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市場週期》市場的7 種週期及7 個體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不是要寫業配心得文,只是想在這裡做個經驗連結,單純覺得BOS 的系統真的是一套很棒的學習敲門磚,尤其是對於熱衷投資或是熱愛學習的你! 點我免費分享會連結. 戰勝情緒 ...
Skiptocontent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內容目錄
為何而讀推薦讀者類型《掌握市場週期》重點1️⃣為何研究市場週期什麼是週期常見週期類型週期總結:市場週期為何研究週期2️⃣如何辨識市場週期搞清楚位置3️⃣應對市場週期方法A.低檔買進策略B.雙風險策略總結《掌握市場週期》重要概念個人體悟做機率高的事情積極的失敗資產配置最重要政府、央行的兩難持續參與市場,保持敏銳合理價投資戰勝情緒才能戰勝市場章節精選金句延伸閱讀說書影片推薦
為何而讀
在拜讀過 HowardMarks 的《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後,深深震撼著我。
主要體現在以下三處:
風險該書讓我對於「風險」一詞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意識。
了解風險到底是什麼,如何辨識它、控制它。
也進一步觸發我對於學飛風險、飛行風險的進一步思考。
智慧(第二層思考)該書很大幅度的拓增了我對於金融世界的認知邊界,這股震撼不亞於閱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之感。
透過該書,讓我看見了自己在投資世界的無知,並了解一些重要的觀念:價值、風險、情緒、週期…等元素交互影響發生的變化,進而影響我投資乃至日常的行為。
覺察景氣位置《投資最重要的事》8-11,15章,簡單的談到了週期(鐘擺)的觀念。
而這本《掌握市場週期》更加全方位地解析週期的概念,並提醒投資人面對週期應有的應對方式。
在 RayDalio,CharlieMunger 以及國內外權威人士的背書下,本書必定精彩可期!
推薦讀者類型
這段是我在整理閱讀重點時想到的段落,我思考什麼樣的讀者會對這本書有興趣,並在讀了之後從中獲益,我整理出來以下幾種類型:
看過《投資最重要的事》,對於各種週期觀念,想更進一步了解的人期待透過市場週期,掌握出入場時機的投資人自忖情緒波動較大的人
這樣列下來,好像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應該來讀這本書,是這樣嗎?
如果你這麼問我,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稍安勿躁,看下去,就知道了。
《掌握市場週期》重點
這本書的信息量也是異常的大。
和前兩段提到的經典書籍《投資最重要的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樣,都是這些大師在商業圈打滾了幾十年後集結的精華。
要在一篇文,短短上千字整理出來,我認為稍有難度。
我會試著用「黃金思維圈」的思路由內而外的順序推進,整理書中重點,與書中的論述順序可能稍有不同。
Why:為何研究市場週期How:如何辨識市場週期What:應對市場週期方法
1️⃣為何研究市場週期
在說明為何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週期這一詞代表的意義為何。
什麼是週期
作者在書中使用很多的篇幅,試著解釋週期這件事。
因為曾有讀者在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之後,來信跟他提到,書中講週期的概念,不能稱之為週期,他對此無法認同。
長話短說,在我的理解,週期就是一種有「高低起伏、持續反覆、必然發生的趨勢現象」。
不需糾結於高低點(振幅大小)、波段長度,或是否符合物理性質。
書中常用鐘擺來比喻,儘管鐘擺的物理性質:擺盪規律、震幅總相同,但終究只是借用它,作為一個易於理解週期的具體想像而已。
常見週期類型
書中舉出了常見的幾種市場週期類型(共7種),對於理解金融市場如何運作,各週期彼此之間是如何互相影響非常有幫助、最後再一筆帶回市場週期,也就是本書討論的重點。
經濟週期獲利循環週期投資人心態的擺盪應對風險態度的週期信貸循環週期不良債權週期房地產週期
下表簡單整理出,各種週期重點、形成過程及應對方式。
週期總結:市場週期
看到以上的表格,讀者們應該意識到,金融市場規則不是想像那麼容易了吧!
