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理論複合之玩具應用於自閉症兒童家庭親子互動之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玩具是兒童身心發展中重要的媒介,而親子關係是兒童發展時期最珍貴的禮物。
對於至今病因未明的自閉症兒童而言,針對其互動障礙提供複合式感覺動作玩具,欲達到自閉症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08/3021:3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蘇杏芬研究生(外文):Hsing-FenSu論文名稱:感覺統合理論複合之玩具應用於自閉症兒童家庭親子互動之研究論文名稱(外文):TheStudyonMultipleToyofSensoryIntegrationamongFilialInteractionsfortheFamilyWhoseChildrenwithAutism指導教授:馬敏元指導教授(外文):Ming-YuanMa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系所名稱:工業設計學系碩博士班學門:設計學門學類:產品設計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6畢業學年度:94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11中文關鍵詞:自閉症、玩具、親子互動、感覺統合外文關鍵詞:Autism、filialinteraction、toy、sensoryintegration相關次數:
被引用:12點閱:1430評分:下載:472書目收藏:17
玩具是兒童身心發展中重要的媒介,而親子關係是兒童發展時期最珍貴的禮物。
對於至今病因未明的自閉症兒童而言,針對其互動障礙提供複合式感覺動作玩具,欲達到自閉症兒童及其家長的補償作用。
因此本研究根基於感覺統合理論,探討玩具所提供感覺刺激的增加與自閉症兒童家庭親子互動之間的關係。
透過問卷調查結果發展複合式玩具,並透過複合式玩具在自閉症家庭中進行親子互動實驗,及家長心理感受程度調查。
結果發現自閉症兒童的個別差異大,而感覺刺激的增加不一定會使得互動行為提升,本體感覺、視覺、觸覺刺激影響親子互動行為最多。
其中:(1)微笑、大笑方面,本體感覺刺激、加入視覺刺激、加 入嗅覺刺激時有助於提升微笑、大笑次數。
(2)目光接觸方面,本體感覺刺激、加入視覺刺激有助於提升目光接觸次數。
(3)專注力程度方面,本體感覺刺激、加入嗅覺刺激、加入聽覺刺激時有助於提高專注力;加入視覺刺激時專注力下降;顯示本體感覺、視覺支配了專注力模式。
(4)手指指示行為方面,在感覺增加的刺激中逐漸減少手指指示次數。
(5)「微笑大笑、目光接觸」、「微笑大笑、專注力程 度」相關程度高。
(6)家長心理感受方面包括愉悅感、主動參與感、有反應的行為均顯示本體感覺刺激、加入嗅覺刺激有良好效果。
此外,本研究規範感覺統合複合之設計準則,期許以感覺統合理論為基礎的複合式玩具設計依據,能以提升自閉症家庭親子互動關係。
Toysandfilialinteractionsareimportantmediainchilddevelopment,anditisalsoessentialforthechildwithAutismwhohasdifficultiesininteractionbehaviors.Thetermofsensoryintegrationholdsspecialmeaning,andthesensorysystemsareprimary.Fortheviewpointweproposedthedesignprincipleofmultipletoysbasedonthesensoryintegrations,andfoundoutthefactorsbetweenthemultipletoyswithsensorystimulusandfilialinteractionsforAusticfamilies. ThechildrenwithAutismaredifferentfromeachother,andwealsofoundsensory-addedstimulusdonotalwaysincreasetheinteractions.Proprioception,vision,andoflactorysensationaffectedfilialinteractionsmore.Theresultsthroughthequestionnairesandexpertmentsare:1)Proprioception,vision-added,andoflactory-addedstimuluswerebeneficialtoincreasethesmile-and-laughterbehavior.2)Proprioception,andvision-addedstimuluswerebeneficialtoincreasetheeyes-contactbehavior.3)Proprioception,oflactory-added,andauditory-addedstimuluswerebeneficialtoincreasethetheconcentration,butvision-addedstimulusdecreasedit.Itshowedproprioceptionandvision-addedstimulusdominatedtheconcentrationmodel.4)Sensation-addedstimulusdecreasedthefinger-gesturebehavior.5)Thesmile-and-laughtermodelwassimilartotheeyes-contactmodel;thesmile-and-laughtermodelwassimilartotheconcentrationmodel.6)Parentsmentalfeelingsincludedtheirfeelingsaboutchildren’scheerfulfeelings,activeparticipation,andtheresponsesshowedthatproprioceptionandoflactory-addedstimuluswerebenificialtothem. Furthermore,weprovidedthemultipletoydesignprinciplewhichwasbasedonthesensoryintegrationbackgroundtopromotethefilialinteractionforthefamilywhosechildwithAutism.
