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毓荃Yu-chuan Wu - 研究人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巫毓荃為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原為精神科醫師,2005 年於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2012 年於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
首頁>人員名錄>研究人員-巫毓荃
首頁>人員名錄
研究人員
研究技術人員
通信暨兼任研究員
通信研究員
兼任研究員
歷年通信研究員
歷年兼任研究員
退休離職研究人員
博士後研究
博士候選人培育
訪問學者
行政人員
研究人員
列印
字型
小
中
大
分享
巫毓荃Yu-chuanWu
副研究員
電話:02-26523116
Email:
[email protected]
學歷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博士
研究領域
東亞醫學史、精神醫學史與心理學史
研究自述
著作目錄
學經歷
學術榮譽
巫毓荃為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原為精神科醫師,2005年於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2012年於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其主要研究興趣是東亞的精神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史,目前研究聚焦於二十世紀初日本的心理治療,包括自西方引入以及日本本土的心理治療法。
除了嘗試脈絡性地理解心理治療的概念與實作外,也強調與西方的比較。
他的論文散見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新史學》、JournaloftheHistoryofMedicineandAlliedSciences、Culture,Medicine,andPsychiatry、HistoryofScience等期刊,包括〈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茽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ADisorderofQi:BreathingExerciseasaCureforNeurastheniainJapan,1900-1945”、“StraightentheBacktoSit:Belly-CultivationTechniquesas‘ModernHealthMethods’inJapan,1900-1945”、“Techniquesfornothingness:DebateoverthecomparabilityofhypnosisandZeninearly-twentieth-centuryJapan”等。
學位論文
《「病態」的民族:日治晚期台灣的民族性精神疾病史》(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ADisorderofKi:AlternativeTreatmentsforNeurastheniainJapan,1890-1945”(PhDdiss.,WellcomeTrustCentrefortheHistoryofMedicine,UniversityCollegeLondon,UK.,2012).
期刊論文
巫毓荃、鄧惠文,〈熱、神經衰弱與在台日人:日治晚期台灣的精神醫學論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4(2004):61-104。
同文經增補資料修訂後,以〈氣候、體質與鄉愁──殖民晚期在台日人的熱帶神經衰弱〉為題,收入於李尚仁編輯,《帝國與現代醫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8),頁55-100。
〈思鄉病與「性症候群」:日治晚期台灣日台人男性的心氣症〉,《女學學誌》21(2006):1-68。
〈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茽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新史學》18.2(2007):103-155。
同文刪節版翻譯為英文,刊行於EastAsian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AnInternationalJournal6.2(2012):199-219.
“ADisorderofQi:BreathingExerciseasaCureforNeurastheniainJapan,1900-1945,”JournaloftheHistoryofMedicineandAlliedSciences 71.3(2016):322-344,doi:10.1093/jhmas/jrv029.
“StraightentheBacktoSit:Belly-CultivationTechniquesas'ModernHealthMethods'inJapan,1900-1945,” Culture,Medicine,andPsychiatry 40(2016):450-474,doi:10.1007/s11013-016-9487-6.
“Techniquesfornothingness:DebateoverthecomparabilityofhypnosisandZeninearly-twentieth-centuryJapan,” HistoryofScience 56.4(2018):470-496,
doi.org/10.1177/0073275317743120.
“TheMoralPowerofSuggestion:AHistoryofSuggestioninJapan,1900-1930,”JournaloftheHistoryoftheBehavioralSciences 55.1(2019):21-39,doi.org/10.1002/jhbs.21944.
“SeekingDoublePersonality:NakamuraKokyō'sWorkinAbnormalPsychologyinEarlyTwentieth-CenturyJapan,”JournaloftheHistoryoftheBehavioralSciences 56.4(2020):258-277.
“Hypnosis,Psychoanalysis,andMoritatherapy:TheEvolutionofNakamuraKokyō'sPsychotherapeuticTheoriesandPractices,”HistoryofPsychiatry(accepted).
主編之專書(論文集)
王文基、巫毓荃編輯,《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臺北:聯經出版社,2018.12)。
學術會議論文
〈氣候、體質與鄉愁〉,發表於第一屆臺灣科學、技術與社會(STS)工作坊,2004年。
〈疏離的情緒與反抗的自我:當代台灣由神經衰弱到憂鬱症的轉移〉,發表於憂鬱、自我與社會:憂鬱盛行的社會歷史解碼,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臺北,2006年。
“HypnotherapyinJapan,1890-1945:AModernWayofPracticingZen?”(paperpresentedattheFutureofHistoryofMedicine,WellcomeTrustCentrefortheHistoryofMedicineatUCL,London,2010).
“HistoriographyofPsychiatry:AnOverview,”發表於第四十九屆臺灣精神醫學會年會,高雄,2010年。
“ADisorderofQi:Hypnotism-derivedPsychotherapyforNeurastheniainJapan,1890-1945”(paperpresentedattheFourthEASTSInternationalConference:EngagingEastAsian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Taipei,Taiwan,2012).
