還有學院制,就是不選系、不分系的方式,但終究你還是會選擇一個專業。

可是,如果你選了一個專業之後,就以此作為你在大學「全部」的學習主題的話,可能你就愧對人類歷史上對大學的理想,以及university這個命名。

一九五○年左右,台大有位校長傅斯年,他曾經為大學生們做一場演講,主題是「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

你們看,他也把大學跟宇宙結合在一起!其實這並不是傅斯年校長的創見,他是引述西方哲學家斯賓諾沙的看法。

這些觀點殊途同歸,如果說你事先知道,一所大學的內涵,牽涉的是整個宇宙的知識,你就會發現,你在大學要學習的面向,真的非常地廣。

畢業是新階段的開始 今年真的很不一樣,因為疫情,高中的畢業典禮通通不准舉行。

某些同學可能又失望了。

不要難過,典禮不能辦,你還是可以迎接新的開始,因為「畢業典禮」真正的意義,本來就不只是一場實體的活動。

怎麼說呢?原來,畢業典禮的英文,不叫graduationceremony,如果你這樣翻譯,外國人雖然聽得懂,卻不會覺得你的英文很好。

畢業典禮的正式英文是commencement,commence是開始的意思,所以從西方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畢業典禮,指的是另外一個階段的開始。

而且你還會發現,高中畢業進到大學,這個「新的開始」跟從前非常不一樣。

小學六個年級,同年級的全校學生學的科目、念的課本、考試的題目都一樣;到了國中也一樣。

進了高中會分類組,舉例來說,如果你今天選的是第二類組、第三類組,會有一些專業的科目,像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但大致上來說,同類組、同年級念的教科書幾乎一樣;雖然每個老師教的可能有點不同,現在也有一點選修的彈性,但考試題目大致是一樣的,每個同學所學是一樣的。

當然我要補充,高職同學的專業群科分得比較細,不過各位如果考完了統測,進了科大,還是要重新適應很多事情。

總之,「大學」這個新的開始,特別不一樣,有人進了化學系,有人進了物理系,還有材料系、電機系、資訊系、醫學系、中文系等等,你會發現每個科系要選的課,跟其他科系有非常大的差異。

所以到了大學之後,它真的又是另外一個開始,重新洗牌。

我要特別跟各位講,你進到大學之後,不單單是專業的學習,還有很多選修的科目,有些人把它叫做通識課程。

還有在宿舍,或像清華大學有許多書院,其中有許多的活動項目,你可以選擇參加。

另外在大學有很多課外活動,你可以參加社團,或擔任志工,可能還在外面打工等等,所以你的學習面向越來越廣。

你宿舍同寢室的同學,可能來自不同的系;就算是你的死黨,修的課都可能跟你大異其趣。

參加社團也有很多層次,有人只當普通的社員,有些人當幹部,有人當社長,所學習的也不一樣。

有些社團只是校內同學彼此合作,有些要跟外界的社會互動,有些還要到中小學去輔導學生,每個社團的屬性也不一樣。

因此你會發現,即使參加了社團,每個同學所參與的也不同。

接著,如果你很順利,大學四年的功課也不錯,將來又面臨另外一個選擇,可能很多人到大三或大四,就開始準備考研究所了。

可見大學的畢業典禮,也是個全新的開始。

舉例來說,即使你大學是材料系,研究所不見得繼續念材料科學;或者你的同學,原本念物理、或者念化學,卻來考你系上的材料研究所。

這時你就會發現,原來材料研究所也不專屬於材料系的學生,而你也不見得要「忠於」材料系。

將來研究所你可能轉到別的領域,可能選擇到國外的大學去求學,也可能選擇到國內的其他大學,這又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等到研究所畢業之後,有些人會繼續念博士,有些人選擇去就業,這時候就業又成為另外一個選項。

即使進了同一家公司,不同科系畢業的學生,或不同研究所畢業的,在同一個部門做的事情也不一樣。

即使是同樣一個工作項目,每個人的背景與專業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切入點也不同。

