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劉備是怎麼得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結論? - 劇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去世前,千頭萬緒,千言萬語,他都想交代給諸葛亮。
為什麼別的不說,單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這句話呢? 顯然,劉備 ...
首頁>Club>歐媚媚2021-02-1921:13
先主劉備是怎麼得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結論?
90
回覆列表
1#純真時光
劉備說馬謖言過其實,只是演義的說法,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本來就是事後諸葛亮,估計他借劉備說馬謖言過其實一方面人突出劉備看人很準,一方面為以後馬謖失街亭埋下因果,真實的劉備有沒有說過此話無從知曉!就當小說看看就好,有些細節的地方不必要當真。
2#泊圖泊途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三國志》
君主臨死之時,一般都說一些大事和安排一些後事,獨獨提到馬謖,看出來劉備內心的憂慮非常大。
憂慮在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必將安排馬謖以重任。
馬謖到不是什麼奸臣、佞臣,但是想在劉備掌權時有作為恐怕很難。
“馬家五常,白眉最良”。
劉備還是清楚的。
劉備用人上還是很獨到,雖然他用兵有問題。
記載劉備死後,諸葛亮和馬謖聊得通宵達旦,那此前也不用說了,肯定也是如此,倆人又不是見不得人,倒沒必要在劉備那裡隱藏什麼。
劉備想必知道二人的火熱關係。
點點滴滴見能力,這倒不是劉備開了天眼,只能說多年來,他見得多了,也就一目瞭然了。
3#張生全精彩歷史
有個情況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劉備去世前,千頭萬緒,千言萬語,他都想交代給諸葛亮。
為什麼別的不說,單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這句話呢?
顯然,劉備那時候就已經斷定諸葛亮會重用馬謖。
而且諸葛亮對馬謖不是一般的重用,很可能是要把整個軍隊都委託給他的那種重用。
所以才會特別交代。
(劉備劇照)劉備從哪裡看出諸葛亮對馬謖會不是一般的重用呢?
歷史上並沒有記載。
不過《三國志》上有過記載,當劉備對諸葛亮說了那句話,去世以後,“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也就是說,諸葛亮並沒把劉備的話當回事,反而把馬謖調進中央來,當參軍(也就是諸葛亮的秘書),並且整日整夜和他閒談。
諸葛亮公務那麼繁忙,卻可以整天整夜地和馬謖閒談,由此可見,他對馬謖有多麼欣賞。
諸葛亮和馬謖的交往,應該不是在劉備去世後。
否則,諸葛亮也不可能直接把他從地方太守提到中央,擔任智囊團成員。
我覺得很可能之前馬謖就已經多次到中央來,拜訪過諸葛亮,這種情況被劉備發現了。
馬謖到中央拜訪諸葛亮幹什麼呢?很可能是他希望得到諸葛亮的賞識,被委以重任。
而他不拜訪劉備卻去拜訪諸葛亮,也同時說明,劉備不看好他。
(諸葛亮和馬謖)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不看好馬謖呢?
《三國志》中也有記載:“(馬謖)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
”馬謖其實最早是劉備身邊的一個“從事”,也就是秘書一樣的官職。
到達成都後,劉備讓他去當縣令,接著讓他當太守。
劉備之所以用馬謖,應該是馬家兄弟都很有名氣的原因。
馬家兄弟在當地非常有名氣,號稱“馬氏五常”(五人的字都有個“常”字)。
老四馬良最得劉備喜愛,劉備讓他在中央擔任侍中。
侍中在三國時期,職位相當於宰相。
大約就是這個原因,劉備讓馬謖當自己的秘書,但很快就把他下放到地方當縣令。
下放他的原因,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應該就是劉備認為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馬謖在當太守的時候,為什麼就確定諸葛亮會重用他,多次前來拜訪諸葛亮呢?
