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 博客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個觀點與組織行為學雷同,舉個例子,在每個組織裡面都有暗規,像是不能明說出來 ... 習慣的養成往往是無意間形成, 所以一旦有了壞習慣之後, 要戒除它就必須花點心思. 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博客來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0結帳 您好 ( 登出 )     登入     加入會員 購物金 購物金 0 儲值金 0 E-Coupon 0 張 單品折價券 0 張 OP點數兌換 會員專區 電子書櫃 線上客服 繁體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回博客來首頁 客服公告:反詐騙!提醒您「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資料」詳情 移動滑鼠展開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網站搜尋 全部 展開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百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搜尋 熱門關鍵字 本本折20 童書66折起 黑貓美食週慶 雅頓品牌月 博客來中文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看更多會員評鑑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作者:查爾斯.杜希格 出版日期:2012/10/01 會員評鑑等級 ,共 23 位寫評鑑。

感謝您要為本商品發表您的看法,這是專屬於博客來會員的發表園地。

前往讀者書評 小郭 評鑑等級 2018/03/14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此書條理清晰,由小至大,輔以各種案例作為該章節之說明,將故事隱藏的因果給挑顯出來,每篇都再再說明已往我們從未注意到的"習慣",作者將其當成一門學科,仔細剖析習慣是怎麼影響人類、甚至是操縱人類的行為模式,並且研究出習慣的貫有模式,讓人明白如何找出、改變、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人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合。

...看更多 林鈺芳 評鑑等級 2017/12/19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其實這本書有點像心理學的書籍,可以了解很多人自然的行為,感覺很有趣就不自覺地看下去,雖然文字篇幅很廣,反而因為習慣了這種Tone調後,會讓我一直想看下去。

這本書一開始就強調,是習慣支撐了日常的生活,使得我們可以快速的判斷,每件事情不需經過大腦再判斷一次,好比說,假設我們上班快要遲到時,刷牙、洗臉、吃早餐、換裝、穿鞋、檢查筆電、文件等,之後出門上班,頭一天做這些事可能需要30分鐘,但是一年後,只要10分鐘就可以解決了,因為已經習慣成本能反應,將原本應該要30分鐘或更久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在10分鐘內做完。

這個觀點與組織行為學雷同,舉個例子,在每個組織裡面都有暗規,像是不能明說出來的責任制,只要主管還在辦公室,下屬就不敢下班,慢慢演變成所有人都不敢準時下班。

其實組織文化是隱藏在日積月累的行為模式中的,員工會懂是因為他們正是因為習慣而去默默的遵守,直到出現重大的事情或危機,才有可能去改變,而通常組織文化是很難去更改的。

書裡面有舉了幾個企業作為案例,像是美國醫院、英國地鐵站、星巴克、美鋁,這些公司的組織文化是有問題,員工都習以為常的繼續原本的工作方式,就算有人想改變也無從著手,直到後來因為碰巧遭遇重大的事件,才能有機會改變這些模型,讓組織文化進行改變,得以永續的發展下去。

