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在「沒得抱怨」的新加坡生活,沒有「缺點處處」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另外一些使丹麥勝出的常見原因,則有包含性別平等、腳踏車普及(有益身心與環境)、工作生活平衡等等。
與新加坡對照,我覺得「城市被形塑的樣貌」,可能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生活風格
生活
為什麼我在「沒得抱怨」的新加坡生活,沒有「缺點處處」的丹麥快樂?
ElsaHo/國際職場與文化觀察筆記
2017/01/16
14205
PhotoCredit:
SuperkilenPark為哥本哈根一個由當地居民自行按造願望設計的公園的一角,雖然不是特別漂亮的設計,但天氣好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許多人在那裡開心地盪著鞦韆椅。
圖/[email protected]準建築人手札網站ForgemindArchiMediaCCBY2.0常跟同樣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討論,想不透...
SuperkilenPark為哥本哈根一個由當地居民自行按造願望設計的公園的一角,雖然不是特別漂亮的設計,但天氣好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許多人在那裡開心地盪著鞦韆椅。
圖/[email protected]準建築人手札網站ForgemindArchiMediaCCBY2.0
常跟同樣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討論,想不透為什麼我們都在幾個不同國家工作過,唯獨這個地方莫名地讓我們覺得這麼沮喪。
今年七月,我從這個「最讓人沮喪的地方」飛往「最快樂的國度」丹麥(雖然也有不少當地人不同意這個說法,有人認為只有夏天是,也有人說如果這樣就叫世界上最快樂的地方,那這個世界也太悲慘了),在哥本哈根住了兩個禮拜。
兩地的對比,促成我整個行程中思考的核心問題:新加坡這樣先進發達的地方為什麼讓我沮喪;在「其實有著很多缺點」的丹麥,卻反而相對快樂?
一個城市或國家,讓人快樂的要素是什麼?
「沒得抱怨」的新加坡,和「缺點處處」的丹麥
新加坡其實沒有甚麼值得抱怨的地方。
交通方便且高度發展、安全整潔且24小時開放的商店很容易找到、飲食娛樂都不算貴、雞飯台幣69元以下買得到(買不到的請洽換日線編輯,我私下回覆)、看電影比台灣便宜、政府注重綠化、城市裡的綠地跟水體面積雖然遠比不上丹麥但也沒少,所得稅特別低,一般人大概繳0~3.5%而已,且一年四季陽光普照。
反觀丹麥,商店五六點就關門不說,一杯7-11不怎麼好喝的拿鐵也要120台幣。
最低的所得稅是36%,高的可以到70%。
在創業的老闆跟我說他賺100塊只有25塊是自己的。
長達近10個月日照不足、維他命D缺乏的冷天......
而跟許多住宅都是老房子、沒有電梯的丹麥居民比起來,住在新加坡有泳池、健身房、水療池、烤肉區的大廈的我們,卻覺得自己被困在一座漂亮的監獄,與快樂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如果便利的生活、極低的所得稅、溫暖的天氣與華麗的居住環境都不是快樂的保證,什麼才是呢?
城市被形塑的「樣貌」,同樣決定居民快樂程度
快樂國家調查報告中使用了6個因素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快樂程度。
除了平均壽命、國家領導廉潔度與GDP外,還包括:個人能感受到社會的支持(Asenseofsocialsupport)、對人生中的抉擇能自由掌控(Freedomtomakelifechoices)、慷慨大方的文化(Acultureofgenerosity)。
另外一些使丹麥勝出的常見原因,則有包含性別平等、腳踏車普及(有益身心與環境)、工作生活平衡等等。
與新加坡對照,我覺得「城市被形塑的樣貌」,可能也是造成兩者在生存感受上有所差異的原因。
例如,在建構城市樣貌的諸多元素中,我在丹麥的時候發現,「是否有充足的公共空間」,就對一地的生活體驗,意外地有相當大的影響。
在丹麥到處都有草地、湖畔、滑板練習場、兒童遊樂設施、球場、空地。
人們永遠有地方可以自由、免費地從事各種活動。
且這些地方多維護良好(從紐約來觀光的朋友甚至說,他在丹麥用過最糟的公廁也比他紐約家裡的還好)。
尤其是政府對保留大片空地的慷慨。
我住慣了水泥叢林覺得很不可思議──這麼多地空著讓人溜滑板車幹嘛?拿去蓋大樓不是可以賺更多錢嗎?
