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運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蓬萊運動臺灣地質史上最近期的造山運動,約從600萬年前開始,至今仍在進行中,造成廣泛的褶皺山脈及陸地上升,形成今日臺灣的形貌,因其重要性而以臺灣古名蓬萊命名。
臺灣在地質演變上,經歷數次重要地質事件,其中有兩次影響特別大的造山運動,分別是中生代的南澳運動及晚新生代的蓬萊運動。
蓬萊運動的發生是由於板塊持續的相對移動,在臺灣東南側的菲律賓海板塊邊緣,呂宋島弧向西北移動,在距今約600萬年前開始,撞上歐亞板塊的大陸邊緣,將大陸邊緣的沉積物推擠而逐漸露出海面,形成現今的臺灣島。
因陸地快速抬升,地表侵蝕作用也隨之加
延伸文章資訊
- 1自然公園 - 公共電視
台灣造山運動史最早由兩個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古台灣島, 也就是現今台灣島的前身, 在那之後,西南邊的南海開始拉張, 於是古台灣島的西側漸漸拉張, 出現一個西 ...
- 2台灣的地體架構與造山運動
台灣的地體架構與造山運動. 胡植慶.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摘要. 臺灣是西太平洋琉球-臺灣-菲律賓島弧群的一環,就板塊模式而言,臺灣島. 位於歐亞板塊和 ...
- 3造山運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造山運動(英語:Orogeny)指地殼結構因為板塊運動產生劇烈變化,屬地殼變動的一種。該作用會產生岩石高度變形的帶狀區域,稱為造山帶(Orogens ...
- 4分層變形的台灣造山運動
厚皮理論則是駁. 斥滑脫面這個觀念,認為整個約20-50 km 厚的. 地殼在弧陸碰撞下擠壓、隆起而造山[3],因為由. 遠震量取的剪波分離延遲時間(1-2 s)大到需要整. 個 ...
- 5蓬萊運動
台灣大百科橫幅. 蓬萊運動. 臺灣地質史上最近期的造山運動,約從600萬年前開始,至今仍在進行中,造成廣泛的褶皺山脈及陸地上升, ... 蓬萊運動的發生是由於板塊持續的相對移動,在臺灣東南側的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