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量子衛星項目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項目之一,也是是「十三五」的重點計劃 ... 兩個量子纏結光子被分發到相距超過1200公里的距離後,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的 ...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東八區標準時間(UTC+8)。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所屬組織中國科學院主製造商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1]任務類型量子科學實驗入軌時間2016年8月16日1時51分29.789秒發射時間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04.546秒運載火箭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遙三十二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任務時長兩年COSPARID2016-051ASATCATno.41731質量631公斤軌道參數軌道類型太陽同步軌道傾角97.36°[2]遠拱點584公里[2]近拱點488公里[2]週期94.6分鐘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語:QuantumExperimentsatSpaceScale,簡稱QUESS[3]),定名為墨子號[4][5],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6],質量為631公斤,設計壽命2年[7]。

量子衛星項目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項目之一,也是是「十三五」的重點計劃之一,[8]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總負責,於2011年12月立項[9]。

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正在運行該衛星的歐洲接收站。

[10][11]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衛星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12][13],成為全球第一顆設計用於進行量子科學實驗的衛星[14][15]。

這是一項概念驗證項目,旨在促進長距離的量子光學實驗,以允許開發量子加密和量子隱形傳態技術。

[16][17][18]量子加密使用量子纏結原理,可以絕對檢測到是否有第三方在傳輸過程中截獲了消息。

[19] 2017年6月16日,墨子號首先成功實現兩個量子纏結光子被分發到相距超過1200公里的距離後,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的狀態[20]。

2019年,墨子號整體實驗設計獲美國《科學》雜誌評選得克利夫蘭獎[21]。

目次 1命名 2背景 3任務及有效載荷 3.1任務 3.2有效載荷 3.3工作原理 4後續 5科研貢獻 6戰略意義分析 7相關搭載 8參考文獻 8.1引用 8.2來源 9外部連結 10參見 命名[編輯] 量子衛星命名為「墨子號」,是為了紀念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在物理學尤其是光學領域的突出成就,在他所著的《墨經》中歸納出「光學八條」。

[22]其中包括兩千多年前,墨子進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最先發現了光沿直線傳播這一光學領域最重要的科學原理[23],奠定了光通信的基礎。

而且他也提出了「粒子論」的雛形,關於「端」的論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間的,是物體不可再細分的最小單元。

[4][24][25][26] 以科學先賢為科學衛星命名以彰顯研發國家的文化和科學成就,亦是國際慣例。

[22] 背景[編輯] 參見:量子密碼學和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密鑰分發基於量子纏結的原理,向通信雙方發送量子纏結態的光子。

根據物理學理論,無論相距多遠,一對纏結量子只要其中一粒狀態產生變化,另外一粒亦會立即出現相應的轉變。

[27]由於任何外界的測量都會改變量子纏結的形態,因而一旦密碼被竊聽,雙方都會獲知,而放棄此次通信。

[28] 但是光纖本身存在損耗,而且會導致纏結品質下降;而近地面自由空間通信又受到天氣、障礙物和地面曲率的影響;因而廣域光量子傳輸轉向採用衛星中轉的方式。

[29]中國在2012年成功實現了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青海剛察湖兩岸長達97公里的自由空間量子信道[30],亦於2013年成功完成國際上首次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地基驗證試驗,克服衛星與地球之間的相對運動偏差及大氣層傳輸耗損[31][32],證實了量子態隱形傳輸穿越大氣層的可行,為基於衛星中繼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網奠定基礎。

任務及有效載荷[編輯] 任務[編輯] 合肥興隆南山德令哈麗江阿里維也納地面站分佈「量子密鑰分發實驗」:興隆與南山/興隆與維也納「量子纏結分發實驗」:南山與德令哈/德令哈與麗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阿里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軌運行兩年期間將執行四項實驗任務以達成兩大科學目標:進行經由衛星中繼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及進行「星地雙向纏結分發實驗」與「空間尺度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四項實驗皆為世界上首次開展[29][33][34][35]。

衛星同時會透過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機開展與地面通信接收站之間的實時「星地雙向雷射通信技術演示試驗」,為第二代雷射通信設備,速率達5Gbps[36][37][38]。

為了執行這些任務,除了衛星和位於安徽合肥的量子科學實驗中心之外,地面上也建設了四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分別位於河北興隆、新疆烏魯木齊南山、青海德令哈、雲南麗江),以及位於西藏阿里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1][39][24][7]。