我已嘗試簡化作者書中表達的概念。
每個週期,其實都可以看作是市場的一個子系統(各系統可窮盡一生探索)。
每個系統看似各自獨立,實則各自相依、相互影響,帶動著整個稱之為「市場」的週期。
書中提到的「市場」,我發覺並沒有很明確地專指哪一種投資工具,所以我會嘗試代入我唯一涉略(能力圈範圍)的工具,也就是股票市場。
事實上,我認為看起來毫無違和感。
市場隨著上升或下降趨勢,通常稱為多頭(牛市Bulls)或空頭(熊市Bears)。
作者這邊提到了一個很棒的比喻,也是他在投資早期得到的最棒禮物(牛市三階段概念),結合巴菲特的簡潔論調,綜整如下:
少數敏銳者(創新者):相信情況會好轉多數跟隨者(模仿者):了解到正在發生所有人(白痴):斷定情況永遠不斷會更好
為何研究週期
而身為一名致力於擊敗市場的投資人,其實要做的事情就是辨識當下市場週期所在位置(下一段主題),並做出適合的行動,不當白癡(查理.蒙格稱之為笨蛋,或許是翻譯吧),僅此而已。
2️⃣如何辨識市場週期
搞清楚位置
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未來將走向何處,但是先搞清楚我們目前的所在位置應該會比較好。
作者在這本書,以及《投資最重要的事》都揭示了同一份表格,他稱之為「市場熱度評估指南」。
據此評量當前市場的位置在何處?我想大部分的投資人,評量市場的方式不外乎看新聞、看價格、線圖、以及基本面的數據,不能說這麼做是錯的,應該說是見樹不見林,具體解釋如下:
上段所列之各週期彼此相互關聯評量市場的面向越少(不全面),風險(未知)就越高分析不夠全面,就會錯估情勢
綜合以上,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為最佳的行動方式,就是建立並確實使用清單。
如此一來,得以毫無遺漏地,判斷現在的市場週期位置。
那麼究竟要如何判斷每一個指標現在所處的位置呢?看新聞感受嗎?這樣未免也太不準確,我傾向於讓數字說話。
於此,我花了一些時間,根據作者的「市場熱度評估指南」,再結合判斷各指標來源連結,整理出了一個清單(電子檔),這也是我認為本篇分享文最有價值的地方!
該檔案可輕易地評估(數據化)市場的熱度,以期做出相對正確(機率高)的事。
這邊截圖分享文章截稿前2021.05.10的市場熱度供讀者參考。
(經測試,蒐集一次數據僅費時15分鐘),十分有效率的方法,讓你能夠快速掌握市場週期!
當前市場位置推論:市場冷熱訊號不明確,推斷是在均線已上,走向波峰的階段。
註一:紅線左側:作者書中的市場熱度(週期)評估指標註二:紅線右側:根據檔案中資訊來源數據,得到結果註三:請點我取得檔案連結
3️⃣應對市場週期方法
A.低檔買進策略
在市場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華倫.巴菲特
反向操作(又稱逆勢操作),換言之,就是做風險小,報酬機率大的事情。
這兩本書一再教導讀者,關注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資產入手的價格。
唯有承擔的風險溢籌足夠,我們才會考慮去做這筆投資。
雖然風險溢籌多數時候難以量化,但是當知道市場位置(辨識風險)、理解合理價格,那麼耐心等待,在低檔時買入便宜資產,就會成為很合理的選擇。
B.雙風險策略
要投資人保持耐心,比登天還難。
這也是指數型投資成為顯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中,將投資人類型作為分類。
若定期購買指數型基金,屬於被動型投資人;而主動選股,則屬於主動型。
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屬於後者,然而卻是輸多贏少。
主要原因,我認為就是…沒有意識到風險。
作者書中提到的「雙風險」,分別是:
虧錢(Loss)錯失機會(FearOfMissingOut→現在流行的用詞 FOMO)
第一個風險,從歷史上來看,從來都不會少,也是絕大多數的市場散戶投資人的結局;錯失機會,我認為反而是在這個科技發展快速的時代,越來越常見的風險。
世界看起來太美好,未知的可能性太多,導致處處是機會,卻也處處是風險。
以我的理解,作者這段想表達的是如果耐不住性子,在一輩子中只等待可能10年才出現一次的絕佳「低檔買進」機會,那麼就要有智慧的去平衡以上兩種風險。
市場過熱:防禦型資產配置市場過冷:積極型資產配置
這是一種處理「無法長期耐著性子等待」的投資策略。
總結《掌握市場週期》重要概念
了解各種週期:至少上述七種掌握市場週期:使用清單確認週期位置應對當前週期:調整資產配置
個人體悟
做機率高的事情
在《精準學習》一書中,曾提到一個重要的思維模型– 機率論。