...看更多 謝亞美 評鑑等級 2017/03/05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花了幾乎24小時以內就看完了一本書!!! 但值得再細細品嘗好幾遍! 許多的案例故事帶出習慣所造成的心理影響和蝴蝶效應, 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一個小小的習慣,可以讓你戒掉惡習!! 一開頭就無法停止閱讀的書 真的是不得不上網給他推一下!!!!!!!!!!!!!!!!!!!!!!! ...看更多 阿瑞 評鑑等級 2017/01/21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這本書分三個架構,分別為: 個人習慣 成功組織的習慣 社會習慣 每一個章節都會有個真人實事作為開頭,最後衍伸出習慣是怎麼形成. 透過這些章節中述說的故事,讓讀者可以輕易了解習慣形成的迴圈, 也就是:提示->慣性行為->獎酬之後又回到提示, 習慣強而有力同時也脆弱不堪,本書最大的重點就是告訴讀者要如何透過方法養成或是戒除習慣. 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要減輕對大腦的負擔(不需要時時思考),進而讓人類產生慣性行為也就是習慣,透過習慣就可以不加思考處理事情.習慣的養成往往是無意間形成,所以一旦有了壞習慣之後,要戒除它就必須花點心思.作者提出一個黃金律,即是以新替舊,在提示與獎酬不變的情況下,替換慣性行為.然而要做到完全戒除壞習慣還需要加上"強烈的相信",相信自己作得到.就也是為何戒酒無名會往往訴諸於相信上帝等行為. 本書在最後有提供一個小故事,大意如下: 兩隻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碰巧遇到一隻老魚與他們同路.老魚向他們問好,並問他們說今天水況如何?這兩隻小魚繼續游了一下,其中有一隻小魚忍不住的問另一隻小魚說:到底什麼是水? 水就是習慣且圍繞我們,習慣是不經思考與無法避免的選擇.人生是一連串的習慣養成,找出不好的慣性行為並修正它,並添加重要的核心習慣,這樣長久下來一定可以過上美好的人生. ...看更多 洪小釗 評鑑等級 2016/12/30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初看這本書名,覺得心有戚戚焉,人總是對於理想的生活與工作有一定的想望,如果時間夠多,這句話在你腦中停留夠久,想得再深一點,你就會想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但,人們是「習慣」忽略落差的,特別是與自身相關的概念。

生活已經夠苦、工作已經夠悶了,何必自討苦吃。

是的,這就是「習慣」,不知不覺中,我們被習慣牽著走而不自知;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自覺不夠強烈,我們是抗拒改變的。

這本書強調的是「習慣的力量」,但並不是要我們屈服於習慣,而是在了解了習慣「形成」的路徑後,花點心思,找到屬於自己的「轉變」迴路,然後默默地,不要花費過多自制力的,讓習慣漸漸轉變接近我們理想的模樣。

第一部「個人的習慣」總讓我想起年初讀的那本「練習改變」Trigger,概念非常雷同,在改變的路途中,「提示」很重要、「環境」很重要、「決心」也很重要⋯⋯ 第二部「成功組織的習慣」則列舉了許多成功與失敗案例。

與其說是習慣使然,我總覺得它比較像是文化的塑造。

第三部「社會的習慣」提到的社會運動,是否有點牽強呢?老實說這一章我跳過了(吐舌頭)。

但緊接著的「自由意志的神經學」則讓我深深著迷,混合著哲學、心理與腦神經科學的論述,好過癮! 有人曾經告訴我:「我不相信人會改變。

」不是那種斬釘截鐵的語氣,而是帶了點憂傷與無奈的口吻。

我相信他肯定失望了無數次吧!因此不抱期望就不會失望。

我記得我當時微笑地看著他說:「我相信人會改變,只是要找到方法,還有給他時間。

」我們總是太吝嗇給予時間,或許也有可能是我們不善等待;或者最深層的恐懼是害怕受傷。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這一段話「有些習慣很簡單,有些則很複雜,牽涉到情緒觸發,在不知不覺中提供神經化學獎勵。

然而,不管有多複雜,每個習慣都是可塑的。

你必須下定決心改變;你必須有意識地不怕麻煩,找出趨使慣性行為的提示與獎勵,並找出替代方案。

你必須知道你有掌握的能力,而且自覺到使用那個能力。

一旦你了解習慣可以重塑,就更能掌握習慣的力量,唯一剩下的選項就是開始努力。

」 是的,展望新的一年,我們一起努力吧! ...看更多 康敏平 評鑑等級 2015/09/22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360元可以做什麼? 週六欲前往咖啡館,原本計劃了一些工作,帶了電腦,確認耳機電源筆記本都正常,隨手又塞了一本前些時候買的書,『為什麼我這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PowerofHabit)。

