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了傷感情,不談又不行- 鐘點費行情,談多少合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講師鐘點費現況. 公務員的實質薪資,是企業在設定薪資時的參考標準,鐘點費也不例外。

民國107年前,政府部門聘請國內專家學者授課的鐘點費,一直 ... 跳到主要內容 談了傷感情,不談又不行-鐘點費行情,談多少合理? 日期: 10月13,2021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談錢傷感情」鐘點費的高低,常常是講師與課程單位間,不太輕易提及的議題,總在最後一刻才會進行討論。

雖然多數的老師為了維繫合作關係,多半願意配合課程單位開出的條件,但在多年的教育顧問經驗裏,我深知即便多數狀況都會用「沒關係,可配合」帶過,但鐘點費定得不好,除了影響課程成本、售價的外,實際執行時的心態,對於合作、教學品質常有深層的影響。

前些日子收到一位顧問朋友的訊息,詢問我認為百人的線上課程鐘點費怎麼定價,才能在品牌與關係間取得平衡,於是我嘗試上網搜尋些資料,才發現除了一些政府部門、各級學校的鐘點牌價外,鮮少有人討論這話題。

於是乎,就讓提姆用自己淺薄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些個人對鐘點費的觀察吧!台灣講師鐘點費現況公務員的實質薪資,是企業在設定薪資時的參考標準,鐘點費也不例外。

民國107年前,政府部門聘請國內專家學者授課的鐘點費,一直新台幣1600元為上限,而在「行政院院授人給字第1070030976號函」頒布後,才上調至新台幣2000元。

提姆以一般大學推廣部課程屬性為例,整理出課程型態與大略的鐘點落點,提供給老師們做參考:在公文頒布後,也許是考量到成本因素,許多大學並未對聘僱業界師資的鐘點結構進行調整。

不過,隨著線上招生管道日趨多元,加入教育市場的企業、機構品牌有猛爆性的成長,比起學校,這些後起之秀更願意以高價,邀請資深、具備專業經驗的老師開課,以求提升品牌競爭力,在鯰魚效應的發酵下,反而也讓部分學校願意跟進調高講師鐘點。

談鐘點前,要先知道的事有哪些?資訊不嫌多,當開始與課程單位進行合作討論,提姆建議老師們在過程中,充分了解以下幾個影響鐘點費的客觀因素,作為後續評估時的參考依據:主題行情與授課模式課程主題、模式的市場行情,是在評估課程成本的重要依據。

一般課程多使用成本法定價,但在討論階段成本不明的狀況,其實很難從課程單位口中直接問出確切售價,建議老師不妨可以用討論的方式,向合作夥伴大略了解行情,或是也可以自行上網研究,取得較客觀資訊。

此外,授課模式也影響了上課時需投入的精力,例如互動頻繁的實體課、工作坊,老師的投入就有可能高於面授、線上課程,而工作坊的教學模式,可能還需考慮加入助教、隊輔的可能。

課程時數與頻率在提姆的經驗中,總時數在36小時內的課程、講座時數,通常對鐘點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不過隨著時數、頻率的增加,為顧及開班成本與課程總價,多數單位會選擇略微下修講師鐘點費用,或是選擇較資淺的老師授課。

學員人數與背景這是一般評估鐘點費時,重要的參考基準。

師生比越高,老師要花費的精力就越多,期望的鐘點金額也會增加,許多開課單位在溝通鐘點費時,會以人數/鐘點級距作為依據,一方面讓老師有共同行銷的動力,另一方面在開放報名初期,或報名人數較少時,也可降低成功開班的門檻,增加同學報名信心。

還有,請別忘了了解學員背景,相較於應付上班族,面對長青長輩與學齡兒童需要花的精力也是不同的唷!從基層的課程顧問,到教育機構的主理人,在與老師討論鐘點前,我也都會先檢視以上三類的客觀因素,來評估課程可提供的鐘點費用。

我會先依據課程主題、模式,以及課程課能的長度,先規劃出鐘點費的範圍,接著依課程人數上限,劃分出2至3個鐘點級距,並設定各個級距的鐘點費用,例如我會以10人為基礎,設定10人內、10~20人與20人以上等,以上做法提供大家參考。

除了上述客觀因素,例如老師個人的品牌知名度、課程單位品牌,或是課程商業模式設計所可能帶來的附加價值等,都會是鐘點評估、討論時的很好的加權,至於鐘點要怎麼談得好,又不傷感情,提姆會在下一篇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教育產業 職場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我是提姆陳 瀏覽簡介 熱門文章 從產業發展脈絡,看台灣線上教育下一步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提升至三級的警戒使得各級學校紛紛停課,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依據內容設計與表現方式,我認為現況呈現出以下發展脈絡:脈絡一-學習內容的精緻化2000年初,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大專院校開始投入資源在遠距教學的研發上,有賴於寬頻網路普及,多數課程透過影音串流的應用、數位化的教材內容,將實體課程的內容搬上線上平台,實現教學流程線上化的目標。