除此以外,奧地利科學院和維也納大學的科學家也與中國方面合作,在維也納和格拉茨設置了量子通信地面站[40][41][42]。

一旦中國國內的實驗結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嘗試在中國與奧地利維也納的量子光學和量子資訊研究所(英語:InstituteforQuantumOpticsandQuantumInformation)(IQOQI)之間建立一個國際QKD信道-地面距離為7,500 km(4,700 mi),可能還有其他歐洲量子通信地面站[43][44]。

有效載荷[編輯] 衛星上搭載的主要有效載荷有5個,分別是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纏結發射機、量子纏結源、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系統、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機[1][45][46][36]。

單個光子傳送距離逹500公里,為了實現同時瞄準兩個地面站進行光通信,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進行一體化設計,具備兩套獨立的有效載荷指向機構,通過姿控指向系統協同控制,實現時刻矯正位置、姿態,精確對準地面接收器,精度可以達到普通衛星的10倍,是此前世界上未曾達到的精細度[47][28][1][9]。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抓總負責量子衛星工程。

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創新研究院是衛星系統的總體單位。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牽頭負責有效載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參與研製有效載荷分系統[12]。

工作原理[編輯] 後續[編輯] 如果這次量子衛星通信實驗順利完成,下一步將計劃研究「星間量子通信技術」等,發射更多量子通信衛星,在2020年建成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通信網絡,在2030年建成20顆衛星規模的全球量子通信網絡。

[48][28][24] 科研貢獻[編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里級基於纏結的量子密鑰分發,堵塞了過去量子衛星作為中繼節點時的安全漏洞。

該實驗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如同給千公里級安全量子加密通訊裝上「金鐘罩」。

2020年6月15日,該研究成果以題為「基於纏結的千公里級安全量子加密(Entanglement-basedsecurequantumcryptographyover1,120kilometres)」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

《自然》雜誌審稿人稱讚該工作」展示了一項開創性實驗的結果」和「這是朝向構建全球化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甚至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一步」,不依賴可信中繼的長距離纏結量子密鑰分發協議實驗的實現是一個里程碑」。

[49][50] 戰略意義分析[編輯] 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告訴路透社,指該項目在國防領域具有「巨大的前景」。

[51]該衛星提供了北京與烏魯木齊之間的絕對安全通信。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此次發射使中國領先於競爭對手,並使他們更接近建構一個完全防止黑客的通訊方式。

並指出該計劃應是受美國全球監控計劃所激勵而加快推動。

美國在2013年被前CIA員工愛德華·斯諾登揭發,在全球範圍內祕密監聽多國領袖及重要人物,引起巨大的政治及安全爭議。

因此為了隔絕被敵對國家監控,中國致力投入量子技術,墨子號衛星因此又稱其為「後斯諾登時代的衛星」。

[52][53][54][55] 相關搭載[編輯]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次「一箭三星」同時發射墨子號量子衛星、力星一號稀薄大氣科學實驗衛星及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設計研製的³Cat-26U立方體衛星。

力星一號重110公斤,由中科院力學研究所與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聯合研製,分離後降軌至100-150公里近地軌道,開展稀薄大氣環境探測等科學實驗,是迄今為止運行軌道最低、速度最快的人造地球衛星[56]。