第一章、緒論.................................................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21.3研究範圍................................................31.4研究流程................................................41.5專有名詞解釋............................................5第二章、文獻探討.............................................62.1自閉症..................................................62.1.1自閉症的診斷特質.......................................62.1.2自閉症的治療...........................................72.2感覺統合理論............................................82.2.1感覺統合...............................................82.2.2感覺系統及學習能力的關係...............................102.2.3感覺統合理論的應用.....................................122.2.4感覺統合活動為主的玩具.................................132.3玩具....................................................152.3.1玩具的定義.............................................152.3.2玩具與兒童發展.........................................152.3.3玩具功能與兒童的關係...................................162.3.4玩具功能與自閉症兒童的關係.............................182.3.5玩具的複合與自閉症兒童的關係...........................222.3.6自閉症兒童的遊戲行為...................................222.4親子間互動的關係........................................252.4.1親子依附行為...........................................252.4.2親子治療的觀點.........................................252.4.3親子互動模式...........................................262.4.4親子互動關係...........................................262.4.5自閉症兒童的互動行為...................................272.5層級分析法探討..........................................282.6小結....................................................29第三章、複合式玩具設計要素...................................303.1複合式玩具設計要素......................................313.1.1「感覺相應之物理特徵」之尋求............................313.1.2「感覺相應之物理特徵」結果分析..........................323.1.3「複合玩具之方式」之尋求................................353.1.4「複合玩具之方式」結果分析..............................363.1.5小結...................................................383.2複合式玩具設計..........................................403.2.1原型篩選...............................................403.2.2「感覺相應之物理特徵」之選擇............................403.2.3「複合玩具之方式」之決策................................423.2.4設計程序...............................................43第四章、實驗規劃與進行.......................................454.1實驗規劃階段.............................................454.1.1實驗活動設計...........................................454.1.2「親子互動行為」實驗記錄之問卷設計......................464.1.3「家長心理感受程度」之問卷設計..........................474.2實驗進行階段............................................484.2.1實驗對象...............................................484.2.2實驗地點...............................................484.2.3實驗時間及時段.........................................484.2.4複合式玩具.............................................484.2.5實驗記錄問卷...........................................494.2.6實驗進行方式...........................................50第五章、實驗分析與結果.......................................535.1實驗進行過程說明........................................535.2.「親子互動行為」方面.....................................575.2.1「親子互動行為」結果分析................................575.2.2小結...................................................625.3「家長心理感受程度」方面.................................645.3.1「家長心理感受程度」結果分析............................645.3.2小結...................................................665.4「親子互動行為」與「家長心理感受程度」方面...............685.4.1「親子互動行為」與「家長心理感受程度」結果分析..........685.4.2小結...................................................715.5個別差異方面............................................725.5.1感覺刺激的增加與個別差異結果分析.......................725.5.2小結...................................................755.6綜合討論................................................765.6.1玩具設計方面...........................................765.6.2親子互動關係...........................................785.6.3自閉症兒童與感覺刺激的關係.............................79六、結論.....................................................826.1結論....................................................826.1.1感覺相應之物理特徵.....................................836.1.2複合玩具之方式.........................................836.1.3玩具提供感覺刺激的增加與自閉症兒童家庭親子互動的關係...836.2建議與後續研究..........................................856.2.1評估準則...............................................856.2.2延伸研究...............................................856.2.3應用方式...............................................86參考文獻...............................................87附錄...............................................93附錄一「感覺相應之物理特徵」問卷...............................................93附錄二「感覺相應之物理特徵」問卷結果...............................................95附錄三「複合式玩具方式」問卷—感覺排序重要性...............................................97附錄四「複合式玩具方式」問卷—感覺排序重要性結果...............................................99附錄五嗅覺、聽覺個別之差異(實驗對象用)...............................................100附錄六嗅覺、聽覺個別之差異結果...............................................100附錄七紙本資料—實驗說明(實驗對象移至家庭中時使用)...............................................102附錄八實驗結果...............................................108