教學內容設計與募資平台興起2015年起,如Hahow、YOTTA、Pressplay等多家專門線上教育機構成立,無論教學的內容、流程,經過教學設計後使其更加符合大眾網路使用習慣,上課注意力問題,也在刻意設計的內容橋段中獲得感善。

這一波興起的線上教育機構皆以課程募資為主要商業模式,有別於實體課程因招生人數不足停班的窘境,這些平台利用網路打破時空的優勢,得以讓一些小眾的課程主題獲得更多的學員參與,大大提升其開課率。

募資是線上課程平台的商業利器,卻也是一把兩面刃,在運行幾年後我們會逐漸發現,許多平台為了能夠讓課程順利募資達標,課程主題必須順著趨勢話題做企劃,但由於缺乏完整的人才培訓藍圖(或稱學習地圖),特定專業領域的人才培育反而無法深化。

教學深化,線上課程的新方向有需求,就會有商機。

過去兩年間,教學內容深化開始受到重視,出現許多如專案管理、商業設計或程式教育等等主題的專門線上教育機構,他們揚棄以募資商業模式,反而推出具備完成培訓藍圖的套裝課程,在名師IP與就業媒合的加持下成為近來受到矚目的後起之秀。

脈絡二-學習內容微型化在線上教學興起的浪潮中,也帶起了另一種學習模式的興起-知識型網紅、部落客。

無論是應用YouTube製作串流影片、利用喜馬拉雅當個播客、甚至在方格子上撰寫部落格,這些知識型網紅、部落客致力於在自媒體平台上創作各種不同的微知識內容,許多分享看似簡短,但卻滿足了現代人在破碎時間裏求知的渴望。

雖然自媒體平台與微型化的學習,確實讓大眾能在以更低的成本,更容易、省時的方式獲取知識內容的,但對內容準確性、真實性卻少有監督、驗證機制。

而零碎、缺乏系統性的學習,也無法讓學習者對知識進一步的深化 雖說職涯築夢踏實,也別忘了經營「個人品牌」讓世界看見自己!  35歲爬上高峰,迎來卻是36歲的職場深谷,離開了經營一年的教育中心與推廣部營運長一職,卻遭遇轉換跑道的失敗。

待業期間,我再次翻開了先前一直沒能好好閱讀,Vista老師的《內容感動行銷》一書後,才驚覺原來進入職場九個年頭,即便在不同的職務上累積了許多專業知識,卻從未想過好好地經營個人品牌,即使內心專業經驗九成九,在陌生的外人眼中卻仍然是個0。

「也許我們職涯只想逐夢踏實,但卻不能沒有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能力。

」經營個人品牌,累積專業領域上的聲量,才是無論何處都能隨時讓人看見自己的利器。

再者,YouTube、Podcast或是寫部落格,在自媒體成熟的現代,品牌經營工具垂手可得,我何不好好利用呢?拍影片對我來說太花時間,而錄Padcast又不符合自己生活習慣。

深入分析後,我決定先從自己最熟悉,也是立刻就可以執行的部落格開始,用寫作來分經營自己的聲量。

第一步,為了解寫作應用在經營個人品牌的全貌,我報名了Vista老師與YOTTA合作的《個人品牌經營實戰|讓你的專業被更多人看見!》課程,依照課程章節一步一步設定好自己的個人品牌標籤、TA面貌以及寫作的主題範圍,另外在Vista老師的協助下,也架設了第一個擁有專屬網域的部落格-《不雅內容研究所》。

接著,第二步我計畫精進自己的寫作能力,在閱讀《自由書寫術》、《3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等寫作主題書籍後,我決定尋找一位導師手把手帶著我實作,於是報名了即將開始的《Vista寫作陪伴計畫》。

同時,我運用黃金圈理論,分析自己的-為什麼(Why)、怎麼做(How)、做什麼(What),為自己的設定好寫作的學習計畫:先問為什麼(Why?):為什麼我要練習寫作?把自己對於教育學習的理念、對於人才培育的態度分享給他人。

擴大自己的聲量,經營自己的品牌,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

我該怎麼做(How?):列出所有加強寫作能力需要學習的東西。

如何搜集靈感、資料?如和彙整資料、思辨並形成觀點?如何進行寫作佈局?文字的使用技巧文章編輯如何經營推廣自己的品牌我可以做什麼(What?):陪伴計畫開始前,自己可以先做到什麼?每週固定產出兩篇Blog文章。

強迫自己的臉書分享必須要有觀點行程。

參加Vista寫作計畫。

在Vista老師的寫作陪伴計畫開始前,除了部落格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