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 網路基礎知識| PJCHENder 未整理筆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際網路] 網路基礎知識 ... 藉由一定的概念或架構來建立網路的做法,就稱作 網路架構(Network Architecture) ,例如OSI 模型、TCP/IP 模型。

Skiptomaincontent這個網站放置的是未發佈或未完整整理的筆記內容,若想檢視正式的筆記內容請到PJCHENder那些沒告訴你的小細節。

PJCHENderOfficialDocsBlogGitHubFacebookLinkedinSearchInternet[網際網路]網路基礎知識Onthispage什麼是通訊協定(Protocol)​通訊協定(protocol)是用來定義電腦間通訊時所應遵循的規範,就像一群人在討論時,要先規定彼此使用的語言後才能進行溝通一樣。

通訊協定包含了資料格式和通訊程序這兩個部分。

資料格式指的就是要用何種格式來傳送資料;通訊程序用來訂定處理的順序和內容。

幾乎沒有一個通訊協定就可以有能力定義所有的通訊作業,通常在定義一個完整的通訊程序時,會需要多個通訊協定互相搭配運用,而能夠互相搭配運用的通訊協定組合就稱作「通訊協定家族(ProtocolSuite)」。

網路架構(NetworkArchitecture)​藉由一定的概念或架構來建立網路的做法,就稱作網路架構(NetworkArchitecture),例如OSI模型、TCP/IP模型。

若依照每一層的處理程序分別加以彙整為套組的作法被稱為「協定堆疊(ProtocolStack)」,例如,TCP/IP協定堆疊。

層(Layer)​通訊協定通常是透過階層(Layer)的概念加以定義,其中「共通功能」或「簡易」的協定會被放在下層,較偏向「個別功能」或「複雜」的則放在上層,下層的概念可供上層使用。

透過階層式的結構,只要設定好每個階層的邊界,就能讓通訊協定的定位更加明確,重組時也更輕鬆。

OSI參考模型​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將電腦所需的功能歸納整理為7大階層,下層負責提供抽象化功能以供上層使用。

它能夠有效的將通訊所需的功能條理化、系統化,其中由低往高分別是:實體層(PhysicalLayer)、資料連結層(DataLinkLayer)、網路層(NetworkLayer)、傳輸層(TransportLayer)、會議層(SessionLayer)、表現層(Presentation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Layer)。

通常會使用第O層或LO來表示,而不會使用其英文名稱。

參考:OSI模型@WikiTCP/IP階層模型​參考:TCP/IP協定套組@Wiki互聯網的建立​每個網路各有不同的網路位址,傳送資料時必須根據「網路位址」這個線索,並利用「路由」功能,才能將資料傳送到目的端網路。

連接到網路上的每台電腦都會被配置一個「IP位址」的專屬識別資訊。

電信業者所架設的光纖纜線一般會透過一個稱為ONU(光纖寬頻數據機)的裝置連接到辦公室、家用路由器或其他網路裝置。

參考​鯊魚咬電纜:30天玩Wireshark@IThomeMIS一定要懂的82個網路技術知識@旗標出版Previous[Tips]ReactNext[網際網路]DomainName,URL,DNS什麼是通訊協定(Protocol)網路架構(NetworkArchitecture)層(Layer)OSI參考模型TCP/IP階層模型互聯網的建立參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