有兩個實際的事例。
(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痛哭)
一是龐統投奔劉備後,劉備讓他擔任耒陽縣令。
龐統不理政務,劉備很生氣,但魯肅和諸葛亮都對劉備說,龐統不是“百里之才”,所以他不願意幹這個。
劉備聽了兩人的話,果然把龐統提拔起來,後來他成為劉備入川時期最得力的謀士之一。
二是劉備讓蔣琬擔任廣都縣令。
他也是不理政務,劉備生氣地要處理他。
不過諸葛亮又說,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
後來,劉備把蔣琬提到中央,擔任尚書郎。
由此可見,馬謖肯定是覺得諸葛亮的推薦,劉備一定會聽,才多次前來拜見諸葛亮。
但劉備顯然一直不看好馬謖,畢竟他是先讓馬謖在身邊,再把馬謖下放到地方上去的,和龐統、蔣琬的情況不一樣。
所以,他才對諸葛亮特別交代。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
4#南門太守
劉備對馬謖持負面看法,這是一個有意思話題,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劉備的談話是如何透露出去為大家所知的
劉備評價馬謖,這件事不是小說野史裡說的,而是記錄在《三國志》的正傳裡,在《三國志》馬良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不是道聽途說,不是敵人挑撥離間,看來這是確信無疑的,劉備為什麼說這樣的話?這要分析一下當時的具體語境。
劉備是在白帝城對諸葛亮說這番話的,算是臨終交代之一,在那種情況下,劉備大概有許多重要的事要對諸葛亮說,專門提到馬謖,說明劉備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
這是議論人事的談話,通常這樣的談話都比較保密,根據這個內容看,這次談話不大可能是諸葛亮事後透露出去的,更不會是劉備,因為他說完這些話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誰透露出去的呢?只能是在場的“秘書”或者“速記員”,領導交代重要的事,擔心記不全,讓人在邊上記著,或者這件事足夠重要,安排人做個“談話記錄”,作為重要檔案儲存起來,蜀漢沒有專門的史官,寫國史的人也許會到處翻檢這一類的原始記錄,恰巧看到了,就引用到了史書裡。
其次,分析一下劉備對諸葛亮說這番話有沒有其它的動機劉備在臨終前專門給諸葛亮談起了馬謖,不僅談了,還讓人專門記錄下來,立字為證,這是什麼用意呢?
這說明,劉備對這次談話極為重視,也希望諸葛亮能重視起來。
馬謖不過是一名郡太守,劉備這麼重視,也許他的用意並不只針對馬謖一個人,針對的還有諸葛亮以及諸葛亮今後的用人政策。
馬謖、馬良出身於荊州大族,諸葛亮隱居隆中期間與這些大族的成員們有較為密切的來往,諸葛亮那時就結識了馬良和馬謖,馬良在一封信裡稱諸葛亮為“尊兄”,一般來說古人對自己的兄長或同輩之中年長者才用這個稱呼,所以有歷史學家認為馬良“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
也就是說,諸葛亮要麼與馬良、馬謖人有親戚關係,要麼與他們結成了異姓兄弟,正是由於同諸葛亮有這麼特殊的關係,所以馬良、馬謖兄弟很早就加入到了劉備集團,並受到重用。
與馬氏兄弟情況類似的還有楊儀、向朗、蔣琬、習禎等人,他們形成了一個“荊襄派”,以諸葛亮為首,劉備較為在意各派之間的平衡,不希望“荊襄派”今後獨大,他借評價馬謖,其實是提醒諸葛亮注意這個問題。
最後,分析一下馬謖是否真如劉備所說是“不可大用”的人
馬謖是比較有能力的,劉備其實並不否認他的能力,馬謖到益州後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郡太守等職,雖然說有諸葛亮的照顧,但這些職位的任命都需要劉備點頭,如果劉備認為馬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幹嘛還要用馬謖呢?
《三國志》同時記載,諸葛亮很喜歡與馬謖一些談論,“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如果馬謖只會說大話,那諸葛亮肯定不會跟他這麼談得來。
而從南中之戰獻攻心計的事實看,馬謖也的確有不俗的見解。
馬謖的問題在於最後他失敗了,一戰定榮辱,再說什麼也都百口難辯了。
劉備說馬謖的那番話,其實真實用意是敲打諸葛亮的,但最後成了劉備能未卜先知的證據。
5#漩渦鳴人yy
首先,對於諸葛亮來說,無論他後期政權的思路如何變化,馬謖這個人是肯定會用的。
有人說這是瞎吹吧,不大可能的事情,馬謖這個人是諸葛亮的誰呀?為什麼一定會重用他呢?
