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談此真言的力量,兼說如何受持此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持誦《地藏經》亦成為部分佛弟子的日常功課。

本文專談「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簡稱「滅定業真言」)。

這句真言通常出現在 ... 主頁 明覺專稿 聞法趣入 思惟諸法 修行處處 文化薈萃 人間關懷 和敬社會 素善人生 明覺長文 明覺電子季刊 時事脈搏 專題網站 明覺學佛 觀音專輯 淨土專輯 veggie365 活一番 拾方視角 拾方藝廊 藝術當下 活動消息 佛門淘寶 十方影音 精彩音頻 動感影頻 護持我們 關於我們 Menu 主頁 明覺專稿 聞法趣入 思惟諸法 修行處處 文化薈萃 人間關懷 和敬社會 素善人生 明覺長文 明覺電子季刊 時事脈搏 專題網站 明覺學佛 觀音專輯 淨土專輯 veggie365 活一番 拾方視角 拾方藝廊 藝術當下 活動消息 佛門淘寶 十方影音 精彩音頻 動感影頻 護持我們 關於我們 BuddhistdoorGlobal 主頁 明覺專稿 所有明覺文章 聞法趣入 思惟諸法 修行處處 文化薈萃 人間關懷 和敬社會 素善人生 明覺長文 明覺電子季刊 明覺作者 時事脈搏 專題網站 明覺學佛 觀音專輯 淨土專輯 veggie365 活一番 拾方視角 拾方藝廊 藝術當下 活動消息 佛門淘寶 十方影音 精彩音頻 動感影頻 護持我們 訂閱通訊 關於我們 BuddhistdoorGlobal BuddhistdoorEspañol Menu 主頁 明覺專稿 所有明覺文章 聞法趣入 思惟諸法 修行處處 文化薈萃 人間關懷 和敬社會 素善人生 明覺長文 明覺電子季刊 明覺作者 時事脈搏 專題網站 明覺學佛 觀音專輯 淨土專輯 veggie365 活一番 拾方視角 拾方藝廊 藝術當下 活動消息 佛門淘寶 十方影音 精彩音頻 動感影頻 護持我們 訂閱通訊 關於我們 BuddhistdoorGlobal BuddhistdoorEspañol Search Close x 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談此真言的力量,兼說如何受持此咒 文: 章冰 圖:網上圖片 2020-09-16 《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共十三品,在漢地流傳甚廣,佛弟子幾乎無人不知。

而持誦《地藏經》亦成為部分佛弟子的日常功課。

本文專談「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簡稱「滅定業真言」)。

這句真言通常出現在《地藏經》讀誦本的經首或經後,本身並不是經文的一部分。

在中國,因為歷來受持此咒(真言)者很多,印經傳經的人多把這真言附上。

誠心受持這一真言的佛弟子相信可藉以消除業障或惡業,逢凶化吉。

「滅定業真言」原出於《陀羅尼集經》卷第六(收錄在《大正新修大正藏經》Vol.18,No.901),原稱「地藏菩薩法身咒」。

《陀羅尼集經》在唐朝時通過中天竺人阿地瞿多的翻譯傳入中國,內容都是諸尊的印咒和各種儀軌的集錄。

這些經咒一向受到重視,被稱為「眾經之心髓,萬行之導首」。

「滅定業真言」的梵文是: Ompramardanesvāhā 中文一般音譯成: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

以下注音可作參考: ōng,bōlàmòlíntuóníng,suōpóhē 歷代大德當中,明末的藕益大師對於此咒特别重視。

大師有〈補總持滅定業真言疏〉一篇。

疏文一開始就讚嘆此定業咒:「敬禮慈尊地藏王,神呪善能滅定業。

普救無邊五濁苦,紹隆三寳種不斷。

」大師自言己身和眾生,「迷本凈心,已造定業」,所以同受苦報。

如眾生恭念滅業真言,「定能拔三障苦,施三德樂」。

(收錄在《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072冊–第77號〈九華山志〉) 除了堅定和專心持誦此咒,要能滅定業,拔三障,應有正知正見。

