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連孔恩都認不出來的「典範轉移」真的沒問題嗎? - 鳴人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孔恩的意義上,「典範轉移」的條件很嚴格,它只能用來描述「因為太多重大的異例無法解決,科學社群轉換世界觀,結束一段常態科學」這種幾百年才會出現 ...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洪偉/連孔恩都認不出來的「典範轉移」真的沒問題嗎?
沃草烙哲學
31Jul,2017
圖/沃草公民學院
最近《關鍵評論網》上刊登了一篇談典範轉移(paradigmshift)的文章,節錄了柯維(StephenCovey)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與成功有約」是一本勵志書,主要的宗旨看起來像是「透過一些習慣的轉變,能讓我們更容易成功」。
在《關鍵評論網》的書摘裡,在介紹了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Kuhn)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裡提出的「典範轉移」概念之後,柯維分享了自己的「一次小小的典範轉移經驗」,故事大致如下:
柯維在紐約搭地下鐵,大家都很平靜安祥,直到一個爸爸帶了幾個小孩上車。
小孩超級吵、搶走其他乘客的報紙。
爸爸完全不管。
柯維忍無可忍,有禮貌地說:「先生,你的孩子打擾了不少乘客,可否請你管管他們?」那人抬起頭,呆滯地輕聲說:「是,我想我該管管他們。
我們剛從醫院回來,孩子的媽一小時前才剛過世,我已經六神無主,孩子們大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
瞬間,柯維的典範轉移了。
柯維的想法、感覺與行為也隨之一變。
變得更客氣,甚至願意對他釋出關懷。
好。
這個故事可能很棒,不過這不是典範轉移。
在孔恩的筆下,典範轉移是發生在科學革命時的一種重大事件,要了解這種事情長什麼樣子,得先談談科學。
科學是什麼?
科學是一套解釋世界的方法。
當我們看到「水加熱冒煙」的現象,我們可能這樣解釋「水分子在變冷的時候,從氣態凝結變成液態」。
要確認這個解釋成功,我們必須確認一系列問題:
什麼是水分子?凝結是怎樣的狀態?液態、氣態如何區分?用來解釋上面這些現象的理論,是否也能解釋其他的現象?如何解釋?譬如說「冰飲料外面有水滴」?
科學不能是隨便想出來的,它由一系列知識構成,這些知識背後有許多例子支撐,像是「冰飲料裡面的水沒有變少,所以這些水滴是從空氣來的」這類觀察。
一般人大概都會同意上述對科學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同意今天的科學比起五百年前有著長足的進步。
科技發展雖然是科學進步的結果,但是科技發展和科學進步畢竟是不同的意思。
科學進步有時候標誌著人類理智的突破:我們將這種進步稱作「科學革命」。
什麼是科學革命?
從二世紀開始,大部分人相信托勒密的「地心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體(包括太陽)環繞地球運轉。
到十六世紀時,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解釋,「日心說」: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體(包括地球)環繞太陽運轉。
當幾乎所有天文學家都相信地心說的時候,要讓大家轉而相信日心說,需要很多掙扎、衝突和挑戰(哥白尼體系提出後,也不是立刻就被採信),科學史家描述日心說取代地心說的過程為「科學革命」。
然而,這意謂著日心說比地心說「正確」嗎?孔恩強調,托勒密體系和哥白尼體系就理論的正確性上來說並沒有優劣差異,那些日心說能解釋的現象,在地心說裡面也是能解釋的。
影片說明:托勒密的宇宙運行論
當人們放棄地心說,改採日心說時,我們就說「科學革命發生了」。
但是,既然兩個理論一樣正確,我們為什麼會放棄地心說,改採日心說?甚至我們會主張日心說才是「正確的」,為什麼?科學革命為什麼會發生?如何發生?