這關係的是兩點首先第一個馬謖,是荊州派人士,理論上來講,諸葛亮跟他是同鄉,而且兩個人有相同的志向相同目的,兩個人都出生於士族,諸葛亮使用它來壓制益州本土派人士,這一點是情有可原,而且跟隨諸葛亮一起建功立業的肯定也是荊州派人士對於馬謖這個曾經的夥伴,也肯定是多加照顧,並且馬謖的兄長馬良在劉備進攻夷陵的時候,出使東吳,最後被孫權給活生生煮了,馬謖也算得上是烈士名門之後,於情於理,就算是為了安慰在天上的馬良也必須要給馬謖一個交代,什麼意思?只要馬謖不犯大的過失,馬謖一定會走入權力的中心。
所以劉備肯定一開始就已經注意到馬謖這個人了,劉備於馬謖之間是有過幾次交談的,馬謖高談闊論,劉備覺得眉頭有點兒皺!有人說這樣的人不是很好嗎?但事實上,只要是幹過一點兒實事的人,都會明白一個道理,說的比唱的好聽的人往往做事情會手忙腳亂,劉備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兒從最底層幹到了漢中王佔一個位置,對於人才,劉備有著毒辣的目光,同時對於那些混吃混喝,坐吃等死的那些庸才,劉備也是有著自己的分辨能力的。
馬謖肯定是對於這些問題做出了讓劉備感到不滿意的回答,事實上街亭之戰就已經看出來。
馬謖這個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這個毛病肯定是劉備跟他交談的時候,劉備已經發現了問題,所以劉備才提醒諸葛亮你將來這個人無論是出於你自己的良心,還是出於你的政治目的,這個人你肯定是要讓他進入權力的最中心的,但是這個人你要小心這個人做事情不靠譜,你記著點。
與此同時,對於馬謖,我相信沒有比他哥哥更瞭解他的,也就是馬良,但是我們知道馬良從來都沒有向劉備推薦過自己這個弟弟,馬良是一個實幹派,這個人在劉備討伐東吳的時候,可以說是鞍前馬後,忙裡忙外。
做事情比諸葛亮還認真做的事情比諸葛亮做的還要好,劉備曾經跟他有過交談,這一點是肯定的,而且還有可能到他弟弟的問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既然你哥哥這麼能幹,你的弟弟是不是也有點本事要不推薦給我,我相信劉備肯定也是有這樣的慣性思維的。
但是從劉備之後做的一些事情,包括馬良出事情以後,劉備對於馬謖的不管不問,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對於馬謖是一種什麼的心情,同時我也可以猜測當初馬良跟劉備說起自己這個地的時候說了一些什麼,長兄如父!作為從小跟弟弟玩到大的哥哥,肯定對於自己這個弟弟什麼的品格什麼的,脾氣什麼的思想都是有一定了解的。
那麼我們也可以猜測劉備當時提醒諸葛亮這句話是否是馬良的原話。
當然,歷史證明劉備的眼光是毒辣的,他說的那句話沒有錯,也正是因為馬謖斷送了北伐最好的一次機會。
6#小刀三國
劉備在臨終前確實對諸葛亮說過這樣一句話: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後來馬謖果然出現了一大失誤,即街亭失守,令首次蜀漢的北伐落魄而歸。
那麼就有些奇怪了,劉備是怎麼看出馬謖此人不可大用的呢?馬謖
其一,劉備有識人的本事。
身為人主,對自己的手下必須要足夠的瞭解,才能用之信之,劉備是個懂得察言觀色的君主,比如提拔魏延,魏延跟隨劉備第一批入蜀,幾次戰役,劉備就能看出這個人能不能擔當大任了?果然把漢中要塞給了魏延守護!而馬謖也是隨著劉備入蜀的,佔據益州後,先後擔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等等,可見劉備一直在看他的表現為人啥的,長時間的對他考察,性情品行已經摸得八九不離十了。
諸葛亮和馬謖
其二,透過他人的評價以及議論。
馬謖的哥哥馬良,比馬謖混的好,官至侍中,可見相對於馬謖,劉備更寵愛馬良!
而馬良和馬謖是親兄弟,誰能比馬良更瞭解馬謖呢?馬謖有幾斤幾兩,作兄長的肯定一清二楚呀。
劉備私下裡肯定和馬良等人議論過這事,馬謖言過其實的缺點可能是馬良透露出來的。
也難怪當時傳言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7#歷史簡單說
個人覺得劉備並沒有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話,這個是陳壽自己加上去的,主要是為了說諸葛亮識人不明,在劉備都跟他說馬謖不可大用了,還非得用馬謖。
那為什麼陳壽要加這麼一句話呢,我呆會兒再說,我們先來看看劉備託孤白帝城的情況。
我們知道劉備託孤於白帝城,然後託孤大臣有兩位,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李嚴,那我們來看看當時劉備都說了哪些話。
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夠安國,終成大事,如果阿斗可以輔佐,那就麼輔佐他,如果阿斗不行的話,那就取而代之吧,諸葛亮回答道:我一定竭盡全力的輔佐阿斗的。
劉備還對另外一個兒子魯王劉永,你要像對像父親一樣對待丞相。
劉備還給阿斗留了一個遺詔,說了一些對阿斗勸勉的話,比如那句著名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然後也同樣交待阿斗要像父親那樣對待丞相。
這個才是劉備在託孤前做的事情,一方面是交待託孤的大事,另外一方面就是對兒子的一些話,而馬謖還只不過是一個外郡的太守,根本還不入劉備的法眼,劉備不大可能在臨終的前還要提馬謖這樣的一小角色,也沒有提到其他任何人物。
我們再來說說,陳壽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馬謖的街亭之敗後,馬謖等人被殺,而陳壽的父親也同樣受到了髡刑,另外因為陳壽之前是諸葛瞻的部下,諸葛瞻輕視陳壽,所以陳壽說諸葛瞻只會畫畫寫字,名過其實,當時很多人都對十分的不認同。
陳壽之所以加這麼一句話,就變成了,諸葛亮不顧劉備的勸解,而重用馬謖,最後才有街亭之敗。
用人上面,沒有人能夠絕對用對的,即使是劉備,用了張飛丟徐州,用了關羽丟荊州,還有曹操用了夏侯淵丟漢中。
8#初心如舊
劉備是如何得出“馬謖不可大用“這個結論的?
