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治時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外銷對象除日本外,還有中國大陸、澳洲、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地。

出口港主要是安平、打狗。

[荷治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荷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在荷治時期只注重貿易,將砂糖等視為經濟性商品,招募漢人來台開墾,農民沒有自己的田地,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提供農具、田地、牛隻等,而在開墾同時也很注重水利設施;到西元1652年,甘蔗種植面積到達稻田的三分之一,當時外銷的對象主要是日本。

在1662年荷蘭被鄭成功打敗,因此荷蘭東印度公司把製糖重心移到爪哇,這也使得東亞砂糖在歐洲、波斯市場消失。

        當時因台灣的地理位置佳,正好又被荷蘭殖民,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才會招募漢人來台開墾,加上種甘蔗成本低,經濟效益高所以才會選擇台灣,當時外銷到離台灣最近的日本。

甘蔗種植地主要在台灣南部,當時主要外銷的糖有兩種,一是紅糖:由傳統「糖廍」生產,過程是把甘蔗放進牛拖的石磨榨出蔗汁,再將蔗汁送入煮糖室得到含糖量較高的紅糖;二是白糖:將紅糖再次加工後得到。

外銷對象除日本外,還有中國大陸、澳洲、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地。

出口港主要是安平、打狗。

         爾後台灣成為貿易的重要地方,許多東西都在台灣進出口貿易。

當時會選擇蔗糖作為經濟商品的原因應該是為台灣的氣候適合種  植甘蔗,而且製造蔗糖也不需要太龐大的成本,加上日本當時貌似非常缺糖,荷蘭東印度公司看準商機將蔗糖外銷到日本,為台灣創造了龐大的經濟效益。

[首頁][田林線][細說糖鐵][淺談糖業][研究團隊][專題簡報] Copyright(c)2019CTJHS.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