【1】丁凡譯(Oliver,C.&Bowler,R.F.著)(1998)。
多感官學習。
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2】王晴瓏(2004)。
深部觸壓治療對於改善自閉症學生焦慮之成效探討。
國立陽明大學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
【3】王海山(1998)。
科學方法百科。
臺北市:恩楷出版社。
【4】王書林譯(Lindgren,H.C.,Byrne,D.&Petrinovich,L.)(1971)。
心理學—行為科學導言。
臺北市:正中書局。
【5】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編製(2004),認識自閉症宣導手冊。
臺北市: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
【6】孔繁鍾編譯(2005)。
DSM-I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臺北市:合記出版社。
【7】孔繁鍾(2005)DSM-IV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
臺北市:合記出版社。
【8】阮慧貞(2002)。
親子遊戲環境中親子遊戲互動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9】宋維村(2000)。
自閉症學生輔導手冊。
臺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10】宋芳綺、謝璦竹(2002)。
上帝的寶石:天才自閉兒。
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11】何瑞麟、葉翠蘋(1991)。
DSM-Ⅲ精神疾病統計診斷手冊。
臺北市:合記出版社。
【12】林迺超(2000)。
自閉症兒童非慣例性口語行為溝通功能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13】林寶山、李水源(2005)。
特殊教育導論。
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14】林德、黃冠傑(2003)。
統計學。
高雄市:正誼出版社。
【15】林惠玲、陳正倉(2000)。
應用統計學。
臺北市:雙葉出版社。
【16】吳東昇(2001)。
感覺統合指導手冊。
臺北市:宏欣文化出版社。
【17】胡心慈(2001)。
自閉症兒童、一般兒童及智障兒童表徵性遊戲能力之研究。
自閉症學術論文集。
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18】洪怡宏(1998)。
發展以虛擬實境為主之平衡評估系統。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
【19】洪乙文譯(高也清純、渡邊彌生著)(1999)。
學習障礙兒童終極指南。
臺北縣:駿達出版社。
【20】姜忠信、宋維村(2001)。
自閉症的精神病理學:回顧與前瞻。
臺北市:台灣精神醫學。
【21】胡海國(1995)。
當代精神醫療。
臺北市:正中書局。
【22】胡海國、林信男(1995)。
生物精神醫學。
臺北市:台灣大學醫學院出版委員會編審、健康文化出版社。
【23】高淑貞(1998)。
親子遊戲治療。
臺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24】高淑貞譯(Landreth,G.著)(1994)。
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
臺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25】郭智玲(2004)。
發展遲緩兒童親子互動策略之行動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26】陳冠杏(1998)。
台北市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現況調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27】陳美玲(1997)。
學齡前幼兒玩具色彩計劃之研究-以教育性玩具為例。
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28】陳健樟(2002)。
應用兒童知識介入兒童身心發展玩具設計開發之探討。
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
【29】陳文德(2003)。
學習困難兒童指導手冊—感覺統合積極療法。
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30】郭靜晃(2000)。
兒童遊戲:兒童發展關係的詮釋。
臺北市:洪葉文化。
【31】郭靜晃譯(Hughes,F.P.著)(2000)。
兒童發展觀的詮釋。
臺北市:洪葉文化。
【32】張春興(2004)。
教育心理學。
臺北市:東華書局。
【33】陳英三、林風南、吳新華編譯(2000)。
動作教育的理論與實際。
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34】莊明哲、蘭道凡美達(1983)。
基因與心智:精神疾病遺傳學。
臺北市:健康文化出版社。
【35】黃凱倫(1989)。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及其社會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36】黃意舒(1996)。
兒童行為觀察法與應用。
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37】黃慧真譯(Mann,L.&Sabatino,D.A.著)(1994)。
認知過程的原理—補教與特殊教育上的應用。
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38】楊惠(2001)。
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象徵遊戲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39】楊宗仁、張雯婷、江家榮譯(Schopler,E.著)(2003)。
自閉症者家長實戰手冊—危機處理指南。
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40】鳳華、王文珊、陳芊如(2001)。
結構教學法對中部地區學齡前自閉症兒童學習效果。
自閉症學術論文集。
臺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
【41】蔡佩珊(2005)。
感覺統合治療對提升學前自閉症兒童動作及社會互動能力之成效研究。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
【42】鄭信雄(2000)。
突破孩童學習障礙:暴躁、好動不安兒童的感覺統合治療實務。
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43】薛梅、薛映譯(2000)。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問題—如何辨識聽說能力的發展障礙並尋求協助。
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44】應小瑞譯(Grandin,T.)(1999)星星的孩子—一個畜牧科學博士的自閉症告白。
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45】羅鈞令(1998)。
感覺整合與兒童發展—理論與應用。
