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寄 - 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文名稱: 大專學生志工參與攜手計畫之經驗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Engaged in the Paraprofessional Program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1/12/2904:31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蔡季誠研究生(外文):Chi-ChengTsai論文名稱:大專學生志工參與攜手計畫之經驗探究論文名稱(外文):TheInvestigationontheCollegeStudentVolunteersEngagedintheParaprofessionalProgram(Hand-in-HandProgram)指導教授:侯念祖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亞洲大學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學門:社會服務學門學類:社會工作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9畢業學年度:97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87中文關鍵詞:大專學生志工、半專業輔導工作、青少年、攜手計畫外文關鍵詞:CollegeStudentVolunteers、ParaprofessionalProgram、Youths、Hand-in-HandProgram相關次數: 被引用:16點閱:860評分:下載:179書目收藏:8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討論大專學生志工參與攜手計畫之過程、動機與困境的主體經驗探究。

期待了解大專學生志工投入校園進行半專業輔導工作的經驗,進而能對於未來推動大專學生志工投入校園進行服務工作提供參考。

本論文以質性研究進行,透過訪談十六位參與攜手計畫相關成員進行訪談(包含十位大專學生志工、兩位負責督導志工之大專校院老師、三位國中輔導室現、前任輔導組長與一位前縣府業務承辦人)。

研究結果發現:(1)在初始動機方面,選擇投入動機大多是希望能增加實務經歷、培訓課程吸引和對於青少年領域的堅持;在持續動機方面,除了延續初始動機之外,另外學生給予的回饋與鼓勵、在團體中所獲的的歸屬感,與傳承的精神是志工們持續投入的原因。

(2)大專學生志工在互動過程中角色是具有他們的獨特性。

(3)夥伴學校有所期待,卻無法給予足夠支持。

ThepurposeoftheresearchwastoexploretheexperiencesoftheCollegeStudentVolunteersparticipateparaprofessionalprogram(Hand-in-HandProgram).Itisspecificallytounderstandtheirinitialmotivations,continuousparticipationmotivations,encountereddifficulties,andtheprocessoftheprogramexperiences.Anticipatedunderstoodtheexperiences,itcanprovidethecampusregardingthefutureimpetusundergraduatevolunteertocarryontheservicestoprovidethereference.Thisresearchapplyin-depthinterviewasresearchmethod.TheinterviewersofthisstudyweretenCollegeStudentVolunteers,twovolunteersupervisors,threeschoolcounselorsandoneadministrationsupervisor.Theprimaryfindingsofthisresearchwerethreeconclusions(1)Intermsoftheinitialmotivations,themotivationsinclude“expectationtolearnmoreprofessionalknowledgeandskills”,”enthusiasmoftrainingcourse”and“enthusiasmofcaringYouths”.Intermsofthecontinuousparticipationmotivations,themotivationsbesidescontinuetheinitialmotivations,butalsoeffected“participatestudentfeedback”,”othervolunteerssupport”and“wanttospreadtheexperiencestoalaterstage”.(2)TheCollegeStudentVolunteerswasplayaspecialroleinthisprogram.(3)Theschoolhastheanticipation,butitwasactuallyunabletogaveenoughsupport.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的起點:從一段互動經驗談起1第二節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3第三節研究方向7第二章文獻探討8第一節影響大專學生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因素8第二節攜手計畫之經驗探討17第三節小結22第四節研究提問23第三章研究設計24第一節研究場域24第二節研究方法31第三節訪談對象33第四節研究倫理35第五節研究者角色36第四章服務過程中主體經驗之探究38第一節投入與持續的動力38第二節與夥伴學校互動經驗探究47第三節與學生互動經驗之探究54第四節過程中的收穫與省思69第五章研究發現與建議73第一節研究發現73第二節建議76參考文獻78 中文部分王良泰(2004)。

服務志工留任因素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

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金墩(2005)。

中輟生輔導服務志願人員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持續服務承諾之研究。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王智弘(2005)。

攜手計畫種子訓練之經驗分享。

全國大專院校攜手計劃成果發表暨研討會。

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王新閔(2008)。

大學生海外教育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以慈濟大學2006年海外志工服務為例。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何亭嫻(2008)。