所以,從你剛剛高三畢業,進入大學,直到研究所,未來可能念博士、可能出國、可能就業等等,有好幾個階段「新的開始」。

而高中到大學,是很大的一個分水嶺,因為你會第一次面對,所學的內容跟你過去的學習相比,差異非常之大。

培養能力,面對人生大洗牌 更重要的是,進了大學,你學習的方式也要大洗牌。

舉個例子,你在中學,除非有些同學念的是雙語學校,否則大部分是以中文為主的學習方式。

可是到了大學,你如果去問問你的學長姐,他們的教科書都是用英文。

你會發現,無論進到材料科學,還是理工、生命科學等其他系所,你使用的語言必須經過一個轉換,就是從中文變成英文。

以後你要就業,進了台灣任何一家公司,你會發現,台灣的公司大部分是國際化的,往往在國外有佈點,無論他們的客戶,他們所接觸的對象,甚至儀器的操作手冊,英文變成共通性的語言。

這時候你就發現,你的語言能力變得非常重要,溝通能力變得非常重要。

你已經在國際的平台跟別人競爭,你的能力不在於考試的分數,你的能力在於你跟夥伴溝通的能力,以及面對一個問題,怎麼去切入?怎麼去思考?要靠著跟大家合作的能力,把一個工作項目做出成果來,這個能力變得甚至比你的專業能力更重要。

還有另外一件事,你跟你的同事之間如何互動?你跟你的長官、主管怎麼互動?他交辦的事情,你能夠以最快速、最完美的結果,迅速呈現給他,而且符合他的需求嗎?這種能力也不是成績分數可以呈現的。

假如你有這個認知,你在進大學之前,就能重新思考,停、聽、看,然後再決定未來的四年,要怎麼去營造它?要培養哪些能力?以及在四年之後,要如何面對考研究所、出國或就業的種種選擇。

之後,可說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在洗牌。

無論你進入第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或你成立了家庭之後,都要重新洗牌。

你當了父母親,還要教養你的小孩,或面對其他的許多問題,也是如此。

你甚至可能自己創業,這個洗牌就洗得更大了。

這時候你所需要的知識,絕對不單單是專業知識,可能還需要管理的知識,需要了解財務、人事等等。

上述這些能力,最好的學習階段是什麼?雖然這些能力你將來都需要,但最好的學習階段就在大學,在大學的四年。

為什麼?因為一旦你進到研究所,通常你要做研究,你必須選擇一個專題,很深入去研究它、探討它;你需要看很多文獻,跟你的指導教授密切地接觸,這時候你的腦筋所想的,大概都是你的研究。

經過專業的研究之後,將來的工作呢?又是從你的專業出發,你腦中所想的還是你的專業。

那什麼時候可以讓你海闊天空,腦筋可以胡思亂想?就只有大學。

所以大學四年,真的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大學教育從思考出發 大學四年如此重要,到底要學什麼?其實最早西方的大學,並沒有所謂的專業與科系,而是從哲學開始,當然牽涉到一些宗教與神學。

中國古代也有大學,稱為書院,像嶽麓書院等等。

甚至戲曲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也在一所書院學習。

這些早期的大學有個共通點,都是學生跟老師生活在一起,住在一起,學習在一起。

所學的是什麼?以中國來說,表面上看,孔子時代是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什麼都學。

到後來漢朝董仲舒獨尊儒術,隋煬帝開辦所謂的科舉,大家所學的就是讀書、寫文章。

但是深入觀察,你可以發現,無論是早期的大學,或是當時的高等教育,都著重於怎麼思考。

西方講的哲學Philosophy,就是談如何思考。

朱熹、王陽明講的理學,其實類似於西方的哲學,例如你熟悉的知行合一等等,也是談怎麼思考。

所以從前的人進大學,是先學怎麼做人、怎麼思考。

以前,不管是西方的大學或東方的書院,都是從一個人本的思考方式,慢慢地發展出專業的分類。

但古往今來,萬變不離其宗,還是那個根本,就是你怎麼思考,如何待人、接物、應對、進退。

看一件事情,你從哪個角度切入?你腦筋夠不夠複雜,可以把事情的始末抽絲剝繭解開來?你具備哪些素養、有什麼能力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就是大學真正要學的。

很多高中同學以為要進大學,資訊系是一大熱門,好像現在可以跟AI結合,就很厲害了。

但真正大學的精神,是不要「被物所役」,就是不被外面的事物或工具所奴役,不要被制約了,要制人而不制於人。

因此,你真正要學習的是從人本出發,進行哲學、思考的訓練,立定你人生根本的價值。

有了這個價值,再選擇你感興趣的,適合你個性的一門專業去發展,將來才會生活、工作都覺得愉快。

大學的格局,崇高的使命 到底大學要學什麼?不妨從頭看看大學的校訓,它呈現出一所大學的格局,也代表它的期望:大學要培養怎麼樣的學生? 如果今天問大家,西方或全世界大家公認第一流的大學,最知名的是哪一所?可能很多人會回答:哈佛大學,對不對?哈佛大學的校訓只有一個字,英文叫做Truth,真理。

