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中文版-歷史人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最早的一條官方修築的路—北路,即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清政府著手開山撫番的工作,闢築北、中、南三路,其中的北路即今稱之為蘇花古道。
北路北起蘇澳,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search
搜尋
太魯閣
太魯閣峽谷
國家公園
山月吊穚
進階搜尋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line Email
translate
最新消息 公路步道開放 最新消息 當季活動 活動回顧 常見問題 相關連結
遊憩資訊 太魯閣概述 旅遊指南 遊憩景點 步道探訪 服務中心 建議遊程 地圖資料 遊客須知 無障礙旅遊
生態保育 自然觀察 生物多樣性 區域特色 研究調查報告 保育工作 保育志工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環境教育 地景介紹 給老師的話 環境教案 環教剪影 環教學習單 解說志工 環教預約
歷史文化 太魯閣史話 人物訪談 太魯閣原住民 夥伴關係 社區工坊
為民服務 管理處簡介 處長專區 單一窗口 表單下載 與民有約 政府資訊公開 檔案應用專區 重大政策 雙語詞彙 問卷調查 線上報名
影音專區 文宣出版品 照片寫真 影片欣賞 桌布下載 電子書 即時影像
其他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資訊安全政策 網站維護管理規範 網站安全防護與回復機制 隱私權政策 就業資訊 太魯閣FaceBook粉絲團 太魯閣Youtube影片 太魯閣Flickr相簿
熱門關鍵字 太魯閣 太魯閣峽谷 國家公園 山月吊穚
上方連結 回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日本語 RSS
下方連結 民意信箱 隱私權政策 資訊安全政策 網站維護管理規範 政府資訊公開 個人資料保護窗口 就業資訊 政府資料開放宣告 政府分類檢索
facebookyoutubeflickr:::太魯閣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中文版太魯閣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中文版 天氣預報
氣溫:20℃
降雨:50%
上方連結 回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日本語 RSS
translate
facebookyoutubeflickr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line Email
最新消息 公路步道開放 最新消息 當季活動 活動回顧 常見問題 相關連結
遊憩資訊 太魯閣概述 旅遊指南 遊憩景點 步道探訪 服務中心 建議遊程 地圖資料 遊客須知 無障礙旅遊
生態保育 自然觀察 生物多樣性 區域特色 研究調查報告 保育工作 保育志工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環境教育 地景介紹 給老師的話 環境教案 環教剪影 環教學習單 解說志工 環教預約
歷史文化 太魯閣史話 人物訪談 太魯閣原住民 夥伴關係 社區工坊
為民服務 管理處簡介 處長專區 單一窗口 表單下載 與民有約 政府資訊公開 檔案應用專區 重大政策 雙語詞彙 問卷調查 線上報名
影音專區 文宣出版品 照片寫真 影片欣賞 桌布下載 電子書 即時影像
其他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資訊安全政策 網站維護管理規範 網站安全防護與回復機制 隱私權政策 就業資訊 太魯閣FaceBook粉絲團 太魯閣Youtube影片 太魯閣Flickr相簿
搜尋 search
搜尋
太魯閣
太魯閣峽谷
國家公園
山月吊穚
進階搜尋
熱門關鍵字 太魯閣 太魯閣峽谷 國家公園 山月吊穚
分眾導覽學校師生社區居民 導覽任意門最新消息活動訊息遊憩資訊推薦景點為民服務與民互動 更多