小手牽大手-大學生擔任弱勢家庭課輔志工之實踐與成長。

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福田(1991)。

大專院校生參與社會服務之研究。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

吳信輝(2004)編著。

整合資源協助地方政府推動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計劃成果報告書。

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執行。

吳信輝(2005)編著。

九十四年度攜手計劃成果報告書。

亞洲大學社工系、心理系執行。

吳信輝(2006)編著。

九十五年度攜手計劃成果報告書。

亞洲大學社工系、心理系執行。

吳信輝(2007)編著。

九十六年度攜手計劃成果報告書。

亞洲大學社工系、心理系執行。

吳慧卿(2005)。

台灣地區大學生體育志願服務工作參與動機與考量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38(4),93-108。

吳慧卿(2007)。

臺灣地區體育與非體育系大學生參與運動志願服務之研究。

體育學報,40(4),91-104。

李法琳(2003)。

大臺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小玲(2004)。

從規訓權力關係看中途學校的實踐。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汪慧敏、鍾思嘉(2008)。

為什麼要上學?-三位國中瀕臨中輟生的改變歷程。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諮商輔導學報,19,1-29周金玉(2007)。

國民中小學實施「認輔制度」之成效評估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雅容(1996)。

象徵互動論與語言的社會意涵。

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p.42-p.57)。

台北:巨流。

周學雯(2002)。

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杏足(1993)。

青少年諮商的破冰之行-建立關係的方法與策略。

輔導季刊,39(2),1-9。

林啟鵬(1987)。

志願服務的動力過程。

社區發展季刊,58,215-225。

洪千惠、蔡季誠、陳雅君(2006)。

大學志工參與國中中輟認輔工作之經驗及影響---以亞洲大學志工團之模式為例。

找回迷途孩子,建構自尊校園-學生中輟防治輔導經驗傳承研討會。

彰化,鹿港。

洪玉雪(2008)。

大學生參與國際性志願服務經驗探討-以輔大2007年菲律賓海外服務方案為例。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洪若和(1993)。

國立台東師院試辦攜手計畫效果評估研究。

台東師範學院學報5(1),387-460。

翁毓秀(2005)。

學校社會工作的實施模式與角色困境。

社區發展季刊,112,86-103。

翁毓秀,謝麗紅(2000)。

攜手義工參與災後學校輔導工作之可行性評估。

學生輔導雙月刊,104-109。

翁慧圓(1995)。

影響國中少年中途輟學因素之探討。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馬惠君、施教裕(1998)。

志願服務工作者參與類型之初探-以埔里五個團體的志工為例。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157-194。

馬慧君(1997)。

志願服務工作者參與類型之初探-以埔裏鎮五個團體的志工為例。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張英陣(1997)。

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

社區發展季刊,78,54-65。

張雯琦(2006)。

國中認輔志工服務動機、內容及困境之探討。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1)。

教育部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青少年輔導計畫執行成果。

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

青少年輔導計畫六年成果總輯。

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

教育部電子報,24。

上網日期:2006/12/10。

http://epaper.edu.tw/old/024/important.htm。

教育部(2007)。

教育部95學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成果專輯。

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推動攜手計畫實施要點(修訂版)(2000)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推動攜手計畫之實施方式及注意事項(2005)畢恆達(1998)。

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

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pp.31-91)。

台北:三民。

莊淇銘(1992)。

大學生的社會服務。

訓育研究,31(2),21-25。

許佳安(2007)。

影響南部大專院校學生志工留任意願因素之探討。

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許殷宏(1996)。

高夫曼「偏差行為社會學」的教育蘊義。

教育研究資訊,6(4)82-99郭淑卿(2006)。

文化機構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立圖書館為例。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伊雪(2002)。

機構運用志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督導風格及志工離隊意向之研究--以台中縣、市醫院志工為例。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臺北:五南。

陳武雄(2004)。

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

臺北:揚智。

陳金英、余宣憓、陳慧真、林怡臻(2001)。

大學生參與服務性社團對個人生活經驗之影響。

生活應用科技學刊,2(4),353-380。

陳美琳(2002)。

運用志工從事學童認輔工作之調查----以臺北縣市國小為例。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曾華源、曾騰光(2003)。

志願服務概論。

臺北:揚智。

曾騰光(1994)。

大學生對志願工作特質的認知和參與意願之研究。

東海學報,35,151-172。

程敬閏(2004)。

少年加入幫派之情境脈絡與生活歷程研究。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6,87-118。

