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楚看完这篇文章全明白_百科TA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现代人看涉及古代的书籍和影视剧,往往一头雾水。

都是那么英俊潇洒的读书人,为啥有的是秀才,有的是举人,有的又是进士? 傻傻搞不清楚。

我 ... 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楚看完这篇文章全明白 原创|发布:2019-02-1711:21:31    更新:2019-02-1711:21:31 阅读 109235赞 830 清朝道光年间,广东就出现百岁老人参加院试的事例。

百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考室,与一帮足可以给他当孙子的小年轻一起考试——这场面,是喜剧还是悲剧? 现代人看涉及古代的书籍和影视剧,往往一头雾水。

都是那么英俊潇洒的读书人,为啥有的是秀才,有的是举人,有的又是进士?傻傻搞不清楚。

我就是傻傻。

没关系,今天咱就用一篇文章,捋一捋秀才、举人、进士之间的关系,让你搞明白为止。

由于科举制度最完备、最鼎盛的时期为明清两朝,咱所介绍的内容,主要限定于明清两朝。

童生:读书人的第一个标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是古往今来无数读书人的标准形象。

在明清时期,一个准备投身科举洪流的读书人,不分年龄、信仰、职业,统统叫做童生。

按照《明史·选举志一》的说法,便是:“士子未入学者,通谓之童生。

”所有的童生要甩掉身上的这个标签,必须通过童子试。

这是国家给所有童生准备的第一一道门槛。

然而,说是一道门槛,却有“三座大山”。

这“三座大山”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

如果你以“过五关斩六将”的精神,一鼓作气通过了县试、府试、院试,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甩掉了童生标签,贴上了第二道标签:秀才。

如果你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均获得第一名,那么恭喜你,得到了“小三元”殊荣。

如果你运气不够好,学习的书本知识又还了一些给老师,不幸止步于县试、府试、院试之前,那么对不起,哪怕你已经白发苍苍,儿女成群,依然还是一名“童生”。

根据记载,在清朝道光年间,广东就出现百岁老人参加院试的事例。

百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考室,与一帮足可以给他当孙子的小年轻一起考试——这场面,是喜剧还是悲剧?秀才:见县大爷不用下跪了读书人通过童子试后,就拥有了第二个标签:秀才。

秀才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准确来讲,应该是“生员”。

秀才不再是普通的读书人,身上开始有了“功名”的光环,可以享受普通读书人没有的特权,比如,免除徭役、遇公事可禀见知县、见知县不下跪、打官司时不能随便用刑等。

秀才也分为三等:廪膳生、增广生、附生。

成绩最好的叫廪膳生,国家按月给他们发放粮食,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

成绩其次的叫增广生,增广生没有吃国家公粮的资格,但有可能作为“替补队员”,升到廪膳生的行列。

附生是指刚入学的秀才。

大家不要小瞧秀才。

在明清时期,秀才在地方上的地位是很高的。

古代皇权不下县。

县以下的范围,往往依靠豪门、乡贤等进行管理。

所谓的乡贤,便是以秀才为主体。

这就意味着,地方上除了知县外,就是秀才这一类人说了算。

举人:能够正儿八经当官了明清时期,每三年一次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乡试。

由于一般在秋季8月进行,又被称为“秋闱”。

主持乡试的主考官,不再由地方官员担任,而是由皇帝钦派。

由此可见乡试的规格很高。

只有秀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金榜题名者,便拥有了读书人的第三个标签:举人。

从表面上看,举人和秀才之间只隔着一场考试,实际上他们有天壤之别。

秀才也许拥有一些政治、经济、身份上的特权,但永远不是官员;只有考上了举人,才真正拥有了官员的身份,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员。

这一点,从人们的称呼上就可以看出。

人们称秀才,往往是“穷酸秀才”“落第秀才”,一脸不屑;而提及举人时,总是毕恭毕敬地尊称为“老爷”。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谁有资格被称为“老爷”?当然是官啊。

举人在地方上是很威风的。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状师方唐镜是一名举人,他与周星驰扮演的八府巡按包龙星在公堂之上对阵时,因为包龙星骂他为“贱人”,就扬言要告上朝廷。

里面隐含的意思是:举人不能受到地方官员的侮辱和责罚。

贡士:请不要把我叫做进士如前所述,举人有资格做官了。

不过,凭借举人身份做官,一般只是担任地方上的事务性官员,如学官之类。

如果想做更高级别的官员,必须得继续参加考试。

明清时期,朝廷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

由于一般在二月(清朝乾隆以后改在三月)举行,又称“春闱”。

会试的主考官身份就更高了,他们要么是殿阁大学士,要么是六部尚书,最差也是正三品的副都御史。

有资格参加会试的考生,除了各省举人外,还有落第举人。

由于会试集中了全国的佼佼者,录取人数又有限(清朝最多一次录取406名,最少一次录取96名,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人数少多了),所以竞争相当激烈。

优秀如曾国藩、李鸿章,也是经过一次会试落第后,才金榜题名的。

至于左宗棠,他三次参加会试,三次名落孙山,更是霉到姥姥家了。

通过会试的幸运儿,便是叫进士吗?错!并不是。

通过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贡士。

贡士是读书人的第四个标签。

摆在贡士面前的,还有最后一场考试——殿试。

进士:请你们叫我天子门生殿试是科举考试里最后一次考试,也是级别最高的一次考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所有通过殿试的考生都有资格被称为“天子门生”。

那是何等的荣耀?然而,殿试的难度并不大,只考策问,相当于写一篇政论文。

能够进入殿试考场的考生,一般都有真才实学。

那么,怎样才能拉开与其他考生的差距呢?诀窍只有一个:把字写漂亮一点。

明清时期,殿试考场流行一种字体“台阁体”“馆阁体”。

许多考生就是靠一手漂亮的“馆阁体”,得到了主考官的青睐。

殿试的通过率也很高。

在正常情况下,殿试的通过率为百分之百。

这就是说,所有的贡士,最后都会变成进士。

区别只是名次不同。

进士的名次由皇帝钦定御批。

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他们称“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

左宗棠毕生没有考中进士,后来慈禧太后开恩,赐“同进士出身”,满足了他的夙愿。

进士是读书人的第五个标签,也是最威风的一个标签。

读书人考上了进士后,大好的前程就摆在面前,拜相封侯不再是梦想。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等】 83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勇哥读史 给你好看的历史 古代“高考”作弊的三大最有效手段,舞弊的后果杀你没商量 历史大学堂 进击的高考!!! 非遗大数据 中国最能考的省份:曾经碾压江浙,经常包揽前三 最爱历史 相关话题 科举制度 秀才 举人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举报不良信息 | 投诉侵权信息 | 申请删除词条 | 意见反馈 | 贴吧讨论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