::: 太魯閣史話 歷史人文 史前遺跡 淘金夢 山徑百年 蘇花道今昔 中橫故事館簡介
::: 首頁 歷史文化 太魯閣史話 歷史人文
歷史人文_ 網頁功能 [開啟新連結]列印內容
歷史人文
太魯閣歷史人文
根據文獻記載,太魯閣的山林交織著猶如蛛網般的古今道路系統,有原住民的獵徑、清領時期的北路、日治時代的合歡越嶺古道及臨海道、二戰後的蘇花公路、中橫公路、臺電施工道,以及國家公園的健行步道等,其中有的路早已隨著時空的流轉而隱沒於今日的地圖上。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最早的一條官方修築的路—北路,即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清政府著手開山撫番的工作,闢築北、中、南三路,其中的北路即今稱之為蘇花古道。
北路北起蘇澳,南迄花蓮志學(昔稱吳全城),全長一百七十四公里,費時半年,清領時期北路的開通,開啟了漢人大量入墾花蓮的歷史。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蘇澳、花蓮間修建橫越清水斷崖的臨海道路,二戰後,將原有臨海道路加以整修,改名為「蘇花公路」。
不同時期的蘇花道見證著不同族群進入東臺灣的過往,以及花蓮地區的開發史。
1914年,日人為發動太魯閣戰役而闢築的「合歡越」,由花蓮的太魯閣至南投的霧社,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第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路,也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濫觴。
1933年,為發展觀光著手修築「合歡聯絡道路」,1935年改名為「合歡越道路」,全程步行約需四天,是當時台灣熱門的登山健行步道;1940年,為了開發立霧溪的砂金與電力,開鑿發電道路(仙寰橋至溪畔)與產金道路(溪畔至塔比多),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終止,產金道路僅通車至合流。
而穿越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堪稱是一條手工雕鑿而成的公路,也是台灣第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公路。
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7月7日正式開工,每日動員5、6千人同時在不同的區段施工,期間經常受到颱風、地震與豪雨的威脅,時聞人員傷亡,工程及器材損毀,耗費四億三千萬元,費時三年九個月又十八天,終於在民國49年(西元1960年)5月9日全線通車,其主線東段起自太魯閣閣口,溯立霧溪而上,經長春祠、溪畔、靳珩橋至天祥,再沿大沙溪左岸至文山迂迴山腰,經西寶、洛韶、古白楊、慈恩、碧綠、關原、大禹嶺至東勢,是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之主要道路,這一條血淚交織的公路,讓世人得以一窺太魯閣磅礡靈秀的美景。
太魯閣住民
人類究竟在何時進駐立霧溪流域?截至目前的考古調查研究,推測約公元前後,一群具有麒麟、卑南文化混合相的人進入立霧溪口的富世階地(富世遺址),生活其間,成為太魯閣第一批住民。
隨後是一群使用印紋陶器的普洛灣類型十三行文化人,即太魯閣人口碑中的Mak-quolin人,約在一千二百年前後進入立霧溪中、下游一帶居住,布洛灣、西拉岸、巴達岡、梅園、竹村及西寶等處皆有發現此一時期的遺址。
而大約在十七世紀左右,原居濁水溪上游的賽德克群的太魯閣人、陶塞人,部分族人越過中央山脈東遷進入立霧溪流域,將Mak-quolin人驅離,從此定居太魯閣山林,繁衍族群。
民國四○年代末期,隨著中橫公路的開通,許多築路人紛紛定居富世、梅園、竹村、蓮花池、西寶、大禹嶺及智遠莊等地,成為新一代的太魯閣住民,然而民國七○年代末期,隨著歲月流逝,許多築路人步入老年,無力農耕,紛紛遷居平地。
而傳統太魯閣社會的男子擅於狩獵,女子則以專精紡織而著稱。
親族制度實行父子繼承,嫁娶婚的核心家庭生活。
傳統生計方式以山田焚墾為主,狩獵、採集及漁撈為輔;傳統的農耕是採行輪休式的山田燒墾,主要農作物以小米為主。
狩獵是僅次於農耕的生產方式,專屬於男性的工作,不准女性參與及碰觸獵具。
傳統的工藝則以女子的紡織,男子的藤編最具特色。