提問的問題在三國志,三國演義中都沒有明確記載,只能根據理解推測,聯想試作答覆了。
人的認識是從實踐中總結得出,不會憑空產生。
所以,很可能的情況是,劉備看到諸葛亮和馬謖,平時走得很近,因為劉備以前對諸葛亮很看重,所以對馬謖也就比較留意。
馬謖善於謀劃演說,也能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建議,但可能不善於落實,只注意誇誇其談,不注重實幹,不愛參與實踐活動,也就是個空談家,當然具體的事例,現在也提不出來,但肯定是有的。
在正常情況下,劉備可能礙於情面,不好意思給諸葛亮說,但在白帝城託孤時,已經是非常時刻,再不說就沒有機會了,而且,劉
備把阿斗託付給諸葛亮,就不能再有啥保留,管用不管用是另一回事,說出來就是負責任,這就是劉備臨死前,特意叮囑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的真實目的,可能劉備自己也沒想到,這竟然靈驗到極致,成了流傳千年的經典範例。
(14:00)
9#文子WZW
馬謖是被諸葛亮間接害死的司馬懿和張合領兵十萬而馬謖和王雙只有區區兩萬人就是別人打消耗戰也會把蜀軍打敗好像是諸葛亮戰略性失誤馬謖背鍋
10#步武堂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對諸葛亮提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後來因為失了街亭而“鼎鼎大名”的馬謖,但那個時候,馬謖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劉備對馬謖的評價是:我看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在劉備彌留之際,要給諸葛亮交代的事情想必有很多,也都很重要,比如託孤之事,劉備就處理的很好:我那兒子我知道,各方面都不如你諸葛亮,你看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你就取而代之。
然後,把兒子劉禪叫到近前:以後待丞相如侍父,要聽丞相的話。
劉禪一個頭磕下去,諸葛亮變“相父”,從根上斷了諸葛亮篡位的念頭——假如這個念頭他真的有的話。
在這麼重要的場合,專門關注一個人的使用,說明劉備已經看出了一些他很擔心的事情的苗頭,那就是在他死後諸葛亮要準備重用馬謖,而一旦重用馬謖,很可能會在某個重要的節點給蜀漢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是災難。
那麼,劉備又是憑什麼做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樣的判斷的呢?
這個對馬謖評價的情節,《三國志》裡面有記載,《三國演義》裡面也有描述,說明這個判斷並非杜撰,而是真的有這麼一回事。
但是,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關於劉備做出這個“英明的判斷”的依據的記載,那麼我們只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來進行合理的推理,當然,有一個結論,就是劉備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一,識人用人的能力是很厲害的。
馬謖兄弟五人,馬謖最小。
自荊州起,馬家五兄弟跟隨劉備直到入川,五兄弟當中,馬良是名聲最大的,也是能力最強的,所以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口碑,白眉即馬良,因為他的眉毛是白的。
馬良一直跟隨在劉備左右,相當於劉備的秘書(參軍)。
劉備對馬良一直是讚賞和信任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劉備對馬謖的瞭解,基本上來自於馬良口中。
因為馬謖和劉備應該是沒有見過幾面。
劉備對馬謖的評價很直接,就是“言過其實”。
那麼劉備如何知道馬謖的“言”和“實”的呢?