為了說明這問題,於是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了「典範轉移」的想法。
典範轉移與常態科學
孔恩認為,如果我們要弄懂科學革命如何發生,我們不能只考慮科學理論本身,還必須考慮發展科學的那些人:科學社群。
科學社群是一群進行「解謎」工作的人,他們約定了,怎樣的解謎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這個解謎方式就叫作「典範」,包括:我們要處理怎樣的範圍?怎樣的問題是合法的?哪些事情不能做?就像「讓狗直接往下走到寶箱處」不會是解決下圖迷宮謎題的合法方式。
如果你在地心說典範底下工作,你就不能藉由讓地球的位置移動,來說明你面對的天文學現象。
圖說:典範規定了哪些解題方式合法。
圖/來自這個超好笑的影片。
根據孔恩,每個科學體系都是由科學社群按照典範進行研究工作而建立起來的。
孔恩把這種「按照某典範所建立起的科學體系」稱作「常態科學(normalscience)」。
在某種意義上,常態科學是科學蓬勃發展的階段,就像目標一致且彼此對手段無爭議的律師事務所,科學家在同一個典範的「領導」下彼此合作,進行有效率的解謎工作。
然而,常態科學偶爾會遇到一些難題,孔恩將這些難題稱作「異例(anomalies)」,異例對常態科學階段的科學家來說長得就像是一般「應該能夠順利解開」的謎題一樣,然而當他們嘗試在典範的領導下解決異例,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吃力。
當常態科學的發展受到這些異例的威脅,當科學社群將開始對舊的典範失去信心,表示科學危機出現了。
這時候如果有新的典範可望更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社群會考慮嘗試。
如果嘗試後成功了,那麼,新的科學將取代舊的科學,舊的典範轉移到新的典範。
於是科學革命就發生了。
典範轉移是很重大的事
有個後見之明是:異例並不只是用舊典範解釋很吃力而已,而正是因為舊典範在解釋世界、理解現象上的概念和觀點的侷限,才使得異例難以被解釋,以新的典範來理解舊的異例,經常不再是問題,甚至,能對付這些異例正是新典範取得科學家信任的主要原因。
舉例來說,伽利略在17世紀時,透過望遠鏡發現金星有如同月球的盈虧現象。
這對托勒密來說就成了一個麻煩。
根據觀測,金星在星空中的位置和太陽很接近,根據地心說,金星和太陽和地球幾乎可以連成一線。
而我們知道金星不會自己發光,它是反射太陽的光。
這異例地心說要怎麼解釋呢?如果金星的軌道在太陽內側,那麼金星應該大部分都是「新月」或「蝕月」;而如果金星的軌道在太陽外側,那麼金星應該大部分都是「凸月」或「滿月」。
事實上,地心說再努力些還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只要把金星軌道修改一下就好),但日心說解釋這問題就顯得毫不費力。
圖/維基共享
也就是說,典範轉移涉及了科學研究的世界觀和概念架構的改變,孔恩指出,在科學革命中有這兩個特徵:
世界觀改變了:例如,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和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是兩種不同的、不相容的世界觀。
核心概念無法互相化約(孔恩稱之為「不可共量(incommensurability)」):例如,日心說的「地球公轉」、「地球自轉」的概念,無法在地心說中理解。
也是因為這樣,典範轉移、科學革命的時間往往很長,因為科學家沒那麼容易放棄舊的典範。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花了1000多年;從日心說到牛頓天體力學,花了200多年;而從牛頓力學到相對論,又過去了200年。
孔恩的典範轉移是不可能在你的通勤時間內完成的,除非你的上班地點在金牛座星團的卡爾寇沙(Carcosa)。
結論:回到柯維
比較孔恩和柯維,差異很明確:
孔恩用「典範」來描述科學社群的共同研究思維;柯維則將「典範」解釋成對現象的看法,他說那像是「觀看外在世界的鏡片」。
孔恩認為「典範轉移」來自難解的異例以及科學危機;柯維則主張,「典範轉移」來自對事件的衝突看法。
在孔恩的意義上,「典範轉移」的條件很嚴格,它只能用來描述「因為太多重大的異例無法解決,科學社群轉換世界觀,結束一段常態科學」這種幾百年才會出現一次的事情。
或許你會覺得我們不用這麼嚴肅,搞不好柯維只是在類比,或是挪用。
確實,在最最最廣義的意義下來說,「典範」可以解釋成「我們得以遵循的面對問題和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信任這樣的方法,並依此觀看世界與生活。
但是,即使柯維是在這種最廣義的意義下使用「典範轉移」這字,它的用途還是被誇大了。
事實上,地下鐵的故事最多只能算是一個異例,而且還不是會牽涉到世界觀轉變的那種。
如果每看到一個異例就要進行一次典範轉移、改變你賴以生活面對世界的方法,那麼你究竟按照怎樣的典範在生活呢?在這真有(按照柯維自己的講法)類似造成科學重大突破的「打破舊典範」嗎?