作者(CharlesDuhigg)的背景很有趣,耶魯歷史+哈佛MBA,紐約時報記者。

這本書目錄清楚的分出:個人習慣,組織習慣,以及社會習慣。

中文版沒有熟悉的名人推薦,一打開只有作者的自序。

記者寫書讀的確比學者寫書有趣多了,有畫面也有劇情。

一開始就是戒煙戒酒減肥成功的女子來開場,我雖然想快速跳過,假裝自己不是天天喊著我要減肥的魯蛇,但是緊湊的劇情還是讓我馬上讀下去。

重點:我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習慣的總合。

也就是1892年心理學家WilliamJames的觀點。

近年流行微博,微信,微旅行,微整形。

管理學術界也流行起“微觀點”。

三不五時就要談論micro-foundationsofstrategy或是behaviortheoryofthefirm。

本以為研究廠商的策略的話是可以粗枝大葉一番,沒想到回過頭來還是得從「烹小鮮」開始。

我自動跳過談個人習慣的那幾章,不是因為想避開減肥話題,而是美式足球的幾個關鍵字(海盜隊,鋼鐵人隊,總教練鄧吉…),讓我不自覺彷彿拿著遙控器遇到ESPN就立即快轉的習慣佔上風。

於是我從組織習慣這章開始。

作者從美鋁公司為例談核心習慣,從星巴克談如何讓意志力自動運作,以及以羅德島醫院外科醫師開錯病人腦袋的事件,說明危機如何可以成為轉機。

當然還有企業如何預測以及操縱消費者行為與習慣等精彩案例。

1982年經濟學者們也提出類似的觀點。

其實大部份組織的決策並非深思熟慮理性的結果,組織根據的其實是長期的組織習慣,而那些模式通常是源自於數千員工各自的決定。

而這些習慣造成的影響遠比以前我們所了解的深遠。

『公司是內戰戰場…組織習慣提供的基本保證,可以讓每個人暫時休戰,內部的競爭就不會毀掉公司…大部分組織習慣與休戰協議可以發揮完美功效…』。

讀到這裡很多組織內歷歷在目的衝突畫面,或是推不動的理想,有了合理的解答。

我的週六就這樣一直讀下去,直到咖啡館打烊走人。

這本373頁的書最精彩的是最後六分之一內容,也就是總計56頁的注釋,詳述相關學術主題的參考文章,個案追蹤與訪談資料,以及與個案關鍵人物一來一往的過程記錄。

360元,有什麼理由不買本書回家? ...看更多 wfs 評鑑等級 2015/03/29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人的一生是習慣的總和 這句話是真實又令人無奈的。

如果命運真的跟習慣(以及背後的信念)息息相關,怎麼會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普遍認知呢?奮發向上的人們應該時刻去改正自己的習慣和信念才對啊?!事實上改變大腦習慣的迴路的確是相當困難的,就好像要左撇子習慣用右手寫字一樣,必須得強迫自己認知,靠意志力去行動,這本書提供的是背後的腦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以及一些可用的改變方式。

這本書的關鍵可以說是一句話:"相信自己能改變,才真的能實現改變"。

習慣有它的曾經存在價值 習慣的形成讓我們不必思考就能去度過日常生活,要不然每一秒都要下決定的話,人是不可能負荷的,雖然我曾猜想這樣每秒都知道自己的思考流向,或許很接近覺醒的狀態。

所有習慣都有它曾經的價值,但是我們要能夠有意識的拋棄它,如果它剩下的只有困擾而已。

習慣甚至能取代記憶,本書第一章提到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正是因為對家裡與週遭環境的熟悉習慣而免於迷路,但是他自己也無法察覺這一點,而這正是習慣的有效率與恐怖之處。