我猜測,由於劉備對馬家兄弟總的來講是比較重視的,加上現實當中馬良的表現又比較出色,所以對馬家兄弟的言行多一些關注也是情理之中。
同樣可以想象,馬謖此人儘管當時只是一個地方官員,但是他還是有自信有抱負的,所以有記載馬謖經常到諸葛亮那裡去“聊天”,免不了高談闊論,表現自己在軍事方面的才能,諸葛亮對馬謖的見識,尤其是軍事上的見解也是很讚賞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劉備對於馬謖作為地方官的“政績”是不滿意的,這種不滿意是相對於他所瞭解的馬謖的“高談闊論”方面的“出色”而言。
按照劉備幾十年戎馬生涯的經驗,他堅信“說的好,不如做的好”。
估計這樣的事例,在劉備的觀察過程中肯定不止一次。
所以,言過其實,應該是劉備“聽其言,觀其行”的結果——在託孤之時,無端猜測一個人,既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邏輯。
但同時,劉備認為馬謖並非“不可用”而是“不可大用”,說明劉備對馬謖的能力和特點琢磨的挺透——可以參贊軍務,不可獨擋一面。
不得不佩服老劉家的人,從劉邦起就會識人用人。
諸葛亮是個很厲害的人,作為軍師的諸葛亮,為劉備定戰略,為劉備東征西戰出謀劃策,甚至領兵交戰,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劉備就近乎於啥也不是。
所以,諸葛亮把劉備僅僅看成是自己的主公而已,他並不認同劉備在軍事上,政治上甚至治國方略上有比自己更高的才能,尤其是白帝城劉備評價馬謖之時,正是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執意為關羽張飛報仇而御駕親征東吳,遭陸遜“火燒連營”毀滅性打擊後敗走白帝城託孤與他的時候,這時候的諸葛亮除了可憐劉備,相信打心眼裡不會在乎劉備對他“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忠告。
果然,諸葛亮還就是重用了馬謖,不但重用,還信任並欣賞,大有培養接班人的意思——不然的話他不會把守街亭這樣的關乎第一次北伐全域性的可看做獨擋一面的重任交給馬謖,這一方面是對馬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對馬謖寄予希望。
然而,馬謖還就真的掉了鏈子,還是以“剛愎自用”的方式掉的鏈子,說明馬謖既不值得信任,也不值得重用。
付出巨大代價的諸葛亮放聲大哭,這個哭,絕不是心疼馬謖,而是他終於知道,他的主公不止會刁買人心,不止會哭,還會“知人善用”。
其實,諸葛亮忘了,當初要不是劉備在“知人善用”方面有獨到之處的話,何來“三顧茅廬”?
發表回復
相關內容三國時期的馬謖被諸葛亮器重,卻被劉備認為是言過其實,是為什麼?劉備看出馬謖不堪大用,諸葛亮為什麼看不出來,還依然重用他導致街亭失守?劉備白帝城託孤,提醒馬謖不可大用,諸葛亮為何不聽?劉備臨終前,為什麼別的都不說,卻一定要說“馬謖不可大用?劉備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為什麼諸葛亮還要重用馬謖呢?為什麼劉備能知道馬謖“言過其實”的底細?劉備臨終前說“馬謖不可大用”,諸葛亮為何不聽?白帝城託孤,劉備為什麼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劉備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為什麼沒有差評魏延?
∧市場營銷環境對企業的營銷活動將會產生什麼影響?特別是經濟因素是如何影響的?∨黃梅戲是起源於黃梅嗎?為什麼叫黃梅戲?
熱門排行
怎麼謝謝別人的心意?以《我心中的諸葛亮》寫一篇作文?大家好,我想問一下,男孩子右手第三個手指帶戒指代表什麼意思?駕駛證路考真的那麼難嗎?為什麼會有些練的好的一考就掛,反而練的差的一考就過呢?養好蟹爪蘭一點也不難,做好每個階段的養護就行?真石漆配比表?描述C羅的初中英語作文?沒有小鍵盤怎麼按出任務管理器?容聲五門冰箱好不好?景楊春柔雅38度多少錢?
延伸文章資訊
- 1【心得】【歷史亂談】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其典故出自於《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附馬謖》:「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後來馬謖也因為「失街亭」的事蹟, ...
- 2言過其實
晉‧陳壽《三國誌‧蜀志‧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2.語譯. 所說的話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比喻說話過分夸張,不符合實際。言,語言。過 ...
- 3【心得】【歷史亂談】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 三國志系列
其典故出自於《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附馬謖》:「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後來馬謖也因為「失街亭」的事蹟, ...
- 4言過其實[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典故說明, 東漢應劭所著 ...
- 5言過其實 - 基隆市武崙國小成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