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46】Baron-Cohen,S.,Leslie,A.M.,Frith,U.(1985).DoestheAusticChildHaveATheoryofMindCognition(21.pp37-46).【47】Brady,M.P.,Martin,S.S.,Williams,R.E.&Burta,M.(1991).Theeffectoffifth-graders’sociallydirectedbehavioronthemotorandsocialresponsesofchildrenwithseveremultiplehandicaps.Journalof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12,pp1-16)【48】Case-Smith,J.(2001).OccupationalTherapyforChild(pp329-380).Ohio:Mosby.【49】Chavarriaga,R.&Gerstner,W.(2004).CombiningVisualandProprioceptiveInformationinaModelofSpatialLearningandNavigation.LaboratoryofComputationalNeuroscience&BrainMindInstitute,Switzerland.RetrivevedfromIEEEdatabase.【50】Campbell,P.H.(1999).EstablishingMotorCompetence:ANewFrontier?JournalofEarlyIntervention,(22,pp22-24)【51】Demir,S.S.(2005,January/February).BMECompanyProfiles:TalkingtotheAutismCommunity.IEEEEnginneeringinMedicineAndBiologyMagzine(pp14-19)RetrivevedfromIEEEdatabase.【52】Dautenhahn,K.&Werry,I.(2002,October).AQuantitiveTechniqueforAnalysingRobot-HumanInteractions.AdaptiveSystemsResearch,UniversityofHertfordshire,UK.ProceedingsofConferenceonIntelligentRobotsandSystemsEPFL(pp.1132-1138),Switzerland.RetrivevedfromIEEEdatabase.【53】Dautenhahn,K.,Werry,I.,Salter,T.,teBoekhorstR.(2003,July).Towardsadaptiveautonomousrobotsinautismtherapy:VarietiesofInteractions.Proceedings2003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RoboticsandAutomation,Japan.RetrievedfromIEEEdatabase.【54】Ferrara,C.&Hill,S.D.(1980).TheResposivenessofAutisticChildrentothePredictabilityofSocialandNon-socialToys(pp.51-57).JournalofAutismandDevelopmentalDisorders.【55】Gonçalves,L.M.G.&Grupen,R.A.&OlivieraA.A.F.(1998).AControlArchitectureforMulti-modelSensoryIntergration.LaboratoryforPerceptualRobotics,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Massachusetts.RetrivevedfromIEEEdatabase.【56】Guerney,L.(1991).ParentsAsPartnersInTreatingBehaviorProblemsInEarlyChildhoodSettings.TopicsinEarlyChildhoodSpecialEducation,(11(2),pp74-90)【57】Isogai,T.,Hiraishi,H.&MizoguchiF.(2001).DevelopmentofWebBasedEducationalToy.MITmedialaboratory:MA【58】Kanjo,E.,Astheimer,P.,Marshall,I.M.(2004).SupportingFace-toFaceCommunicationsthroughInteractiveToySpace.【59】Kunieda,S.&Jingu,H.,(2005).KanseiInteractionBetweenFragranceAndBehaviorInMusicTherapy【60】Landreth,G.(1991).PlayTherapy:Theartoftherelationship.Muncie,IN:AcceleratedDevelopment.【61】Paugam-Moisy,H&Reynaud,E.Multi-NetworkSystemforSensoryIntegration.【62】Lillis,K.P.&Scheidt,R.A.(2003).SensitivitytoHandPathCurvatureDuringReaching.MarquetteUniversity&NorthwesternUniversity.【63】Michaud,F.,Duquette,A.,Nadeau,I.(2003).CharacteristicsofMobileRoboticToysforChildrenwith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s.IEEE.【64】Maeda,T.,Tachi,S.,&Oyama,E.(1993).SensoryIntergrationforSpacePerceptionBasedonScalarLearningRule.Tokyo:Japan.【65】Mogi,K.OnTheSchmaticepresentationofBindinginPerception.RIKEN.Saitama:Japan.【66】Nakajima,K.,Nakamura,K.,Yonemitsu,S.,Oikawa,D.,Ito,A.,Higashi,Y.,Fujimoto,T.,Nambu,M.,Tamura,T.(2001)Animal-shapedToysasTherapeuticToolsForPatientsWithSevereDementia.【67】O’Riordan,M.A.&PassetiF.(2002).EnhancedDiscriminationinAutism.DepartmentofExperimentalPsychology,UniversityofCambridge,UK.Prccessinsgofthe9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uralInformation,Vol.3(pp.1539-1542).RetrivevedfromIEEEdatabase.【68】Troung,K.N.&Hayes,G.R.(2005).Autism,EnviromentalBuffers,AndWearableServers.IEEEPervasiveComputing(pp14-17)【69】Plowman,L.&LuckinR.(2004,Feb).EntertainmentcomputingInteractivity,interfaces,andsmarttoys.IEEEComputer.(pp.98-100)【70】Robertson,S.M.(2005).PersonalAssistiveDeviseforAdult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The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IEEE:SymposiumonVisualLanguagesandHuman-CentricComputing.【71】Topp,E.A.,Kragic,D.,Jensfelt,P.&Christensen,H.I.(2004,April).AnInteractiveInterfaceforServiceRobots.CentreforAutonomousSystems,RoyalInstituteofTechnology,Sweden.Proceedingsofthe2004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obotics&Automation,LA.RetrivevedfromIEEEdatabase.【72】Wing,L.,Gould,J.,Yeates,S.R.,&Brierly,L.M.(1977).SymbolicPlayinSeverelyMentallyRetardedandArtisticChildren.JournalofChildPsychologyandPsychiatry(18,67-178)【73】Wallich,P.(2001,Sep.).MindstormsNotJustAKit’sToys.IEEESpectrum(pp52-57).【74】Zimmerman&Galovini(1971).ToysasLearningMaterialsforPreschoolChildren.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學童親子互動與終身學習能力之相關研究
2.
