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傳產看見台灣產業無法轉型的原因:老闆只會搞「愛拚就會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什麼這些傳統產業無法升級轉型、只能繼續吃老本?讓曾在傳產 ... 這個「通病」讓台灣產業死去──本土遊戲90 年代曾是亞洲第二,為何最後走向沒落?
Share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為什麼這些傳統產業無法升級轉型、只能繼續吃老本?讓曾在傳產工作過的作者來告訴你。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吳尚軒
前陣子那個傳統製造業、中小企業的話題好像很夯,回憶起來,人生中有段時間也是成天跟這些族群打交道。
話說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去傳產當業務助理,是做紡織帶類的機械,像鞋帶、皮帶、鬆緊帶、安全帶等都在範圍內;那時候因為要拜訪客戶的緣故,每1、2個月就要往台中、彰化跑,菜歸菜,一年下來也是看了幾十家工廠。
小型的織帶廠,大概放個1、2台機械,到3、4台已經是很多了,人員就是老闆、老闆娘加幾個年輕人,有時候自己小孩,有時候是移工,還看過那種車庫後面清一塊地放機台,根本是家庭代工等級的。
而很多老闆雖然會做生意、懂紡織,但不懂機械,所以還需要找技師;然而織帶機技師在台灣根本是稀有單位,很多時候是一個師傅要在好幾間小工廠之間巡迴。
小型的傳產企業技術停留在2、30年前,怎麼轉型?
這種的工廠,幾乎只會買最便宜的、甚至二手機台,或者買散的零件回來自己組,很多甚至連上漿、染色等前後段的加工機具都沒有,要丟去其他親友的工廠處理。
老闆們如果子女沒打算要接,基本上也是等退休狀態,接一些大廠不接的散單,或者幫大廠再接下面的代工過日子。
就算子女要接,最多就是承襲上一代的情況,因為家裡留下來的本也不夠他們去開發、研發,況且很多第二代高中職、大學唸的都不是相關科系,上台北唸一趟書回來,基礎知識不穩就算了,書生氣沾上去,還不一定叫得動老技師(或者是不知道怎麼叫),人家都是跟他們阿爸阿叔同一梯打拼上來的,標準少主管不動老臣的戲碼。
像這種的企業你要他們轉型,已經不是心態想不想的問題,有的是根本沒那個資金、人力去研發,有的甚至技術還停留在2、30年前,對最新技術只處在「好像有聽過」的狀態。
往上一個級數的話,就是可以往國外跑的規模,但這種台灣工廠裡最多10台機械差不多,工人一樣移工為主,技師仍然不會每家都有,有的話也是40、50歲的老師傅,他們說是因為現在年輕人唸機械的少,會去學織帶機的更少。
規模稍微大的工廠,主力產業早就移到中國
雖然台灣本廠好像沒有很大,但其實他們主力產線很早就移到中國、東南亞,那裡工廠機器都是幾十台起跳,甚至有破百的;以前賣機械,出貨到台灣根本是少數,大宗的都是泰國、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的客戶,打電話過去一樣可以通中文那種。
(對,那時候雖然在國貿部,不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聽各種腔調的中文,少數用到英文都是要找海運、報海關的時候。
)
這種規格的工廠要不要轉型?吃老本的就是繼續用舊技術,偶爾買幾台歐美的新機型,核心的獲利模式、產業型態還是差不多,就是往人力便宜成本低、環保法規鬆散的地方跑;那時候中國沿岸工人薪水開始漲起來,統統開始跑東南亞,甚至一些原本就在東南亞的老闆,已經開始在看能不能遷去非洲。
工廠等級再往上去,就是快到封頂的,這種的我沒進去過,只知道從外頭來看工廠規模都很大,而看以前的拜訪紀錄,可以看見機器都是快100台的規模,比較會請台灣工人,也有養自己的技師,同時會比較有制度行政體系,然後大多數都是接NIKE、愛迪達等級的大單。
中小企業為什麼轉不了型?因為老闆觀念都還停留在「愛拚才會贏」
總之,最後這等級的就不談了,前面兩種自然是產業裡比率最高的組合,就是最常聽到的中小企業、散戶,他們大多的觀念還停留在古早的「愛拚才會贏」。
我就聽過有老闆誇口,他們機械連3天狂操24小時,夫妻兩人輪流睡工廠顧,那個意志力聽起來驚人,但同時也讓人感到悲哀,畢竟拚成這樣,產量大概只是國外工廠一個小區8小時的產量。
紡織帶是標準利薄多銷的產業,1公尺幾塊幾角在賺,全靠便宜人力跟大量機械化生產在拚的那種,不過在規模、數量都已經被海放到天邊的情況下,還想拚底氣正面對決,好啦,尊重。
中小企業的法律概念更古早,以為守法的意思就是不殺人放火就好
再談到談勞動法規,其實這些企業主的法律概念一樣很古早,守法的意思就是不要殺人放火,其他什麼限制工時、限制加班,只會被當作政府擾民;若真要修法逼他們放棄用命去拚這套,如上所述,能跑到國外的早就跑了,剩下跑不動的,只會覺得政府在斷他們生路。
生路要被斷了,他們當然會反抗。
然而在他們的觀念裡,上街抗議是大忌,到凱道靜坐喊口號,大概等同拿槍要革命了,他們當然不會這樣幹。
相反地,他們會尋找更直接,卻不張揚的方式施壓,像何欣純說她去地方跑攤被拒絕上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種事不上新聞沒人會知道,卻能對立委造成很實際的壓迫,其他什麼飯局上一群人圍你一個立委、私下拜訪更不用多說了,多得是檯面下的作業。
之前跟朋友聊過,加速這些企業被升級(或者被汰換),對台灣基本上是短空長多,但問題是這段空要有人承擔,就看政府敢不敢,而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幾天已經越來越明顯了了。
(本文經原作者吳尚軒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
首圖來源:總統府CClicensed)
推薦閱讀:
這個「通病」讓台灣產業死去──本土遊戲90年代曾是亞洲第二,為何最後走向沒落?
