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繁簡漢字再起爭議- BBC News 中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簡體字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簡化的﹐但這種簡化並不是一個繁體字對一個簡體字這樣一一對應簡化的。
... 當一個簡體字能找到其相應的多於一個的繁體字的時候﹐ ...
香港觀察:繁簡漢字再起爭議鄒頌華自由撰稿人2016年2月23日剛過去的2月21日,是聯合國選定的國際母語日。
此類國際某某日,除了一些較著名的如國際人權日等較為得到香港一些團體注意外,其他國際日大都無人關注。
但是今年,國際母語日對香港人別具意義。
政府先於2008年開始銳意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簡稱普教中),牽來一片推普廢粵的爭議;跟著今月中剛結束的「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公眾諮詢文件中,就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要求中小學生學習認和讀簡體字。
這兩項政府銳意欲推的政府,無不令很多港人想起希特拉的金句:「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
」推廣簡體字有必要嗎?政府最近這次有關語文的諮詢十分低調,但仍是迎來民間尤其家長們的憂心和反擊。
首先,撇除政治,大部份的香港人也很務實,覺得要學生學習簡體字是多此一舉。
的確,從來只有聽過懂簡體字的人不會繁體/正體字,而會正體字的一般都能讀能寫簡體字。
以筆者的經驗,曾經多次過關去中國大陸時,關員檢查證件,不時都會問我姓鄭還是姓鄧,反正沒有一次猜中。
再者,政府近年推行的諮詢和政策,無不挑起矛盾,而且政府以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意志硬推各種還未有共識的措施和政策,再加上中國大陸媒體動輒就指香港有傳媒和團體政治化任何事件,那就更令人意識到教育局這次諮詢此地無銀三百兩。
雖說是諮詢,只提出原則性和提示性建議而已而非指引,但任何政策要變成政策,還得從諮詢開始。
而在政府的政治任務是要推動和加快中港融合的前提下,難免叫人不憂慮此舉是為終有一天廢除正體字鋪路。
而教育局這次諮詢,又與聯合國提出優質教育與母語密不可分(尤其是早期教育)的論調背道而馳。
母語所包含的,不光是說話的語言,書寫的文字也是構成母語的部份。
在香港,說粵語、寫正體字在過去一百七十多年都沒有間斷過,就算從前曾經只有英語是法定語言的時期,粵語和正體字仍可普遍使用。
何以到了廿一世紀,突然要來一次倒行逆施的政策諮詢?認識簡體字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有十多億人在用,但並不等於我們不可以堅持學習和使用正體字,非關所謂的「文化優越論」和「文明等級論」,而是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學習權利。
電視台主動「化繁為簡」教育的施政向來是政府最熱切渴望開刀的,但遇上的阻力也最大,就連平日政治冷感的家長,也會因自身子女利益而站出來捍衛。
國民教育一役如是,普教中如是,今次推廣簡體字也引來家長們的反擊,在諮詢期結束前紛紛去信反對。
然而,就算民間反對,商家的想法未必一樣。
香港最大的電視台無線電視最近推出新台J5,在晚上八時半黃金時段播出的全部是普通話節目,字幕亦全用簡體字。
無線發言人指出此安排是令觀眾有更多選擇,既有傳統的翡翠台和互動新聞台播放粵語新聞和正體字字幕,也有J5台的普通話新聞和簡體字字幕,而簡體字字幕是方便不會正體字的觀眾,目前並未有計劃擴大簡體字幕時段。
