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皇民化與認同:以小說中的人物類型為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鍵字: assimilation policy;同化政策;imperialization policy;Japanization;identity;the colonizer;the colonized;皇民化政策;日本化;身分認同;殖民者;被殖民者.
Skipnavigation
中文
English
中興大學機構典藏NCHUInstitutionalRepository
中興大學機構典藏DSpace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NCHUInstitutionRepository
文學院
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請用此HandleURI來引用此文件:
http://hdl.handle.net/11455/8905
標題: 同化、皇民化與認同:以小說中的人物類型為例Assimilation,Imperialization,Identity:
CharactersintheNovelsasexamples
作者: 黃文雀Huang,Wen-Que
關鍵字: assimilationpolicy;同化政策;imperializationpolicy;Japanization;identity;thecolonizer;thecolonized;皇民化政策;日本化;身分認同;殖民者;被殖民者
出版社: 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 一、圖書
(一)討論文本:
1. 中島利郎.周振英編著,《台灣作家全集別集-周金波集》,台北:前衛,2002年。
2. 林瑞明,《賴和全集(-)小說卷》,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
3. 陳火泉,〈道〉,《民眾日報副刊》,1979年7月7日~8月16日第12版。
4. 張恆豪,《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
5. 張恆豪,《龍瑛宗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
6. 張恆豪,《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7. 張恆豪,《王詩琅、朱點人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二)中文專書:
1. 王學新,《日治時期台灣保甲制度之研究》,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9年。
2. 王曉波,《台灣意識的歷史考察》,台北:海峽學術,2001年。
3. 朱惠足,《「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臺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台北:麥田,2009年。
4. 江燦騰、陳正茂,〈政治抗爭運動與皇民化運動下的台灣〉,《新文學史讀本》,台北:東大,2008年。
5. 吳三連、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葉榮鐘,《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6. 吳文星著,《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
7. 呂正惠,《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遠流,2000年。
8. 李永熾,〈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理念的形成〉,《日本近代史研究》,台北縣:稻禾,1992年。
9. 李恭蔚,《東亞近代史》,高雄:春暉,2000年。
10. 李郁蕙,《日本語文學與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11.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台北:聯經,1998年。
12.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出版社,2002年。
13. 林國章,《民族主義與台灣抗日運動》,台北:海峽學術,2004年。
14. 林瑞明,《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台北:允晨,1993年。
15.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台北:允晨,1996年。
16.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1996年。
17. 林鎮山,〈土地、「國民」、尊嚴-論〈奔流〉與〈偶然生為亞裔人〉的身份建構與認同〉,「世華文學專題討論會」世華文學研究中心,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2000年。
收入著作:《台灣小說與敘述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18. 垂水千惠著,凃翠花譯,《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1998年。
19. 施淑,〈龍瑛宗文學思想初探〉,《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臺大中文系編印,2001年。
20. 洪麗完、張水楨、李力庸、王昭文編著,《臺灣史》,台北:五南,2005年。
21.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年。
22. 荊子馨,《成為「日本人」》,台北:麥田,2006年。
23.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1995年。
24. 盛清沂、王詩琅、高樹藩編,《台灣史》,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
25.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玉山社,2005年。
26. 許俊雅,《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台北:史文哲,1994年。