8月19日,完成任務再入大氣層。

³Cat-2衛星重7公斤,它是³Cat系列的第二顆小衛星,攜帶了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載荷(GNSS-R)用於地球觀測,在量子衛星分離後33秒與運載火箭分離[57]。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01.11.21.3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圆满成功.新華社.2016-08-16[2016-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  ^2.02.12.2"QUESSlaunchedfromthecosmodromeonGobidese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ceflights.news.[2016年8月17日].Retrieved17August2016. ^StrategicPriorityProgramonSpaceScience.NationalSpaceScienceCenter,CAS.[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1)(英語).  ^4.04.1李瑜.发射在即!世界第二颗量子卫星定名“墨子号”.科學網.中國科學報社.2016-08-15[2016-09-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NationalInstitut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World'sfirstdemonstrationofspacequantumcommunicationusingamicrosatellite.ScienceDaily.2017-07-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王瑩.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轨交付-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17-01-18[2019-09-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4).  ^7.07.1量子卫星凝聚“上海智慧”.中國科學院.文匯報.[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EdwardWong.ChinaLaunchesQuantumSatelliteinBidtoPioneerSecureCommunications.NewYorkTimes.16August2016[19August2016].  ^9.09.1吳晶晶.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7月择机发射.新華社.2016-05-28[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0).  ^FirstQuantumSatelliteSuccessfullyLaunched.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16August2016[17August2016].  ^Wall,Mike.ChinaLaunchesPioneering'Hack-Proof'Quantum-CommunicationsSatellite.Space.com.Purch.16August2016[17August2016].  ^12.012.1梁曉輝.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中國新聞網.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16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16日).  ^量子卫星工程星箭出厂审定会在京召开.中國科學院.2016-07-01[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4).  ^ElizabethGibney.Chinesesatelliteisonegiantstepforthequantuminternet.Nature.2016-07-27[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30)(英語).  ^李瑜;趙金龍.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圆满成功.科學網.中國科學報社.2016-08-16[2016-09-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0).  ^JuanYin,YuanCao,Yu-HuaiLi,Sheng-KaiLiao,LiangZhang,Ji-GangRen,Wen-QiCai,Wei-YueLiu,BoLi,HuiDai,Guang-BingLi,Qi-MingLu,Yun-HongGong,YuXu,Shuang-LinLi,Feng-ZhiLi,Ya-YunYin,Zi-QingJiang,MingLi,Jian-JunJia,GeRen,DongHe,Yi-LinZhou,Xiao-XiangZhang,NaWang,XiangChang,Zhen-CaiZhu,Nai-LeLiu,Yu-AoChen,Chao-YangLu,RongShu,Cheng-ZhiPeng,Jian-YuWang,Jian-WeiPan.Satellite-basedentanglementdistributionover1200kilometers.QuantumOptics.2017,356:1140–1144.arXiv:1707.01339 .  ^Ren,Ji-Gang;Xu,Ping;Yong,Hai-Lin;Zhang,Liang;Liao,Sheng-Kai;Yin,Juan;Liu,Wei-Yue;Cai,Wen-Qi;Yang,Meng;Li,Li;Yang,Kui-Xing.Ground-to-satellitequantumteleportation.Nature.2017-08-09,549(7670):70–73.Bibcode:2017Natur.549...70R.ISSN 1476-4687.PMID 28825708.S2CID 4468803.arXiv:1707.00934 .doi:10.1038/nature23675(英語).  ^Popkin,Gabriel.China'squantumsatelliteachieves'spookyaction'atrecorddistance.Science-AAAS.15June2017.  ^LinXing.Chinalaunchesworld'sfirstquantumsciencesatellite.PhysicsWorld(InstituteofPhysics).16August2016[22November2020].  ^Castelvecchi,Davide.China'squantumsatelliteclearsmajorhurdleonwaytoultrasecurecommunications.NatureNews.Nature.2017-06-15[2017-06-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6).  ^「墨子號」獲克利夫蘭獎.[2019-08-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9).  ^22.022.1我国即将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新華社.2016-08-15[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3).  ^《墨子·經說下》:「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