不過,也有猜測指出,無線J5台似乎是以製作普通話節目來符合牌照新規定。
雖然無線新聞部被染紅、節目製作質素每況愈下已為不少人詬病甚至不恥,但作為香港最大的電視台,其慣性收視意味著無論它製作甚麼節目,總會有觀眾,總會有其影響力,而黃金時段的節目就更不用說。
有不少市民就形容,扭開電視,猶如在看中央電視台;也有網民發信去廣管局投訴有關安排。
誠然,多一個頻道多一種語言,是有多一個選擇,並無不妥。
但當大家發現,較優質的節目都放在新的普通話頻道,而傳統的粵語頻道老舊播放著流水作業式的製作,也真的叫人不禁問:這是真的多一個選擇嗎?還是根本沒有選擇?以往所有政策、做法,政府若要推行,都是用溫水煮蛙讓不聽話的人慢慢接受。
但近年來,官民矛盾日深,政府,不論是特區還是中央,在沒有處理核心矛盾問題便霸王硬上弓,急就張去推行各種有問題的政策,最終逼虎跳牆,雨傘運動以及近期的旺角騷亂就例證。
而這次語文諮詢,再加上大氣侯是正體字和粵語日漸式微甚至瀕危之際,香港人反應之大,實在無可厚非。
畢竟,捍衛自己的母語,天經地義。
(責編:羅玲)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網友反饋我認為上文犯了「滑坡」的邏輯錯誤。
不知作者如何能從「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的政策,推導出「我們不可以堅持學習和使用正體字」,以及「就算從前曾經只有英語是法定語言的時期,粵語和正體字仍可普遍使用」,似乎該政策諮詢的後果是「粵語和正體字不可普遍使用」。
依我看,語言文字作用是溝通交流的方便,所以有從甲骨文一路演化成目前繁體字。
我認為簡體字從學習書寫到計算機輸入都比繁體字方便快捷,而繁體字相對於簡體字形像的作用現今也越來越弱,譬如今天的馬路早已不是「馬車的路」。
因此,簡體字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可能有習慣繁體字的人變成習慣使用簡體,但無有習慣簡體字的人變成習慣使用繁體。
政策沿著大趨勢,在不強制的情況下推廣,是無問題的。
沒有所謂簡體,正體中文會可悲的淪為繁體字嗎?以傳統國學標準,香港教的中文程度根本係唔識字_"_還要學簡體字,下一代就真真正正的中文文盲了。
家中有本線裝書影印本解文說字,讀這些才是漢文化的基本功,簡體字抹殺了正體中文的精髓,也是現實。
不是香港人不要學不要用簡體字的問題,是大部分香港人不需要學簡體字也看得懂簡體,不需要學bpmf的漢語拼音也聽得懂說得來普通話。
語言不就是交流的功效嗎?看樓上都說香港人反簡體反普通話是出自優越感和大「本土」心態,敢問樓上有幾多位有真正與香港人接觸?接觸到的又可曾感受到這種態度?到底是你們覺得香港比較優越,所以就認為他們自恃優越,還是他們什麼行為令你們會這樣想?排內?國人出國外遊招人反感舉世共知,連國家都要勒令管束外遊國人不文行為,香港對國人反感,就一定源自優越感?反觀香港排內於近年越漸強烈,與訪港人國人數量及不文行為與日俱增不無關係,國人不自我檢討而先將責任歸咎於他人亦是常見惹人反感行為之一,望三思。
優越感和大「本土」的論調到底是受官媒影響?還是自卑心作祟?樓上有人說什麼走先一步,什麼用繁體字寫出「憂鬱的小烏龜」,都在攻擊繁體字難寫的缺點,我也看不少國人在此類爭論中嗆人家罰抄一定很痛苦,我看見真的哭笑不得,都什麼年代?你我在此留言都用電腦,用鍵盤,這亦是時代大方向,還論難寫的你當真認為你走先一步?還有那些提罰抄的。
。
。
媽阿,論字你就只想到罰抄?足見他生活上應該還會遇到罰抄的問題。
。
。
繁體字字義,文化傳承比較豐富是不爭的事實,也是中華文化寶貴遺產,這方面不可不察也。
再談漢語,且看金元及清代長江黃河流域漢語洗禮,以及嶺南一帶漢語變化,再衡量國語及粵語那一種更合適稱為「漢」語。
