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氏專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氏專權,或稱為司馬氏霸府,是指三国时期魏國河內司馬氏家族領袖司馬懿(第一代)、司馬師和司馬昭(第二代)及司馬炎(第三代)在不同時期掌握魏國朝廷的實權, ... 司馬氏專權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7月16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司馬氏專權,或稱為司馬氏霸府,是指三國時期魏國河內司馬氏家族領袖司馬懿(第一代)、司馬師和司馬昭(第二代)及司馬炎(第三代)在不同時期掌握魏國朝廷的實權,司馬炎以祖上二代為基礎,最後迫曹奐禪讓帝位,終結魏國成立晉朝。

目次 1家族權力發展 1.1河內士族世家 1.2晉身權力核心 1.3其他家族成員 2世代專權 2.1第一代:司馬懿專權(249-251年) 2.2第二代:司馬師、司馬昭專權(251-265年) 2.2.1司馬師專權(251-255年) 2.2.2司馬昭專權(255-265年) 2.3第三代:司馬炎專權(265年) 3參見 家族權力發展編輯 河內士族世家編輯 河內人司馬防出生世家,先祖司馬卬、曾祖西漢司馬鈞、父司馬儁均曾為潁川太守。

有子八人,當時號稱「八達」。

本人歷任洛陽令和京兆尹,曾推薦青年曹操為洛陽北都尉。

司馬氏的首領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故字「仲達」。

晉身權力核心編輯 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實際創建者、漢丞相曹操以河內郡士族之後、時年29歲的司馬懿為文學掾,開啟在曹魏陣營中的生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40歲時,時任丞相軍司馬,獻計曹操使孫權襲關羽後方,解樊城之戰之危。

又進言表明支持曹操稱帝,開始得到曹操的信任,並在曹丕繼任魏王後封為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曹魏開國後,司馬懿初任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初年間,司馬懿職任最高升到撫軍大將軍,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同為大將軍,並受曹丕遺詔輔政,組成權力核心。

曹叡在任後期,司馬懿斬孟達、破公孫淵和抵抗諸葛亮北伐,獨當一面。

在老臣死盡的魏國乃朝廷屏障,影響力僅次於曹氏、夏侯氏等皇室親族。

其他家族成員編輯 司馬朗,司馬防長子。

跟隨曹操,位至兗州刺史,早卒,有仁望,最初漢末群雄割據時於董卓手下工作。

司馬孚,司馬防三子。

曹魏大臣,位至太傅,有相當威望,未跟隨司馬炎簒奪魏室的政權。

在晉朝開國後,甘為曹魏遺臣,保護曹魏遺嗣。

司馬順,司馬防孫。

晉朝建立後,哭稱這不是堯舜之舉,於是沒有被封王而是被廢為庶人流放武威。

世代專權編輯 第一代:司馬懿專權(249-251年)編輯  魏·太傅司馬懿畫像 曹叡臨終時,令時年60歲的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曹芳。

司馬懿當時官都督中外諸軍,掌有兵權。

景初三年(239年)曹芳即位,曹爽初敬司馬懿,後排斥之。

政治上,曹爽實施正始改革壓抑士族,司馬懿升任太傅,實則沉寂政壇。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見曹爽以為70歲的自己已經病重而卸下戒心,遂趁虛發動政變,曹爽被迫放棄軍政大權,且受公卿共議以謀反之罪夷三族。

由於曹芳年齡尚幼,無法親政,而司馬懿即以先帝曹叡指定的輔助皇帝執政的身分,成為魏國權臣。

但司馬懿辭讓朝廷加給他的相國、郡公、九錫,至死都是政變前的官爵:太傅、舞陽侯。

251年,太尉王凌與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密謀廢立,迎曹操子曹彪登帝位,以削弱司馬懿權力,是為壽春三叛之一。

惟陰謀泄漏,司馬懿夷王凌、令狐愚三族,並賜死57歲的曹彪,鞏固司馬氏的權勢。

為防患未然,司馬懿將曹氏王公遷往鄴城看管。

同年,司馬懿病逝,長子司馬師繼為魏國權臣。

第二代:司馬師、司馬昭專權(251-265年)編輯 司馬師專權(251-255年)編輯  魏·大將軍司馬師畫像 司馬懿薨後,司馬師受拜為撫軍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次年升任大將軍。

253年五月,吳國太傅諸葛恪親率二十餘萬大軍攻打「合肥新城」,司馬師用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的方法抵抗諸葛恪,成功擊退吳軍。

此戰有益提高司馬師的聲望,亦同時引來魏帝近臣勢力的猜忌,加深司馬派與皇帝派的矛盾。

司馬師這次成功擊退吳軍,使吳國專權的諸葛恪回國後被殺,吳國從而陷入十年內亂和緊接的東吳孫皓暴政時期。

254年,司馬師殺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至此曹氏親族、夏侯氏親族和支持他們的玄學家基本被肅清。

司馬師猜疑曹芳而廢之,提出立曹氏宗親中年長的曹據為帝,最終在郭太后建議下立曹髦為帝。

曹髦登位後曾拜司馬師為相國,司馬師辭讓。

255年,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師,是為壽春三叛之二。

司馬師親自成功鎮壓叛亂,但文欽之子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

最後痛死於許昌。

255年,司馬師親弟司馬昭續掌魏國實權。

司馬昭專權(255-265年)編輯  魏·相國司馬昭畫像 司馬昭官拜「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

256年,進位大都督、高都公。

256年,司馬昭偕同皇帝曹髦一起平定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的叛亂,是為壽春三叛之三。

成功鎮壓並擊敗了孫吳派來營救諸葛誕的軍隊。

魏帝因此欲晉陞司馬昭為相國、晉公,司馬昭雖然不受,但至此消滅一切與之對抗的外藩勢力。

260年四月,曹髦見王沈、王經、王業等三人,言明謀殺司馬昭。

有近臣先行向司馬昭通風報信,司馬昭旋即派兵入宮,雙方在宮內東止車門相遇,中護軍賈充在南闕下命令成濟刺殺曹髦。

成濟一劍刺穿曹髦胸部,曹髦立即死在車上。

20日後,司馬昭決議以弒君之罪誅殺成濟一族。

司馬昭再立曹奐為魏帝,至此魏國上下均效忠司馬氏。

263年,司馬昭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西三路進攻。

蜀漢則以姜維為首,據劍閣天險與魏軍相持,使魏軍不能前進。

鄧艾率兵偷渡陰平、攻佔涪城,進逼成都。

蜀漢後主劉禪出降,姜維聞訊後則率部投降鍾會,蜀漢滅亡。

264年,司馬昭拜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

這一年,郭太后薨逝,司馬氏代魏之勢已成。

鍾會在姜維唆使下詐稱郭太后遺命發動鍾會之亂,但早在司馬昭預料之中,很快被鎮壓,鄧艾等也在亂中遇害。

265年,司馬昭病歿,長子司馬炎承繼魏國實權。

第三代:司馬炎專權(265年)編輯 由於魏帝曹奐已無實權,266年,時任相國的晉王司馬炎逼皇帝退位,建立晉朝。

參見編輯 高平陵之變 霸府政治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司馬氏專權&oldid=6951780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