昔日女子的紡織技藝十分發達,因為人的一生,從出生到終老時所需的布,都仰賴女人織成,因此女性的社會地位繫於紡織技藝精湛與否;時至今日,織品仍為太魯閣社會中經常使用,如婚嫁時女方必備以作為嫁妝之用,或日常家居生活之用。
部落社會則由一至數個共祭團體(Gaya)所組成,宗教信仰以祖靈(Utux)崇拜為主,各種祭儀都與祖靈有關。
善終者的靈魂是善靈,死於非命者的靈魂則是惡靈。
其中,善靈是子孫的守護監督者,庇祐遵守祖訓「Gaya」的子孫,反之則必受責罰。
同一個Gaya的成員,除了共同遵守Gaya的規範與習俗,也需共耕、共獵、共祭、共罪。
文面習俗在傳統文化上具有相當特殊意義,每個太魯閣族人約在七、八歲時,刺上額紋作為識別族群之用,約莫十四~十五歲時,男孩獵得第一個人頭(出草習俗禁止後,改採以獵得山豬),即可刺上頤紋,女孩則需嫻熟紡織技藝即可刺上頰紋,以表示男孩、女孩已長大成人,具備成家立業的資格。
此外文面不僅具有美麗的表徵,更是離世時歸返祖靈地的護照,證明亡靈已通過嚴格的成年考驗,可獲准安然度過彩虹橋(HakawUtux意指靈魂之橋),與祖靈相聚。
更新日期:109-09-04 瀏覽人次:2274
回上一頁 回最上面
選單::: 最新消息 公路步道開放 最新消息 當季活動 活動回顧 常見問題 相關連結
遊憩資訊 太魯閣概述 旅遊指南 遊憩景點 步道探訪 服務中心 建議遊程 地圖資料 遊客須知 無障礙旅遊
生態保育 自然觀察 生物多樣性 區域特色 研究調查報告 保育工作 保育志工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環境教育 地景介紹 給老師的話 環境教案 環教剪影 環教學習單 解說志工 環教預約
歷史文化 太魯閣史話 人物訪談 太魯閣原住民 夥伴關係 社區工坊
為民服務 管理處簡介 處長專區 單一窗口 表單下載 與民有約 政府資訊公開 檔案應用專區 重大政策 雙語詞彙 問卷調查 線上報名
影音專區 文宣出版品 照片寫真 影片欣賞 桌布下載 電子書 即時影像
下方連結 民意信箱 隱私權政策 資訊安全政策 網站維護管理規範 政府資訊公開 個人資料保護窗口 就業資訊 政府資料開放宣告 政府分類檢索
中華民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TarokoNationalPark
地址:972003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地圖)
電話:03-862-1100~6 傳真:03-8621263
服務時間:上午08:30至下午05:00
Copyright©2020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圖文資料未經授權請勿使用
今日瀏覽.. 瀏覽人次.. 更新日期110-11-27回最上面
延伸文章資訊
- 1太魯閣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中文版-山徑百年
1927年,太魯閣峽,被報紙公告票選為臺灣八大景之一,太魯閣峽的名氣漸為人知,入山攬勝的遊客也越來越多。1931年,由蘇澳至花蓮的自動車道完工,遊客可直接利用巴士藉陸路 ...
- 2太魯閣寫真敘事
這是1937年台灣總督府國立公園委員會指定次高・太魯閣一帶為國立公園前的珍貴影像,包含了臨海道路、合歡越嶺道路等沿途的壯闊影像。就讓我們透過這些重新上色的歷史 ...
- 3玩轉今昔!太魯閣的歷史街道之旅 - 臺灣國家公園
- 4太魯閣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中文版-歷史人文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最早的一條官方修築的路—北路,即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清政府著手開山撫番的工作,闢築北、中、南三路,其中的北路即今稱之為蘇花古道。北路北起蘇澳, ...
- 5導讀「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一書 - 行政院農業 ...
楊南郡與徐如林伉儷攜手登山40 餘年,調查古道30 餘年。筆者因在林務局服務,有幸負責步道歷史叢書的出版,而與兩位老師結緣。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