望同胞並勉之韓某人,Dalian,China指出:您給我拿起您墨水都快幹枯的筆,用繁體字寫出「憂鬱的小烏龜」,多寫幾遍,來看看你們的優越感在哪裏?不如索性將文字拉丁化嗄?笨!以實用性而言,現時電子產品普及,書寫機會小,根本不用擔心繁多的抄寫。
你只關注文字的「實用性」,反映出你內在其實根本沒文化。
我們書寫正體字時並不覺得特別「優越」,反而是你們應該覺得慘愧。
簡體字推廣是為了提高識字率,是設計給文盲學習,只有工具的作用。
然而其字體結構雜亂無章。
譬喻:『進,講』中稍為複雜的筆畫便以'井'字代替,甚至以其他字當作某些字的簡化,無邏輯可言;在學習時不能窺探文字間的關係。
老師在教授正體字時則可以古籍輔助;即使在電子產品未普及之年代,亦不見得香港及台灣在教學上有障礙。
難到中國人智力不如香港及台灣人?即使中國的書法家也只以正體書寫,足見其藝術氣質。
語言乘載文化,文字則記錄語言。
連文字也寫不好,談何「華夏文化」?談何「炎黃子孫"?香港人說或寫中文都要夾雜英文,何以正統自居。
真是可笑至極。
先改正正統中文交流方式吧。
你認為的簡體字會在會在字義上引起歧義和不便,這是完全的猜測,可笑的猜測,無恥的猜測,無知的猜測!中文作為表意文字,並不是拼音文字,因為簡化某個字不會引起所謂的歧義,如果簡體字能引起歧義,那你是怎麼辨識草書的?難道你也認錯了?你只不過認為這是共產黨推行的,所以就是邪惡的,這完全就是沒有理智的嚎叫!繁體字優美,但漢字也清楚地表達了她的「繁」,還用別的解釋嗎?作為文字,她本身就不合格,如果繁瑣能作為優點,那我們為什麼不用小篆?你們說由於電腦輸入,繁體字和簡體字並無太大區別,拜託,你看看屏幕上繁體字中筆畫多的文字,你能看清楚筆畫嗎?難道看不清一橫,你就會認錯了?可笑至極!依我看……簡體字,繁體字的,都不要用了,用回甲骨文才有中華文化的神韻,比繁體字還有跡可循……在別有用心和天生心存偏見曲解的人心中,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讓他高潮……香港現在都喜歡自決,應該讓小學生自己決定想學繁體還是簡體!!簡體字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簡化的﹐但這種簡化並不是一個繁體字對一個簡體字這樣一一對應簡化的。
有一批超過一百個簡體字是由兩個或更多的繁體字歸併而成的﹐這批簡體字跟其所源自的繁體字成了一對多的邏輯關係﹐亦即這批字裡面的任何一個簡體字就會找到多於一個的繁體字而這批字裡面任何一個繁體字(除了個別由於簡體化造成的例外)都能找到相應的簡體字﹐其中大部份這批簡體字跟其所源自的繁體字竟然是同一個字﹐令人無法判斷出字本身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
當一個簡體字能找到其相應的多於一個的繁體字的時候﹐它的字義就人為地重疊了。
當一個簡體字與其所源自的繁體字是同一個字的時候﹐其字義就混淆了。
簡體將中文字這組成中國文化的不可再分割的單位變成了兒戲的和籠統的符號﹐是一種在文化承傳上和邏輯上都不成立的文字體系。
現在就算人們求助於電腦也無法將簡體準確地自動轉換成繁體﹐因為電腦是基於嚴密的邏輯的﹐中文字是獨字成意的。
如果無線J5台,播放英文,或者日文新聞就不會引發如此爭議了,但偏偏簡體新聞卻有如此爭議。
用些人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在大陸已經沒有機會在系統的學習繁體字了,不過對於繁體字還是充滿興趣的英文都的學為什麼不能學簡體漢字,普通話???外國人現在都在學漢語,為什麼香港人不能學!先秦各國語言、文字不同,所以有五百年戰亂紛爭。
自秦「車同軌,書同文」之後,雖然分分合合,但再也沒有數百年之長的戰亂紛爭。
德意志諸國混戰千餘年,自格林兄弟、路德、歌德等人推進德文統一後,才有普魯士帶領德國成為世界大國。
如今香港只是推行「簡繁並行」,並沒有廢除簡體字的打算,就被作者污蔑為「倒行逆施」。
殊不知今天如果繁體字的亞共同體不退一步,明天就可能是中國四分五裂。
縱觀歷史大潮,誰在螳臂當車,不言自明。