黃永明(1999)。

大學生參與少年福利志願服務機構之選擇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信璋(2005)。

苗栗縣國中學生偏差行為與師生衝突間相關性之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彥宜;陳美智;劉鶴群(2008)。

不同的聲音:台灣社會工作教育發展方向的初探。

2008跨文化學習與社會工作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南:長榮大學。

黃福坤、周國雄、施威良(2004)。

少年參加家將團之情境脈絡與歷程分析-以台北縣為例。

台北縣政府少輔會九十三年研究報告。

黃韻如(2006)。

台灣中輟高風險學生社會工作干預之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楊蓓(1992)。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動力過程。

中興大學法商學報,26,165-183劉翠芬(2004)。

大專生參與校園志願服務的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志工為例。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

臺北:心理。

蔣孟芬(2004)。

城鄉地區志願服務持續參與狀況之比較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螢(2001)。

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龍玉琴(2005)。

國小認輔志工參與認輔方案經驗之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淑珍(2007)。

影響資深安寧療護志工持續服務之因素探討。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謝文亮(2002)。

志工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春安、鄒平儀(1998)。

社會工作研究法。

臺北:巨流。

Michael,Q.P.(1990).吳芝儀、李奉儒(1995)譯QualitativeEvaluationandResearchMethods.質的評鑑與研究。

臺北:桂冠。

Jorgensen,D.L.(1989).王昭正、朱瑞淵(1999)譯ParticipantObservation.參與觀察法。

臺北:弘智。

英文部份DavidRoyse.(1998).Mentoringhigh-riskminorityyouth:Evaluationofthebrothersproject.Adolescence,33(129),145-158.DianedeAnda.(2001).Aqualitativeevaluationofamentorprogramforat-riskyouth:Theparticipants'perspective.Child&AdolescentSocialWorkJournal,18(2),97-117.FischerandSchaffer.(1993).OlderVolunteers:aGuidetoResearchandPractice.NewburyPark,California:SAGEPublications.Fitch,R.Thomas.(1987).CharacteristicsandMotivationsofCollegeStudentsVolunteeringforCommunityService.JournalofCollegeStudentPersonnel,28(5),424-431.Frecknall,Peter,Luks,Alan.(1992).AnevaluationofparentalassessmentoftheBigBrothers/BigSistersprograminNewYorkCity.Adolescence,27(107),715-718.JanetC.Winniford,D.StanleyCarpenterandClintGrider.(1995).Ananalysisofthemotivationsandtraitsofcollegestudentsinvolvedinserviceorganizations.JournalofCollegeStudent,36(1)JanetC.Winniford,D.StanleyCarpenterandClintGrider.(1997).MotivationsofCollegeStudentVolunteers:AReview.NASPAJournal,34(2),134-146.KPhilipandLeoB.Hendry.(2000).MakingsenseofmentoringormentoringmakingsenseReflectionsonthementoringprocessbyadultmentorswithyoungpeople.JournalofCommunity&AppliedSocialPsychology,10(3),211-223.LisaMKeating,MichelleATomishima,SharonFoster,MichaelAlessandri.(2002).Theeffectsofmentoringprogramonat-riskyouth.Adolescence,37(148),717-734.McGill,D.E.,Mihalic,S.F.,andGrotpeter,J.K.(1998).BigBrothersBigSistersofAmerica:BlueprintsforViolencePrevention,BookTwo.CenterfortheStudyandPreventionofViolence,InstituteofBehavioralScience,UniversityofColorado.Schindler-Rainman,E.andLippit,R.(1975).TheVolunteerCommunity:CreativeUseofHumanResources.California:UniversityAssociates.Serge,S.,Pier,A.A,Lise,L.(1998).Theinfluenceofbigbrothersonseparation-individuationofadolescentsfromsingle-parentfamilies.Adolescence,31,875-882.Skoglund,&Galiette,A.(2006).Donotforgetaboutyourvolunteers:Aqualitativeanalysisoffactorsinfluencingvolunteerturnover.HealthandSocialWork,31(3),217-220.Slocum,J.W.(1971).MotivationinManagerialLevels:RelationshipofNeedSatisfactiontoJobPerformance.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55(4)312-316.StevenMSouthwick,CharlesAMorganIII,MeenaVythilingam,DennisCharney.(2006).MentorsEnhanceResilienceinAt-RiskChildrenandAdolescents.PsychoanalyticInquiry,26(4),577-584.Tierney,J.P.,Grossman,J.B.,andResch,N.L.(1995).MakingaDifference:AnImpactStudyofBigBrothersBigSisters.Philadelphia:Public/PrivateVentures.Turner,Sean,Scherman,Avraham.(1996).Bigbrothers:Impactonlittlebrothers'self-conceptsandbehaviors.Adolescence,31(124),875-882.Wieckowski,T.J.(1992).Studentcommunityserviceprograms:Theacademicconnection.NationalAssociationofStudentpersonnelAdministratorsJournal,29(3),207-212.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志工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2. 影響國中少年中途輟學因素之探討 3. 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 4. 大學生參與少年福利志願服務機構之選擇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 5. 志願服務工作者參與類型之初探--以埔里五個團體的志工為例 6. 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 7. 大台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 8. 大專生參與校園志願服務的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志工為例 9. 服務志工留任因素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 10. 運用志工從事學童認輔工作之調查----以台北縣市國小為例 11. 文化機構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立圖書館為例 12. 苗栗縣國中學生偏差行為與師生衝突間相關性之研究 13. 從規訓權力關係看中途學校的實踐 14. 國中認輔志工服務動機、內容及困境之探討 15. 國小認輔志工參與認輔方案經驗之研究   1. 吳慧卿(2005)。