投資的世界,有太多心態面的事情需要考量,而我認為此書所描述的掌握市場週期,其實談的就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辨識市場處於哪一個週期,做出該週期應有的反應,不論是防禦、等待或積極佈局,都是為了提高自己在市場中獲勝(獲利)的機率,並間接提高投資的安全邊際、做到降低風險的效果。
分享一個機率論改變我行動的一個故事:當我有天認清了買樂透中頭彩機率 <社會地位(物質)這邊舉書中調查買車這件事為例。
有錢人買車沒有趨向於一定買新車或舊車,若是舊車,通常就是超過三年的中古車,因為考慮大幅折舊。
多方比較價位或是固定車商買賣也沒有一定傾向,但是背後的動機導向可以推測出來:忠誠度、急迫性、個人耐性…。
但是統計每單位資產可累積財富的金額來看,會多方比價購買二手車的有錢人類型是最高的一群。
方法論❌Dont’s有錢人不走富爸爸靠爸族這套:成年子女收到的越多,自己的積累越少;收到的越少,積累的越多。
這個現象其實完全說得通,書中也舉了不少例子來說明這個現象的真實故事。
確實如此,當一個人在經濟獨立上沒有足夠能力,如果父母不間斷的支持,只會造就子女習慣性的依賴、停止成長,也就是讓弱者越弱。
因此透過讓子女接受教育、精進自己的大腦,才是給他們茁壯的機會。
我得感謝父母在我成年後,沒有給我錢,讓我得以想辦法靠一己之力經濟獨立。
✅Do’s有錢人教孩子如何釣魚:有錢人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就是學費。
道理如上所述,這是一個長期的價值。
據本書作者統計,除了大學學費,2/3以上的有錢人不曾接受過父母經濟上的資助。
Well,這和我們媒體上看到的現象似乎相差甚遠,但值得省思。
勇氣也會是一個有錢人讓孩子社會化的必要元素,除了限制經濟上的援助,業務工作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有錢人設立規則教導節儉、紀律:身教大於言教尊重:不插手子女家務事鼓勵:稱讚子女成就、不吹噓自己和子女比較…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你知道微軟現任總裁納德拉上任後送給每位主管哪一本書嗎?你聽過有一種溝通方法能化干戈為玉帛,重新與人連結嗎?你期待能與生命中那一位重要的人相知相惜嗎?《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就是你的解答!運用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任何衝突都能用這套方法一一破解。
為何我想讀這本書年初的一趟飛行任務,一位機長與我提到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以及「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溝通方法,令我印象深刻並產生濃厚興趣,於是我找到了這個概念的原創書籍,由馬歇爾博士撰寫的《非暴力溝通》,希望能親自體會這種溝通方法的妙用並運用在生活中。
我認為原生家庭的溝通往往是人們所要面對最困難、情感因素也最複雜的一種。
正巧最近面臨需要「好好說話」的溝通場景。
此時此刻學到一個全新的溝通方法,讓我重新省思過去的對話,在生活中開始練習,並期待往後與親友展開新的對話模式。
非暴力溝通四步驟1.觀察觀察而不評論,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
J.Krishnamurti現代文化,人們被鼓勵對每件事情要有自己獨到的觀點。
這種思維體現在溝通上,我們也傾向用同樣的模式來與人溝通,對每件事都帶有先入為主的觀點來描述,但這樣的觀點往往會夾雜情緒,而扭曲了原先表達的意圖。
舉例來說,「他這週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點」和「他工作過度」,前者是觀察,後者則是評論。
若能客觀表達所觀察到的事實,用心地「區別觀察和評論」,那麼人與人的溝通會容易許多。
關鍵在於描述一個動態性的事實,而非靜態的評論語句。
2.感受區別感受和想法。
想法和評論很像,都是帶有個人觀點的。
當我們表達自己,要試著將感受與想法拆開。
方法是單純地用一個表達感受的詞彙來描述自己碰到一件事情所擁有的感受。
書中的「感受清單」讓我聯想到臉書打卡時可供選擇的感受與表情功能。
簡單來說可以把感受依照需要被滿足或是未被滿足區分成兩種類型。
被滿足:開心、美好、激動、感恩、被逗樂了……未被滿足:害怕、灰心、生氣、憂鬱、挫折……描述感受的句子裡,較少將「你我他」當作受詞使用,一些常用的字「我感覺、似乎、好像」要謹慎使用,否則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混淆在一起,舉例來說:「我感覺同事看不起我」和「我感到沮喪」,前者是想法,後者是感受。