」 ^24.024.124.2“墨子”入轨,中国领跑量子太空竞赛.科技日報.2016-08-16[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命名为“墨子号”.新華社.2016-08-15[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9).  ^取名“墨子”彰显文化自信.新華社.2016-08-15[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3).  ^中國發射首枚量子衛星墨子號.2016-08-16[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4).  ^28.028.128.2量子卫星:开启人类保密通信新纪元.科技日報.2016-08-15[2016-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29.029.1中国量子通信研究新进展:量子卫星携四大任务即将发射.2016-06-28[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ChineseResearchersQuantumTeleportPhotonsOver60Miles.2012-05-11[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3).  ^中科院量子科学卫星先导专项成功完成星地量子通信地基验证试验.2013-05-02[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2).  ^我成功验证星地之间安全量子信道可行性为实现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科技日報.2013-05-03[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2).  ^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6-08-16[2016-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量子“京沪干线”梦想瞬间移动.解放日報.2015-12-28[2016-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墨子”升空世界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发射.2016-08-17[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3).  ^36.036.1揭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神秘面纱.2016-08-16[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我国首次空间高速相干激光通信试验将在量子卫星上开展.新華社.2016-08-16[2016-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2).  ^领跑者“墨子号”———团队融合助中国在量子科学领域占得先机.文匯報.2016-08-46[2016-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6).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中国首个量子卫星探秘.新華社.2016-05-28[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1).  ^SPACEQUANTUMCOMMUNICATION–COOPERATIONWITHCHINA.InstituteforQuantumOpticsandQuantumInformation-Vienna,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6)(英語).  ^赵彬大使会见出席维也纳空间量子通信地面站测试开通仪式的中奥嘉宾.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奧地利共和國大使館.2013-05-06[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6).  ^FIRSTQUANTUMSATELLITESUCCESSFULLYLAUNCHED.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2016-08-16[2016-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英語).  ^LinXing.Chinalaunchesworld'sfirstquantumsciencesatellite.PhysicsWorld(InstituteofPhysics).16August2016[17August20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5).  ^FirstQuantumSatelliteSuccessfullyLaunched.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16August2016[17August20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升空10年后百姓受益.2016-08-17[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央視新聞.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今成功发射.[2016-08-17].  ^中國中央電視台.探秘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卫星即将出厂.2016-05-28[2016-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中国将在2030年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卫星网络.新華社.2014-11-02[2016-08-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3).  ^“墨子号”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大公報.2020-06-17[2020-06-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ElizabethGibney.Chinesesatelliteisonegiantstepforthequantuminternet.Nature.27July2016,535(7613):478–479.Bibcode:2016Natur.535..478G.PMID 27466107.doi:10.1038/535478a .  ^Chinalaunches'hack-proof'communicationssatellite.Reuters.2016-08-16[2016-08-18].  ^JoshChin.China'sLatestLeapForwardIsn'tJustGreat—It'sQuantum.WallStreetJournal.16August2016[19August2016].  ^China'slaunchofquantumsatellitemajorstepinspacerace.AssociatedPress.16August2016[17August2016].  ^JeffreyLin;P.W.Singer.ChinaLaunchesQuantumSatelliteInSearchOfUnhackableCommunications.17August2016[19August2016].  ^LucyHornby,CliveCookson.Chinalaunchesquantumsatelliteinbattleagainsthackers.16August2016[19August2016].  ^稀薄大气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2016-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9).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与搭载的立方星³Cat-2成功发射!.599mag.com.[2016-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2).  