27. 陳千武,《活著回來──日治時期台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台北:晨星出版社,1999年。
28. 陳芳明,《左翼台灣》,台北:麥田,1998年。
29. 陳芳明,《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1998年。
30. 陳芳明,〈第七章皇民運動下的四○年代文學〉,《聯合文學》,187,2000年。
31. 陳建忠,《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台北:五南,2004年。
32. 陳建忠,《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年。
33. 郭洪紀,《文化民族主義》,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34. 陳培豐,《「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2006年。
35. 陳萬益,〈夢境與現實──重探「奔流」〉,《于無聲處聽驚雷》,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局,1996年。
36.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台北:遠流,2008年。
37. 彭瑞金,〈龍瑛宗──活躍於戰爭時期的小說家〉,《台灣文學步道》,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編印,1998年。
38. 彭瑞金,〈周金波〉,《歷史迷路文學引渡》,台北縣:富春,2000年。
39.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台灣史》,台北:五南,2002年。
40. 黃英哲/王惠珍,《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四冊》,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41. 蔡錦堂編著,《戰爭體制下的台灣》,台北:日創社文化,2006年。
42. 羅吉甫著,《野心帝國—日本經略台灣的策謀剖析》,台北:遠流,1992年。
43. 羅純成,〈龍瑛宗研究〉《龍瑛宗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三)翻譯書籍
1. ErnestGellner著,李金梅譯,《國族主義》,台北:聯經,2000年。
2. PercyB.Lehning編著,許雲翔等譯,〈真實與想像的共同體:民族脫離的較好與失敗案例〉,《分離主義的理論》,台北縣:韋伯,2001年。
3.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臺政》,台北:海峽學術,2003年。
4. 巴特‧摩爾-吉爾伯特(BartMoore-Gilbert)著,彭淮棟譯,《後殖民理論》,台北:聯經,2004年。
5.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警察沿革誌出版委員譯,《台灣社會運動史》,台北:創造出版社,1898年。
6. 弗朗茲‧法農(Frantz)著,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2005年。
7.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4年。
8.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W.Said)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2004年。
9. 垂水千惠著,凃翠花譯,《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1998年。
10. 約翰‧雷克斯(JohnRex)著,顧駿譯,〈社會學概念及族類與種族關係領域〉,《種族與族類》,台北:桂冠,1991年。
11. 楊威理著,陳映真譯,《雙鄉記──葉盛吉傳》,台北﹕人間出版社,1995年。
12. 藤井省三著,張季琳譯,〈日語作家之死──追悼周金波〉,《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2004年。
13. 鶴見俊輔原著,邱振瑞譯,《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台北:行人,2008年。
二、學位論文:
1. 井手勇,《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2. 王郁雯,《台灣作家的「皇民文學」(認同文學)之探討──以陳火泉、周金波的小說為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3. 王景苡,《書寫「精神血液」──皇民化時期台灣小說的「民族」再現》,中興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
4. 石香川代子,《周金波〈志願兵〉析論》,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5.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6. 吳玥瑜,《日據時期台灣同化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日研所碩士論文,1990年。
7. 姚蔓嬪,《王昶雄小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8. 張韶筠,《日本統治期戰時體制下有關台灣文學之考察-以陳火泉的「道」為中心》,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9. 許維育,《戰後龍瑛宗及其文學研究》,清華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8年。
10. 許麗芳,《戰鬥與追尋、衝擊與消沉:皇民文學中的知識份子心靈》,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三、期刊論文:
1. 丘秀芷,〈黃昏的荒原──訪龍瑛宗先生〉,《文訊》18,1985年6月,頁210-227。
2. 辻義男著,柳書琴譯,〈周金波論──以系列作品為中心〉,《文學台灣》8,1993年10月,頁237-247。
3. 徐秀慧,〈陰鬱的靈視者:龍瑛宗──從龍瑛宗的藝術表現看其在台灣文學史上的歷史意義〉《臺灣新文學》7,1997年4月,頁296-307。