你們把可笑的揣測當新聞,正兒八經地胡說八道,這就是BBC?我只會寫簡體字,可我讀繁體字一點問題都沒有,如同文中所胡說八道的會繁體字的人讀簡體字一點問題都沒有一樣!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漢字不管繁簡,都是一脈傳承的文字,簡體字再簡化他也是漢字,而你們這些港人無恥地認為繁體漢字才是正統,無非就是掩飾你們歧視大陸人的心態而已!你們那麼高尚,自己發明個香港字去啊,繁體字再怎麼都叫中國字,和你們一毛關係都沒有,或者你們再下賤地去用英文啊!方言不需用簡體體太可笑了請編輯部注意多注意*圖示上的繁"體"字的體應該為這個-"體",體用在這邊算是簡字。
語言的演進無可避免,就像也有說法是簡體中文是正體字的進化,簡易版,但兩種型式的中文存在,其實有點像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寫法,沒有真的對錯和好或不好,遺憾的是,當文字演變倫為政治工具,焚書坑"字魂"正體字保留了中國文字幾千年的演化神韻,有跡可循,相較之下對外國人也較難學習,但如筆者所言,只要會繁體字,簡字識別相對很容易,反之則不一定。
這本來就是正常的,漢民族從黃河流域的一個小小部落髮展成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那原本生活在哪的人呢,無非三種下場,被殺死、逃亡、被同化。
關於文字首先這是中共的巨大失誤,目的是要把漢子變成日文,英文那種東西,造成了事實上的文化分裂,民族分裂,但由於政治原因沒有改正。
其實這種學簡化字的行為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同化行為,不信看看美國人是怎麼對待印第安人的,是怎麼對待墨西哥的,英國就更明顯了,事實上西方大部分國家都幹過比這更過分的事情,無非是製造輿論罷了,中共之所以溫和同化,一是香港在中共手中,沒有威脅中共統治,中共有足夠的時間做他們想做的事;二是不願在國際上漏出野蠻的本質。
實時無論什麼意識形態,都無法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本質,例如俄國,無論是沙皇時期,列寧時期,斯大林時期,普京時期,拋開那些好話壞話,只看事實和數字就會明白俄國野蠻的本質。
同理中國有著兩千年的專制思想,它彌漫在中國人生活的各個角落,進入到中國人的心中,使中國人自覺不自覺的對號入座,一個民族的性格不是幾句話,幾百年可以改正的,撕開文明的外衣,發現藏在裏面的卻是野蠻,當然英國如此,法國如此,德國如此,日本如此,細細數來世界上每個國家莫不如此。
多年前,一位巴西語言學教授到印第安人地區調研,她問年輕印第安人,為什麼要學葡語而不學他們的本族語言。
年輕人的回答是:「我要跟白人說話」。
教授問:「為什麼要跟白人溝通?」年輕人說:「為了要跟他們做買賣。
」同理,長久以來,香港人差不多都「愛」學英語,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要學英語,而不學漢語普通話,葡語或...?小心,人家罵你「笨蛋」,這還用問嗎!今天,他們學漢語普通話,學簡體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生活上需要唄!我就說兩句,廣東省學校都是教的普通話,你有看他們不會講粵語了嗎?課程要求說要香港中小學生學習認和讀簡體字,但明確是在掌握繁體字後你沒看見嗎?正體的體是「體」不是簡體的「體」中文重修!!大陸進行第一次簡化字的時候,很輕鬆,沒幾年整個標凖全出來了,為什麼?你以為這些字是胡編亂改的?絕大部分都是您前人留下的,都是前人也嫌繁體字麻煩而進行的簡化,民國建立之初,國父就已經建立了簡化字標凖,沒推行開而已,您蔣委員長也推行簡化字,草案都出來了,結果老共先走了一步,為了排共不得已沒有推行。