也因此,我很懷疑在這裡提「典範轉移」的必要性。
若說我要說的是「當我了解現象背後的故事後,對現象的認識有了轉變」,更適切的詞彙有很多:「改變看法」、「改變觀點」、「改變觀念」……對柯維來說,這些詞彙比「典範轉移」更有用,因為這些詞彙談的才是柯維心裡想的東西,而「典範轉移」不是。
當然,「典範轉移」聽起來很帥,但那就像是在踩油門的時候跟人說這叫「渦輪超噴射」一樣。
當你覺得你見證了典範轉移,你得小心,因為至少有兩個可能性:(1)你真的見證了典範轉移、(2)你只是中二病發作。
洪偉,清大哲學所碩士,寫了「偉恩與咖啡」部落格,沃草烙哲學召集人之一,台北里山咖啡老闆,簡單哲學營講師,「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成員。
更多:Web|FB
沃草烙哲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
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min}}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利點數1點=NTD1元。
我已詳閱贊助說明,且同意站方的使用條款。
確認送出
您當前剩餘U利點數:{{balance}}點;前往購買點數。
作者其他文章
吳冠緯/與人連結,乃以學識:台灣哲學家選讀——廖文奎
黃頌竹/因為值得信任,所以得到自由:信任是如何煉成的?
張智皓/如果我把兩塊蛋糕都吃了:兩個案例看封閉原則問題
趙曉傲/地獄哏笑話真的可以說嗎?替不道德的笑話辯護
葉多涵/沒競爭力的傳統文化無用皆可拋?多元文化保存的意義
陳紫吟/這些性別詞彙你用對了嗎?父權、父權紅利、仇女、仇男
吳冠緯/創造台人的言語也算是一大使命:台灣哲學家選讀——洪耀勳
廖顯禕/有所謂的「台灣哲學」嗎?從「多樣性哲學」談起
方律元/存在必然孤獨嗎?香港反送中「無大台」背後的齊克果和韋伯
楊劭楷/自由主義有左右之分?古典與高級之間的異同
劉維人/「中國式民主」是民主嗎?顛覆型惑眾妖言如何威脅台灣?
王鵬翔、王一奇/打疫苗後死亡和疫苗有沒有關係?因果判斷的規範預設
邢懷安/設計是什麼?與藝術之間存在哪些不同?
吳冠緯/文化認同為何重要?台灣哲學家選讀——林茂生
楊劭楷/政府能否禁止仇恨言論與假訊息?言論干預的再商榷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沃草烙哲學
烙哲學是沃草支援的哲學寫作社群,藉由書寫和討論,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日常生活的很多部分,都可以烙哲學!
最新文章
「那麼糧食怎麼辦?」中國糧食危機衝擊國際
建請法官聲請釋憲——從強制工作違憲案及私菸案發想
林旺根/遏止炒房亂象——預售及新成屋「禁止轉售」並不違憲!
努力工作就會快樂嗎?「最懶者生存」之道:空暇是一種需求
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下):看電影成為時髦的一種象徵
最多瀏覽
面對威脅不再只是亞洲四小龍:南韓的軍力復興之路
江湖上後會有期:飽讀詩書又霸氣外露的綠葉演員——陳松勇
國防部的後備動員改革:淺談基幹旅的利弊得失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逐條回應北市公共運輸處公車政策新聞稿
林旺根/遏止炒房亂象——預售及新成屋「禁止轉售」並不違憲!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延伸文章資訊
- 1典範轉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2paradigm shift - 典範轉移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典範轉移 · paradigm shift · 名詞解釋: 「典範」指在一研究社群裡,為各個會員分子所認同接受的整體性信念、價值和研究方法。依據孔恩的說法,若科學具有下列兩個特徵的成就 ...
- 3洪偉/連孔恩都認不出來的「典範轉移」真的沒問題嗎? - 鳴人堂
在孔恩的意義上,「典範轉移」的條件很嚴格,它只能用來描述「因為太多重大的異例無法解決,科學社群轉換世界觀,結束一段常態科學」這種幾百年才會出現 ...
- 4範式轉換 - MBA智库百科
範式轉換(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典範轉移”“範式”是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S.Kuhn)最早提出來的,是庫恩歷史主義科學哲學的一個關鍵、核心...
- 5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 - 中文百科知識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美國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的代表作之一《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