所以大師特別強調眾生要「明識是非,了達邪正……深信因果,解第一義」。

地藏王菩薩有大慈悲心,「地藏菩薩法身咒」亦因廣度眾生而傳世。

大師說:「以願作眾生之眼,將身為佛法之城」,「常為人說法藏遠因,彌陀現果,令諸有情,咸脫苦輪,畢獲安樂。

」即是說,持此咒者,不只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廣大眾生。

這樣,真言的力量更大,能惠及自己和别人。

因應「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不少人立想到,既是定業,又怎能消除呢?所謂「如是因,如是果」,如人已然造作惡業,必會受到惡果。

還會有例外嗎? 我們先看佛陀在《優婆塞戒經》〈業品〉的開示。

經云:「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樂喜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意思就是說:甚麼緣故會導致果報成為定而不能變呢?我們在造作業時,不論業的善惡,如果有下列五種心態任何一種,所受到的果報就成為決定報,不能改變。

第一種心態是經常造作,也無悔這種造作;第二種是專心一意地造作,一點都不猶疑;第三種是:喜歡這造作,樂於去造作;第四種是發下誓願,心意堅定的去造作;第五種是造作之後,心中十分的歡喜這種造作。

大家可以注意到,「心」的作用是最大的主宰。

如果我們以這五種心態造業,不論善業或惡業,都會成為果報定的定業。

然而,如果不是以上面這五種心態造作的話,所造作的業就屬於果報不定的業。

那麽,業報怎樣才得以改變?本文不是專論業報的,以下只舉例略為說明,讓大家對於「滅定業真言」生起信心而已。

先說今生所造作的惡業,這些儲存在藏識中的惡業種子,人在死前還沒有轉成異熟種子,是還有機會轉變的。

例如發露懺悔,努力種植善因善緣,可望改變未來的惡果。

在《優婆塞戒經》〈業品〉當中,佛陀開示說:「若果報定,應後受者,是業可轉現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

」意思是說,如果造業時存在上述五種心境,造作者下一世就會受到果報,那是一種決定業。

然而,這種業果是有機會轉在此生受報的。

怎樣做到呢?就是以善心和智慧所造的因緣,幫助轉定業成為不定業。

本來要在下一生受定業惡果的人,這些惡果報也藉此可以轉輕。

在《大般涅槃經》的〈師子吼菩薩品〉中,師子吼菩薩請示佛陀:假如果報成定業而不能改的話,那麼毀謗大乘經典、犯五逆罪,乃至拒不信果報,全無悔愧心的一闡提人,他們的惡業果報便不能消除,那麼他們豈非全無可能證菩提?也絶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陀解釋道,過去之所以開示定業之說,是因為許多眾生不信業緣果報,輕慢對待。

佛為了斷除這些人的邪見,才方便開示稱一切作業,無不得果。

佛陀到了即將示現入滅時,在大般涅槃法會中作了更深入的說明。

佛陀指出,應了知決定業和不決定業之別。

這一分辨,上面已經談過了。

因此可以說,一切善惡業,說成為定業,是因為造業者不知改、不思改、也沒有行動去改。

相反的,對於懺悔己過,修善修慧的人,就沒有不可改的定業。

在《優婆塞戒經》中,佛陀開示:「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

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

」說得十分清楚。

從以上述說可見,在改變定業或滅除定業的過程中,修行和懺悔同樣重要。

至誠修行必基礎於真心懺悔。

因為人之往昔屢造惡業,必得發心遠離。

懺就是表示對從前惡愆的反省,悔是今後不令再犯的決心。

「滅定業真言」是助人消除定業的無上咒。

滅除定業特別重視懺悔,本文再稍加補充。

窺基大師在《瑜伽師地論略纂》中擧出那阿闍世王為例,說他雖然造作了五逆重罪,但既然他在佛前真心懺悔,並奉行佛陀的教導,就沒有再受無間地獄的惡果。

(收錄在《大正新修大正藏經》Vol.43,No.1829) 在《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佛陀也曾說:「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根本業就是定業,深自責和懺悔可改變這定業。