感覺統合介入自閉症幼兒社會性注意力之初探
3.
誘發親子互動之組合遊具設計研究
4.
黏土課程教學設計促進兒童觸覺發展之行動研究
5.
亞斯伯格症學童家長親子互動經驗之探討
6.
雙人舞—自閉症親子互動之探究
7.
感覺刺激技術應用於舒緩自閉症兒童情緒之玩具設計
8.
以視覺導向之自閉症兒童情緒舒緩玩具研究
1.
趙柏原(2000):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求助態度與課業求助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163-200。
2.
黃郁琦(1993):從時間管理談學生運動員的訓練及學業。
國民體育季刊,22(4),79-84
3.
陳建興(1989):論目前國中運動代表隊組訓問題與對策。
國民體育季刊,18(3),106-110。
4.
張景媛(1995):國中生建構幾何概念之研究暨統整式合作學習的幾何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
教育心理學報,28,99-144。
5.
張景媛(1994):國中生數學學習歷程統整模式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7,141-174。
6.
袁媛(2003):高中網路數學寫作的實施與其對學生數學態度之影響研究。
花蓮師院學報,17,193-210。
7.
孫志麟(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
教育心理學報,34,139-156。
8.
柯靜宜、張文華和郭重吉(2004):統整教學模組實施下之小組互動及知識共同建構。
科學教育學刊,12,1-26。
9.
謝廣全(2002):國民中學數學科教學與學習問題之分析研究。
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1-36
1.
以視覺導向之自閉症兒童情緒舒緩玩具研究
2.
感覺統合介入自閉症幼兒社會性注意力之初探
3.
學齡前兒童感覺統合功能療效之相關研究
4.
感覺刺激技術應用於舒緩自閉症兒童情緒之玩具設計
5.
自閉症兒童玩具設計研究
6.
感覺統合訓練成效議題之分析研究
7.
感覺統合失調兒童參與運動遊戲之效益研究
8.
學前兒童感覺統合運動能力與智力發展之相關
9.
感覺統合在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之介入成效
10.
應用體感運動遊戲於自閉症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之研究
11.
結合情緒調節策略之玩具應用於紓緩兒童負面情緒效果之研究
12.
視訊教學遊戲系統對幼童感覺統合之影響
13.
自閉症兒童創新玩具設計
14.
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之教保員對感覺統合認知之研究
15.
誘發親子互動之組合遊具設計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自閉症孩童常見的感覺統合問題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對特定感覺刺激過於遲鈍行為是尋求前庭覺(註3)或體感覺(註4)刺激、對疼痛的忍受度高、喜歡轉圈圈、不顧自身安全摔跌。 自閉症孩童會透過調節感覺刺激來維持自己的警覺性及 ...
- 2感覺統合理論複合之玩具應用於自閉症兒童家庭親子互動之研究
玩具是兒童身心發展中重要的媒介,而親子關係是兒童發展時期最珍貴的禮物。對於至今病因未明的自閉症兒童而言,針對其互動障礙提供複合式感覺動作玩具,欲達到自閉症 ...
- 3[自閉症]感覺統合介入自閉症兒童的效果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復健科期刊報告 論文名稱:感覺統合介入自閉症兒童的效果:前導性研究 論文作者:Beth A. Pfeiffer, Kristie Koenig, ...
- 4關於自閉症,感統失調能夠告訴我們些什麼?
關於自閉症,感統失調能夠告訴我們些什麼? 原創:黎文生博士. 一些兒童對於聲音,視覺,或是觸覺有超乎尋常的敏感,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對這些感覺近乎 ...
- 5自閉兒該上什麼課?感覺統合有效嗎? -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經過層層篩選與核對標準,結果發現,職能治療師所執行的感覺統合治療可作為4-12歲自閉兒治療選項之一,也就是證明了感覺統合治療對自閉症兒童是有療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