許多人會說,那是因為新加坡地狹人稠。
但丹麥的大城哥本哈根,因為保護古蹟的政策,與建築高度的限制,其實現有的住房,也早已完全容納不下不斷湧入的移民。
哥本哈根租房市場供不應求,沒有照片的租房廣告一刊登便有兩三百封站內信湧入,有錢也租不到房,卻沒有人要因此多蓋幾棟的意思。
(註一)
新加坡與不少其他國家,或許都是用前述「水泥叢林」的思維在規劃城市。
蓋商業大樓或住宅的"KPI"很好衡量,只要有需求支撐,房子當然是蓋越高越多=租越多=賺越多。
建兒童遊樂設施或空地的KPI則就相對不明確了。
計算使用頻率與人次嗎?越高代表什麼呢?高與滿意度成正比嗎?滿意了又如何呢?
在這樣的思考模式下,公共空間的優先度便降為其次,但市民還是需要娛樂,政府更是需要稅收,所以建了電影院、購物中心、與更多的購物中心。
購物中心和公共空間的根本差異
然而這兩類「休閒娛樂」的根本差別在於:公共空間是隨時開放、人人免費平等使用的。
在哥本哈根,看著一群小孩在社區外的遊樂設施裡爬上爬下、人們坐在橋上野餐喝酒,想到在新加坡沒地方去的週末,常坐在市中心的海灣邊望著從城市幾乎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的金沙酒店。
猜想著一定都是那些摩登高樓裡的金融界外派人士,在裡面享盡奢華。
想娛樂?有錢再來吧!
或許這個城市因為它的規劃與風貌,讓人一天一點的累積一些不平衡,久而久之自然開心不起來。
舉個更極端的例子,杜拜這個在海邊又填海造島的城市,竟然只有一小塊公共海灘,剩下全被高級飯店圍起來,下榻才進的去。
作為觀光客都感覺不好了,居民又作何感想呢?
DronningLouises橋,哥本哈根市中心非常受歡迎的休閒地。
圖/Patrizio[email protected]
處處警語的緊張生活
除了較少展開雙臂歡迎大眾或坐或臥或使用的區域外,新加坡處處可見的警告標語或許也影響了生活氣氛。
「禁止10點後在公共場合喝酒」、「禁止攜帶榴槤上捷運」、「騎樓騎腳踏車罰新幣1,000」、「亂丟垃圾最高罰3,000」......有次在捷運站搭手扶梯上樓的這一小段路程中,印度朋友憤恨的數給我看──我們一共經過了12個禁止標語。
城市的樣貌,對於鼓勵人追求什麼樣的價值,或許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很明顯的,新加坡從捷運站裡撲天蓋地的廣告中的訊息和警語、一棟棟華麗的飯店大樓、購物中心,有形無形地鼓勵人做更多的消費、創造對更上層階級的嚮往。
同時,小心翼翼地不要「違規」,不要違背公部門立下的種種「規定」。
而丹麥人則是以低物質慾望為名,低調內斂的城市景觀恰巧符合、也或許促成了這點。
雜誌記者報導哥本哈根的時候,很喜歡寫這裡的LV──座落在商店街不起眼的一角,來來回回經過幾次也不一定注意到,路上也看不太到揹LV或其他名牌的當地人。
連被評為世界第一的餐廳NOMA,都隱藏在一個不起眼的舊倉庫之中,內部幾乎沒有任何裝潢。
的確(讓我不經意想了一下新加坡那間蓋在港灣上、鑽石外型的超招搖LV),對活在寒冷地區的丹麥人來說,「奢侈」的事情大概不是名牌或昂貴的食物,而是家裡有個陽台可以曬太陽看海吧。
新加坡的LV商店。
圖/[email protected]
同時這裡很多人也提到,反正賺的錢大多都納稅掉了,賺多少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甚至有公司老闆說:「反正錢也是要拿去繳稅,不如花在福利設施上讓讓員工開心點。
」
上述種種讓丹麥在物質環境限制下,還能快樂的因素,其實也不是我的什麼「洞察」。
金錢、名利、奢華的生活與物質享受不一定讓人快樂,是大多數人早就知道的事。
然而這些,卻仍是不少人窮盡一生尋求的東西,或做為選擇時的衡量標準。
包含當我自己面臨選擇的時候,也花了很大力氣,卻仍不能完全不向世俗認定「比較成功」或光鮮亮麗的選項靠攏。
當然,充滿大小確幸的丹麥也有許多自己的問題,例如我相信他們奮發向上追求加薪與升遷、或至海外發展的鬥志,一定跟新加坡和許多亞洲國家不能比。
但這兩個城市的對比,讓我不禁深深覺得:人到底是為了追求甚麼而活著,是滿足基本生存需求後的我們,一生的課題。