正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亦有言:「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收錄在《大正新修大正藏經》Vol.1,No.080) 《地藏經》記述了地藏王菩薩救度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的大願和堅持。

菩薩拯救的對象是一切眾生,不論他們曾造了何等的業、種了何等的因,俱無差別。

能圓滿這大願的前題,正是定業可以消除。

若定業不能滅,菩薩便不能度盡眾生。

「滅定業真言」與地藏王菩薩的本願相應,其根本精神就是度盡眾生。

然而,帶著累世惡業的眾生,必需真誠懺悔諸惡業,精勤修習佛智慧。

眾生有緣得聞真言,更應發願廣度其他一切眾生,才能真正受持此咒。

至於在儀軌上怎樣持誦此咒,例如準備工夫、手印、供物、遍數等,各種文錄或道場傳承,都有提供指導,亦會有不同的地方。

這一方面不在本文論述範圍之內,各位讀者可請大德開示。

延伸閱讀 地藏菩薩深入地獄救拔眾生,緣何供奉梵鐘下?我們從《地藏經》中可看到這些端倪…… 標籤: 修行處處,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藕益大師 分享: 章冰 所有作者>> 相關明覺專稿文章: 針灸治療.平等教育──自閉症學童普通/不普通的感恩生活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陽師父,有緣再在菩提道上相會! 探訪南半球唯一的大型露天觀音雕像──澳洲南海普陀寺遊記 臨終善念的科學觀 怎樣「正面溝通」和「面對感受」? 【GreenYourMonth】亞洲素食展本月底重啟!疫情嚴竣期間,活動一度「停擺」,但他們仍不忘初心,致力循其他途徑推廣素食⋯⋯ 相關時事脈搏文章: 欽哲基金會推出「綠度母修法」英文儀軌電子書,讓英語為母語的群眾更易修持⋯⋯ 「珊瑚礁葬」讓海洋熱愛者得以「遺愛大海」。

美國3000個礁球入海,助海洋棲息地復育⋯⋯ 俄羅斯人請教法輪禪師:俄烏戰爭下,怎樣展開新生?禪師這樣回答⋯⋯ 【紀念隱元禪師圓寂350週年】定明法師介紹:當年禪師東渡日本,如何將佛法、飲食、藝術等傳播到日本? 武漢「封城」後的寵物營救計劃:義工如何與時間競賽,援救獨留家中的寵物? 居於日本的越南裔僧人,助多位意外喪生的同胞善終,撫慰喪親者的心:陪伴死者到最後一刻 訂閱 Connectwith Iallowtocreateanaccount WhenyouloginfirsttimeusingaSocialLoginbutton,wecollectyouraccountpublicprofileinformationsharedbySocialLoginprovider,basedonyourprivacysettings.Wealsogetyouremailaddresstoautomaticallycreateanaccountforyouinourwebsite.Onceyouraccountiscreated,you'llbelogged-intothisaccount. DisagreeAgree 通知 新的後續評論 對我評論的新回复 Iallowtousemyemailaddressandsendnotificationaboutnewcommentsandreplies(youcanunsubscribeatanytime). Label {} [+] Name* Email* Website Connectwith Iallowtocreateanaccount WhenyouloginfirsttimeusingaSocialLoginbutton,wecollectyouraccountpublicprofileinformationsharedbySocialLoginprovider,basedonyourprivacysettings.Wealsogetyouremailaddresstoautomaticallycreateanaccountforyouinourwebsite.Onceyouraccountiscreated,you'llbelogged-intothisaccount. DisagreeAgree Label {} [+] Name* Email* Website 0Comments Inline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下載捐款表格|恒生銀行戶口號碼: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下載捐款表格|恒生銀行戶口號碼:789-668662-883 搜尋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緊扣時代脈搏,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22 關於我們 |服務條款 |私隱政策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wpDiscuzInsert Weusecookiesonourwebsitetogiveyouthemostrelevantexperiencebyrememberingyourpreferencesandrepeatvisits.Byclicking“OK”,youconsenttotheuseofALLthecookies.However,youmayvisit"CookieSettings"toprovideacontrolledconsent.OKPrivacypolic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