老蔣和老毛都不傻,都有宏偉的前瞻性,他們知道簡化文字對未來是有無限好處的。
您現在用鍵盤打幾個字覺得您繁體字美美美、正統啊正統的,還竟沒事兒拿「殘體字」進行惡意調侃簡體字。
您給我拿起您墨水都快幹枯的筆,用繁體字寫出「憂鬱的小烏龜」,多寫幾遍,來看看你們的優越感在哪裏?您香港大「本土」對大陸的偏見很大知道麼?任何改變都會有支持與反對,科技進步意味著舊產業工人的失業,觀念革新有時候甚至需要老一輩過世才能普及,更何況文字變化這種無所謂變優變劣的趨勢,引起國人傷感亦是尋常。
在此,用「國人」而非「港人」是因為港人未必會從國人角度感懷此事。
因為這種變化,國人亦是承受者,當年的國人亦是用晚清民國字體。
然而時代變更,如作者所說,大氣候如此。
當年語言混亂無論有心無心,已有三代,逐漸穩定趨同。
國家統一語言,話音從1912民國建立就是國策,事實上,從秦始皇而下,哪朝不是如斯。
縱然愛爾蘭語威爾士語怎樣保護,亦是改不了消亡趨勢。
定要牽扯共產黨,哪知若當局是國民黨,民進黨又有何不同呢?一定發生的趨勢,就讓人在這過程中少一點痛苦罷。
更多相關內容馬英九:簡化字與正體字之爭並列最好2015年8月23日黃秋生稱大陸人不懂繁體字引發網絡大戰2013年7月16日頭條新聞印尼總統佐科訪華冬奧會後中國接待第一位外國元首時機與考量7小时前無人機如何成為烏克蘭戰爭中的武器?1小时前緬甸士兵承認暴行:「我不能忘記她的尖叫聲」9小时前特別推薦普京防疫內幕:俄羅斯為保護他免受新冠感染花了多少錢?2022年7月20日三伏天怎樣預防手機「中暑」?2022年7月21日經濟觀察:香港搞科創,究竟行不行?2022年7月18日北溪1號:一條牽動著世界能源格局和地緣政治的「神經」2022年7月16日太平洋島國呼籲團結面對「中國野心」2022年7月16日BBC調查:英國特種空勤團多次殺害阿富汗被拘者2022年7月15日斯里蘭卡總統下台後,無領導的示威運動面臨政治難題2022年7月17日波斯貓還能在祖國呆下去嗎?伊朗審議法案擬禁止飼養寵物2022年7月16日中國房地產「斷供潮」:多地「爛尾樓」業主拒付房貸折射出的經濟問題2022年7月14日熱讀1世衛稱猴痘疫情達最高警戒級別同性戀人群面臨污名化擔憂2緬甸士兵承認暴行:「我不能忘記她的尖叫聲」3無人機如何成為烏克蘭戰爭中的武器?4為什麼工作越忙越要多找時間休息一下?5「在倫敦也可以體會到油膩」——爭議作家馮唐談居英感受6斯里蘭卡危機:印度和中國誰贏誰輸?7印尼總統佐科訪華冬奧會後中國接待第一位外國元首時機與考量8鮑里斯·約翰遜的繼任者:誰是蘇納克和特拉斯?9倫敦希思羅機場前世今生:九十多年變遷如今老闆是誰?10新冠症狀:英國清單更新喉嚨痛和咳嗽名列榜首
延伸文章資訊
- 1觀點與角度﹕繁體字V S.簡體字
1997年香港雖結束殖民地歷史,政權回歸中國,但至今行「一國兩制」,仍然使用中文繁體字。簡體字筆畫較少,香港人日常不免會繁簡交替書寫。近日教育局一份 ...
- 2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 - 维基百科
繁體字原則上只收錄印刷中常見的字形,不列全同异体字中的死字和仅用于手写的異寫字、僅用於速记的繁體俗字。因規範不同(包括大陸繁體新字形等)造成的微小差異,在Unihan ...
- 3香港觀察:繁簡漢字再起爭議- BBC News 中文
簡體字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簡化的﹐但這種簡化並不是一個繁體字對一個簡體字這樣一一對應簡化的。 ... 當一個簡體字能找到其相應的多於一個的繁體字的時候﹐ ...
- 4繁體字真的是比簡體字「正統」嗎? 海外華語教師第一手觀察
為什麼我們在語言態度上,對於「英式英文vs. 美式英文」、「古土耳其文vs. 當代土耳其文」沒有如同「繁體中文vs. 簡體中文」這樣的爭議呢?這就牽連到使用 ...
- 5漢字簡化爭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