4. 張恆豪,〈反殖民的浪花──王昶雄及其代表作「奔流」〉,《暖流》2:2,1982年。
5. 張恆豪,〈「奔流」與「道」的比較〉,《文學台灣》4,1992年9月,頁243-259。
6. 張恆豪,〈日據下台灣創作界的麒麟兒-朱點人〉,《台北畫刊》394,2000年11月,頁45-46。
7. 張恆豪,〈悲憫臺灣女性命運--龍瑛宗寫盡美麗與哀愁〉,《書香遠傳》45,2007年2月,頁48-49。
8. 莫素微,〈戰爭、同化與階級──〈志願兵〉與公民身分的追尋〉,《台灣文學學報》10,2007年月6,頁131-161。
9. 許明珠,〈近代與傳統的權衡──我讀王昶雄的〈奔流〉〉,《台灣文學》171,2000年8月,頁28-37。
10. 陳明姿,〈王昶雄的〈奔流〉──「殖民地知識分子的迷失」〉,「後殖民主義-台灣與日本」研討會,2002年。
11. 陳芳明,〈第七章皇民運動下的四○年代文學〉,《聯合文學》187,2000年。
12. 陳建忠,〈反殖民文學的文學形式──論賴和小說中的對話性敘事〉,《國文天地》17:10,2002年3月,頁9-16。
13. 陳建忠,〈解構殖民主義神話---論賴和文學的反殖民主義思想〉,《中外文學》31:6,2002年11月,頁93-131。
14. 陳修齊,〈殖民時代的困局-朱點人的〈脫穎〉〉,《聯合文學》16:2,1999年12月,頁50-56。
15. 陳家煌,〈保正伯的矛盾-論蔡秋桐及其小說〉,《台灣文藝》166,1999年2月,頁40-57。
16. 陳龍廷,〈日治時代台灣知識份子的內在殖民論述──以「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為例〉,《文學台灣》54,2005年4月,頁216-237。
17. 陳鵬仁,〈日治時代歷代臺灣總督府簡介〉,《人文與社會學報》1:7,2005年12月,頁1-6。
18. 彭瑞金,〈打下第一鋤,撒下第一粒種子──賴和與臺灣文學〉,《國文天地》7:5,1991年10月,頁12-16。
19. 游勝冠,〈在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徘徊──又見一場以「皇民文學」、「日人作家」為焦點的台灣文學論戰〉,《水筆仔》5,1998年6月,頁10-19。
20. 藤井省三著,張季琳譯,〈周金波特輯〉,《文學台灣》23,1997年7月,頁193-248。
摘要: 本論文由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實施的同化政策和皇民化政策切入,探討日治時期台灣小說中呼應同化政策、皇民化政策的人物與日本的殖民政策之間的關聯性,藉此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認同政策的動機及認同傾斜程度,並試圖為其描繪出他們於追求日本化的道路上,內心所隱藏的掙扎心靈圖像。
第二章以日治時期台灣小說中呼應同化政策的人物為討論主題,由「殖民地時期台灣的同化政策」、「擔任低階公職的台灣人」、「幻想成為日本人」、「民族不平等下的挫敗」四個主題切入,先了解1937年以前日本殖民政府實施同化政策的具體內容與目的,爾後再透過賴和〈補大人〉、蔡秋桐〈保正伯〉、朱點人〈脫穎〉和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等作品,探討日本殖民政府如何透過同化政策來影響處於被動位置的台灣人,並改變了台灣人對於國家及文化的認同。
第三章以日治時期台灣小說中呼應皇民化政策的人物為討論主題,由「殖民地時期台灣的皇民化政策」、「追求日本化與回歸鄉土間的認同掙扎」、「傾心日本精神的台灣人」三個主題切入,先了解皇民化時期(1937年至1945年)日本政府強力推行皇民化政策的具體內容及目的,再透過王昶雄〈奔流〉和陳火泉〈道〉探討日本殖民政府如何透過皇民化政策來深入影響台灣人,讓有些台灣人除了認同日本文化外,甚至積極主動的追求日本化的過程。
第四章延續上一章主題,探討皇民化時期的人物,由「超越血緣的『日本精神』」、「台灣傳統和日本神道信仰之間」兩個主題切入,分別探討周金波〈志願兵〉和〈氣候、信仰與宿疾〉兩篇作品。
從小說中可以發現,作者以委婉的手法呈現出台灣人雖然以皇民自居,但無論他們如何積極展現日本化之生活型態,並於思想上注入日本精神,日台民族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始終存在。
本論文透過賴和、蔡秋桐、朱點人、龍瑛宗、王昶雄、陳火泉、周金波等作家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描寫,藉由台灣當時的歷史背景探討台灣人民必須承受身為被殖民者不得不面對的痛苦與選擇,這是處在今日的台灣人完全難以想像的殖民地處境。
筆者透過多方面的視角來針對這些作品進行詮釋與思考,希冀讀者能用更謹慎的態度來看待當時的作家與作品,避免單方面或政治性的定位,並以更多面向了解台灣過去的歷史與文化。
ThisthesiswillcutinfromtheperspectiveofassimilationandimperializationpolicyimplementedinTaiwanduringJapanesecolonialgovernment,andexploretherelationoffiguresinTaiwanesenovelsunderJapanesecolonialperiodthatechotoassimilationandimperializationpolicytothatofcolonialpolicy.Assuch,itwouldanalyzethemotiveoffiguresthatfindrecognitiontothepolicyofdegreeoftheiridentitytitle.Besides,itwouldalsoattempttodescribethespiritualstruggleimagehiddenwithinontheirpathstrivingforJapanization. Inthesecondchapter,thefiguresinTaiwanesenovelthatechotoassimilationpolicyduringJapaneserulearebasedonasthethemefordiscussion,andithascutintothesediscussionsfromfourrespectivethemesas“assimilationpolicyinTaiwanduringcolonialrule,”“Taiwaneseworkingaslow-hierarchycivilservant,”“fantasizingintoJapanese,”and“setbackunderracialinequality.”ItwillfirstappreciatethesubstantivecontentandobjectiveJapanesecolonialgovernmentimplementedassimilationpolicybefore1937