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黨產條例? - 一起讀判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黨產條例於105年7月三讀通過,經總統在8月10日公布。

一共有34個條文,立法目的依照條例第1條規定,是為了調查及處理政黨、附隨組織及其受託管理人 ... 跳至內容區 27八月202029八月2020一起讀判決行政 什麼是黨產條例? 2020年8月28日,大法官將針對「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下稱黨產條例)」釋憲案做出解釋。

這次的釋憲案來自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兩庭的合議庭法官,他們在審理黨產案訴訟案件時,認為某些規定有違憲疑慮,分別裁定停止審判,聲請釋憲。

那麼,什麼是黨產條例,怎麼認定「不當取得財產」? 一、立法目的 黨產條例於105年7月三讀通過,經總統在8月10日公布。

一共有34個條文,立法目的依照條例第1條規定,是為了調查及處理政黨、附隨組織及其受託管理人不當取得之財產,建立政黨公平競爭環境,健全民主政治,以落實轉型正義。

二、主管機關 黨產條例的主管機關是設在行政院下面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黨產會),負責不當取得財產的調查、返還、追徵、權利回復跟其他事項。

三、規範對象 黨產條例規範的對象有三:政黨、附隨組織跟受託管理人。

(一)政黨 並不是每個政黨,都在黨產條例規範的範圍,條例規範的政黨是指「76年7月15日前成立,並依動員戡亂時期人民團體法規定備案的政黨。

」 (二)附隨組織 「附隨組織」有兩種可能,包括:現在實質控制,跟曾經實質控制,但沒有以相當對價轉讓。

所謂「實質控制」,依照施行細則,是指:政黨得以直接或間接之方式,對特定法人、團體或機構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重要事項為支配。

下面是兩種附隨組織的法條用語: 獨立存在而由政黨實質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法人、團體或機構。

曾由政黨實質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且非以相當對價轉讓而脫離政黨實質控制之法人、團體或機構。

(三)受託管理人 所謂受託管理人,則是指受到政黨、附隨組織之委託而管理,或受讓財產而管理的第三人。

四、誰是附隨組織、受託管理人? 政黨的定義是清楚的,只要在76年7月15日前成立,並依動員戡亂時期人民團體法規定備案的政黨就算。

但誰是政黨的附隨組織跟受託管理人?這個就是比較困難的問題。

黨產條例規定是由黨產會可以主動調查,經公開聽證程序後認定做成處分,一但經認定為附隨組織或受託管理人後,黨產會就會通知申報特定財產。

五、不當取得財產移轉國有、地方自治團體或原所有權人所有 黨產會最重要的工作是:認定是否屬於不當取得財產。

所謂的不當取得財產,是指:政黨以違反政黨本質或其他悖於民主法治原則之方式,使自己或其附隨組織取得之財產。

經認定為不當取得之財產,黨產會應命政黨、附隨組織、受託管理人、或無正當理由以無償、顯不相當對價再取得者,將財產移轉國有、地方自治團體或原所有權人所有。

六、如何認定「不當取得財產」? 黨產條例是透過賦予申報義務、黨產會調查、法律推定及公開聽證的方式來認定。

(一)申報義務 ​​黨產條例規定政黨、附隨組織或受託管理人,應該在條例施行1年內向黨產會申報特定財產,載明財產來源、種類、取得方式、取得日期、變動情形及其對價,如訂有書面契約者,並應檢附其契約等相關資料。

(二)黨產會調查權 ​​黨產會可以向有關機關、法人、團體或個人調取資料,也可以派員調查、通知相關人陳述意見,受調查者不得規避、拒絕或妨礙調查,違反可處罰鍰。

(三)特定情況下的推定 ​​黨產條例在三種情況下,將政黨、附隨組織跟受託管理人的財產,推定為不當取得財產。

所謂「推定」,是指先認定為不當取得之財產,但政黨、附隨組織或受託管理人可以舉反證推翻。

舉例來說,民法第1063條第1項規定:「妻之受胎,係在婚姻關係存續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為婚生子女。

」 如果太太懷孕是在婚姻狀態中,法律會先推定生出來的子女是夫妻的婚生子女,但如果這件認定和真實不符,夫妻、子女可以提起否認之訴,舉證推翻。

​​在黨產條例中,有三種情形會被推定為不當取得財產: ​​第一,除了黨費、政治獻金、競選經費之捐贈、競選費用補助金及其孳息外,政黨、附隨組織自34年8月15日起: 取得,或交付、移轉、登記於受託管理人,於黨產條例公布日(105年8月10日)時,還存在的現有財產,推定為不當取得之財產。

無償或以顯不相當對價取得之財產,即便在黨產條例公布日時,已經不是政黨、附隨組織或其受託管理人所有,也推定為不當取得之財產。

​​第二,如前面提到,政黨、附隨組織跟受託管理人要就特定財產申報,如果逾期申報,可處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每10日可以按次連續處罰,處罰達5次,該財產推定為不當取得之財產。

​​第三,政黨、附隨組織或其受託管理人,經黨產會調查認定有故意或重大過失隱匿、遺漏或對於重要事項為不實說明,該財產也會被推定為不當取得之財產 (四)公開聽證程序 ​​黨產會在兩種重要決定前,需要舉行公開聽證程序。

包括: 認定誰是附隨組織或受託管理人。

命令將不當取得財產移轉國有、地方自治團體或原所有權人所有。

分享Facebook電子郵件Twitter列印PocketTelegramWhatsAppSkype更多LinkedInRedditTumblrPinterest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什麼是黨產條例?有“1則迴響” 引用通告:黨產條例釋憲案之二:憲法保留、組織法及權力分立–一起讀判決 迴響已關閉。

文章分頁導航 彰化銀行經營權爭奪的第四戰黨產條例釋憲案之一:案件由來、釋憲範圍與結論 訂閱一起讀、判決不漏接 當新文章上線時,同時寄送到您指定的信箱。

加入其他8,933位關注者 電子郵件地址: 訂閱  用RSS訂閱最新文章 分類 稅法(9) 站務(19) 醫事法(2) 行政(74) 解字(3) 警察法規(1) 資訊法(2) 跟騷法(1) podcast(9) 偵查(6) 刑事(180) 勞動法(2) 司改(19) 司法實務(4) 外稿(14) 外國法(12) 家事(5) 憲法(214) 書摘(5) 民事(81) 法律電影(1) 法律倫理(4) 法律史(1) 法律之外(3) 追蹤 已追蹤 一起讀判決 加入其他8,933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一起讀判決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