台灣蝴蝶蘭產業曾領先世界,為何現在卻被超越?學者解析:貪婪的民族性把好牌賭輸
台灣還要產業落後多久?柯文哲力挺oBike:「共享經濟是世界潮流,要管理不能禁止!」
Share
最新文章
76%台灣人認為氣候變遷會傷害到下一代,但為何它始終無法成為台灣的首要政治議程?
2022-08-24
2023年歐洲綠色首都獎得主——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打造授粉公路、擴大城市綠色空間和自行車網絡
2022-08-24
15分鐘城市,基隆要怎麼追上巴黎?撇開城市先天條件,市民參與是最強後盾
2022-08-23
台灣《數位中介服務法》借鏡歐盟《數位服務法》,卻失其精神?看法律人賴文智解讀歐盟的數位治理願景
2022-08-23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採「五角形」新交通計劃,「蒸發」汽車交通量,邁向綠色運輸!
2022-08-22
NowReading
我在傳產看見台灣產業無法轉型的原因:老闆只會搞「愛拚就會贏」那套
1minread
最新文章
宜居城市
全球公民意識
定義未來生活
超廣角視野非讀book
科學新知
文化觀察
人物故事
觀點
0%
✕
Close
最新文章
宜居城市
全球公民意識
定義未來生活
超廣角視野
非讀book
科學新知
文化觀察
人物故事
觀點
關於CO│CitiOrange公民報橘
聯絡我們
✕
最新文章
宜居城市
全球公民意識
定義未來生活
觀點
超廣角視野
非讀book
科學新知
文化觀察
人物故事
聯絡我們
LatestPosts
76%台灣人認為氣候變遷會傷害到下一代,但為何它始終無法成為台灣的首要政治議程?
2023年歐洲綠色首都獎得主——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打造授粉公路、擴大城市綠色空間和自行車網絡
15分鐘城市,基隆要怎麼追上巴黎?撇開城市先天條件,市民參與是最強後盾
台灣《數位中介服務法》借鏡歐盟《數位服務法》,卻失其精神?看法律人賴文智解讀歐盟的數位治理願景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採「五角形」新交通計劃,「蒸發」汽車交通量,邁向綠色運輸!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Cookies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了解隱私權政策同意並關閉視窗Manageconsent
Close
PrivacyOverview
Thiswebsiteusescookiestoimproveyourexperiencewhileyounavigatethroughthewebsite.Outofthese,thecookiesthatarecategorizedasnecessaryarestoredonyourbrowserastheyareessentialfortheworkingofbasicfunctionalitiesofthewebsite.Wealsousethird-partycookiesthathelpusanalyzeandunderstandhowyouusethiswebsite.Thesecookieswillbestoredinyourbrowseronlywithyourconsent.Youalsohavetheoptiontoopt-outofthesecookies.Butoptingoutofsomeofthesecookiesmayaffectyourbrowsingexperience.
Necessary
Necessary
AlwaysEnabled
Necessarycookiesareabsolutelyessentialforthewebsitetofunctionproperly.Thiscategoryonlyincludescookiesthatensuresbasicfunctionalitiesandsecurityfeaturesofthewebsite.Thesecookiesdonotstoreanypersonal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Non-necessary
Anycookiesthatmaynotbeparticularlynecessaryforthewebsitetofunctionandisusedspecificallytocollectuserpersonaldataviaanalytics,ads,otherembeddedcontentsaretermedasnon-necessarycookies.Itismandatorytoprocureuserconsentpriortorunningthesecookiesonyourwebsite.
SAVE&ACCEPT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的「夕陽產業」為何不敢升級? - 第1 頁 - 關鍵評論網
筆者舉幾個例子:永貴織襪公司董事長魏芳達,為了走出削價競爭與飽和的市場研發襪子以外的性感內衣絲襪,外銷美國,為沒落的傳統絲襪產業開創另一個 ...
- 2本土疫情大爆發傳統產業沒落五大市場逆勢崛起
在降低外出頻率及在家美食的風氣盛行下,家用健身產業也開始悄悄崛起,原本疫情衝擊的傳統健身產業逐漸被家庭健身取代。在家健身不但成為一種維持體態 ...
- 3傳統產業逐漸沒落未來發展指日可待 - PeoPo 公民新聞
【記者楊浣、郭玉雲、廖怡雯/ 彰化報導】. 現在是機械化的時代,手工製造業逐漸沒落,如何傳承傳統產業,是需要思考及解決的問題。
- 4沒落的產業英雄 - 天下雜誌
傳統產業人力老化的現象日益嚴重,原先站在生產線最前端的員工已經步入中年,但年輕的人不願意來接班,因為外面的工作更好賺、更有趣。
- 5傳統產業漸漸沒落-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