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民方法論- 教育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跟大多數質的研究之非操控與非干擾策略不同的是,俗民方法論研究者侵入現場(violate the scene),且做一些不尋常的行動來干擾日常的生活。

一個較簡單的例子是在一密閉的 ... 跳到主要內容 ::: 俗民方法論-教育百科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詞條名稱:俗民方法論 切換來源 ToggleDropdown 教育部教育Wiki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會員投稿&教育Wiki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會員投稿&教育Wiki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thnomethodology 作者: 李奉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俗民方法論探究人類視為理所當然的規範、了解和假定,即人類了解其社會世界的方法。

因而,俗民方法論討論的問題是「人如何理解其日常活動,俾能以社會上可接受的方式來表現其行為」。

俗民方法論學者親身參與社會活動,以反應參與者所具有的實在(reality)的觀念。

  賈芬可(HaroldGarfinkel)於一九六七年首先使用「俗民方法論」一詞。

他翻閱耶魯大學跨文化檔案時無意中發現「俗民植物學」(ethnobotany)、「俗民生理學」(ethnophysiology)、「俗民物理學」(ethnophysics)等詞。

當時他正在研究陪審制,思考陪審團之審議法是否能構成一種「俗民方法論」。

在此點上,「俗民」(ethno)意指「社會上具有一般常識的成員,對任何事都具有一般常識」。

  俗民方法論也說明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必須要學些甚麼,以成為在一個方案、團體或文化中發揮例行作用的成員。

為此,俗民方法論學者進行深度晤談與參與觀察。

跟大多數質的研究之非操控與非干擾策略不同的是,俗民方法論研究者侵入現場(violatethescene),且做一些不尋常的行動來干擾日常的生活。

一個較簡單的例子是在一密閉的電梯中,轉身面對其他乘客,而非面對著門。

俗民方法論學者也特別感興趣於觀察自然發生的事情,如人們被推入新的或未預期的情境,像是新進人員在一所學校中的最初幾個星期,或是人們生活中主要轉折點或關鍵事件。

  俗民方法論探究日常生活中慣常的例行事務,以及習以為常的常識,因為人們很少去思考為什麼他們要做他們所做的行動。

俗民方法論學者試圖要明白團體中無言之知(tacitknowing)為何,並藉由干擾式地侵入日常經驗,迫使無言之知浮現出表面,而獲得團體的無言之知,因為日常的例行事務會使得無言之知維持在一下意識或心照不宣的層次,成為曖昧、不定形的洞察而已。

  簡言之,俗民方法論學者將自身對社會實在的信念存而不論(epoche),以研究日常生活的實在。

在一項研究方案或團體中闡明日常生活中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實在,會成為一種力量,並創造一種方案或團體的自我覺察,有助於了解、改變和建立一以人們所欲之日常環境為基礎的新的實在。

  俗民方法論是一種質的、整體的研究,注意到研究現象的主體性,其觀點有助於從多元角度的省思來探究研究方法論的理論基礎,從而改進研究方法與設計,增進研究效果。

不過,俗民方法論迄今仍缺少一致的主張和概念,故其研究結果常因實行者而不同,也因研究主題而異。

  俗民方法論探究人類視為理所當然的規範、了解和假定,即人類了解其社會世界的方法。

因而,俗民方法論討論的問題是「人如何理解其日常活動,俾能以社會上可接受的方式來表現其行為」。

俗民方法論學者親身參與社會活動,以反應參與者所具有的實在(reality)的觀念。

  賈芬可(HaroldGarfinkel)於一九六七年首先使用「俗民方法論」一詞。

他翻閱耶魯大學跨文化檔案時無意中發現「俗民植物學」(ethnobotany)、「俗民生理學」(ethnophysiology)、「俗民物理學」(ethnophysics)等詞。

當時他正在研究陪審制,思考陪審團之審議法是否能構成一種「俗民方法論」。

在此點上,「俗民」(ethno)意指「社會上具有一般常識的成員,對任何事都具有一般常識」。

  俗民方法論也說明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必須要學些甚麼,以成為在一個方案、團體或文化中發揮例行作用的成員。