來源[編輯] 網頁 航天見聞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中國成功發射世界上首顆量子通信衛星 參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航天主題 電信主題 物理學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 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項目: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 量子資訊 量子通信:全通型量子通信網 量子密碼學 量子計算機 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入門 潘建偉(中國量子物理學家,量子衛星計劃首席科學家) 安東·蔡林格(奧地利量子論物理學家,維也納大學物理學教授) 墨子(中國古代思想家、科學家、工程師,研究力學和光學,提出原子論「端」)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 中國航天史 國家航天局(CNSA)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CMSA) 運載火箭現役或退役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開拓者系列運載火箭 快舟小型運載火箭 研製中 長征八號R 長征九號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 飛天小型運載火箭 上面級 遠征一號 遠征二號 遠征三號 衛星遙感 返回式衛星 遙感系列衛星 高分專項工程 吉林一號 地球觀測 海洋系列衛星 資源系列衛星(部分與巴西合作) 資源一號 資源二號 資源三號 環境監測 環境減災衛星 雲海系列衛星 雲海一號 雲海二號 氣象 風雲系列衛星 軍事偵察 尖兵系列衛星 通信與廣播 東方紅系列 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二號 東方紅三號 東方紅四號 東方紅五號 中星系列衛星 鑫諾衛星 亞太衛星 亞洲衛星 烽火系列衛星 神通系列衛星 通信技術試驗系列衛星 跟蹤與數據中繼 天鏈系列中繼衛星 天鏈一號01 天鏈一號02 天鏈一號03 天鏈一號04 天鏈一號05 天鏈二號01 導航與定位 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二號、北斗三號) 中國區域定位系統 天文觀測 夸父計劃 雙星計劃(與歐洲合作)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號) 天基多波段空間變源監視器(與法國合作) 太陽風-磁層交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與歐洲合作) 愛因斯坦探針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 重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懷柔一號) 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 科學研究與試驗 實踐系列衛星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 希望一號 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 天源一號 張衡一號 張衡二號 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 太空探測器月球探測 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 一號 二號 三號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四號中繼星 四號 五號 六號 七號 八號 月球車 玉兔號 玉兔二號 小行星探測 嫦娥二號 鄭和號 行星探測火星探測 螢火一號 天問一號 火星車 祝融號 木星系探測星際快車載人航天載人飛船已完成 神舟飛船 一號 二號 三號 四號 五號 六號 七號 八號 九號 十號 十一號 十二號 十三號 未來計劃 神舟飛船 十四號 十五號 新一代載人飛船 已取消 曙光一號 貨運飛船已完成 天舟 一號 二號 進行中 天舟 三號 四號 未來計劃 天舟五號 太空站已完成 天宮一號 天宮二號 進行中 天宮太空站 天和核心艙 問天實驗艙 夢天實驗艙 未來計劃 月球科研站 已取消 天宮三號 設施航天城 東風航天城 北京航天城 上海航天城 文昌航天城 東方航天港 控制中心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測控通信系統 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中國航天測控站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轄遠望號船隊) 中國深空測控網 發射場系統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轄文昌航天發射場)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場系統 四子王旗著陸場 東風著陸場 機構政府/軍方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 解放軍總裝備部→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 航天員大隊 航天偵察局 中央企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防禦技術研究院 飛航技術研究院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科學家 錢學森 趙九章 楊嘉墀 楊南生 屠善澄 屠守鍔 王永志 王希季 戚發軔 孫來燕 孫家棟 陳芳允 竺苗龍 歐陽自遠 杜慶華 范瑞祥 胡海昌 胡世祥 黃春平 黃緯祿 龍樂豪 欒恩傑 衛一清 葉培建 莊逢甘 任新民 江綿恆 張貴田 張其彬 張慶偉 梁思禮 梁守槃 劉振興 劉永坦 謝光選 蔡金濤 陸元九 閔桂榮 李濟生 姜傑 潘先覺 朱森元 航天員 楊利偉 費俊龍 聶海勝 翟志剛 劉伯明 景海鵬 劉旺 劉洋 張曉光 王亞平 陳全 吳傑 潘占春 鄧清明 趙傳東 李慶龍 陳冬 湯洪波 葉光富 閱論編量子力學入門·數學表述·歷史基礎 狄拉克符號 波函數 量子態 態向量 態疊加原理 不確定性原理 波粒二象性 互補原理 埃倫費斯特定理 包立不相容原理 量子纏結 量子去相干 量子穿隧效應 量子測量 愛波羅悖論 貝爾不等式 密度矩陣 表述 數學表述 薛丁格繪景 海森堡繪景 交互作用繪景 矩陣力學 求和的歷史(路徑積分) 相空間表述 方程式 薛丁格方程式 狄拉克方程式 克萊因-戈爾登方程式 包立方程式 芮得柏公式 詮釋 量子力學詮釋 哥本哈根詮釋 系綜詮釋 隱變量理論 客觀坍縮理論 德布羅意-玻姆理論 多世界詮釋 一致性歷史 關係性量子力學 交易詮釋 實驗 阿弗沙爾實驗 貝爾定理的實驗驗證 波普爾實驗 戴維森-革末實驗 馬赫-曾德爾干涉儀 光電效應 量子擦除實驗 墨子號衛星 斯特恩-革拉赫實驗 雙縫實驗 薛丁格貓 伊利澤-威德曼炸彈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 物理學者 普朗克 波耳 埃倫費斯特 海森堡 薛丁格 德布羅意 玻恩 愛因斯坦 艾弗雷特 索末菲 馮·諾伊曼 費曼 狄拉克 包立 維恩 阿哈羅諾夫 玻姆 貝爾 蔡林格 交叉領域 半古典物理學 量子生物學 量子化學 介觀物理學 量子宇宙學 量子群 量子時空(英語:Quantumspacetime) 量子光學 量子混沌(英語:Quantumchaos) 技術應用(英語:Quantumtechnology) 量子線路 量子複雜性理論 量子計算機 量子密碼學 量子閘 量子邏輯(英語:Quantumlogic) 量子資訊學 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網絡(英語:Quantumnetwork) 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機器學習 進階研究 相對論量子力學 量子場論 量子重力 分類 Portal:物理學 維基共享 閱論編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一期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DAMPE) 實踐十號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QUESS)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HXMT) 二期 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EP)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 太陽風-磁層交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 重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 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台(eXTP) 分類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量子科学实验卫星&oldid=71143056」 分類:​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中國人造衛星量子信息量子光學2016年中國2016年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墨子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新聞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EnglishFrançaisLatviešu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