它要培養的學生是能夠追求真理的,很特別,只有一個字,Truth。

西方很有名的英國劍橋大學,把它的校訓譯成中文,就是「從這裡,你們受到啟蒙」。

意思是進到這所學校,學生會受到啟蒙的教育。

這跟兒童教育常講的啟蒙不一樣,在此談到啟蒙,是說開竅,你的腦筋、思考力開竅了,才知道怎麼學習。

所以你看,劍橋大學大概有八百年的歷史,從八百年前創校到現在,它希望學生進到這所大學,受到啟蒙。

即思考的方式、學習的方式、人生的價值受到啟蒙,它認為這是大學的教育。

清華大學的校訓呢?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很簡單,你們以前都學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白話文就是充滿了精力、活潑,迎接任何工作、讀書、作息,都能持續地努力奮鬥。

後面還有一句厚德載物,很多人可能就不清楚了。

「厚德」指的是積厚你的德行,就是修養你的品德,修身養性;「載物」是承載萬物,在此要合起來解釋,就是你積厚了你的品德,培養你的能力,能夠去承載萬物,也就是能夠接受、能夠處理國家、社會、人類的重大事務。

所以你可以發現,如果進到清華大學,它所期許你做的事情,是修養自己的品德、培養自己的能力,然後為人類、為社會服務,而不是只看將來你的第一份工作賺多少錢?這是大學崇高的使命。

史丹佛校長如何定義成功的教育 我們再看看,西方人如何定義成功的大學教育?先跟各位引述一個人的看法,史丹佛大學的前任校長DonaldKennedy,他寫了一本有名的書,叫做《學術這一行》。

他認為,一個大學的使命是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呢? 他說,學生在這個變化劇烈的社會,專業技能的生命週期日趨縮短,許多科系都是如此。

十年前沒有人講AI,三十年前沒有人談奈米科技,但是現在呢?突然有奈米科技,現在還有石墨烯二維的材料,以前沒有人想過,可見科技進步愈來愈快,專業技能的生命週期也愈來愈短了。

同時他說,學生的思考、分析與整合技術的能力,比專業科目的能力更能夠持久。

也就是說,大學的學習過程中,雖然有許多專業科目要學,但這些知識未來都可能過時,重要的是更深一層,透過這些科目與教授的指導,要訓練你的思考分析,跟整合技術的能力。

如此,面對未來新的知識、新的專業技能,你才能夠游刃有餘。

然後他又說,學生對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的知識必須要加強。

他不再強調你的其他專業知識,為什麼?他說,相對於專業知識,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的素養,有助於學生在新的職場生態與社會環境,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此大學要訓練的能力,也著重在這些方面。

哈佛校長的大學生八大能力 哈佛大學有一位校長很有名,叫DerekBok,他做過二十年的校長,也有一本知名著作《大學教了沒?》。

他認為,課程內容多,不代表學生會覺得有趣,什麼才重要呢?是透過優異的教學品質,培養出學生的興趣、價值觀、跟認知的能力,這些才能夠讓學生保持得久。

然後他又勉勵學生,經由自己的思考與努力,所獲得的觀念或知識,保留得較久。

也就是說,你不是上課抄了筆記,考試考了九十五分,就以為你懂了。

筆記是老師整理給你的,你只是考前複習一下,考試考好就表示理解得很透徹嗎?不是。

是靠自己思考,自己整合出來的知識,才能夠持久。

他又告訴大家,大學要有八個教學的目標,也就是學生要學習,而且帶得走的能力: 第一,是溝通的能力。

第二,是思辨的能力。

就是如何判斷、思考、辨明一項事件或問題。

第三,是道德推理的能力,以及道德實踐的意願。

就是我們傳統上講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不對? 第四,是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

意思是說你對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公共事務有熱情,願意去投入,也有能力去識讀資訊,做出自己的判斷。