為此,俗民方法論學者進行深度晤談與參與觀察。

跟大多數質的研究之非操控與非干擾策略不同的是,俗民方法論研究者侵入現場(violatethescene),且做一些不尋常的行動來干擾日常的生活。

一個較簡單的例子是在一密閉的電梯中,轉身面對其他乘客,而非面對著門。

俗民方法論學者也特別感興趣於觀察自然發生的事情,如人們被推入新的或未預期的情境,像是新進人員在一所學校中的最初幾個星期,或是人們生活中主要轉折點或關鍵事件。

  俗民方法論探究日常生活中慣常的例行事務,以及習以為常的常識,因為人們很少去思考為什麼他們要做他們所做的行動。

俗民方法論學者試圖要明白團體中無言之知(tacitknowing)為何,並藉由干擾式地侵入日常經驗,迫使無言之知浮現出表面,而獲得團體的無言之知,因為日常的例行事務會使得無言之知維持在一下意識或心照不宣的層次,成為曖昧、不定形的洞察而已。

  簡言之,俗民方法論學者將自身對社會實在的信念存而不論(epoche),以研究日常生活的實在。

在一項研究方案或團體中闡明日常生活中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實在,會成為一種力量,並創造一種方案或團體的自我覺察,有助於了解、改變和建立一以人們所欲之日常環境為基礎的新的實在。

  俗民方法論是一種質的、整體的研究,注意到研究現象的主體性,其觀點有助於從多元角度的省思來探究研究方法論的理論基礎,從而改進研究方法與設計,增進研究效果。

不過,俗民方法論迄今仍缺少一致的主張和概念,故其研究結果常因實行者而不同,也因研究主題而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俗民方法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ethnomethodology 作者: 葉乃靜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HaroldGarfinke是俗民方法論的代表人物之一,於1967年出版《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一書影響深遠。

俗民方法論指的是,研究者回到人們生活的世界中,了解人們與環境、他人或事與物的互動,在互動中意義的建構和分享。

俗民方法論作為一種實證研究的方法時,它假定人們生活在充滿意義的情境中,其社會行動往往源自對週遭人事物的意義詮釋,個體會對每天行動賦予意義,即所謂的反身性(reflexivity),也因此完成行動,例如進行決策或與他人互動。

俗民方法論學者著重對一般社會知識的研究,關心對他人的理解,和人事物出現環境的多元性。

主張俗民方法論的學者懷疑世界為一客觀實體,他們認為描述客觀社會結構的一些想法或概念,例如階級、角色、群體、機構、意義的文化系統、價值觀和規範等,不能視為人們行為的決定因素。

他們主張社會成員其實共享一種符號意義結構,也就是個體的行為其實是有象徵意義的(symbolicmeanings),其象徵意義可以用人們互動的特質予以分析,而且這種過程是不斷在互動者之間協商修正而完成,社會規範也透過個體在每天生活情境的意義詮釋中被建構起來。

Garfinkel,H.(1967).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Handel,W.(1982).Ethnomethodology:Howpeoplemakesense.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Coulon,A.(1995).Ethnomethodology.London:SagePublications. HaroldGarfinke是俗民方法論的代表人物之一,於1967年出版《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一書影響深遠。

俗民方法論指的是,研究者回到人們生活的世界中,了解人們與環境、他人或事與物的互動,在互動中意義的建構和分享。

俗民方法論作為一種實證研究的方法時,它假定人們生活在充滿意義的情境中,其社會行動往往源自對週遭人事物的意義詮釋,個體會對每天行動賦予意義,即所謂的反身性(reflexivity),也因此完成行動,例如進行決策或與他人互動。

俗民方法論學者著重對一般社會知識的研究,關心對他人的理解,和人事物出現環境的多元性。

主張俗民方法論的學者懷疑世界為一客觀實體,他們認為描述客觀社會結構的一些想法或概念,例如階級、角色、群體、機構、意義的文化系統、價值觀和規範等,不能視為人們行為的決定因素。

他們主張社會成員其實共享一種符號意義結構,也就是個體的行為其實是有象徵意義的(symbolicmeanings),其象徵意義可以用人們互動的特質予以分析,而且這種過程是不斷在互動者之間協商修正而完成,社會規範也透過個體在每天生活情境的意義詮釋中被建構起來。

Garfinkel,H.(1967).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Handel,W.(1982).Ethnomethodology:Howpeoplemakesense.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Coulon,A.(1995).Ethnomethodology.London:SagePublications. 參考資料: Garfinkel,H.(1967).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Handel,W.(1982).Ethnomethodology:Howpeoplemakesense.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Coulon,A.(1995).Ethnomethodology.London:SagePublications. Garfinkel,H.(1967).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Handel,W.(1982).Ethnomethodology:Howpeoplemakesense.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Coulon,A.(1995).Ethnomethodology.London:SagePublication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俗民方法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查看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Email,如果1人以上,請使用,分隔 取消 送出 × 錯誤通報 請輸入錯誤原因,我們會送相關人士審核,感謝您的參與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