作者提供一個習慣迴路的建立模型:提示->行為與渴望->獎勵。

所以怎麼養成的,就怎麼打破它,令人高興的是,本書的許多案例和證據證明本性可移,只是要用對方法。

養成習慣 想養成某個習慣,必須先建立提示,講比較負面的例子。

通常人獨處的時候可能會做壞事(什麼壞事...?),所以一旦發現自己獨處了,這時候心中可能會對某個行為的獎勵產生渴望,加上這個行為已經形成習慣的話,大腦就會處於自動導航模式,你就會不自覺的去做它,無法抗拒。

養成好習慣大可以複製養成壞習慣的方法,主要關鍵在形成對獎酬的渴望。

根據這樣的理論,無法養成想要的習慣可能原因是獎酬不夠有吸引力,例如想要減肥的人,其實並不真的渴望的能在海灘展現曼妙身材,不過如果獎酬是金錢或是一份想要的工作,這個渴望或許能夠強烈到讓自己去建立習慣。

渴望能夠及時回饋會比較有用,例如牙膏業者加入清涼感覺的化合物,使消費者渴望清潔牙齒後的清爽感,所以渴望變成了一種提示。

洗髮精的大量泡泡也是一個渴望,儘管對清潔力可能沒有實質幫助。

改變習慣 改變習慣困難在於腦神經迴路已經形成,這時候可以用無害的新行為取代舊的行為,這樣儘管提示和獎勵都不變,事實上錯誤的行為已經被沒有傷害性了,換句話說習慣(的後果)被改變了。

舉例來說,自己獨處時的壞習慣產生的壞後果,一定是因為某種行為產生的,而這個行為也會導致你渴望得到的獎勵,所以有沒有另一個類似的獎勵但是無害的行為能替換呢?例如青少年可能想要戒除自慰的習慣,那或許是因為大腦渴望達到高潮後的腦內狀態,這個如果假設雷同於慢跑者能達到的runner'shigh,那一但發現習慣的提示,就可以用運動去代替自慰的行為。

不過最根本的實現基礎在信念,在於相信自己能夠改變,行為模式的療法只是實現這個信念的舉動而已。

很玄很不科學,但卻又實際的很。

直攻核心習慣 書中提到的核心習慣概念跟賽斯書講的核心信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核心習慣是一顆種子,在它之上會長出相關概念的習慣群,所以要破除一堆壞習慣,要先直攻核心習慣,則一些相關的壞習慣就會跟著消失,這可以說是一種連鎖反應。

書中提到運動是一種核心習慣,會帶來其他正面的生活改變,所以養成運動習慣不是只有健康上的益處,事實上運動的確是一種大腦重塑的方式,所以改變思考和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絕對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另一個能帶來全面性大腦重塑的習慣就是靜坐。

核心習慣有個有名的案例就是所謂的破窗理論,如果惡小可為,那大惡必會產生。

小贏理論 專家和大師也是建立良好核心習慣的受惠者,所有的技巧基本上是一種慣性反應,已經根深蒂固的變成神經迴路的一部分了,此時的思考方式是由下而上的,不經過意識的反射性方式。

一點一點的刻意去形成小嬴狀態,告訴大腦更大的挑戰是可以被克服的,證據來自每次的小勝利。

大腦會被說服,心理狀態也會獲得正向支撐。

每次的小嬴會讓大腦渴望下一次的勝利,而開始整個人就會為了這個渴望作準備。

意志力肌群 意志力不是精神意念,是種精神肌肉,需要能量運作,也需要休息恢復,所以要善用意志力在需要之處:培養核心習慣。

養成運動習慣需要意志力,所以不要在你意志力被耗盡之後才去安排運動,這可以預期有極大機率會放棄。

有趣的是意志力本身就是一種會產生連鎖反應的核心習慣!一但在生活中某個領域展現恆心和毅力,整個生活的其他面向會跟著改變,這相當令人鼓舞的發現。

書中提到如何面對可能放棄的情況作預先的推演,例如可以預先設想如果下班後很累的狀態,這時候自己該怎麼對完成運動這件事作出適當的心理建設,在星巴克的實驗證明是相當管用,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對可能發生的挑戰有事先的思考的話,這個挑戰真的出現的時候,在心理層面的難度會降低很多。