註一:當然發展中且地狹人稠的亞洲不能跟北歐國家的公共空間這樣比,但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有些時候或許是觀念而非先天限制上的差異。
《關聯閱讀》
我的新加坡啟示錄──這是個虛假的城市,但它的繁盛如假包換
在丹麥哥本哈根,遇見一個愛微笑的民族
觀光客天堂、深度旅行沙漠?從新加坡看台灣年輕世代的城市想像
執行編輯:Vincent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主圖/[email protected]準建築人手札網站ForgemindArchiMediaCCBY2.0、附圖/Patrizi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
丹麥
快樂
ElsaHo
國際職場與文化觀察筆記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參考資料
TOP
ElsaHo/國際職場與文化觀察筆記
台大圖資輔修外文系。
畢業後於溫哥華哥倫比亞大學短暫停留。
接著加入日商,於東京、台北、上海、台北擔任使用者體驗顧問。
為了對亞洲地區有更多理解而搬至新加坡工作。
隨後在西雅圖取得人機互動碩士。
目前於美國從事使用者研究,同時為ConversationLab的共同作者。
看更多
上一篇
高工時絕不等於競爭力:歐式的慢生活背後,是更合理的工作文化
下一篇
「你知道為什麼日本會那麼乾淨嗎?」從設置垃圾桶反思的國際觀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生活Life
這世上只有兩種人:一種住在布魯克林,一種夢想能住在布魯克林
現場Live
巴西版天龍國──首都巴西利亞的10大「超現實」事蹟
文化Culture
對宏都拉斯的印象只有「危險」?在這裡工作的我,揭開了「台灣邦交國之一」的神秘面紗
生活Life
2018挽袖挺臺東名人對談德國工業4.0桑得勒大師前往臺東分享
熱門文章
1
【海產流言終結者】龍蝦篇:「非洲人再窮也不吃、台灣買爆南非近9成龍蝦」是真是假?
2
戰勝瘟疫的代價,是百萬美元的帳單──美國趁火打劫的醫療系統vs.台灣全民健保的震撼
3
去美國讀書就能留下來工作嗎?數據帶你看「鉅額學費」之後的「殘酷簽證窄門」
4
義大利將開放「數位遊牧」簽證──在米蘭邊看教堂邊工作,是什麼樣的體驗?
5
在面試中如何談錢(上):面試第一關就被問到「期望薪水」?你該這樣接招
6
從洗碗機看文化差異:在紐約公寓,它比洗衣機更常見!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出國求職攻略】新加坡篇:薪水和年假都十分大方 - 關鍵評論網
在新加坡工作對我來說最大的福利是「年假」。記得在台灣醫院當菜鳥護理師時,第一年的年假是0.5天(因為我半途才加入),第二年開始逐漸照勞基法規定 ...
- 2是來幫公司賺錢的!」新加坡效率文化下的求生法則-新聞|商周
根據在新加坡工作的媒體人艾倫分享,依照新加坡財務網站Seedly的調查報告中指出,2018年新加坡的平均年薪是67,152新幣(約148萬台幣),平均月薪是5,596新 ...
- 3台灣OT在新加坡優缺點? - Yumi in - 痞客邦
昨晚第一次看到很多在新加坡工作的學長姊聽了一整晚他們的話覺得很重要是有些資訊仍不夠透明使得許多人到這裡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人力公司通常都會講 ...
- 4出國打工去新加坡,有哪些優缺點呢? - 在體育
圖源:網路SP簽證指的是技術工人的簽證,一般來講這類簽證工資都比較高,但是不排除有一些僱主他沒有WP名額了,他讓你幹一些低端的工作, ...
- 5新加坡工作|充滿機會與挑戰的新加坡職場! - 104職場力
我該趁年輕,前進新加坡工作嗎?比起在高壓、高TEMPO的異鄉拼搏,你更害怕在舒適圈裡慢慢失去夢想嗎?歡迎來到世界數一數二競爭激烈、極度菁英主義的國家---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