3.需要我們如果不重視自己的需要,別人也不會。
書中說到一個故事,作者的母親有次參加了自己的工作坊,進行到一半她臉色蒼白地離開了教室,一問之下才知道,母親直到那一刻才意識到,自己36年來,從未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讓丈夫知道。
撰文期間,正值母親節,我媽正好傳了一段影片給我,是吳念真拍攝的《台灣女人》,曾在江蕙演唱會上搭配《女人的故事》一曲播放,感動千萬人。
影片描述的是一個典型華人母親的形象,我媽說我成為做父母前,一定沒辦法體會這個影片裡的感受。
我認為我媽說得完全沒錯,我真的不能,永遠也不可能。
東方文化下的母親形象,會讓人聯想到阿信、陳樹菊之類的人物,把別人的需要看的比自己重要千百倍,一生勞碌犧牲只為了奉獻給一個家。
相對之下,做丈夫、做孩子的似乎從來沒有用心感受到這位偉大女人的需要。
我的觀察是,傳統的溝通模式,我們不被鼓勵表達自己需要。
因此當試著表達需要時,可能會帶有一些罪惡感、羞愧感。
我們似乎偏好讓對方來猜測自己的心意,測試對方是否夠了解自己、在乎自己,然而長久下來其實是不健康的。
沒有人有義務花時間去猜測一個人的需要,即使親近如家人,也是沒必要的負擔。
書中建議的做法,是先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唯有自己的需要先被滿足了,才有餘力去回應別人的需要。
4.請求模糊的語言使人感到茫然;在提出請求時要以清楚、正向、具體的行動語言,表明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請求是非暴力溝通的最後一步驟,我認為作者想表達以下三個重點:一、完整描述感受與需要說話邏輯跳得太快,單純只表明請求,對方可能會當成要求,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二、使用正向的語言表達請求如果請求用的是負面的語言,像是「我不希望你這樣子對我說話」,對方可能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取而代之是使用清楚、正向的明確指引,告訴對方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三、請求和要求的差異請求是看見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要求則是在請求被拒絕之後,開始批評、論斷對方、意圖讓對方產生罪惡感。
除了非暴力溝通四步驟,我還學到什麼?溝通誤踩的三大雷區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很淒慘,不妨養成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較的習慣。
DanGreenburg《HowtoMakeYourselfMiserable》…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為何而讀本書初版於2007年,當年對岸有個非常火的節目叫「百家論壇」,出了一位知名說論語的講者– 于丹,而後將她節目的論述集結成書,而有了這本《于丹論語心得》。
遙想高中時期,啟蒙導師非常熱衷於跟我們分享論語中的人生智慧,因此買了這本書,幾年間反覆看了數次,決定在這一次的閱讀,要創作出一些內容,以供往後的自己,在思想與成長軌跡上有所本。
《于丹論語心得》重點七道,是作者自己的分類。
七,我認為對大腦而言是一個適切、好記的數字。
如此分類方式的好處,帶領讀者們用系統化的視野,查考這部不朽的經典。
它們分別是: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基於各分類主標題,我在其後加上自己的註解,並引用經文,抒發感想,紀錄自己多年後再次閱讀《論語》的體會。
天地人之道–用生命影響生命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人是古代中國聖賢共有的世界觀,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是西方教育的世界觀。
天:理解世界地:專注自己人:關懷他人三位一體,不謀而合。
天才、地才、人才亦是生活對話常使用到的詞彙,古聖先賢的智慧,為我們指出清楚的方向,接近這種境界。
儒家的「天」,是靜默、樸素、莊嚴的天;和西方的「神」三不五時會給予人類啟示是有一點差異的。
我看見的孔子,當面對學生們問的人生問題,他以反問自己來尋找答案。
在大自然和人群中,找尋一種和諧的力量,而這份和諧,就是來自於信念。
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去兵、去食,最重要的就剩下「信」了,這是孔子對於「政」的答案。