,andthenconductfromtheworksofLaiHe's“ThePolice”,CaiQiuTong's“UncleHeadman”,ZhuDianRen's“Stand-Out”,andLongYingZong's“TheTownPlantedwithPapayaTrees”toexplorehowTaiwanesethatwerefoundinpassivestatushadbeenaffectedbyassimilationpolicybyJapanesecolonialgovernment,andhowithadchangedTaiwaneseintermsofrecognitionforcountryandculture. Inthethirdchapter,ithasbasedonfiguresinTaiwanesethatechoedtoimperializationpolicyduringJapaneseruleasitcutsitfromthethreeperspectiveas“imperializationpolicyofTaiwanduringJapaneserule,““identitystrugglebetweenpursuitofJapaneseimperializationandreturntonativeland,”“TaiwaneseinfondnessofJapanesespirit.”Itwill,firsofall,appreciatethesubstantivecontentandobjectivethatJapanesegovernmentvehementlyimplementedimperialization,andthenconductfromtheworksofWangChang-Xiong's“TheTorrents”ChenHuo-Quan's“Dao”toexplorehowTaiwanesewereprofoundlyaffectedbyimperializationassimilationpolicybyJapanesecolonialgovernment,sothatTaiwanhadfinallynotonlyfindrecognitionwithJapaneseculture,butalsoactivelypursueforJapanization. Incontinuationtothethemeofpreviouschapter,thefourthchapterwillexplorefiguresduringimperialization,anditwillcutinfromtwoperspectivesas“SurpassingBlood,”and“BetweenTaiwaneseTraditionandJapaneseShintoBelief”asitwillrespectivelylookintotwoworksas“Climate,BeliefandChronicDisease”and“VolunteerSoldiers”byZhoJin-Po.ItisfoundfromthenovelsthatwriterhasresortedtoeuphemisticmeasurestodemonstratethoughtTaiwanhadreckonedthemselvesasimperialnationalsunequalrelationshipbetweenTaiwaneseandJapanesehasalwaysexisted,nomatterhowtheyhadactivelydemonstratedtheirJapanesestyleoflife,andinjectedwithJapanesewaysofdeliberationintotheirthoughts. ThisthesishasconductedfromfigurecharacterizationinliteratureworksbywritersasLaiHe,CaiQiuTong,ZhuDianRen,LongYingZong,WangChang-Xiong,ChenHuo-Quan,andZhoJin-PotoappreciatehistoricalbackgroundofTaiwanesebackthenastheyneedtoconfrontsuchinevitablepainandchoiceundercolonialrule,andsuchcolonialstatusishardforpeopleonTaiwantodaycaneverimagine.Thewriterhasmadeuseofanglesfromseveralperspectivestofocusontheseworkstocarryoutinterpretationanddeliberation,inthehopethatreaderscanusemorecautiousattitudetoviewaboutwritersandworksthen,avoidunilateralorpoliticalpositioning.Furthermore,itwouldalsoappreciatepastcultureandhistoryofTaiwanwithmorediversifiedaspects.
URI: http://hdl.handle.net/11455/8905
其他識別: U0005-1801201121093700
顯示於: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TAIR相關文章
國立交通大學 - 「漢學」與近代日本政治思想的展開和越境──「同文」想像與亞洲主義、國族主義的興起──/藍弘岳;Hung-YuehLan
GoogleScholarTM
檢查
在IR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延伸文章資訊
- 1同化、皇民化與認同:以小說中的人物類型為例
關鍵字: assimilation policy;同化政策;imperialization policy;Japanization;identity;the colonizer;the colo...
- 2內地延長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同化政策與內地延長主義
- 3皇民化政策完整相關資訊
提供皇民化政策相關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皇民化運動姓氏、同化政策皇民化政策、皇民化運動心得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4在日治時期下的台灣
同化(內地延長主義)時期(1915年-1937年): ... 派任為台灣的首任文官總督,他以同化政策為統治的基本方針。同化政策的精神 ... 皇民化政策時期(1937年-1945年):.
- 5皇民化運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