“PsychotherapyatHome:MoritaTherapyforNeuroticDispositioninJapan,1919-1938,”發表於D.KimFoundationforthe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inEastAsia主辦,2014AnnualMeetingandWorkshop,韓國:釜山,2014年1月4-7日。
“FromanAbnormalMentalStatetoaSublimeStateofNothingness:ABriefHistoryofHypnosisinJapan,1900-1930,”發表於2015AnnualConferenceoftheAssociationforAsianStudies(AAS)(Chicago,2015.3.27).〔因有事無法出席此會議,但有人代為宣讀論文〕
〈無我與心機一轉: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的催眠現象〉,發表於陽明大學舉辦之MappingMentalHealthinEastAsia:AnInternationalWorkshop,臺北,2015年8月21日。
“TechniquesforNothingness:DebateabouttheComparabilityofZenandHypnosisinEarlyTwentieth-CenturyJapan,”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亞洲醫學史學會等主辦,「第八屆亞洲醫學史學會雙年會」(MedicineandModernityinAsia:TheEighthMeetingoftheAsianSocietyfortheHistoryofMedicine),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6年9月30-10月1日。
〈「空」的技術:二十世紀初日本關於催眠與禪定異同之論辯〉,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學術講論會,2016年10月17日。
〈暗示的道德力量:二十世紀初日本的暗示療法〉,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學術講論會,2018年6月25日。
〈作為一門跨領域學科的醫學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90週年所慶研討會,2018年10月23日。
“FromtheColonialtothePostcolonial:ThePsychiatricCareerofaColonialPsychiatrist,”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殖民醫學』再榷:本質與定義的思考」主題計畫主辦,「『殖民醫學』再榷:本質與定義的思考」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2018年12月2日。
〈潛在意識、記憶與歇斯底里:中村古峽與他的「二重人格之女」〉,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學術講論會,2020年11月9日。
〈「觀法」與「信法」:井上圓了的心理治療學〉,世界史研究室討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1年9月15日。
〈專業、國家、美援與民間社會:1945–1970年台灣的精神醫療〉,臺灣精神醫學會60週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講,網路會議,2021年11月6日。
“KanhōandShinhō:InoueEnryō'sInventionofShinriRyōhō(Psychotherapy)intheLateNineteenthCentury,”EANASE(EastAsianNetworkfortheAcademicStudyofEsotericism)主辦,ACenturyofUsuiReikiRyōhō:TheHistory,Present,andFutureofaGlobalJapaneseSpiritualTherapy,網路會議,2022年5月28日。
他類論文
〈近代心理治療史隨想〉,「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15.11.27。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爭議的十個話題〉,「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17.03.24。
〈精神科學與現代東亞〉,「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18.11.09。
〈中村古峽與他的二重人格之女〉,「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19.11.08。
〈台灣精神醫學史上的1930年〉,「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20.11.27。
〈管與不管之間:1918-1920年臺灣殖民政府的流感防治對策〉,中央研究院「Covid-19的人文社會省思」網站,2021;並收入康豹、陳熙遠主編,《研下知疫:COVID-19的社會人文省思》(臺北:中央研究院出版中心,2021),頁111-125。
〈中脩三與台北帝國大學精神病學講座〉,「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22.01.21。
〈中脩三與台北帝國大學精神病學講座〉,收入於國立臺灣大學附屬醫院精神醫學部75週年紀念文集(即將出版)。
學術書評
書評:《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科技、醫療與社會》21(2015):287-290。
翻譯
巫毓荃譯,羅伊.波特著,《瘋狂簡史》(臺北:左岸出版社,2004)。
學歷: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博士(2012)
經歷:
本所助研究員(2014.1-2022.1),副研究員(2022.1-)
亞洲醫學史學會(AsianSocietyfortheHistoryofMedicine)秘書(2022.1-)
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2006.9-2013.12)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主治醫師(2005.9-2013.12)
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療史學會竺可楨青年學者獎(2008)
⟸返回上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巫毓荃Yu-chuan Wu - 研究人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巫毓荃為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原為精神科醫師,2005 年於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2012 年於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 2鄧惠文- 文/巫毓荃醫師... - Facebook
文/巫毓荃醫師我們的文化中有一種傾向:講求理性、懂得壓制自我情緒的人,才可能被認為是正常、健康的。像最近幾年有人提出「精神健康」這個詞彙,但究竟什麼是精神 ...
- 3探索12-6搶先看:精神醫學的誕生/ 巫毓荃助研究員 - YouTube
- 4作者-巫毓荃 - 博客來網路書店
博客來搜尋,作者,關鍵字:巫毓荃,分類:全館,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瘋狂簡史:誰定義了瘋狂?(新版)
- 5【探索12】精神醫學的誕生:訪巫毓荃醫師| CASE 報科學
巫毓荃醫師將帶我們回顧精神疾病、精神病院的歷史,探索精神醫學各種不同的取向,並討論精神醫學與社會的關係。 心理與身體──精神醫學的兩種取向談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