當政者,要讓國家強大、國民幸福,屏除經濟、國防以外,最重要的是人民要有「信」。
對外,體現於人民對當政者的信任;對內,是以生命有信仰。
這絕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每個人終其一生持續學習,用生命回答問題,根據信念行動,再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心靈之道–氣定神閒的自省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仁、勇」是孔子眼中的君子之道。
孔子的學生當中,有一位叫做子路,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率性又勇敢。
在我看來,子路的個性,和聖經中的彼得很像。
有一次他問孔子「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這代表了,光有勇不夠,還需要「義」。
這個義,在儒家來說,就是制約。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心中若隨時有一把尺,就不容易做錯事。
而這把尺就是制約自己行為的規範,具體的實踐行動就是反省。
若要追朔這份規範源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遠古的摩西石板、巴比倫漢摩拉比法典,現代的憲法、法律、命令……盡是規範。
聖經、儒家人物撰寫了永垂不朽的經書、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自省美德、卡內基的與人相處之道,都提供了人們一個清晰、可遵循的方向,這些智慧大師們,和孔子如出一徹地提出了一個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為何而讀關於學習方法,之前曾寫過一系列的學習研究文章討論研究。
《跨能致勝》這本書的出現,算是為自己2021下半年度,拼湊學習方向的一塊拼圖。
本書受眾多名人肯定:BillGates2020選讀、《異數》作者大力肯定、歐普拉 2019選書,以及國內《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作家顏擇雅等人跨能推薦,不論你對於學習這件事是否有興趣,都非常推薦你可以翻翻看這本書,用不一樣的觀點,顛覆你心中「一萬小時」的天才迷思。
《跨能致勝》全書重點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曉得一件大事。
–Archilochus 古希臘詩人相較於「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作者在書中舉諸多例子說明,橫向的跨能特質,相較縱向專業化技能,具有更多後發優勢。
專業化vs.多樣化,看似是天秤兩端,實則不然。
世上大部分的人,至今仍從事單一領域、傾向單一專業的工作。
然而資訊普及化的環境,在專業領域,做到跨領域思考、提出關鍵問題、解決行業困境的人才,才是未來所需要的 π型人。
我以一張圖解釋書中的所有概念,描述T型人與I型人各自的優缺點、行事作風,來說明π型人需具備的能力特質。
《跨能致勝》3個重要概念贏在起跑點書中一開始提到 TigerWoods 和 RogerFederer 的生涯對照故事。
Tiger七個月大,就從父親手上,拿到人生第一隻推桿,3歲展露出對小白球的極佳天份,5歲出現在高球雜誌,此後一路成為高界最年輕球王,世界第一在位週數史上最高。
Roger則是從小學習滑雪、拳擊、游泳、滑板、籃球、手球、桌球、網球,一直到十多歲,才對網球產生濃烈興趣,接著就是你我皆知的網壇傳奇故事,20座大滿貫冠軍、6座ATP年終總決賽冠軍,以及28座大師賽冠軍,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網球選手。
書中的論點,以RogerFederer的學習探索方式為基調,強調「跨能」帶來的能力不容小覷。
內行門外漢專業的發展到了極致,容易陷入過度專業的盲點;外行人的視角,往往會看見真正的事實。
NASA 挑戰者號悲劇 、普里斯利拉與吉爾的肌少症故事、任天堂的發明都驗證了這個論點。
專業與多元並非無法並存的相斥概念。
在個人與組織中,兩個特性都要被兼容、並存,才不致於陷入本位思考、僵化模式、使用單一工具的死胡同。
當無法用數據證明潛在問題時,保持開放多元的觀點,在關鍵時刻特別容易起到決定性作用。