另外買了一本意志力的書,裡面有更詳細的介紹如何鍛鍊意志力!下回分曉。

結論 這些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發現我認為其實都是揭露更大真相的一部分:信念形成實相這件事。

信念形成實相在各宗教中多有描述,但是能在腦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中找到相關的實驗證據,這讓人很受鼓舞。

我另外買的三本書關於同理心,專注力,意志力,都講到了冥想靜坐對大腦的全面性改造,換句話說,也證實了禪坐改造大腦之後,也改變了人類的視角,是否真的接近了所謂的覺醒狀態而能產生智慧?至少有相關實驗證明對大腦有益處,相當值得培養成核心習慣。

對於靜坐報有宗教意涵而敬而遠之的人,可以把運動列為核心習慣,也能帶來廣泛的大腦重塑和習慣改變,不過重點還是要去做! 現在立刻馬上! ...看更多 許永偉 評鑑等級 2014/05/30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原來"習慣"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了保護及節省腦力所演進成的行為模式. 本書作者從此理論出發,分析了習慣養成的三個循環因素.先有提示,進入慣性行為,最終得到獎賞.如此週而復始,成為固定勞不可破的習慣. 從個人的抽煙,喝酒,賭博習慣.到公司跨越制度的隱型公司文化,還可以解釋社會集體習慣的形成現像,例如美國金恩博士的黑人民權運動,到近期台灣的學運. 知道習慣形成的循環因素之後,作者提供了改變習慣的方法.也就是....(賣個關子自己看). 這本書的譯者功力不錯,讀起來順暢通順. ...看更多 Anna 評鑑等級 2014/02/03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書裡由各種個案引出習慣養成及改變的定律,又以生動的文筆敘述,譯文也相當流暢,令人愛不釋手!《經理人》雜誌提到這本書時,我立刻決定找來閱讀(雖然不是在博客來買的)。

原來習慣的影響範圍,不但包括個人一生,還包括整個團體與社會,而要改變習慣雖不容易,但只要有好方法,一定做得到。

書中援引的個案,都能作為使個人、團體,甚至整個社會改掉惡習、養成新習慣的好例子。

...看更多 陳建銘 評鑑等級 2013/07/23 看此會員所有評鑑 當初看到介紹影片時就覺得印像深刻,讓我對於習慣的形成十分好奇,看完後讓我更懂得習慣的迴圈運用在自己生活上,裡面舉很多大公司例子,不過他就是套用簡單習慣迴圈的觀念,算是很有趣的一本書。

...看更多 共3頁 上一頁 123下一頁 跳到 123 頁 關於我們 關於博客來 關於PCSC 隱私權政策 服務條款 人才募集 利害關係人專區 會員服務 加入會員 新手上路 會員分級 訂閱電子報 24小時隔日取貨 行動博客來 切換行動版 合作提案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加入供應商 AP策略聯盟 異業合作 客服中心 查詢帳號密碼 客服信箱 客服中心Q&A 線上客服 好站連結 OKAPI 閱讀生活誌 青春博客來 售票網 博客來Youtube 博客來粉絲團 得獎認證 天下雜誌2017金牌服務大賞 2016新世代最嚮往企業 SSL憑證服務 數位時代2012年台灣網站100強 電子發票推廣標章 dpmark資料隱私保護標章 數位時代2011台灣電子商務TOP50強 行政院環保署B2C網購包裝減量標章。

包裝減量。

環保材質。

循環包材。

客戶服務專線:02-26535588傳真:02-27885008服務時間:週一~五8:00~19:00,週六~日、例假日9:00~18:00,365天全年無休 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96922355  地址:臺灣115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1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96922355-00000-9 Copyright©since1995books.com.tw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