台灣地區大學生體育志願服務工作參與動機與考量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38(4),93-108。

2. 吳慧卿(2005)。

台灣地區大學生體育志願服務工作參與動機與考量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38(4),93-108。

3. 吳慧卿(2007)。

臺灣地區體育與非體育系大學生參與運動志願服務之研究。

體育學報,40(4),91-104。

4. 吳慧卿(2007)。

臺灣地區體育與非體育系大學生參與運動志願服務之研究。

體育學報,40(4),91-104。

5. 林杏足(1993)。

青少年諮商的破冰之行-建立關係的方法與策略。

輔導季刊,39(2),1-9。

6. 林杏足(1993)。

青少年諮商的破冰之行-建立關係的方法與策略。

輔導季刊,39(2),1-9。

7. 林啟鵬(1987)。

志願服務的動力過程。

社區發展季刊,58,215-225。

8. 林啟鵬(1987)。

志願服務的動力過程。

社區發展季刊,58,215-225。

9. 翁毓秀(2005)。

學校社會工作的實施模式與角色困境。

社區發展季刊,112,86-103。

10. 翁毓秀(2005)。

學校社會工作的實施模式與角色困境。

社區發展季刊,112,86-103。

11. 翁毓秀,謝麗紅(2000)。

攜手義工參與災後學校輔導工作之可行性評估。

學生輔導雙月刊,104-109。

12. 翁毓秀,謝麗紅(2000)。

攜手義工參與災後學校輔導工作之可行性評估。

學生輔導雙月刊,104-109。

13. 張英陣(1997)。

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

社區發展季刊,78,54-65。

14. 張英陣(1997)。

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

社區發展季刊,78,54-65。

15. 莊淇銘(1992)。

大學生的社會服務。

訓育研究,31(2),21-25。

  1. 大學生海外教育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以慈濟大學2006年海外志工服務為例 2. 大學生志工參與育幼院攜手輔育方案評估研究 3. 大學校院學生之世界公民觀開展—兩個國際志工服務團隊之緬甸行 4. 大學生參與國際性志願服務經驗探討-以輔大2007年菲律賓海外服務方案為例 5. 大專生參與校園志願服務的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志工為例 6. 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 7. 跨越國界:志工海外服務經驗與轉化學習之研究 8. 學生志工參與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高商為例 9. 某公立教養機構於福利社區化政策思維下服務過程的探究 10. 大學生參與校園志願服務的動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南區大學院校志工為例 11. 大專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動機之研究-以「全球青年服務日」(GYSD)為例 12. 國中認輔志工服務動機、內容及困境之探討 13. 花蓮縣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理論評鑑之研究 14. 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績優小學關鍵成功因素與教師成就感之探討 15. 國小教學中的文化回應探究─以「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