第五,是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

因為將來科技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會非常多元,接觸的人也非常多元。

科技帶來新的發明與產品,社會增加許多各行各業,你周圍有形形色色的人,甚至還會接觸到各國不同的人。

這是多元化的生活,你是否準備好迎接它?這是第五項。

第六,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

前面談到的多元化,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全球化。

今天你競爭的對象,不是你旁邊的人,不是台北人,也不單單只是美國、加拿大人,他可能在印度,可能在非洲,也可能在中國大陸。

為了擁有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所以你的外語能力,對國外的社會、文化、歷史、地理是否夠清楚?對人家的民族性是不是夠了解?這些都需要培養。

第七,廣泛的興趣。

無論你喜歡音樂也好,喜歡跳舞也好,喜歡藝術也罷,這些能力都是能夠一輩子帶得走的,而且很重要。

因為你工作會煩,將來有家庭、有孩子也會讓你操心,其他許多事務都會打擾你。

但是你靜下來,回到自己的興趣當中,就能調適身心。

第八,就業能力。

可能很多人都在等我談到這項,就業能力當然跟你的專業有關,也很重要,但為什麼哈佛校長反而把它排到第八位呢?各位可以想一想。

總之,你進到大學,我們說大學學四年,不是玩四年。

如果你學到了這八項能力,DerekBok校長才認為,大學生活走一遭是值得的。

而這八項學到以後,他會進一步告訴你,什麼是哈佛要培養的學生?「具備探索力與知識力的大學生」,這就是他所要的。

大學學了沒?這只是一個開始 雖然多多少少算是被強迫,但在這個難得的,可以靜下來思考的疫情期間,我要鼓勵你想一想,前面講的這些能力,你已經做好準備,在大學生活中培養了嗎?你會怎麼做? 期待你的選擇,讓你將來的大學生活非常多元、非常有趣,讓你更有競爭力。

甚至進入大學,你也不妨找教授、導師談一談,協助你做生涯規劃,能夠在這四年,培養出一身帶得走的能力,而且影響到你一生。

所以我在這裡,要恭喜那些已經推甄通過,可以進入大學的同學,也祝福還在準備指考、正要做選擇的同學,都能迎接一個美好的、全新的開始。

期待在大學這個包羅萬象的「宇宙」見到你,深願你走過這四年,能夠覺得充實、滿足,對自己的未來更有把握,不虛此行! 【文教熱話題】 ▪111學測成績公布專家估4科52級分有望上台大 ▪【懶人卡】111學測放榜志願怎麼填?選興趣還是含金量一次看 大學生 大學教育 迎接舊課綱最後大考南一中上香祈福並推線上課業諮詢 考上台大醫被「怪物學霸」電慘他看名次崩潰:自己好笨 讀什麼學校重要嗎?過來人揭:「這時候」就會看學歷 30多歲科技男想「辭職讀大學」網友看條件一面倒喊支持 清大案延燒教部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 清華大學校友會與中國大陸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在新竹清大校內共設「清華海峽研究院」、「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遭質... 2021-11-1003:03 大學辦學績效靜宜連5年獲選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調查,靜宜大學在國際教育、SDGs創新教學、人才永續培育等成效受肯定,名列全國第七、綜合大... 2022-03-1701:45 東華2烏克蘭學生校方關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眼見家鄉烽火連天,讓在台烏克蘭人心碎。

國立東華大學有2名來自烏克蘭的學生,校方連日來相當關切,校長趙涵... 2022-03-1701:09 學期上課16周台大最快8月上路 師大、台科大尚未報部 台大系統三校「台大、台師大、台科大」於去年三月宣布,盼於111學年度、今年8月起落實16周上課周數,並於110學年度嘗試... 2022-03-1514:22 學習歷程商品化?北科大開課惹議 學習歷程檔案商品化?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說,教育部多次發文給大專院校,指不宜以學習歷程檔案名義辦理具有金錢對價關係的招... 2022-03-0800:12 學生不滿宿舍費用漲5成暨南大學校方澄清漲幅僅2成 國立暨南大學學生在網路抱怨學校有意調漲宿舍費用,漲幅高達5成;暨大校方指出,宿舍費用入不敷出,111學年度宿舍費用將調漲... 2022-03-0619:21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獨/學習歷程商品化北科大3主管遭懲處最重記大過 學生上課吹冷氣電費誰要繳?今年5月起中央全包了 學測未簽名慘扣1級分立委揭1節未簽名達3996人 48小時內設計出一間餐廳?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SCAD率學生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專家之眼】一學期減為16週哪能稱為高教最大改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