…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為何而讀了解經濟、掌握局勢尋求不公義源頭與解決方式在閱讀《貨幣戰爭》、整理《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影片,並研究全球經濟體房市、股市一段時間,我看見了這個世界存在很多的有趣之處與不公義之處。
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好奇心雷達,對於經濟與金融領域不斷逼逼作響。
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上網搜尋經典的經濟類型書籍,而這本《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就是其中一本不能錯過的書籍。
本書重點本書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色。
經濟歷史梳理經濟理論介紹作者 NiallKishtainy 是一名倫敦政經學院教授,他用40個篇章,把人類自古希臘時期到21世紀,所有關於經濟學的理論,都清楚明白地介紹了一回,沒有過多的主觀評論,用非常客觀筆法描述時代背景,與這群偉大經濟學家的思考脈絡。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重要概念經濟學是什麼?經濟學家需要「冷靜的腦、以及溫暖的心」。
這本書讀來,真的令我大呼過癮、愛不釋手。
作者透過簡單明瞭的文字,讓我了解從故至今的經濟學家們,是如何思考世界的問題。
書中第一章開宗名義的介紹,他心中的經濟學是什麼?研究稀少性的學問討論人類行為的科學一股變革的力量我在讀完後,也想用幾句話來總結,我心中的經濟學是什麼?訓練思考的工具鑑往知來的濾鏡通往幸福的鑰匙詳細的說明,會在下一大段「讀後心得」中,做更進一步分享。
印象深刻的經濟學家在分享心得之前,我想帶讀者認識從古希臘到20世紀,我精選出一位該時代令我印象深刻、偉大的經濟學家,並簡述他們的理論,及帶給世人的影響。
古希臘– 柏拉圖 (429-347B.C.)理論理想國分享(無私有財)影響從哲學思考經濟、人生問題後代對於理想國的憧憬,與「理想」相關詞彙之命名中世紀~17世紀–N/A這段期間,「騎士精神、基督信仰、封建主義」當道。
即使商業帝國漸漸成形,仍未有突迫性的經濟理論出現,要到下個世紀,經濟學才發展成為一門顯學。
18世紀– 亞當.斯密 (英…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2Comments
Pingback:《約翰伯格投資常識》-指數化投資的終極奧義|FlywithJuan
Pingback:[TEDTalks#7]Thenextoutbreakwearenotready-比爾蓋茲對於疫情的神預測|FlywithJuan
LeaveaReply Cancelreply
Scrolltotop
Scrolltotop
ToggleMenuClose
Searchfor:
Search
延伸文章資訊
- 1《閱讀心得》《掌握市場周期》:應對風險態度的周期-第八章
掌握市場週期. 首先,所謂「應對風險態度的周期」,就是面對不同週期階段的市場時,投資人的心理狀態變化、以及承受的風險程度是大相逕庭的。
- 2【讀書心得】《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掌握市場週期
原文出自 JC趨勢財經觀點。 一直都沒時間好好介紹Howard Marks的新書《掌握市場週期》(Master [...] 這篇文章【讀書心得】《Mastering The Market Cyc...
- 3《掌握市場週期》讀書心得
讀書心得. 當初會買《掌握市場週期》這本書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看它的介紹覺得好像不錯,加上作者是大有來頭的傳奇投資人,還有他上一本書《投資最 ...
- 4《掌握市場週期》市場的7 種週期及7 個體悟
我不是要寫業配心得文,只是想在這裡做個經驗連結,單純覺得BOS 的系統真的是一套很棒的學習敲門磚,尤其是對於熱衷投資或是熱愛學習的你! 點我免費分享會連結. 戰勝情緒 ...
- 5博客來-掌握市場週期:價值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教你看對 ...
書名:掌握市場週期:價值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教你看對市場時機,提高投資勝算,原文名稱: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 Getting the Odds on You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